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正在深入人心

2020-10-10 酥家小妹


中國本是上下五千年的大國,很多東西都是從中國發源出去的,但是卻被外國發揚光大。很多中國文化得不到很好的傳承,人們也漸漸的忘記。前幾天的華裳九州漢服走秀確實讓我驚豔了一把,也讓我不得不稱讚我們的文化之美。

這次的漢服走秀傳言因為商家的原因差點取消,這讓漢服圈差點崩潰,要知道,為了準備這次的走秀,很多人準備了幾個月,都是非常重視此次的表演的。為了製作衣服,髮飾,配件,很多人都親手上手,還受了傷。結果到跟前了說要取消,不禁讓人覺得有些可惜,不過好在最後還是成功表演了,只是三個小時的走秀時間縮減到一個小時,不過也讓觀看的人驚嘆連連。

我發現,穿上漢服的中國人,突然氣質就改變了,她可以是可愛活潑,也可以是冷峻清秀的,那不是刻意的展現,是很自然的流露,就好像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一個簡單的舉手投足間,都有一股自帶的典雅跟大氣。當然這次的走秀也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說演員們刻意賣弄,就像古代青樓的女子。有人覺得好就會有人覺得不好。兩邊的碰撞最後升華到一個深愛中國傳統文化上面就太誇張了一點。

漢服走秀我們關注的是漢服本身,而演員們盡力的去以自己的方式展現給大家,是讓我們大家看到漢服文化的多樣存在。每個人對美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要知道漢服文化是有自己的成熟體系的。你所看到的不同的漢服都對應一個不同時代的改變,我們僅僅只是看到了走秀本身嗎?還是看到了中國文化的遞進,從簡簡單單的款式發展到後面每個精細的細節,有沒有一種覺得中國文化前進發展的自豪。

在古代,漢服的穿著也是很有規矩的,不同的衣服出現在不同的場景中,是一種禮儀的表現。而如今,我們漸漸的被西方化,再很少看到漢服的出現,也早就忘記了漢服禮儀。當街上開始出現第一個穿著漢服出現的人,人們投來的是疑惑的眼光,是打量的眼神。到現在,漢服漸漸深入人心,被人們接受,也被傳揚開來,其實是中國文化的再現。

我覺得漢服更能展現我們東方人的美跟特色,我們不需要去模仿外國人,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傳承,有我們自己的民族精神不是嗎?看著現在的國風崛起,心裡其實是感到自豪的,這一代熱愛漢服的年輕人對社會的影響是足夠大的,希望這種影響一直延續下去吧,畢竟這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

相關焦點

  • 當千年的文化被點燃,有兩個字越來越深入人心,就是——中國
    紀錄片《中國》:觸摸傳承密碼,增強文化自信。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今日中國,何以中國。從歲月深處走來,傳承軒邃的血脈。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打造的紀錄片《中國》登陸湖南衛視和芒果TV。紀錄片以《中國》為名,承載的是主創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一個國家之所以強大。不僅僅在於經濟、科技、軍事,更在於它厚重的歷史與強大的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文化從未斷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
  • 自帶中國傳統文化氣質,木門業必然深入人心
    隨後網友又挖出了大量馬保國之前教學中國功夫的視頻,並對其冷嘲熱諷,說他打著中國功夫的幌子四處行騙,丟盡了中國功夫的臉面!就這樣,馬保國火了……對於馬保國功夫的真假高低,咱們在這裡不發表評價。但是馬保國教學視頻中的背景畫面卻引起了我的注意!畫面中可以清楚看到,馬保國家中的家居裝潢,非常偏愛使用木材!不光是木門,他家的整個牆面、包括椅子等家具,都是木製的!
  • 深入人心的銅佛像文化
    自古至今,佛一直深入人心,是人們主要的信奉宗教之一。自然而然銅佛像也是信奉宗教之人所最熟悉的宗教用品,銅佛像主要是用銅或者青銅鑄造的佛像,有些銅像較為奢華,表面鎏金。主要用來寺廟的祭拜和供奉,也被稱為金佛。除金佛之外還有石材佛像、玉佛、玻璃鋼佛像等多種分類,但是最常見的要屬銅佛像了。
  • 公民環保行為調查: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近期組織開展了公民環保行為調查研究。調查發現,公民環保行為存在場景差異。報告分析圖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 為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深入了解公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基本情況和行為習慣,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近期組織開展了公民環保行為調查研究。
  • 橫渠:舉辦張載文化交流會 讓張載文化思想深入人心
    最近,由橫渠鎮老乾支部、橫渠鎮關工委聯合舉辦的張載文化交流會在古城村太白書社順利舉行,橫渠鎮三十多名離退休老幹部和「五老「人員參加會議。會上,張載文化學者、太白書社創辦者馬蘇彬先生就張載的概略向與會者作了宣講
  • 馮驥才:中國文化正在粗鄙化
    一個民族不管有多麼博大精深的文化,關鍵是你現在手裡還剩下多少,你對自己的文化知道的多少,還有你心懷多少文化的自尊與自豪?否則,你輝煌的過去與你的關係並不大。我們一向自詡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們今天的文化卻正在走向粗鄙化!
  • 濟公文化源遠流長,濟世精神深入人心
    天台縣委副書記崔波在濟公文化節啟動儀式上致辭。徐平 攝  在2017中華濟公文化節上,海內外濟公文化傳播者、信眾共同參與了祭祀典禮、朝覲濟公故居、濟公故裡聖跡遊、欣賞傳統文化雅集《天台度過》等活動。  天台是南宋禪宗高僧濟公的故裡,當天是濟公成道808周年紀念日。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濟公傳說」,至今已流傳800多年。經過世代相傳,濟公「慈悲仁慧,無我利他,懲惡揚善,道濟天下」的濟世精神深入人心。
  • 核心價值觀如何深入人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特別需要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的提高,其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是關鍵。唯其如此,才能實現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的奮鬥目標。
  • 埃德加·斯諾|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是一個道德深入人心的國家
    埃德加·斯諾: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是一個道德深入人心的國家王某是我們在街上遇見的普通人,1965年以來,他頭上既沒有長角,也沒有光環。這意味著一個馳緩的時期正在到來。」當我應邀去一個中國專業人員家裡作客時,我注意到他們的妻子正在仔細打量攤在桌上的幾段華麗的鮮花織物。她們正在專心看一本日本出版的時裝書。在城市裡,知識分子和農民或工人現在更難區分了。知識分子已經放下了一些架子,並且小心翼翼地在群眾中培養他們的謙卑作風。由於幾乎全部兒童現在都上了學,在五年裡已經造就了更多識字的人。
  • 這些有色料,正在悄悄深入人心
    起初,青花在和田玉中一直默默無聞,但近些年來,隨著一些優秀青花作品的問世以及青花原料黑白分明的意境美感,青花就「活」了,且越來越深入人心
  • 「讓勞動理念深入人心」--中國工會新聞--人民網
    「讓勞動理念深入人心」 2017年02月09日10:42  來源:《工人日報》 走進基地,長廊一側的銅浮雕概述了安溪縣工藝文化發展的歷程。「勞動文化、勞模元素」貫穿其中。「勞動創造財富,要讓勞動理念深入人心。」張廣敏說,「勞模榜樣在身邊,勞模精神代代傳,學習勞模、宣傳勞模、尊重勞模、崇尚勞模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他強調,勞動模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起著引領時代精神、價值取向、社會風尚的作用。勞模是時代的楷模。
  •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進一步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落實政治責任,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開創工作新局面,全力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成都新篇章。
  • 深入人心的講史者——讀錢穆新書《中國通史》
    而現行中國通史版本中,以一人之力,首尾貫通,且又自成體系者,錢穆《國史大綱》堪為箇中翹楚。我現在正讀的這本《中國通史》(天地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原是錢穆的講課筆記,由錢穆的學生葉龍記錄整理完成,書中盡顯一代國學大師的溫情與敬意。 這本《中國通史》,有著錢穆的「自作主張」,不同於官方眾手編纂,也不同於「戲說」式民間寫史。
  • 科學與文化融合 讓科學家精神深入人心——訪ITER政策官員米歇爾...
    米歇爾·克雷森斯接受採訪克雷森斯表示,「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舉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切實感受到,中國政府對科學普及和科技訊息傳播也給予了很大支持」。他介紹到,「現在在ITER大家庭中有7個國家和地區成員:中國、歐洲、日本、俄羅斯、韓國、印度和美國,可以說是國際社會在科學技術合作上的全新模式」。在ITER這個大家庭中,沒有人能夠單打獨鬥,每個人都需要合作。「中國在這個組織裡發揮了非常出色的作用。在ITER的引領帶動下,越來越多國際科技合作大項目開始起步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科技領域率先得到實現。」
  • 守正出新,讓傳統戲曲深入人心
    本報訊 (記者 應磊 通訊員 房煒) 這幾天,在寧波天然舞臺排練房裡,寧波甬劇團青年演員甦醒正在指導他的師弟師妹,從唱腔到身段,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唱腔更深沉一些,表達出人物歷經艱辛的滄桑感。」指正新人的表演,甦醒從容不迫。儘管已經是深秋,幾個小時練習,一身熱汗溼透衣衫。
  • 孝親敬老:文化建設深入人心愛老做法有章可循
    孝親敬老:文化建設深入人心愛老做法有章可循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10.25 星期三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齡工作著力抓好的重要內容之一。煙臺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老齡問題、關心老齡事業、支持老齡工作的良好氛圍。特別是在打造「孝行煙臺·愛傳港城」平臺,開展「四德工程」,「敬老文明號」創建,孝親敬老典型推選表彰,厚植「長壽之鄉」品牌,弘揚孝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條孝親敬老文化建設的新路子。
  • 中國國家博物館:讓好展覽深入人心
    評選表彰綜合考慮展覽的獨創性和創新性、展品重要性、學術價值、設計創意、多媒體技術運用、社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意在激勵策展團隊進一步踐行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的服務產品、策展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工作理念,不斷提升展覽水平,鼓勵推出更多主題鮮明、導向正確、深入人心的精品展覽。
  • 中國國家博物館:讓好展覽深入人心
    評選表彰綜合考慮展覽的獨創性和創新性、展品重要性、學術價值、設計創意、多媒體技術運用、社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意在激勵策展團隊進一步踐行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的服務產品、策展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工作理念,不斷提升展覽水平,鼓勵推出更多主題鮮明、導向正確、深入人心的精品展覽。
  • 傳統美食—餃子,已經成為中華美食文化的代表,深入人心!
    餃子是中國的特色美食,已經成為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代表,深入人心,過年煮餃子更是無數家庭的「重頭戲」。中國的新年在加拿大被稱為「餃子節」,餃子是過年過節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在大家的心目中過年是必須要吃餃子的。
  • 青溪鎮:讓黨的「好聲音」深入人心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青溪鎮東門村的各個村寨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駐村工作隊長姚元科正在用村裡的廣播宣讀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內容,向群眾傳播著黨的「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