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暖人心|麻醉醫生手寫9頁紙和患者交流,師傳暖心技被她傳下去

2020-12-20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孫淑玉通訊員李成修李添禕

9頁紙,8次點頭,1個雙手合十的感謝,串起了麻醉科醫生與聾啞患者的暖心交流歷程。近日,一段麻醉科醫生手寫9頁紙跟麻醉前的聾啞患者交流的暖心視頻在網上傳播,網友們被這無聲但充滿愛的交流打動,紛紛留言點讚。

12月18日,記者找到故事的當事人之一——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醫生譚宇桔,這才知道這段無聲交流的「續集」裡,儘管老人和女兒對她很感激,但其實他們始終都未曾謀面,61歲的這位患者只認識戴著口罩和眼鏡的譚宇桔。

9頁紙寫滿叮囑的話,幫患者度過手術緊張期

「無聲交流」的事件發生在12月11日。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譚宇桔告訴記者,按照醫院的相關流程,患者手術前一天,麻醉科醫生會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到病床前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當面溝通,詳細交代手術的注意事項並對患者的情況做進一步了解。

12月10日,譚宇桔照例趕到病房時,61歲的張先生和女兒外出做檢查,慣例的術前訪視未能完成,但這一趟譚宇桔也沒白走,她從護士和病友處得知老人的情況有點特殊,是位聾啞患者。

12月11日8點左右,張先生被推進手術室內等待麻醉。因腎臟佔位,當天他要做的是腹腔鏡下的腎部分切除術。術前,譚宇桔和家屬溝通得知老人的情況,確認老人識字後,譚宇桔跟老人開始了紙上交流。

在紙上寫上老人的名字,得到肯定的點頭後,譚宇桔正式和老人「接上了頭」。為了讓患者能夠看清楚這些字,譚宇桔儘量將字寫得工整,並特意將字寫大。

「手術結束後,我喊你的名字,你聽見之後,睜開眼點點頭」

「醒的時候嘴裡有個管幫你喘氣,別害怕,好好喘氣」

「喘得好,我就把嘴裡的管拿出來」

「睡覺吧」

通過簡單的語言將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分類做了說明,張先生每每以點頭回應,譚宇桔順利開始了麻醉誘導,老人很快進入夢鄉。

不僅以這種方式讓老人明白手術過程方便積極配合,貼心的譚宇桔還用文字給老人以安慰和鼓勵。

「做完了,好好喘氣」

「疼嗎?」

「一會就回病房了」

「(術後)不能睡覺,好好喘氣」

簡單的幾句話和這一系列的暖心交流,讓張先生順利度過了手術緊張期,很快回到病房。

患者雙手合十表示感謝,卻自始至終沒見過這個暖心姑娘的樣子

在手術室內被如此關心,張先生無以表達感謝,術後麻醉甦醒完成,即將被送回病房之際,他雙手合十向譚宇桔及所有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這個舉動也溫暖著譚宇桔,她沒想到自己的「分內之舉」居然讓大叔如此動容。做完當天的3臺手術後,她隨手發了個朋友圈。「今天給一個聾啞大叔做麻醉,幸運的是大叔識字,這樣全程交流無障礙,讓大叔在平靜中入睡,不慌不忙,不疼不憋地拔管,出室的時候大叔雙手合十的感謝讓自己覺得一整天都暖暖的。」配上當天紙上交流的內容後,在朋友圈內獲贊無數。

術後第三天,譚宇桔到病房進行回訪,儘管穿著手術衣、戴著口罩,大叔還是第一眼就認出了給過自己溫暖的這個姑娘,家人也忙不迭地表示感謝。

「他說有個小姑娘,跟他寫字,讓他不要緊張。」原來,回到病房後,張先生就和女兒用手語交流,將這段難得的經歷和家人做了分享。這個細節讓張女士也很感動,她說,老父親第一次住院做手術,本來很緊張,沒想到醫護人員這麼貼心,這讓家裡人也格外感激。

張先生和家人與譚宇桔只有這兩面之緣,每次都隔著口罩和眼鏡,至今他們也不知道當時給了自己溫暖和關愛的這個醫生到底長什麼模樣。

「師傳」的紙上交流她又傳了下去,更多暖心故事悄悄上演

譚宇桔告訴記者,這不是她第一次遇到聾啞患者,也並非第一次用紙筆和患者交流。這份經驗來自「師傳」,如今她又傳了下去。

2015年譚宇桔研究生畢業後到煙臺毓璜頂醫院參加工作,她坦言,在上學和實習期間老師們就是這麼做的,到了醫院後科室裡也有這樣的傳統。而巧的是,手術當天,她也將這份經驗傳給了帶教的學生。

其實,這也不是毓璜頂醫院醫護人員首次因暖心舉動獲贊。此前,東區手術室為患者購置電動遙控小汽車,接小患者進手術室,讓原本緊張、恐懼的術前氛圍變得溫馨起來,視頻被傳到網上後,被網友盛讚「太暖心」,還有人留言感謝醫護人員的用心。

更多細節處也能體現這種用心。考慮到陪護期間晾曬衣物和陪護墊存放的問題,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二病區護理團隊特意為每個病房配上了專門的S鉤,看似很小的舉動卻讓不少患者和家屬受益,不少患者出院後特意送來錦旗感謝這樣的暖心舉動。

摒棄傳統「啞巴式」陪護方式,針對危重症患者的每項治療不論患者是否能順暢交流,毓璜頂醫院護士都會在重症患者耳旁做「喚醒」服務,以期患者早日康復。不僅如此,在和家屬溝通的過程中,ICU的護理人員還會特意搜集患者喜歡的音樂、喜好的食物、邀請家人錄音等方式,來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醫病醫人更醫心。正是這一個個看似微小卻暖心的舉動溫暖著普通人的求醫路,讓更多患者有勇氣和疾病作鬥爭,得以早日重獲健康。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手寫九頁紙滿滿都是愛
    譚宇桔與患者交流的紙條。      9頁紙,8次點頭,1個雙手合十的感謝,串聯起了麻醉科醫生與聾啞患者的暖心交流歷程。近日,一段麻醉科醫生手寫9頁紙跟麻醉前的聾啞患者交流的暖心視頻在網上傳播,網友們被這無聲但充滿愛的交流打動,紛紛留言點讚。  12月18日,記者找到故事的當事人之一——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醫生譚宇桔,這才知道這段無聲交流的「續集」裡,儘管老人和女兒對她很感激,但其實他們始終未曾謀面,61歲的這位患者只認識戴著口罩和眼鏡的譚宇桔。
  • 煙臺一麻醉醫生手寫9頁紙,背後的故事太暖心~
    近日煙臺一名麻醉醫生手寫9頁紙與聾啞患者溝通的視頻引發關注醫生寫字告訴患者「醒的時候,嘴裡有個管,幫你喘氣手術室裡的「無聲」交流這件暖心的事情發生在煙臺毓璜頂醫院,視頻中的麻醉醫生叫譚宇桔,她是毓璜頂醫院的一名麻醉醫生。12月17日,記者聯繫上譚宇桔。記者了解到,這件事情發生在12月11日,患者是一名61歲的男性。
  • 煙臺一麻醉醫生手寫9頁紙,背後的故事太暖心
    近日煙臺一名麻醉醫生手寫9頁紙與聾啞患者溝通的視頻引發關注醫生寫字告訴患者手術室裡的「無聲」交流這件暖心的事情發生在煙臺毓璜頂醫院,視頻中的麻醉醫生叫譚宇桔,她是毓璜頂醫院的一名麻醉醫生。12月17日,記者聯繫上譚宇桔。記者了解到,這件事情發生在12月11日,患者是一名61歲的男性。
  • 【暖心聞】醫生治病暖人心 患者送來感謝信
    【暖心聞】醫生治病暖人心 患者送來感謝信 2020-08-19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溫暖的九頁紙!暖心醫生寫紙條和聾啞病人交流,真是太暖心
    說的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的一位麻醉科的醫生,前兩天在朋友圈裡面就曬出了他9頁紙的文字,結果一發出去紛紛被親朋好友領導同事點讚轉發,倒不是說人家這書法寫的有多好,而是這字字句句裡邊全都是溫暖,有文化有叮囑有安慰,這些話語寫了九頁紙,字字句句都充滿了溫暖,在煙臺毓璜頂醫院麻醉科醫生湯宇傑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和病人交流。
  • 病人急需大量輸血 9名醫護用身體捂暖24袋救命血
    近日,南昌市第一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因為一張照片在網絡走紅。照片中,她穿著手術服,腋下、懷裡各抱著一袋血液。當天,為了搶救一名大出血的病人,麻醉醫生熊彥青用體溫捂著冰冷的血袋,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血液達到接近體溫的溫度輸入病人體內,為搶救病人的生命爭取時間。這一幕剛好被一位同事拍下,傳至網絡,網友紛紛稱這是「最暖的溫度」。
  • 武漢「60分貝暖醫」江學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江學慶說,患者把健康託付給醫生,完全是出於對醫生的信任,所以醫生應儘可能細心,這樣就能避免很多誤會。  從不單獨為乳腺患者做觸診除了與患者的語言交流,在日常診療行為中,江學慶也十分注意細節,尤其注重保護女性患者的隱私。
  • 醫患情:醫生服務暖人心 患者送來感謝信
    近日,開封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收到了一封患者的感謝信,表達了對柴小花主任醫師和許豔芳、王娟等醫護人員的細心治療與熱情服務的感謝與肯定。許豔芳(右)、王娟(中)、 柴小花(左)對於醫生來說,感謝信類似於戎馬倥傯的軍人璀璨奪目的勳章,是對其勞動和功績的最高肯定。患者把對醫生最衷心的感謝都融入其中。一個微笑,一句安慰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像一股暖流注入患者的心田,撫慰他的病痛,化解他的愁緒。
  • 醫德高尚暖人心 醫術精湛除病痛|我院骨三科收到患者致謝錦旗
    11月16日清早,市人民醫院骨科三病區迎來一位手持錦旗的中年男子,「我是來向骨三科沈廣榮醫生及全體護士表示感謝的!」說著他展開錦旗,紅色的布簾上映著「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除病痛」十四個金色大字。到我院就診檢查時發現,聶先生左橈動脈斷裂,左正中神經和橈神經掌側支斷裂,左掌長肌腱、拇長屈肌腱、指淺屈肌及肌腱、指伸肌斷裂,尺側腕屈肌及肌腱、肱橈肌斷裂,前臂創口處異物殘留。
  • 「暖醫」宋恩峰:變「不可能」為「不,可能」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俞儉攝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記者俞儉、黎昌政)7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善於藉助現代西醫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擅長治療腫瘤及疑難雜症,醫德醫風高尚——「暖醫」宋恩峰:變「不可能」為「不,可能」》的報導。
  •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把病人當家人,讓服務暖人心」
    除了「袋鼠媽媽」,在丹陽市人民醫院,還有受到社會廣泛點讚的「急救車暖爸」。這要從近期的一次急救任務說起。醫院的新橋點急救組在下班途中接到急救任務後,立即拉響警笛趕往事故地點。剛下車,跟車醫生魏彪就第一時間安撫現場受到驚嚇的孩童。「小男孩在這位剛結婚不久的男醫生懷裡甜甜地睡著了,小魏醫生怕吵醒孩子,一動不動抱了近一個小時,動作略顯生硬卻盡現溫柔。」
  • 患者來信被公開!有句話很扎心!珠海醫生護士看完後…
    讓他們都沒想到的是 自己竟然「變」成了畫中人, 一躍紙上,既有趣又可愛, 看著看著就被暖哭了… ▼
  • 手術室裡,85後麻醉醫生與90歲失聰老人的「無聲對話」
    張雪和家人一起,在一個小本子上寫字,給爺爺看了看,說醫生是來看他的,讓他放心,明天手術肯定很順利。但其實,張雪心裡並沒有那麼輕鬆。在手術室裡,大多數人看不到的地方,那裡是不僅僅是手術醫生的戰場,也是麻醉醫生的戰場。一臺手術的成功,離不開主刀醫生的精湛技術。一臺手術的成功,也離不開麻醉醫生全程對於患者呼吸及心跳血壓的掌控。
  • 暖醫|98歲透析老人在青大附院度過難忘生日
    暖醫|98歲透析老人在青大附院度過難忘生日 2020-11-16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術醫德暖患者,致敬身邊好醫生
    他認為一個好的整形醫生,需要醫者仁心,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服務,並不是做完手術就了事了,常常需要醫生去安慰。從事醫美20多年,他形容自己的生活仍然是每天都在鑽研、修煉,無論術前術中術後都時刻謹慎,他形容說,「如履薄冰、坦蕩從容」。對於醫美醫生來說,不僅考驗的是單純的臨床技術,更考驗一個醫生綜合基本功。」他就是整形外科醫學博士、廣州美萊醫療美容整形科副主任醫師雷濤。很多出自於他手的整形,尤其是豐胸和五官整形修復,件件堪稱「藝術精品」,愛美人士紛紛慕名而至。
  • 手術中這位醫生為何一直寫字?原因溫暖了無數人……
    溫暖的問候這是浙江省麗水市中醫院麻醉醫生王春為手術中的聾啞患者寫下的鼓勵話語。麗水市中醫院麻醉醫生王春一張紙,一支筆,幾句溫暖的話,緩解了患者面對手術的緊張情緒,也給我們帶來滿滿的感動,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之美。
  • 麻醉醫生缺口大 220多人1年撐起12萬臺手術
    3月31日,由浙江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浙江省臨床麻醉質控中心與浙醫二院共同舉辦的第四屆中美麻醉質控專家論壇在杭州舉行,來自省內外綜合醫院的麻醉科主任、護士長與美國專家一起交流國際先進的麻醉質量管理經驗。昨日,記者採訪了浙醫二院麻醉手術部主任嚴敏教授,了解到一個鮮為人知的現象——我國麻醉醫生的缺口遠遠大於兒科醫生。
  • 「最暖醫生」:用音樂為患者送去一縷陽光
    厲周一家今年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國慶前夕,央視科教頻道(CCTV- 10)播出了《點讚中國——— 2016-2017「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別節目》,其中有一則講述一位醫生給病人彈吉他、唱歌的故事。當這段視頻上網後,點擊量超過了400萬,這名醫生也被網民稱為「最暖醫生」「最文藝醫生」。這名醫生就是義烏人厲周,目前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工作。
  • 海口城市更新:和諧醫患暖人心 文明之風遍椰城
    省婦幼保健院醫生為患病兒童檢查   江阿姨最近腸胃不太舒服,遠在成都工作的兒子知道後便在網上給她預約了海口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生,但江阿姨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操作預約掛號的系統,急得她在門診大廳裡「團團轉」。   就在此時,暗中觀察江阿姨許久的小何主動上前,問明情況後幫她辦理了相關手續,並一直把她帶到了醫生的診室。江阿姨看完病,小何又陪著她取藥,仔細叮囑她如何用藥。
  • 推薦9本醫生文,《暗黑系暖婚》和《誰動了我的聽診器》一決高下
    推薦9本醫生文,《暗黑系暖婚》和《誰動了我的聽診器》一決高下 。1、書名:《徐徐誘之》 作者:北傾喵妹短評:高嶺之花愛上純情女學生。男主角是牙醫,女主角好巧的做了他的實習學生以及正畸的病人。然後展開的學生和老師,病人和主治醫師的愛情故事。男主角大約在第一次遇見女主角就愛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