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下幼兒託育有新變化!上海出臺行動計劃,呵護「最柔軟的群體」!

2020-12-21 青春上海

作者|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春霞

到2022年

全市街鎮普惠性託育點覆蓋率不低於85%

力爭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都開設託班

託幼一體園所在公民辦幼兒園總量中佔比不低於50%

......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從今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在推進落實新一輪3-6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這是本市實施的第一輪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也是全國首個託育服務行動計劃,將從制度層面夯實上海託育服務工作的發展基礎。

到2022年

託幼一體園所佔比不低於50%

3歲以下幼兒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近年來,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了託育服務工作「1+2」文件,構建形成了以「兩個堅持」為基本特徵的託育服務工作格局。隨著「兩孩」政策的全面施行,本市人口規模和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市民群眾對多元化的家庭育兒指導、普惠性託育服務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託育服務資源少、離家遠、收費高確實是年輕父母的育兒痛點,《行動計劃》也是將增加普惠性託育供給作為四大任務之首來加以落實。」市教委主任王平介紹說,在幼兒園裡開設託班是具有上海特色、廣受家長歡迎的託育服務形式。接下來將連續三年繼續落實「新增50個普惠性託育點」的市政府實事項目,通過三年時間,在全市至少新增150個託幼一體的託育點,為有需求的嬰幼兒家庭服務。

「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原則上都要開設託班,尚未開設託班的公辦幼兒園要積極創造條件增設託班,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託班。」根據《三年行動計劃》堅持託幼一體化方向明確的新目標,到2022年,力爭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都開設託班。為此,公辦幼兒園將在滿足常住人口幼兒入園需求的基礎上,增加或騰出一定的學位資源用於開辦託班。

王平說,除了要滿足家長普惠的需求,還要滿足就近的需求。《行動計劃》提出,要按照「一街鎮一普惠」的原則,到2020年底,實現中心城區每個街鎮至少設立一個普惠性託育點,非中心城區按照人口結構和實際需求布點建設,到2022年,全市街鎮普惠性託育點的覆蓋率不低於85%。「除了託幼一體託育點,我們還鼓勵各區政府、街鎮通過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等政府補貼措施,支持社區、企事業單位、園區、商務樓宇等多元主體開設公益普惠的託育點,儘可能為家長在家門口、單位門口提供便捷的託育服務。」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全市每年至少建成50個具有示範效應的兒童友好社區示範點,在街鎮設立兒童服務中心,在社區內普遍設立獨立的兒童之家,打造環境安全、設施齊全、服務專業的15分鐘社區託育服務圈,提供嵌入式、菜單式、分齡式的多元託育服務。

網絡資料圖

未來3年每個街鎮建

設1個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站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未來3年,本市將通過入戶指導、親子活動、家長課堂、空中課堂等方式,為不同年齡段幼兒家庭提供差異化服務。

一是創新家庭育兒指導服務模式,教育、衛生等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建設集「教育、撫養、保健」於一體的家庭育兒指導服務資源,並免費向有需求的幼兒家庭開放。

二是為家庭科學育兒提供指導支持,未來3年,每個街鎮都將建設1個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站,每年將為每個有需求的常住人口新生兒家庭提供至少1次上門指導服務,為有需求的嬰幼兒家庭提供每年不少於6次線下指導服務,同步實現線上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全覆蓋。同時,各區將至少建設1個、全市將至少建設18個兒童早期發展基地。

三是全面落實產假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採取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等措施,為家庭養育創造條件;支持脫產居家養育嬰幼兒的父母重返工作崗位,並為其提供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

網絡資料圖

嚴格執行從業人員準入標準

堅決杜絕虐童等行為

為確保全面完成各項既定目標任務,《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四個方面的保障機制:

健全市、區兩級聯席會議制度和跨部門協作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層層壓實責任,把託育服務納入市、區兩級經濟社會發展相關規劃,把託育服務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市對區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估範疇,關鍵指標納入年度自評公報範圍,切實抓好督促落實。

鼓勵引導有條件的院校試點設立託育服務相關專業,培養育嬰、保育、保健、託育管理等專業人才。每年為託育從業人員提供涵蓋職業道德、職業規範、職業技能、安全防範、心理健康等主題的專業培訓。支持發布託育機構從業人員市場工資指導價,將託育從業人員依法納入社保體系。嚴格執行從業人員準入標準,所有從業人員均需持證上崗,堅決杜絕虐童等行為,對相關個人和直接管理人員實行終身禁入。

加大對開設託班的公辦園生均經費、編制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把開展託育服務所需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同時,明確託育服務從業人員參加保育員、育嬰員等項目培訓合格的,可以按照緊缺培訓補貼項目規定標準,給予一定的培訓費補貼;符合條件的託育機構,可以享受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

要求各託育機構加強幼兒從入園到離園的全過程管理,制定公共衛生、消防安全、急症救治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各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視頻監控系統與轄區內各託育機構聯接,各區、各街鎮每月對轄區內的託育機構開展安全防控和衛生保健「雙隨機」檢查。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協同配合,加強託育服務市場管理,幫助已經取得《依法開展託育服務告知書》的機構持續提高服務質量,指導符合條件的現有託育機構申領《告知書》,堅決關停存在安全隱患、不具備提供託育服務基本條件的機構,織密織牢幼兒安全防護網。

一圖讀懂《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攝影:劉春霞

長圖來自上海教育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唐昱霄

相關焦點

  • 呵護「最柔軟的群體」!上海為做好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出臺行動計劃
    上海在推進落實新一輪3—6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本市首輪3歲以下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一、制定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是加快實現「幼有善育」目標的重要舉措3歲以下幼兒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做好託幼工作事關幼兒的健康成長,事關廣大家庭的切身利益,事關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堅持把做好託育服務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 30個外省市40萬人次「在上海上網課」,學習如何呵護「最柔軟群體」
    0—3歲嬰幼兒,「最柔軟的群體」,事關千家萬戶、城市未來。為託育從業人員提供重要培訓,這件大事,上海開放大學已做了多年。 3日,上開大傳出信息,今年託育從業人員職前職後培訓4174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創新推出的11場在線直播培訓,吸引30個外省市、地區的40萬人次來「上網課」。 3歲以下嬰幼兒,「最柔軟的人群」,家庭照護為佳。
  • 上海發布首輪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陳群表示,上海在推進落實新一輪3-6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上海首輪3歲以下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實施全國首個託育服務行動計劃3歲以下幼兒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
  • 走近「最柔軟的群體」:信息化託育服務 跑出愛的「加速度」
    11月22日電 題:走近最柔軟的群體:信息化託育服務 跑出愛的「加速度」  作者 高志苗 鬱玫  每天,上海市閔行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主任王淳都會打開託育監管平臺APP,查看全區17家託育機構午餐留樣、消防檢查、人員變動等信息的上傳情況,當平臺提示從17降到0,沒有「預警」時,他才安心地繼續忙手頭上的工作。
  • 上海實施首輪3歲以下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莊濱濱 上海報導 3歲以下幼兒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施行,群眾對多元化的家庭育兒指導、普惠型託育服務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 廣州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完成首例備案
    記者從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日前,廣州市番禺區一所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的託育機構通過了番禺區衛生健康局的審核,順利完成了託育機構備案,這是廣州市乃至廣東省首家通過國家託育機構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備案的託育機構。
  • 上海多家託兒所數十年如一日服務3歲以下託育,「媽媽老師」讓你...
    上海託育新政下,記者採訪發現,有託兒所為解決雙職工家庭實際困難,在新形勢下主動挖掘自身潛力,擴大現有託班容量,原來的幼教老師主動報考育嬰師證書,以更好適應3歲以下幼兒。  在上海,有一批辦園數十年如一日的託兒所,在上世紀人口高峰時承擔幼兒園功能,增開大、中、小班,在託育機會緊張的情況下,舉辦者積極響應上海託育文件精神,為3歲以下幼兒做好託育服務。
  • 上海0-3歲嬰幼兒託育情況如何?他們去這些地方調研了
    上海人口出生數從1992年跌到10萬人以下,到2007年起上升至16萬人以上。這幾年上海出生人口都在20萬人左右。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上海人口的變化又出現一定的複雜性。上海著力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將學前教育從滿足戶籍人口擴大到滿足常住人口,努力緩解本市入園矛盾。在此背景下,再次對託育資源的規劃和建設又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 用心呵護「最柔軟的群體」,上海黃浦區公益性託班實現街道全覆蓋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區教育局主動破解難題,想法設法挖掘資源,新增了三個公益性託育服務點,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所有街道公益性託育服務點全覆蓋,努力讓老百姓享受公平且高質量的精品教育。 調研顯示,截至今年7月,黃浦區共有23個多種類型的託育服務點,其中公益性託育機構(每月收費3000元以下)為11家,非公益性託育機構為12家。
  • 上海規範3歲以下幼託機構 徐匯首家新一代全日制幼託招生
    東方網記者程琦8月28日報導:今年4月28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了《關於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及《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1+2」
  • 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白皮書全文
    據統計,目前全國嬰幼兒在各類託育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1%,中國城市 3 歲以下兒童的入託率不到 10%,而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託率在25%-55%之間   為了解當前城市家庭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情況以及託育服務需求現狀,2016年上半年國家衛計委在北京、上海、廣州、瀋陽等10個城市進行調查。
  • 一圖讀懂《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上海市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今天發布,和小育一起來看一圖讀懂和政策解讀吧!一、制定《上海市託育服務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背景是什麼?3歲以下嬰幼兒是全社會最柔軟的人群,託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
  • RD國際託育:託育缺口巨大,苦於沒有支持怎麼辦?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新出生嬰兒1465萬人,二孩佔比為57%,2021年全國二孩數量預測985.3萬人。更因疫情影響,幼兒因長期無法外出,體力和心理無法快速適應群體生活,非常影響幼兒語言、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展。根據調查顯示,36%的0-3 歲嬰幼兒家長存在託育需求,無祖輩家庭佔43%,有祖輩家庭仍佔34%,70%的家長希望將孩子送往專業的託育機構。
  • 廣州嬰幼兒託育機構可領「牌」了
    這意味著,廣州許多託育機構,將有機會通過申辦程序獲得合法的身份地位。這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有事好商量——廣州市政協民生實事協商平臺」獲得的消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取得「新進展」的7項民生要求中,「幼有所育」排在首位。尤其「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不少家庭為無人照顧嬰幼兒發愁。而市場上大部分託育機構無牌照且無監管,同樣令人擔憂。
  • 新徵程|蝸貝家受邀為淮南市做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培訓
    8月5日,淮南市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培訓會在淮南市衛健委辦公室召開。蝸貝家作為淮南市城市智慧託育建設的戰略合作夥伴,受邀參加此次培訓會,對淮南當地託幼人進行各崗位標準化輸出以及在託育園開辦與運營過程中進行幫扶指導。
  • 上海在實踐中探索答案
    原標題:城市,如何給「最柔軟人群」更好照護?  這幾天,靜安區慧思頓高瞻幼兒園園長于敏惠很忙碌——開學已是第三周,諮詢進託班的電話比5月份招生時還多。原來,這個才開設不到一年的託班以其高質量,令家長們口耳相傳,更多有需求的家庭慕名而來。住在附近的王思偉說,家裡老人照顧不便,孩子放在這裡,安心不少。
  • 0-3歲幼兒「無處可託」?這一行業缺口高達百萬
    0-3歲幼兒「無處可託」?!這一職業急招人!行業缺口高達百萬→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我國嬰幼兒數量逐漸增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0至3歲嬰幼兒接近5000萬人,可以說幼兒託育服務的需求市場巨大。
  • 黃浦區10個街道皆有公益託育點!
    「生育容易帶娃難」,是很多家有幼兒的雙職工家庭的無奈。城鎮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課題之一。 多年來,黃浦區一直注重保留託育服務資源,心系「最柔軟群體」,並逐漸摸索出一套可行的「黃浦經驗」。 2018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構建託育服務體系,市級層面出臺託育服務「1+2」文件,黃浦區作為先行試點區進行了整體推進。
  • 國際託育政策發展:市場化還是政府責任?
    世界各國各級政府對嬰幼兒託育的支持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為嬰幼兒提供免費或低廉的託育服務1975年瑞典就頒布了《學前學校法》,規定地方政府有完善公立託幼體系的責任。在瑞典,1—5歲的託幼服務由市政部門提供,國家教育署統一管理。3歲以上可享受每年525小時的免費教育。
  • 轉型託育能否擁有「新未來」
    託育主要為0-3歲兒童提供託管、保育服務與早教類課程。有分析認為,託育機構的模式在經營層面盈利能力優於早教,但託育要想成為一門賺錢的生意也並不容易。利好的政策很容易讓創業者盲目樂觀,0-6歲的教育市場中,依然還有很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