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這個概念,指的是什麼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最具代表性的四部作品,分別是《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它脫胎於馮夢龍四大奇書的說法,四大奇書是把《紅樓夢》更換為《金瓶梅》,四大奇書都是明代作品,待清代《紅樓夢》問世後,有人覺得《金瓶梅》淫穢描寫過多,就用《紅樓夢》替換,形成了今天四大名著的概念。
開頭就說了,四大名著全稱應該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它的甄選範圍就是在古典長篇小說領域。這樣一看,四大名著無論是成書時間、文學價值和影響力都是無與倫比的,其他作品難望其項背。
說起來,在古代寫小說並不吃香,同樣是讀書寫字,大家崇尚的是詩詞歌賦,寫小說是小道,是不務正業,正統讀書人士大夫對此是不屑一顧的。所以長久以來,我們並沒有長篇小說這類作品。不過短篇紀實小故事還是很多,古人擅長把故事傳說和歷史結合起來,比如說早期作品《左傳》《史記》等等,雖說是史書,但很多記述明顯就是故事甚至是段子,這些也可以說是小說的雛形。歷史上也有很多講故事的高手,比如說莊子,他的著作《莊子》裡有很多寓言故事很有趣。再比如說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就是專門會講各種奇聞異事的高人,他們說的故事都可以算作是小說。
當然,如果說真正意義的小說,還要從魏晉南北朝時候說起,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搜神記》跟《世說新語》了,一個是講怪力亂神鬼怪故事的,一個是講士大夫階級的奇聞趣事,堪稱兩部精彩的短篇小說集了。除了這些,還有兩部很有名的作品,一個是《木蘭辭》,一個是《孔雀東南飛》,這兩部作品是敘事長詩,相信上過中學的朋友都背過學過。這兩部作品是樂府詩歌的形式,語言生動,格律規範,敘事明了,條理清晰,形式是詩歌,內容是小說,可以說是難得的精品。
所有這個時期的作品有個特點就是短,即使是敘事詩叫做長詩,也只是相對而言,比起西方作品《荷馬史詩》裡動輒上萬行的作品,的確算不上多長。這些作品集一般也不是原創,往往是把各種傳說趣聞整合起來,做一個簡單的歸納。因為這樣的作品上不得臺面,得不到官方認可,所以很難有人願意去獨立創造,更別說去寫什麼長篇大論的長篇小說了。
與這種短文並行的,還有一種文學樣式也是講故事,那就是戲曲。戲曲的故事性一般都很強,還有表演形式。不過,戲曲顯然更受正統士大夫的輕視,所謂什麼戲子下九流之類的說法層出不窮。戲曲的輝煌時代是在元代,因為元朝對傳統讀書人的打壓加上民族立場,很多讀書人開始廝混市井,創作了大量適合市井的文學作品,也就是後面所謂的元雜劇,比如有代表性的《竇娥冤》《西廂記》等作品。這些是戲劇作品,無論構架還是篇幅都要比以前的短篇小說大的多,無論是文學價值還是影響力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再到後面,元末明初的時候,《水滸傳》問世了,這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水滸傳》人物眾多,故事複雜多樣,有完整的主線和思想主張,對後世小說有著深遠影響。到了明代,長篇小說達到了空前發展,《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演義》《金瓶梅》等大量優秀作品湧現。小說在正統眼裡依然是比較低級的存在,比如《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真人到底是誰沒人知道,可見文人即使寫小說,也不願意署真名,因為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不過,在廣大老百姓眼裡,小說已經融入到精神文明生活之中,它們娛樂性高,可讀性強,影響力越來越大。
等到了清代,越來越多的長篇小說開始出現,最有名的當屬《紅樓夢》。除此之外,晚清還出現了四大譴責小說,剖析現實,針砭時弊,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飽滿,都可以算是長篇精品。比如中學教材裡都曾經節選過《老殘遊記》《儒林外史》裡的章節。不過這些作品跟四大名著相比,無論影響力還是文學價值,差距還是蠻大的。
古典文學有很多門類,比如詩詞歌賦等等,都有著幾千年歷史,單挑詩歌來說,又有絕句、律詩等不同形式,每一個門類都有諸多精品。而長篇小說無疑是比較年輕的一種,真正算起來,也就幾百年歷史,四大名著的概念單純是指長篇小說領域的四大名著,這四部作品也是實至名歸的。說四大名著絲毫不影響其他門類的文學作品,有的人喜歡讀詩,那《唐詩三百首》、《詩經》、《古詩十九首》等作品盡可背誦,有的人喜歡宋詞,那柳永、蘇軾、辛棄疾等人作品盡可以去讀。學習這些作品和看古典長篇小說完全可以並行,「四大名著」的名頭完全不影響人們對其他文學作品的誦讀。
不過話說回來,在長篇小說領域,四大名著的名頭的確蓋過了其他作品太多,如果做一個統計,讀過四大名著的人要遠遠多於讀過其他古典長篇小說的人,但對於普通人來說,讀四大名著已經完全足夠了,沒必要什麼書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