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裡包含的6字真理,教你如何做好工作、怎樣用人

2020-09-15 非遺百匠

《資治通鑑》裡包含的6字真理,教你如何做好工作、怎樣用人

我們讀歷史的目的不是去了解他們做了什麼,而是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怎麼做的背後其實就是智謀的體現。

《資治通鑑》被稱為「帝王之書」,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讓後世引以為戒。參透它裡面的權謀智慧,還怕自己做不好一件事嗎?

從一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出《資治通鑑》中用這六個字來表明怎樣攻破防備心

煩之、佔之、勞之

靖郭君獲得薛地後在齊國鞏固自己權力就是用的這六字真言,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竊取權利的過程。他讓齊王每天聽出大臣匯報並且親自反覆審核,看似敬業卻是折磨消耗齊王的最好辦法。

首先你要知道,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腦子的思考,大腦的重量不過是人體體重的2%左右,但是它卻承擔了人體20%的耗能,所以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是需要進行思考的。特別是人在集中精力深度思考的時候,時間往往不會太長久,容易厭煩甚至噁心。所以一般我們學習思考,都要有休息中斷的時間。

靖郭君就是利用了這一點,第一他讓齊王每天報告大量的政事,不論大小。用一個長期龐大的信息量去衝擊齊王的大腦,長時間的思考讓齊王焦躁,厭煩需要做的事情。第二,這樣的模式佔據齊王所有的時間,大量的工作讓他無法享受娛樂,頂著輝煌的皇冠每天埋頭苦幹,擱誰願意?一點優越感都沒享受到,抗拒心理就這樣培養起來了。第三,不急於給建議,遇到問題讓齊王思考,一定要從他的嘴裡聽到答案,看著很像在培養齊王,實則是為了消耗他的精力,長期的深度思考帶來的身心疲憊,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

不得不說靖郭君是個很聰明的權謀家,太會利用人心,他所做的3點就是上面說的,佔用齊王所有的時間拼命工作,讓他自己的工作感到厭煩。

那靖郭君成功了嗎?齊王一旦厭煩,肯定就想找個人授權代辦,而這人選必須是他。就算真的授權了也不能代表靖郭君竊權成功,還要看他能拿到多大的權利。這個就考驗齊王作為帝王的敏銳度了。這樣的試探《資治通鑑》肯定不能直接表現出來,否則被人利用了,司馬光可就成千古罪人。

齊王放權會考慮到的三點,史書沒明確記載,但是字裡行間細節處我們卻可以總結出來。

第一、事情的大小決定放權力度,比如普通的政事可以讓靖郭君直接決定,軍機大事他只擁有知情權,沒有決定權;第二、權利類型的維度,怎樣的權利能夠讓渡給靖郭君,他是否能夠決定都是未知數;第三事情類型,說是讓他全權負責,但是還沒說清到底哪些事,要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

說白了,靖郭君想要實現自己的上位路才剛開始,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煩之、佔之、勞之再了解一下吧。

如何做好一名領導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資治通鑑》裡明裡暗裡隱藏了諸多的為政之道,要學會放權,也不能集中放權;下放權利需要監管。相互制衡避免部分人權力過大;信息依然要照常了解,規定的人物要時常匯報,避免對於事情一問三不知;財產權利不能輕易授出;不同崗位的人要時常調換。

把控全局,懂得分配,這就像我們現在的公司運營一樣,所以讀史不但明智,還能教會你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勝利。司馬光不能在《資治通鑑》中直接點名,因為這樣的事情總結起來是一份龐大的數據,他也不好寫出來,這不是赤裸裸挑戰權威嗎?

所以需要我們自己去閱讀,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套《白話資治通鑑》,用現代的方式去閱讀「為官之道」學會「煩之、佔之、勞之」,怎樣做一名出色的領導人。

整套共10本,每本不到一包煙錢,一書在手,乾坤我有,今天問問自己學會了嗎?

感興趣點擊下面圖片即可購買[碰拳][碰拳][碰拳]


感謝閱讀,喜歡就點個讚,轉發分享吧,

願每一位讀者都能擁有花一樣的生活~更多優質分享請關注

歡迎你的到來[玫瑰]


[比心]今日話題:如何做好領頭人?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資治通鑑》也是選官用人通鑑
    宋刻本《資治通鑑》、司馬光畫像 通觀一部《資治通鑑》可以發現,司馬光對選官用人問題給予了突出關注,並以「臣光曰」形式的議論,對中國古代的選官用人原則進行了高度的總結。這些原則是他站在治國理政高度上對用人之道的總結,是對歷史的總結。 ■「德者,才之帥也」:只能以德統才,不可以才勝德 《資治通鑑》是以三家分晉開篇的,司馬光為了論述其關於用人標準的理論,在敘述三家分晉的事件之後,追述了五十年前三家滅智伯之事,並由此引發了一段長篇的關於才德關係的議論。
  • 淺談《資治通鑑》中的用人之道,取才還是重德?
    通觀一部《資治通鑑》可以發現,司馬光對選官用人問題給予了突出關注,並以「臣光曰」形式的議論,對中國古代的選官用人原則進行了高度的總結。這些原則是他站在治國理政高度上對用人之道的總結,是對歷史的總結。  雲夢那個地方產的竹子質量非常好,質地堅硬,但你不把它刮削,弄揉了,也是不能夠穿透堅固的東西的。棠溪那個地方的金子質量也很好,但你也得先把它們都融化了,再去敲敲打打砥礪一下,也是不能用來做兵器的。  一個人才德兼備,那是聖人;既沒才也沒德那是愚人;德超過才那是君子,才超過德那是小人。
  • 《資治通鑑》中的治世智慧(書裡乾坤)
    《資治通鑑》開篇關於「三家分晉」背景交代中,用倒敘法記述了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智伯的故事,說智伯最大的不足是「不仁」,並為此寫了長篇的「臣光曰」,提出選拔接班人「德重於才」的著名論斷。  司馬光所謂的「德」,並不局限於個人道德,更偏重的是領導人的政治品德——「仁」。什麼是司馬光理解的「仁」呢?如何才能做到「仁」?
  • 讓你學會知人用人:《資治通鑑》三家分晉
    《資治通鑑》:智氏想滅韓趙魏三家,為何反被三家所滅?在《資治通鑑》的《周紀》之中,有好幾則故事簡明扼要地描述了智氏和韓趙魏三家的興亡,歸入了「三家分晉」的歷史,這段歷史真是發人深省,於今讀來都大有裨益。
  • 《資治通鑑》:三家分晉的故事可以讓你學會知人用人
    《資治通鑑》:智氏想滅韓趙魏三家,為何反被三家所滅?在《資治通鑑》的《周紀》之中,有好幾則故事簡明扼要地描述了智氏和韓趙魏三家的興亡,歸入了「三家分晉」的歷史,這段歷史真是發人深省,於今讀來都大有裨益。
  • 如何讀懂一千年前的《資治通鑑》?
    他從2007年起研究《資治通鑑》,曾承擔教育部青年項目「唐宋政治思想轉型視域下的《資治通鑑》」。已出版相關著作:《北宋經筵與宋學的興起》《帝王教科書》《德政之要——<資治通鑑>中的智慧》《齊家與治國:姜鵬解讀<資治通鑑>》等。   一千年後的我們,要如何讀懂《資治通鑑》?
  • 《資治通鑑》是部怎樣的書(圖)
    把這個疑問暫時擱在一邊,讓我們繼續在《資治通鑑》中尋找另一位唐代大名人杜甫,又會發現了什麼?我們會發現,杜甫的運氣比李白好一點點。為什麼是好一點點?因為杜甫的名字至少在《資治通鑑》中被提到了一次。是的,你沒有看錯,這也就意味著杜甫事實上在《資治通鑑》中也沒有出現過,只不過被別人提到了一次,因為他的名句「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頗受不得志的政治家們的青睞。
  • 讀書丨《資治通鑑》:識人用人,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如果說一輩子只讀十本書,那麼《資治通鑑》應當是其中之一!哪怕是再縮減五本,也應在必讀名單裡才是。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寫的是從春秋到宋之前的1360多年的歷史,並不是一味的記載歷史事件,也記載了很多歷史人物的觀點和言論,甚至還做了大量的點評,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他在「周記一」裡的一段關於識人用人的文字。這段文字把識人用人的幾個關鍵點,說得非常透徹明白,讀來讓人深思。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這個「治」字,不僅包含治國之道,也包含了治家、治身。所以,這部書專門寫給後人,從歷史人物中學習智慧,吸取教訓。通過歷朝歷代的的興衰歷史,懂得修身、齊家、治國的道理,幫助我們獲得人生智慧。在中國歷史上,無數人都熟讀此書。
  • 《資治通鑑》|大好的前程,因為一句話毀了:會說話太重要了
    細問之下,原來有著生殺大權的部門經理,是一個空降領導,對業務不熟悉還喜歡指手畫腳,小王看不慣他,有時會話裡話外懟他。答案應該就在這裡了。小王不懂說話的藝術,斷送了自己的高薪工作。那麼小王應該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 為什麼歷代帝王都收藏此物,《資治通鑑》給你一個平步青雲的理由
    1)是皇帝的教科書更是現代職場精英的枕邊書從戰國到五代,《資治通鑑》橫跨1362年歷史,16個朝代,帶你縱覽王朝浮沉與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歷代王侯將相的管理之道與用人之術,無處不在的練達人情與經世哲學,皆是在為職場精英帶團隊、做決策、實現高效溝通,提供中國歷史上經典的案例參照。比如:身在職場,自身能力並不突出的情況下,如何另闢蹊徑獲得晉升?
  • 丁萬明:《資治通鑑》中的修身與為人智慧
    作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鑑》究竟是怎樣一部書?其中蘊含了什麼樣的政治智慧?書中又揭示了哪些齊家之道?我們今天該如何研讀《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宋代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及其助手歷時19年編寫而成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是繼司馬遷《史記》之後影響最為深遠的史學巨著。該書由神宗皇帝御筆欽點,意為「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司馬光在書中不僅闡述了修身齊家、做人處事之道,還記錄了唐太宗「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的用才之道,甚至包含了「物極則反,器滿則傾」等管理哲學。「《資治通鑑》中蘊含著深刻的為政為官之道,也是資政第一書。」
  • 古代明君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的?
    從古至今,如何用人都是領導者面臨的主要難題。放權太多怕局面失控,不肯放權又怕手下難以完成任務。左右利弊權衡往往還是難以抉擇,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句話:手下究竟值不值得信任。那麼究竟該如何做到用人不疑呢?其實這個問題千人千面,很難說有什麼標準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從史書中看看歷史上那些明君是如何處理複雜的用人問題的。下面夜讀史書就引用《資治通鑑》中的案例與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古代君王用人的那些事。戰國中期,燕國國君燕王噲不知吃錯了什麼藥,竟然突發奇想將王位禪讓給了相國子之。燕王噲的這一荒唐舉動引起了燕太子平的極度不滿,由此導致燕國內部發生激烈混戰。齊國趁機伐燕,一舉攻佔了燕國。
  • 習大大教你如何知人善任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習大大如何知人善任,且聽小編為您細細道來。我們現在的幹部遴選機制也是一級一級的,比如,我在農村幹過,擔任過大隊黨支部書記,在縣、市、省、中央都工作過。幹部有了豐富的基層經歷,就能更好樹立群眾觀點,知道國情,知道人民需要什麼,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經驗和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和才幹。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條件。
  • 為什麼毛主席從《資治通鑑》裡讀到了腐儒思想對當權者的毒害(下)
    《資治通鑑》講到這個事件時,也有一段評論,是陳嶽的論述。原文:受命之主,發號施令,為子孫法;一不中理,則為厲階。今高祖曰:「業已授之,不可追」,苟授之而是,則已;授之而非,胡不可追歟!君人之道,不得不以「業已授之」為誡哉!這不就是明顯的叔孫通卻教漢惠帝文過飾非的表現嘛!所以說俗儒們對後世統治者的毒害還是蠻深的呀!
  • 奧姆真理教犯了思想罪?
    問:在法庭上他對當時的一切罪行都沉默不語,你是怎樣想的?四女:自己做的事都不敢正視,表明我的父親是個沒有膽量、沒有情分的人。問:由於父親的原因,你的人生變得如此苦難不堪,你是怎樣想的?四女:如果說不憎恨的話,那是說謊。我有過一百次以上的自殺行為。問:你姐姐出版了新書,你是如何看的?
  • 《資治通鑑》中的治世智慧
    《資治通鑑》開篇關於「三家分晉」背景交代中,用倒敘法記述了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智伯的故事,說智伯最大的不足是「不仁」,並為此寫了長篇的「臣光曰」,提出選拔接班人「德重於才」的著名論斷。司馬光所謂的「德」,並不局限於個人道德,更偏重的是領導人的政治品德——「仁」。什麼是司馬光理解的「仁」呢?如何才能做到「仁」?
  • 看《資治通鑑》如何回答這一難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工作能力很強,但人品很差。別人難以完成的工作交他到手裡往往能輕鬆搞定,可平日裡卻也沒少幹算計他人,背後使壞,甚至損公肥私的事情。對於這類人,無論老闆還是同事都會感到非常頭疼,有時候稱之為害群之馬也並不為過,那麼像這種有能力又有汙點的人到底該不該用呢?今天我們就引用《資治通鑑》中吳起和苟變的例子,看看古代先賢是如何回答這一難題的。
  • 日媒:從奧姆真理教看被「空氣」支配的日本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奧姆真理教案共有13名死刑犯,繼教主等7名骨幹成員被執行死刑後,其餘6人也緊接著被執行死刑。該案被迅速畫上句號。《日本經濟新聞》8月1日發表文章稱,可能會有人覺得執行死刑不吉利,暫且不論是非對錯,既然日本存在死刑制度,那麼執行死刑便不可避免。
  • 讀書分享丨《資治通鑑》:識人和用人,要特別注意這幾點
    如果說一輩子只想讀十本書,那麼《資治通鑑》應當是一本!哪怕是再縮減五本,還應在必讀名單裡,為什麼?細細地翻幾頁就知道了。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寫的是從春秋到宋之前的1360多年的歷史,不是一味平鋪直敘記載歷史事件,也記載了很多歷史人物的觀點和言論,甚至還做了大量的點評,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他在「周記一」裡的一段關於識人用人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