培養有教養的孩子,父母請經常跟孩子說這幾句話,不是客氣是尊重

2020-12-06 幼兒園全攻略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電梯門快要關上的時候,大廳門口跑來一對母女,邊跑邊喊「麻煩等一下」

我趕緊按下了打開按鍵,母女趕了進來。背著小書包的妹妹四五歲的樣子,應該是幼兒園才放學。妹妹朝著我說了聲「謝謝,阿姨。」這位年輕的母親也朝我微笑著點了點頭。

在要下電梯的時候,妹妹再次扭過頭來對我說了聲「阿姨,再見。」接著牽著媽媽的手走了。從那以後,在小區裡再碰到那對母女,我都會跟小妹妹有說有笑。

說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就是最高級別的炫富。略略對於這句話是深信不疑的!什麼是教養,言行舉止中無時不刻都透露著素質和修養。這不是兩三天就能達到的,是需要長期的培養。都說培養一個紳士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那麼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也需要父母耐心的堅持做到言傳身教。

如何做到正確的言傳身教?父母請經常跟孩子說這幾句話,不是客氣是尊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能變得懂禮貌講規矩有教養,讓我們看看是哪幾句話吧?

一、習慣問好說「早安」和「晚安」

一句「早安」開啟嶄新的一天,一句「晚安」結束繁忙的一天。你一天中聽到的早安和晚安都會是什麼人給你說的?不知道寶媽們是什麼情況,略略每天聽到的第一句問好就是小區大門口執勤的保安師傅「早上好」。日復一日都是如此,如果碰上節日還會有句節日問候。簡單的問候讓人擁有不簡單的幸福,一個陌生人即是如此作為我們孩子的父母呢?

回想下寶媽們每天叫醒孩子起床都是怎樣的呢?「趕快起床啦!又要遲到啦!」還是「寶貝,早安,我們要起床啦!」我相信經常在媽媽溫柔的「早安」中被叫醒的孩子,一定更願意起床去上幼兒園。而不管一天孩子有多麼開心或者多麼難過,在入睡前能聽到父母一句暖心的「晚安」,一切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所有的快樂都會成倍增加。

習慣說「早安」和「晚安」看似很簡單,但堅持卻很難。因為孩子總會有調皮讓你崩潰的時候,可無論孩子再怎樣惹你生氣,請不要影響你毫無保留的每個清晨和每個夜晚愛的問候。

二、不吝嗇於說「請」和「謝謝」

蠟筆小新動畫裡,美伢每次需要小新幫忙的時候,都會說「麻煩你」、「請你」。如果美伢忘了說「請」這個字,小新還會提醒媽媽「幼稚園吉永老師說,請別人做事的時候要說 麻煩你了。」有的家長會想,我自己的孩子,我要他幫忙做點事,還需要這麼客氣?但略略認為客氣是應該的,不在於是自己孩子還是外人。

「請」是尊重,而不是命令。我想每個孩子,都不希望被家長或者老師命令。做事和學習都應該是主動的自願的,請求別人的幫助,得到別人的肯定,最後感謝別人的付出。

先是「請」,再是「謝謝」。有了「謝謝」,才會有下一次的幫助。相信大家都有過坐公交讓座的經歷,當你好心把座位讓給一個需要的人的時候,得到一聲「謝謝」你會感到春風拂面。倘若他是直接坐下,看都不看你一眼,甚至認為你怎麼不早點起來讓位,我相信你應該不會有下一次讓座了。幫助不是為了一句謝謝,但理應得到他人的感謝。

父母與孩子相處不要吝嗇說「請」和「謝謝」,在養成教養的同時適應社會的規則。

三、敢於主動說「對不起」和「沒關係」

涵涵爸爸下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一到家就想洗了躺在床上睡覺。女兒涵涵還沒有睡,聽見爸爸回來了,拿來了她最喜歡的繪本來到爸爸身邊「爸爸,給我講繪本好嗎?」涵涵爸爸累得睜不開眼睛,「去找你媽媽,爸爸很累了。」涵涵低著頭失落的回到房間。沒過一會兒媽媽悄悄走到爸爸身邊「你忘了,你昨天就答應了今天晚上給她講的。」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父母的任何舉措都多少影響感染著孩子。如果一天家長在孩子面前犯了錯,請不要顧忌自己的顏面,主動認錯說「對不起」。家長也要勇於認識錯誤,承認錯認。沒有完美的爸爸媽媽,可有最真實和偉大的爸爸媽媽。

敢於主動說「對不起」是教會孩子責任和擔當,而大度的說「沒關係」是讓孩子學會勇敢和包容。不光是孩子的教養,更是孩子的性格,深受家庭和諧程度的影響。不僅限於父母和孩子之間,更是家人之間,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少,上是老人,下是子女,父母一言一行關乎著家庭的和睦。

四、樂於大方讚美「你真好看」

高情商的人,首先會誇人。有教養的孩子嘴一定也甜!可由於中國人的傳統含蓄,會讚美的人並不多。父母樂於大方讚美自己的孩子,能夠提升孩子自信,讓孩子擁有主見。

大人逗小孩都會有過這樣的問題「小朋友,我和你媽媽比誰更美呀?」高情商的孩子一定會說「都很美」。雖說童言無忌,但讚美的話一定更受人喜歡和接納。

「寶貝,今天你粉色的裙子配上媽媽新買的發卡真好看。」

「這個是你自己畫的嗎?真是讓人驚喜,進步很明顯呀。」

「老師說你今天幫助安慰了一個愛哭的小朋友,對嗎?媽媽聽到很開心。」

會誇會讚美,讓孩子充滿正能量。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的話語中都是讚美的語句,孩子自然不會差並而真正懂得讚美他人,也許孩子讚美的話語很簡單卻會很真實。

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有教養的孩子,一定是先有修養有素質的父母。

想要培養有教養的孩子,父母就要先做好榜樣和模範,嘗試著經常跟孩子說這幾句話,這不是客氣而是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尊重孩子,更是教養的體現。

今日話題:有教養的孩子一定因為是先有教養的父母,你同意嗎?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關注;不忘初心,感謝點讚評論。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寶媽們!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有教養的孩子?別等上了頭條才後悔晚知道這些細節對照!
    所以他們有時候會鼓勵或默許自己孩子某種大大咧咧能爭能搶的氣質,行動魯莽說話不客氣的孩子被誤認為是能力強、敢於表達。其實那只是沒教養而已,跟個性沒關係。而且這種沒教養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終生,孩子屬於未來,相信未來會有適合他們教養的文明時代。那什麼是教養呢?教養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
  • 做父母的看過來,飯桌上教養跟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
    規矩說白了就是教養,3歲看80,從小無教養長大沒出息。簡簡單單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飯桌上的禮儀,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培養。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教養,而孩子的教養恰好又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和朋友一起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
  • 什麼樣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孩子經常說這3句「口頭禪」,多半不孝
    3歲看到老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的,經常說這3句「口頭禪」的孩子,不用等到30年後,現在就可以知道,孩子有「不孝順」的隱患。初曦是城裡人,大學時處的對象事農村的,之後順利結婚生子,夫妻二人因為都在城市工作,很少有時間回老家,生了孩子以後,為了給其更好的生活,家人決定婆婆來城裡幫忙照顧孩子,初曦還正常上班。
  • 孩子「沒教養」的4種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裡有數
    現在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自然是被寵壞了,平時家長都會對這個孩子百般寵愛,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就算孩子做出了什麼不對的事情,家長也捨不得責罵孩子,經常是簡單說孩子兩句,這件事就過去了,這對孩子來說,他們是記不住教訓的,也不會改正自己的壞習慣。
  • 「媽媽你太醜了」,孩子經常說這幾句話,說明和父母產生了隔閡
    但有的時候,孩子看似不經意脫口而出的話,尤其是多次提到的話,可能代表著某種含義,或是表達出了內心的想法。如果孩子經常說這幾句話,家長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已經和父母產生了隔閡。1.可能在陌生人看來,孩子說這句話沒有太多的意思,可能只是父母給的零花錢人太少。但往深處想,如果孩子提出的一些簡單要求,父母都沒有滿足,亦或是答應給孩子的獎勵遲遲沒有兌現,孩子就會覺得孩子小氣。
  • 4個跡象暗示孩子「沒教養」,外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中有數
    一個情商高的人,必然是有一個有禮有節的人,而懂禮貌的人,通常能迅速獲得周圍人的好感。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或者破壞座椅或者滑梯等公共物件,則會被人說缺乏教養,沒有素質,不僅小孩子會受到排擠,就連家長也會被一併批評。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家長溺愛孩子,孩子都很多沒教養的行為,在家長眼中卻被認作是平常之事。
  • 蘇東坡母親盡職盡責教養兒子:在養育孩子這事件上,父母是一樣的
    「坡仙」蘇東坡小的時候,曾經跟他的媽媽一起看書,有一次讀到了這樣的一本書叫《範滂傳》,裡面記載了這樣的一個人,叫做範滂。這個人有遠大的志向,結果因為派別爭鬥的原因被列入了捉拿之列,當時範滂就跑回家跟自己的媽媽辭別,說自己要去自首。老母在堂養育之恩未報,這是我唯一不能割捨的感情!
  • 家有女兒,這幾句話不能對她說,不然毀了孩子還沾沾自喜
    文|好孕姐昨天晚上看到朋友發的朋友圈,老公抱著女兒在前面走著,兒子跟在他們身後踉踉蹌蹌的跑著。有好友苦笑不得的評論:這個兒子怕不是垃圾桶裡撿的?朋友的老公是出了名的寵女狂魔,對待兒子和女兒簡直是天差地別。
  •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修行
    孩子不肯寫作業,經常以身體不適的緣故不去上學,正常吃飯也不吃。我看了很多網上的親子溝通文章,也了解一些,儘量想同他有良好的溝通,想知道他內心的想法,問他為什麼不做作業,為什麼不去上學,他總是回答不知道。孩子現在好幾天不出門了,今天我回家跟他說:「孩子啊,你咋不出門呢?
  • 什麼樣的孩子沒有教養?這四種行為特徵,有一個,父母就要注意了
    大家都知道熊孩子吧,現在社會上比較流行一句話「有媽生沒爹教」就是形容那些無法無天的熊孩子,而且這樣的熊孩子是人們最討厭的,也是最嫌棄的,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沒有教養?這四種行為特徵,有一個,父母就要注意了!
  • 男孩穿裙子女孩打耳洞,父母尊重孩子要不要有底線?
    男孩穿裙子,女孩穿耳洞,這都是孩子某個階段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這裡我不想做過多討論。但值得深思的是,當孩子的選擇不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標準時,父母該採取怎樣的教養方法。 最近孫莉在接受採訪時回應,女兒想要染髮,打耳洞,越阻止孩子就會越叛逆,不如尊重她的選擇。所以女兒想要染頭髮,她還會幫忙挑選色號。
  • 孩子沒教養的3個行為,別人不好意思說,但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數
    現在不同以往,一個家庭可能有七八個孩子。如今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最多也就有2-3個孩子。所以,父母的注意力不用分給那麼多孩子,對於唯一的一個孩子,肯定要寵一點。但寵這個勁兒要是過了,孩子很容易會被寵壞的。
  • 4個跡象暗示孩子「沒教養」,即使旁人不說,父母也不能縱容!
    孩子也是,隨著年齡的不斷成長,身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不好的行為,很容易顯得孩子沒有教養,如自私自利,不喜歡分享等。如果不及時改正,孩子以後步入社會,有可能會舉步維艱。所以,為了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受歡迎的人,家長需要意識到這些沒有教養的行為,並且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過來。
  •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將來的生活!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01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周六和朋友吃飯,其中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可孩子媽媽像沒事人一樣,只顧著跟周圍的人聊天,仿佛沒有看到好幾個客人被孩子濺了一身的湯汁。在聊天的時候,那位媽媽說了很多孩子學習的事,各科成績都挺好,個兒高長得帥,是班上的升旗手。即便這樣媽媽還不滿意,說打算給孩子報一個外面的培優班。
  • 孩子喜歡說這幾句話,暗示長大「情商高」,父母別埋沒
    現在一些家長也就考慮到高情商或許更容易成功,就會花費一些教育經費,去讓孩子學習一些交流溝通說話的方式。實際上,大部分的培訓機構也僅僅只是利用一些說話的技巧練習,並不能讓孩子從本質上變成高情商。而這種情商培養,其實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
  • 怎樣培養自覺的孩子?父母先放下「孩子應該……」的控制想法
    怎樣避免我們的孩子,出現那些情況?怎樣培養自覺的孩子呢?也許《父母的覺醒》給了我們答案。01 父母為什麼需要覺醒?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最愛對孩子說:如果你不……,那麼我就……比如:如果你見人不打招呼,我就沒收你的手機。如果你一直玩遊戲,我就不帶你去看電影。如果你跟我撒謊,我就要罰你寫100篇檢討。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為什麼說孩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為規矩不但可以約束一個人的行為,還可以讓他有一定的社會感與責任感。一個沒有規矩、沒有教養的孩子他的行為舉止是隨心所欲的,可能隨時都會做出令人難以想像的事出來。比如,孩子一歲多經常喜歡打人,大人千萬不要笑嘻嘻任由他這樣,而是要嚴肅地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再比如,孩子出門太霸道,總是喜歡搶別人的玩具,那麼父母也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聞不問,而是要做出正確的引導,告訴他別人的玩具是不能搶的,如果喜歡,可以徵求別人的意見,跟他一起玩,但一定不能搶等等。
  • 「輝聊家風家教」有「禮」走遍天下,父母如何培養有教養的孩子?
    一個不懂禮貌的孩子很可能會成長為一個不懂禮貌的大人,而不懂禮貌會使他在社會競爭中處於劣勢,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同事的尊重和友好協作,在生活中也不易獲得友誼和自信。同時,孩子的禮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家庭的教育,所以讓自己孩子學會懂禮貌是很重要的。前幾天外出用餐,在餐廳發生的一幕至今記憶猶新。
  • 面對孩子3個叛逆期,高智商父母教養孩子,從不說一個「不」字
    一說到叛逆期,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只有年齡大的孩子才會有。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就發生在孩子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每每看到孩子頂嘴、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不是語言威脅,就是棍棒教育。父母這樣做,頂多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甚至還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叛逆。
  • 如果父母經常說這2句話,孩子以後會混得很辛苦,信不信由你!
    你都知道有哪些嗎?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說實話,以前我也這樣吐槽過。當中國孩子的父母太辛苦了,整天累得像條狗,還整天被人指著脊梁骨說孩子沒教養,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愛鬧事的爹媽。但見過很多人和事,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是結婚生子以後也是無法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