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即走對青年教師有多殘酷?35歲被學校掃地出門,沒有撤退可言

2020-12-15 教育向前衝

一些高校開始實行非升即走策略。

對於剛入職的青年大學教師來說,這樣的策略無疑是「雪上加霜」。博士畢業至少三十出頭,此時入職高校,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頂著科研壓力,如果在35歲之前沒能成功升任副教授,不好意思,請另尋高明。

在這樣的年紀,又是博士學歷,幾乎沒有撤退可言。

但現實的情況是,高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相比於以前,青年教師承受的壓力更大,非升即走對於青年老師來說非常殘酷。

殘酷之處有兩點。

一是博士超齡問題,如果被學校掃地出門,找工作將面臨尷尬的年齡危機。目前就業對年齡卡得比較嚴,通常招聘博士都要35歲以下,到非升即走時,很多崗位基本超齡了,尤其是做過博後的博士,合適工作更不好找。

二是末位淘汰問題,職稱有數量和比例限制,優秀的新教師就算都很努力,總會有一定比例下來,高校新來的教師通常都很努力、很優秀,博士水平比以前也高多了,但他們壓力太大,面臨教學、科研、單位瑣事、買房等各方面的壓力。

有一名大學青年教師在論壇呼籲:現在進高校的博士雖然比以前的博士學術水平高了,但20年前普通博士物以稀為貴,算人才資源,如今,普通博士基本就算人力資源了。對人才是尊重,但對於人力,高校只會用壓力擠成果,青年教師淪為「科研民工」。

在就業年齡歧視的背景下,高校是不是有更合適的辦法,比如把非升即走考核放在35歲之前,如果不適合教職,年輕人可以換其他工作,希望大佬們能體諒一下年輕的博士。如果35歲之後還實行非升即走考核,對於這些被掃地出門的博士而言,找工作將是擺在眼前的一道難題。

下面則是另外一些大學青年教師的生存現狀。

當年因為不想冒險,不想非升即走,來了一所二本學校,可惜學科偏門,生源不好,自己做的真是心累,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何方。

其實多數人博士讀下來,都想做點事,現在學校擴張太厲害,在老校區空間都比較緊張。沒有地方很難受,我的實驗室是個小黑屋,沒有任何陽光,正午也要開燈,很多東西都是自費收拾,非常簡陋,學生都覺得太簡陋,但總算有個小地方,同辦公室一個兄弟一萬塊一個月外面租場地做科研,我沒錢租不起。

希望大佬們體諒一下畢業時已經三十齣很多頭的大齡博士們,一畢業就發現所有給年輕人的機會都跟自己無關了,上來就得和五六十歲的老教授爭高下,資源,人脈,學生,誰爭得過?

也許有人會說,博士去企業不行嗎?一定要在高校?現實情況是,高校和企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很少有人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如果博士在高校被「非升即走」,此時基本沒有後路撤退可言。

大齡博士如果不適合教職工作,很多情況下真的只能失業了,公司更加不可能收留。大部分年齡超過35歲,此時去企業應聘,低端的職位看不上,高端的職位又沒有經驗,企業也不敢拿出過多的成本來招聘一個毫無企業工作經驗的博士,除非是特別緊缺的方向。

這種情形就很尷尬了,於是乎一些博士會選擇創業這條路,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創業,也是倖存者法則,成功是少數。

結語非升即走策略,對於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有一定的作用,但重壓之下產生了變形。每年高校都會新進青年教師,即使大家都很優秀,但總會有被淘汰的末位者,無形之中,給青年教師增加了沉重的壓力。

相關焦點

  • 非升即走,大學也在996,高校青年教師的績效困境
    就在同一年,學校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取消「鐵飯碗」,推行預聘-長聘制。新入職的教師必須先接受預聘崗位的考驗。預聘崗位的聘期為3年,最多只能籤訂兩次合同(3+3)。如果被聘者在這兩個聘期內沒有能夠完成晉升(如從助理教授升為副教授),則自動解除聘用關係。 青年教師們常用一個更直截了當的說法:「非升即走。」
  • 不給編制,非升即走,青年科學家該何去何從?
    近日,119名武漢大學教師在進入學校三年後迎來了「3+3」聘用制下的第一個考核期,結果僅有4人通過考核進入編制,淘汰率高達97%。一時間,高校青年教師紛紛感嘆自己不過是個「臨時工」,失業命運近在眼前。事實上,大學教職的「鐵飯碗」越來越難捧住的現象在中國高校中已經非常普遍了。
  • 有贊與微盟的競爭:沒有撤退可言
    所以有贊與微盟的競爭,沒有撤退可言。 來源 / ToB行業頭條(ID:wwwqifu)對於千百萬商家來說,現在仍舊是一個流量時代,卻也是一個全新的「留量」時代。所以有贊與微盟的競爭,沒有撤退可言。2013年,對於中國電商SaaS是個非比尋常的時期,微信支付的橫空出世,與騰訊的移動生態形成犄角之勢,配合自帶6億人口的流量深度,直接威脅到阿里立身之根本—「電商」。這對阿里來說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
  • 網絡中國節|這是河南的堅守 沒有撤退可言
    在這些平凡勞動者中,有這樣一個人,他帶著河南人民對武漢疫區的深厚感情,在最緊要關頭,義無反顧地衝到了一線,用堅實的信念和雙手為醫患人員建造了最堅實的依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河南人的大愛與擔當。在工程完工後,他沒有立刻返程,而是在武漢當地的一個社區做起了街道志願者。劉光亮在抗疫戰中不懼前線艱險,在疫情期間主動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工作,在社會中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成為本次抗疫勞模上榜人物之一。這是河南的堅守,沒有撤退可言!
  • 打造優秀青年教師隊伍走特色之路辦人民滿意學校
    近年來自貢市第六中學校針對教師隊伍新老交替的現狀,積極為青年教師專業技能提升搭建平臺,不斷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現在一支融入學校,定位準確,心系學生的青年教師隊伍正在茁壯成長,為踐行學校的「先成人、後成才」辦學理念,走特色教育之路,建設「老百姓滿意家門口的學校」奠定了堅實基礎。
  • 種田文:穿成八歲女童,爹去世,孀母弱弟一起被無良哥嫂掃地出門
    希望這幾本書可以讓大家在無聊的時間能夠打發時間,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種田文:穿成八歲女童,爹去世,孀母弱弟一起被無良哥嫂掃地出門。如果大家有什麼喜歡的書籍類型可以評論在下方。用灶臺上的布抹了手,走進裡屋,大概是因為小孩子之間比較好溝通,當李曼看到的時候,小草正跟小妞玩得高興,「小草,你回去叫你爹娘來一下嬸子家,就說嬸子有事情要找他們,」《清朝種田記》簡介:穿成八歲女童,親爹去世,孀母弱弟一起被無良哥嫂掃地出門。
  • 15歲西班牙女王如何「養成」?並非天資聰穎,只因她沒有撤退可言
    都說"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出生高貴的萊昂諾爾公主,15歲的她,多才多藝,儀態優雅,而作為西班牙國王的長女,王室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她的"女王養成"之路,從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 15歲西班牙女王如何"養成"?
  • 搭建青年教師成才大舞臺
    本報上海1月28日電(記者曹繼軍、顏維琦)今年38歲的彭志科是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基礎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多個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審稿人,先後在國內外多所高校從事研究工作。
  • 教師職稱和年限「掛鈎」?多地出臺政策:15年升中級,30年升正高
    當代大學生不管是師範專業還是非師範專業,都有一個想要考教師編制的想法,希望自己可以進入教師隊伍,原因有哪些呢?多省市教育廳出臺政策:鄉村教師的職稱評級和工作年限「掛鈎」近日多地教育廳發布關於鄉村教師的優惠政策,實施補貼計劃:鄉村教師的補貼標準山區人均有900元、而川區達到500元,最高的補貼標準可達1800元。
  • 《傳聞中的陳芊芊》韓爍為神秘龍骨背水一戰,沒有撤退可言
    這花垣城向來都是女君主當家,韓爍入贅後必定有一番好戲開演,這樣前提條件的設定,讓故事看起來更具可看性,我們可以看出韓爍這個人並非酒囊飯袋,他對事物有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說他是文韜武略一點不為過。韓爍本人長相清奇,男人中的美男子,但凡見過他的人都這麼說。
  • 種田文:穿成八歲女童,沒有異能,空間鐲子,還被哥嫂掃地出門
    種田文:穿成八歲女童,沒有異能,空間鐲子,還被哥嫂掃地出門大家好,歡迎小可愛們百忙之中點開本小編的文章,小編我致力給各位小可愛推薦精彩好看的小說,希望大家多多喜愛!今天小編來推薦:種田文:穿成八歲女童,沒有異能,空間鐲子,還被哥嫂掃地出門清朝種田記簡介:穿成八歲女童,親爹去世,孀母弱弟一起被無良哥嫂掃地出門。沒有異能,也沒有空間鐲子,好吧,她只能說勞動最光榮!好在專業對口,憑著超前的歷史知識,厚顏無恥自稱「未卜先知」,且看她怎麼混得風生水起!
  • 「青椒」之焦:大學青年教師的現實之困
    或指責李思涯有辱斯文、敗壞師德,將謀求私利的違法行為美化為以武犯禁的「俠義」之舉,刻意製造新聞事件以「青椒」的弱勢身份博取同情;或認為是因為當前高校六或九年內「非升即走」的職稱制度,公權力者的獨斷嚴苛,對「青椒」形成太大生存壓力,把原本充滿理想的老實人逼上絕路……比「青椒」收入低、壓力大的人很多,為何這個職業人群的境況能引起如此多的憂思?
  • 高校青年教師月入不足5000 有人做微商(圖)
    他們兩人每天都在學校,很晚才能回家,35歲了還沒要孩子。」  吳鯤鵬的境遇也代表了一大批「青椒」面臨的困境。他來自河南農村,上博士之前已經結婚,愛人在老家。「現在讀博士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工作有家庭的,像我那一屆,183個博士,有103個都有孩子和工作。」  博士畢業時,他放棄了留在北京的打算,選擇了杭州的一所學校。
  • 美國百米紀錄保持者泰森蓋伊:沒有撤退可言
    進入2020奧運大賽年,面對95後飛人,世界百米五虎之一、美國9秒69紀錄保持者泰森蓋伊表示:「不需要害怕,沒有真正的約束限制,更沒有藉口撤退可言。」蓋伊技術動作力量十足且極具強悍進攻性,譽為世界短跑暴力美學之王,只可惜英雄遲暮今年將滿38歲,蓋伊未退役還在享受跑步的感覺,他和加特林、鮑威爾一樣值得尊敬和推崇。
  • 【教師招聘】2020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招聘35人
    >(三)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具有良好品行;(四)具有崗位需要的專業和技能;(五)符合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六)應屆畢業生已如期取得崗位要求的學歷、學位證書;(七)非北京生源畢業生須符合2020年北京市進京落戶條件;(八)2020屆碩士畢業生年齡不超過30歲(1990年1月1日後出生),2020屆博士畢業生年齡不超過35歲(
  • 高溫天,15歲龍鳳胎姐弟每天出門掃地6小時,原因是……
    近日,在浙江寧波一對15歲的龍鳳胎姐弟穿著保潔工作服掃地旁邊另一位保潔工人向他們投以讚許的微笑這是怎麼回事?↓↓↓保潔工人父親眼睛發炎姐弟倆幫忙掃地近一個月由於天氣太熱保潔工人張士亮的汗水流到眼睛裡導致眼睛發炎他的一對龍鳳胎兒女看到父親眼睛紅腫非常心疼姐弟倆決定幫父親分擔工作「爸爸工作太累把媽媽的班也兼了我們倆剛好放暑假不久就相約出來掃地
  • 為了畢業班35個孩子,鄉村老教師每天暴走30公裡收發作業
    58歲鄉村教師堅持了37年的教學習慣被疫情改變, 可無法改變的是他守護孩子們未來的決心。 於是,紅色雙肩包成了他的「裝備」, 清晨5點半出門,每天暴走30公裡,連續40多天, 挨家挨戶收發作業,風雨無阻。 這份堅持的背後,是一名平凡鄉村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關愛。
  • 打工人的一生:25歲內卷,35歲被裁,45歲禁止賣菜
    致富要趁早,過了35歲還沒進入管理層就會被淘汰,過了45歲還沒功成名就連賣菜的資格都沒有,過了55歲哪怕是最髒最累的活也瞧不上你。 然而,未富先老才是打工人的宿命。 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只要你不是那 2%的富人,謀生的路都會越走越窄,直到被判處社會性死亡,徹底從就業市場上消失。
  • 影像再現大陳島撤退真相
    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在臺北展出。背著孩子的母親、帶著弟弟的哥哥、步履蹣跚的老人,沒有什麼行囊,棉被、祖先靈位神像基本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這些人來自浙江的大陳列島——當時國民黨在大陸固守的最後一塊陣地。定名為「金剛計劃」的大陳島撤退是國民黨最後的一次大撤退,從1955年2月9日到14日,包括大陳島居民在內的16487人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送下分批到達臺灣,自此,他們有了一個身份標籤——大陳義胞。
  • 58歲鄉村教師每日暴走30公裡給學生收發作業
    58歲鄉村教師堅持了37年的教學習慣被疫情改變,可無法改變的是他守護孩子們未來的決心。於是,紅色雙肩包成了他的「裝備」,清晨5點半出門,每天暴走30公裡,連續40多天,挨家挨戶收發作業,風雨無阻。這份堅持的背後,是一名平凡鄉村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