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盤與茶鄉的釋義

2020-12-12 百家號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對茶本身反而不如對茶具熱心,大有買櫝還珠之意。茶具的世界裡,除了茶壺、茶杯之外,最普及也最有代表性的茶藝茶道用具,大概就是茶盤了。因此,現今人們公關送禮,上點檔次的,就常有送高檔茶盤的。茶盤是功夫茶專用的,用來盛放茶壺、茶杯,在衝泡斟倒時,起到一個託盤作用,同時還可盛接棄水,以免淌得茶桌茶几到處都溼漉漉的。

茶盤在古代茶書中未見記載,這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手邊有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的「書集成初編」,內有一冊收了明代茅一相的《茶具圖贊》,圖文並茂記的是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號,也就是把十二種茶具擬人化,配有插圖,我是認真研讀過的,裡面沒有茶盤。在北方,茶盆也就這幾年才開始流行。

茶盤的質地有很多種類,木頭的有輸木、紅本、黃花梨等,還有石頭的,少不了也有紫砂的,此外金屬的也有,而複合材料的更多,尤其是水容器這部分,基本上不是金屬的就是複合材料的。

不用說,論材質最名貴的是黃花梨的,其次是紅木。市面上的紫砂茶盤,不知何故都製作粗劣,價格低廉,偌大一個茶盤,至少可以放一把茶壺四五隻茶杯,可是還不如同質地的單壺賣價。一般而言,木質的茶盤零售價在二百元左右的就很不錯了,貴的可以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幾千元,若是花梨木的,可能比一套組合家具還值錢,如果不是真正在行又有錢的玩家,犯不著當這個大頭。典型的茶盤是方形的,如同一個小桌案,框架結構,尺寸基本在五十釐米長、四十釐米寬、十五釐米高這麼個範圍內,四條腿,上面嵌著一個竹,既是面板,又可用來漏水。

茶盤放在桌上,很是雅觀,而且實用。茶盤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從福建、潮汕那邊興起,以樹根製作根雕茶桌取材有樟木、花梨木,體積與一般的茶桌相當,再配以幾隻小樹根截成的発子這種根雕茶桌,不少都留出水槽,實際上是桌、盤一體化了。另外,也有茶盤上面刻成楚河漢界,儼然與棋盤一體而二用的。金華的樊一彪君每次來北京,總是忘不了給我帶兩包新茶來。

因此我導知道金華是國內一大茶鄉,婺州舉巖即其名產也。浙江作為中國第一大產茶省幾乎每個地市都有名茶,比如紹興的平水珠茶,溫州的雁蕩毛峰,湖州的紫筍,即使是海上的島嶼如舟山,也出產名茶普陀佛茶傳世。2001年春夏之交,父母去普陀進香觀光,臨行我特別提了一個要求、希捎點普陀佛茶回來,因為除了舟山,任何地方都難以買到這種茶。父母回來後說在普陀買茶居然限量銷售,只買回了三兩。

中國各地居民都喝茶,卻不是什麼地方都產茶。中國的茶葉主要產地集中在長江以南,長江以北只有信陽與陝西,近年山東也有目照、青島產茶。陝還是80年代以後才恢復產茶的。嚴格說來,中國上檔次的名茶、好茶,基本上全部是南方所產,分布在浙江、福建、安徽、四川、雲南、貴州、江蘇、湖南江西等地出產名茶的地方,就是品飲這種名茶最好的所在。

古代茶書就已寫明夫烹於所產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龍井茶就最適合在杭州虎跑泉品飲,而沒賞碧螺春,最理想的地方則是太湖之濱的惠山天下第二泉。也正是這個原因茶鄉的名泉景點,都紛紛開設茶館。大西南是茶的最早產地,有一部編撰印裝皆盡豪華的大型畫冊《中國,茶的故鄉》,就清楚地記載著世界上的茶樹都源於雲南。

所以,滇、黔、川自古就都是茶鄉,在茶的傳播上,稱得上是澤被四海。浙江的惠明茶,傳說就是由高從峨眉山帶來的茶籽繁行的。茶的傳播像是接力賽,雖然發源地是雲南,但是並非所有的茶鄉都是雲南古茶的直系後裔,日本、臺灣的茶樹,就分別是從江、福建借去的種子。茶多無不山清水秀,在南方的旅遊勝地,尤其是名山古利,往往出產茗。

茶的這種清雅品性,不僅體現在壺中神韻,也體現在生長的環境景致上古人有詩句「買得青山只種茶」,有這種願望的士大夫,一定是住在茶鄉的筆者生在華北,長在華北,輾轉於保定、天津、石家莊、北京四市,是古人講的燕趙之地,顏恨與茶鄉無緣,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茶鄉的朋友卻不少

相關焦點

  • 從唐朝茶之初興,到宋代茶之強盛,凝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
    從唐朝茶之初興,到宋代茶之強盛,凝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國茶「發於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從唐朝茶之初興,到宋代茶之強盛,凝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茶文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更加豐富、更加深刻了。
  • 福鼎市首家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在茶鄉點頭落成開放
    在日前,福鼎市廣林福茶文化博物館在茶鄉點頭建成開放。該博物館是一家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也是福鼎市首家以「茶」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年過古稀的馬樹霞先生充當講解員帶領大家邊參觀欣賞邊聲情並茂地講述每件「寶貝」來歷、造型特色、及內涵,以及福鼎白茶的企業發展的歷史現在的發展情況等相關知識,讓遊客們感受到濃濃的茶文化。
  •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比如茶文化,你知道多少?
    華夏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事情,在外國人看來,都是差不多的,但到了我國,因為地域眾多、起源很早,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風俗和文化。不為其他,只因為我國的飲食文化真是太豐富了。我國一共有56個民族,可以說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飲食文化。而且,我國國土廣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每個地方的人,對飲食又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簡單的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米,這就是地域飲食差異。當然了,小編說的這只是最簡單的,要是詳細講起來,那可就太多了。
  • 端石茶盤的文化、製作以及茶盤的保養.doc
    第一、茶盤       在我國的茶具種類非常的豐富,比較有名的大概有茶焙、茶籠、湯瓶、茶 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8件器具,其中盞、壺、爐、盤是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特別是茶盤,其 作用是最為突出的,茶盤主要是用來承放茶杯和其它茶具的,它還可以承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者我們自己倒 掉的水。
  •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茶文化起源於何時?為啥說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
    因此在漫長的茶葉發展過程中,逐漸就形成了一種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藝茶具茶話等等,這就是所謂的茶文化。我們都知道文化這個詞包含很深,意味相當深遠。中國的茶文化同樣博大精深,它是將佛道儒諸派思想融合到一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茶文化。茶葉在唐朝的時候開始,新生到宋朝的時候達到了第1個頂峰。
  • 黃金樟實木茶盤——大師級精品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遠銷海外,可以說是我國的精華和瑰寶。在書房或客廳的茶具起到支撐作用的是不可或缺的茶盤,可以說是引領茶場氛圍的重要因素。在茶盤的幾種材料中,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風格,木製茶盤應該是使用最廣泛和最有名的。
  • 我國的茶文化最佳旅遊地有哪些
    今天我給大家歸納一下我國的茶文化最佳旅遊地。我國的茶葉產地有很多地方,但開發成為茶文化旅遊地的就相對比較少了,特別是成為茶文化最佳旅遊地的就更少了,但我認為以下幾處地方開發成為旅遊地卻是很不錯的。一、浙江杭州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作為名茶之鄉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西湖龍井更是出名。從杭州百年茶文化"江南茶憶"展,到"西湖之春"春茶會;從集茶肆、茶會、茶學研究為一體的「茶人之家"到中國唯一的茶專業生態型自然博物館,都是非常不錯的茶文化旅遊地。
  • 走進我國的茶文化——茶席設計在茶具上的講究
    我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在茶的本身上花樣無窮,還有各種衍生的文化活動,茶席就是其中一種。茶具組合是茶席設計的基礎,也是茶席構成因素的主體。茶具組合的基本特徵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融合。實用性決定藝術性,藝術性又服務於實用性。
  • 領略悠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6、白茶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製成的。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它的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 烏金石茶盤見過嗎?傳統茶盤已經過時了
    對於我們眾多茶友而言,選擇一個好的茶盤是十分必要的事情,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選購一個茶盤呢?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不僅僅有茶道、茗茶、茶具等組成,茶盤也是組成中國茶道文化的關鍵要素。有一定中國茶文化基礎的人都知道,茶盤的品質,不僅僅可以體現其深厚的知識底蘊,還可以彰顯出其不凡的身份地位。所以很多品茶之人,都一直在竭力的追求品相上乘、用料頂級的茶盤。一起來看看目前流行的烏金石茶盤吧。
  • 茶文化除了具有悠久的歷史之外,最大特點就是內容博大精深
    茶文化除了具有悠久的歷史之外,最大特點就是內容博大精深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於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其中對於茶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的作用更是顯著,眾所周知,茶文化之前 的傳播手段和方式都是較為片面的,嚴重阻礙了茶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 沒想到我國在茶文化上竟落後於日本,我國要如何發展茶文化?
    導讀:我國是茶文化的發祥地,同時茶文化也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誕生起就充滿了濃鬱的中華民族文化色彩,唐代陸羽的《茶經》堪稱我國茶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它所記載的茶文化,如茶源、茶具、制茶方法、飲茶方法等等,對我國後期茶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 茶鄉郴州茶文化
    茶鄉、炎陵本屬郴傳說神農南嶺嘗百草,發現茶的妙用,被尊為茶祖;故有「茶鄉」地名即茶陵,以及神農炎帝的葬地「茶鄉之尾」酃縣,即今炎陵縣。茶鄉從遠古至西漢的悠長時期,都轄於以林、林邑、郴縣為治所的方國林、桂國、蒼梧國、蒼梧郡、桂陽郡,「茶鄉之尾」炎陵屬郴時間更長。
  • 中國茶葉博物館,展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在遊覽過新西湖十景中的「龍井間茶」、「虎跑夢泉」後,人們常會有探索「茶文化」的欲望。茶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滲透到每家每戶,以至在我國的成語中,將最低的生活標準說成「粗茶淡飯」。位於西湖鄉龍井路雙峰茶園中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就是將悠久的茶歷史和茶故事融為一體,既有知識性、藝術性,又可遊覽和參與的綜合性國家級茶專題博物館。
  •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之瑰寶,作為開門七件事《材米油鹽醬醋茶》之一的茶,在中國古代是很普遍的,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的茶聖《陸羽》的茶曾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中國只古以來就有6大茶稱號的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
  • 傳承發揚茶文化 大掌柜國茶文化館在廈揭牌
    為弘揚閩茶文化,推動閩茶產業創新發展,8月8日,大掌柜國茶文化館在廈門海絲文化藝術中心C3館3樓正式揭牌。500餘位茶界領袖、茶文化傳播者齊聚一堂,以茶會友,品茗論「道」。福建省作為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產茶區之一,也是茶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有著上千年的茶文化歷史底蘊。
  •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茶藝博大精深,品茶悟道,修身養性
    這種寄於民族之魂的華夏文化,在歷史中不斷積澱,不斷變得博大精深。中國文化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文化精神,每一種文化都體現著各異的社會風情和漫漫的歷史道路。其中茶文化作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象徵之一。它的起源和發展,也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凸顯中國祖先們的智慧與求知的精神毅力。
  • 我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少數民族的茶文化介紹
    我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其實不光是中原地區,在邊疆的少數民族地區,也有著深厚的茶文化。他們的茶文化都戴帶著他們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為我國豐富的茶文化增添了色彩。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幾個少數民族的飲茶文化,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國的茶文化。
  • 端硯茶盤
    端硯茶盤採用昂貴的端硯石為原料,採用中國傳統手工工藝處理,根據屬性的天然石頭,由設計師精心製作的,一塊石頭的作品,其獨特的材料不僅遇到冷熱不乾燥不變形,不褪色,沒有異味,不易沾灰塵,容易清潔的優點,既有實用價值,外觀又典雅別致,同時,也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 百位幸運者獲臺灣茶鄉體驗之旅大獎 將赴臺走訪茶鄉
    (北京臺聯通訊員 朱小龍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9日北京消息 11月18日,由北京市臺聯、天福茗茶集團、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以及臺灣長榮航空公司共同舉辦的「天福集團二十周年慶——臺灣自由行茶鄉體驗之旅」活動在北京舉行公開抽獎。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參加了抽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