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沒有什麼可以長存不滅,也沒有什麼能夠永駐不退,世間萬物紛紛擾擾,緣來則聚,緣盡則散,聚散無常,能夠把握的,也只有當下而已。
所以說做人,不必糾結於一時的得失成敗,無需貪求太多的身外之物,讓心靈自由通透,感受當下的美好,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當一個人,超然物外,身心不再禁錮於名利世俗,智慧明淨,心神安寧,那麼他的所作所為必合於天道規律,好運和福報也必將一路相隨,雖然沒有苛求獲得,但是該得到的一樣也不會少,所以,老子會在《道德經》裡面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本期,悅讀國學繼續和大家分享我們古聖先賢留下的傳統文化精髓。其中蘊含的人生至理,若能謹記在心,知行合一,人生境界必日新月異,終可脫穎而出,實現夢想。
老祖宗的告誡:做人,牢記三條天規,好運一路相隨!
一、運自我求
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語出《菜根譚》
釋義:對於功名利祿或者榮華富貴,世人夢寐以求的這些東西,如果能從它們消失的地方去探究原委,那麼貪求之心自然減輕;對於突如其來的災難或者困苦貧窮,如果可以從它們發生的地方尋找原因,怨天尤人之心自然平息。
正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人當下所享受的福報,是他過往的善行導致;福報消失,也是源於言行舉止的不當,同樣,禍患的產生,也全是自己往昔錯誤行為所必然承受的後果,與人無尤,與天無幹,自作自受,從來如此。
不貪求富貴,不畏懼窮困,踏踏實實,自得其樂,問心無愧,活的安穩,一個人即便沒有多大本事,沒有多少財富,但是心靈自由快樂,那麼他的人生就是幸福與成功的。
二、福由心生
欲其中者,波沸寒漂,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牛酷暑,朝市不知暄——語出《菜根譚》
釋義:如果欲望渴求充滿內心,本來平靜的心,會像湖面因颶風而波濤洶湧,即使住在深山古剎也不能平息;內心淡泊寧靜,即使在酷暑盛夏,也會感到涼爽自在,甚至住在鬧市也不會感覺喧囂。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一個人,積極做事,同時安於現狀,心裡不能迫不及待,不要心急如焚,看淡一點,知足一點,同時,按規矩做人,按規律做事,雖然沒有想過得到什麼,但是該得到的會一樣一樣的擁有。
其實,富有富的難處,窮有窮的自在。沒有誰可以把世間的好處全佔了,有一得必有一失,反過來也是如此,表面上窮困潦倒的人,會擁有很多別人不具備的東西,只不過沒有顯露在外,不為人知罷了,比如說,很多家境貧寒的孩子,都很要強,能吃苦,勤奮好學,這就是無價之寶,隱形的財富,相比於富貴之家的紈絝子弟,雖然衣食無缺,但是胸無大志,顯然,前者的未來,絲毫不會遜色於後者,可見,老天的的確確是公平的,給每個人的都是平等的,重要的是,老天賦予你的,你能否發現,有沒有挖掘,能不能發揮到極致,老子說,自知者明,只要認識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長處,一門深入,堅持不懈,這樣的人生,必燦爛輝煌,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說,做人不要羨慕別人,更不必和別人攀比,努力的做回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你的人生就是圓滿的。
三、知止不殆
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好於膏,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語出《菜根譚》
釋義:貪得無厭的人,即便給他金子,他也會因為沒有得到玉而怨恨。就算封他做公爵,他還是會埋怨沒有被封侯爵,這種人,雖然身居豪富權貴之位,卻等於自甘淪為乞虧,不停的企求;自知滿足的人,即使吃野菜粗食也比吃山珍海味還要香甜,就算穿穿粗布棉袍,感覺比穿貉皮還要溫暖,這種人雖說身為平民,但實際上比王公還要高貴,因為他內心富足。
人如果不能知足,是永遠不會快樂的,別看表面上風風光光,其實內心裡焦慮不已,因為總有他想要但是得不到的。
和珅,本來得乾隆皇帝寵信,給他高官侯爵,加上他經營各項產業收入頗豐,按說,這些財產足夠他打滾花了,但是,和珅就是不知足,貪贓枉法,斂財無度,正如《史記》所言,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貪得無厭的結果,不僅僅讓他得不到他貪求的,連原本擁有的也一併失去,包括自由甚至生命。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做人,如果能夠懂得知足,就不會遭受屈辱;做到適可而止,就會沒有危險,這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曾國藩說過,人必虛中,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
意思是說,人應該放下思慮雜念,放下心靈的負擔,這樣才可以讓先天智慧顯現出來,那麼所做必成,好運不斷。一個人,若能真正參透以上三條天規,往往福報更多,容易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