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校園法治文化建設規範發布

2021-01-16 法制網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利民

如何持續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實效?12月5日,四川省彭州市委依法治市辦、彭州市教育局、彭州市司法局等單位聯合舉行彭州市2019年「憲法宣傳周」「憲法駐我心·築夢新時代」主題活動暨法治成果展示發布會,發布《彭州市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實施意見》(後簡稱《意見》),就全市如何持續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做了詳細說明。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西南)執行主任、川師大法學院黨組書記、教授唐稷堯指出,彭州這一重大實踐開全國先河,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具有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和可複製推廣價值。據悉,該《意見》為全國首個地方性校園法治文化建設規範,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熱難點問題有望在彭州率先破解。

全國首創:出臺規範,整體推進

《意見》分為主體和附表兩部分,主體部分包括43個條文,分別從黨政、學校、家庭、社會和保障機制等角度詮釋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具體要求;附表為《彭州市中小學校法治文化教育任務實施推進表》,詳細規定了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不同階段的法治文化教育目標、內容、課時等。

記者注意到,《意見》十分重視整體推進、形成合力問題,多個條文均同時涉及黨政、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以如何整體營造濃鬱校園法治文化氛圍為例,共有10條內容與之關聯。「旨在推進校園法治文化與家庭法治文化、社區法治文化相輔相成、融合發展,青少年可更廣泛地接受法治文化薰陶。」彭州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針對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熱難點問題,記者特別注意到,《意見》提出了不少解決辦法,其中第九條第4款明確規定:「編印家長法治教育手冊,讓家長充分了解自身監護職責以及監護不力可能承擔的相應法律責任;構建家長法治教育網絡平臺,推薦適合未成年人閱讀、觀看、上網瀏覽的法治文化作品,幫助家庭有效開展法治文化教育。」

另據記者了解,出臺地方性建設規範並整體推進全市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彭州此舉在全國確為首創。

官方通報:做實做細,形成品牌

「以出臺《意見》為契機,我們自6月以來先後深入學校、家庭和社區(村)進行調研,梳理總結出了諸如師資力量專業度、家長學法用法能力、學生學習效果鞏固、社會法治文化氛圍等12個突出問題。」在昨日發布會上,彭州市委依法治市辦相關負責人說,調研以問題為導向,目的就在於下一步好精準施策、精準推進,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實更細。

近年來,彭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在全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彭州市以增強青少年法治信仰為目標抓關鍵,以推進「法律進學校」為載體抓實效,在青少年普法領域持續發力、深耕細作,不斷夯實工作基礎,創新建立「4343」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體系,全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宣教新格局,成效顯著。受到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同志、四川省關工委執行主任張中偉同志的高度肯定,彭州市成功創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

彭州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彭州市司法局、教育局等部門一致決定,今後將從持續繁榮發展校園法治文化入手,充分發揮「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作用,用法治文化的力量來推助青少年法治意識的入腦入心。

他還指出,彭州將陸續出臺系列配套政策,鼓勵、支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階段推進、全域實施,不僅要做實做細,還要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彭州獨有的校園法治文化品牌。

專家點評:示範性強,值得推廣

在發布會現場,家長代表劉先生告訴記者,作為家長,他對監護不力到底可能面臨哪些民事、行政甚至刑事法律責任並不了解,因此對即將編印的《家長法治教育手冊》非常期待。「將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教育提前到小學五六年級,我覺得非常好,有些法治教育內容就是應該適當提前。」劉先生說。

「對我們學校而言,這個《意見》確實太有價值了。」彭州市某中學校長告訴記者,受制於諸多因素,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單靠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是難於取得更大突破的;《意見》不僅詳細明確了教育內容、形式,也在專業師資力量、家長法治教育、整體社會氛圍營造等多方面給予了校方充分保障,相信這項工作會取得更大突破。

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意見》以彭州近年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系列探索成果為基礎,既有對國內實務界成功做法和理論界最新研究成果的適當借鑑,也融匯了彭州對未來較長階段如何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期待「彭州標準」能在更大範圍發揮作用。

唐稷堯說,如何縱深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並更好發揮法治文化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國內都處於探索階段,更未形成可操作的、體系化的建設規範;《意見》開全國先河,既有整體推進的頂層設計,又有具體實施的明確路徑,這在全省乃至全國來看,均具有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和可複製、可推廣價值。

相關焦點

  • 法治文化走進校園 貴陽首個「校園法治文化輔導站」在省建校掛牌
    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暨校園法治文化輔導站揭牌儀式現場  金黔在線訊(本網記者 楊昌鼎)「我現在面臨畢業,面對社會上的招聘陷進,我該如何面對呢?」……11月30日,貴州省建設學校校園內法律諮詢臺被學生們圍得嚴嚴實實,貴陽市數位「大律師」在這裡為學生們現場諮詢。這是該校當天成立的「校園法治文化輔導站」推出的「第一堂課」。  貴州省建設學校是貴州省辦學規模最大的中職學校,在校生人數8000餘人。「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合同陷阱,一些非正規用人單位或許會損害勞動者的利益等問題。
  • 全國首個!臨安發布《文化禮堂服務管理規範》
    日前,杭州臨安市發布了《文化禮堂服務管理規範》(以下簡稱《服務規範》),作為全國首個文化禮堂的地方性標準,為各地推進文化禮堂服務管理提供了「說明書」。「浙江文化禮堂經驗發源於臨安,將實踐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文件固化為標準,有利於倡導家風家訓、新鄉賢文化、主題禮儀特色展陳等活動開展。」
  • 全國首個法治文化街區在廈門揭幕 讓法治文化走到群眾身邊
    4日,在第四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由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全國第一個以法治文化為主題的街區——「七星法治文化街區」正式揭幕,把毗鄰法院的街道、公園打造成法治文化主題的街區,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學習法制知識,讓法治文化走到群眾身邊,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進全民普法的一大創新。
  • 張掖市山丹縣司法局積極推進校園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2020-04-15 15:46 來源: 澎湃新聞 甘肅司法行政 本網訊(通訊員 馬蛟)為加強青少年兒童法治教育,培養中小學生法治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法治理念,2020年,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司法局創新開展法治文化建設
  • 慈利:首個江埡鎮法治文化廣場建設完成!
    坼巖坪村法治文化廣場。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11日訊(通訊員 張海濃)建設村(社區)法治文化小廣場(長廊)是法治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省市縣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舉措。近日,慈利縣江埡鎮坼巖坪村法治文化廣場已建設完成,這標誌著江埡鎮擁有了首個村(社區)法治文化廣場。江埡鎮開展「村(社區)法治文化小廣場(長廊)」建設活動,是推行「三步走」策略。動員部署,精選廣場建設村。
  • 開創文化和旅遊法治建設新格局
    要實現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實現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就必須通過法治建設與法治改革,建立健全文旅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好發揮文化和旅遊法治建設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 文化法治建設的重大進展
    法律的立法宗旨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法律明確了幾個重要原則:一是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按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支持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創作與生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 湖州推動沈家本法治文化建設
    繼「『沈家本法治文化』品牌影響力提升工程」榮獲浙江省「六五」普法創新項目一等獎之後,沈家本法治文化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效。 據了解,湖州重視沈家本法治文化建設,已經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法治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強沈家本法治文化建設,繼續大力推進沈家本研究,持續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法治文化產品和法治文化品牌,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將沈家本紀念館打造成為享譽全國的法治文化示範基地」等多處內容寫入湖州市「七五」普法規劃,由市委、市政府轉發各縣區和部門貫徹實施。
  • 法治攻堅 | 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 打造「法治泰安...
    法治攻堅 | 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 打造「法治泰安·國泰民安」創建品牌 2020-12-17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作鑫:法治中國語境下的法治文化建設
    基於上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一種複雜的社會主義文化現象,它的基本結構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觀念層面的法治文化,其包含了法律學說、人們的法律價值觀、法律意識、法律習慣等方面的內容。它對整個法治文化起到前提性的影響作用。 二是制度層面的法治文化,也就是由各種法律規範、法律制度所構成的文化。這也是最能為社會公眾所了解和認知的一種法律文化現象。
  • 廈門七星法治文化街區入選「全國法治宣傳教育...
    廈門七星法治文化街區入選「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大膽創新,精心謀劃,聯合思明區人民政府成功打造了全國首個府院共建的法治主題的文化項目——廈門七星法治文化街區。,不斷提升廈門法院文化的創造力、共享性、融合度,營造更加濃厚的法治氛圍,提升廈門法治文化傳播的實效,擴大廈門法治建設的成果。
  • 紅河州「守護童年,共築防線——校園法治文化月」活動正式啟動
    「守護童年,共築防線——校園法治文化月」為進一步推動「一號檢察建議」貫徹、落實,提高在校學生自覺守法、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效果,促進平安校園建設,延續去年的做法,紅河州檢察機關聯合紅河州教育體育局共同制定並聯發了全州《關於開展「守護童年、共築防線——校園法治文化月
  • 濟寧法治文化建設特色鮮明 遍地開花
    近年來,濟寧市持續加大法治文化建設力度,尤其是把儒家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文化相結合,摸索出一條傳統文化構建當代價值,法德並舉創新社會治理的法治文化建設之路。全市共建成縣級以上法德文化廣場15個、鎮級文化廣場180個、村級文化廣場675個,建成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牆、法律書屋6118個,建設市級「兩類示範基地」(法治文化和法治宣傳教育示範基地)508個,創建省級「兩類示範基地」24個。
  • 運用法治力量規範行政——益陽市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紀實
    為推介我省一些地方在探索建設法治政府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今天起,《湖南日報》推出「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巡禮」專欄,敬請關注。華聲在線益陽頻道記者 楊軍 通訊員 何太平堅持開展黨委中心組集中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在全省率先出臺法治建設考核評估方案,把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列為核心考核評估內容;市政府聘請6名律師為法律顧問,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及重要合同項目、協議、招標文書的合法性審核;連續3年獲評全省政務公開政務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設考核中
  • 湖北發布首個法治建設白皮書 涵蓋三大內容
    近日,《湖北法治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全面系統展現了2019年依法治省工作成就,客觀總結了全省法治建設的經驗與不足,進一步明確了今後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思路。這是湖北首次以白皮書形式全景式展示法治建設情況。
  • 湖北發布首個法治建設白皮書,涵蓋三大內容
    楚天都市報11月21日訊(記者張建林)近日,《湖北法治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全面系統展現了2019年依法治省工作成就,客觀總結了全省法治建設的經驗與不足,進一步明確了今後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思路。這是湖北首次以白皮書形式全景式展示法治建設情況。
  • 聚焦法治建設實踐成就《山西法治藍皮書》發布
    12月9日,山西省委依法治省辦與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聯合發布了《山西法治藍皮書:法治山西建設年度報告 No.3 (2020)》。藍皮書記載了2019年山西全面依法治省的成就,聚焦山西法治建設實踐成果,凸顯了山西地方法治建設特色。
  • 我省法治文化建設穩步推進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各類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廣場、展館、街(社區)4054個、村居法治宣傳欄5759個,全省法治文化建設穩步推進。」這是記者12月23日從青海省司法廳了解到的。近年來,我省堅持法治文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工作計劃,有重點、分層次的建設了一批具有青海特色、適合群眾需要的法治文化示範點或示範基地,切實增強法治文化的穿透力、輻射力,努力創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 ...巡展⑱ | 弘揚憲法精神\t建設法治校園——海鹽縣博才實驗學校
    2020-09-22 19:37 |嘉興教育發布
  • 深圳首個步行街景區法治文化書屋在華強北啟用
    深圳晚報訊(記者 汪仕林) 12月9日,深圳首個步行街景區法治文化書屋在華強北步行街景區正式啟用。當天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在華強北步行街景區融入法治元素,開展了2020年憲法宣傳活動,活動現場表演了《法治的藍天下》《共築法治夢》等節目,吸引了景區遊客和商戶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