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美貌僅是她非凡人生的開始

2020-12-14 亦人亦事2018
奧黛麗·赫本

「上帝親吻了一個小女孩的臉頰,於是赫本誕生了。」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父親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總經理,母親是男爵夫人、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後裔,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因此,赫本自幼便帶著一種高貴的氣質,而且多才多藝,會講多種語言。

5歲時的赫本

出身上層家庭的她,本應擁有美好的童年,但命運弄人。

赫本的父親雖然事業有成,卻是一個堅定的法西斯主義者,為了他的政治夢想,在赫本6歲時,他拋棄妻女,離開了家,一個完整的家驟然破碎。

赫本開始變的沉默寡言,母親為了能讓赫本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把她送到英國一所貴族寄宿學校-密斯利登學校讀書。赫本在此就學直到1938年。

但家庭的變故還未停止,因赫本的父母性格都很霸氣,所以爭吵不斷。1938年赫本的父母親正式離婚,赫本與母親生活在一起,而且在以後父親也再沒有來看過她。關於此事50年後赫本回憶談起:這深深傷害了她幼小渴望關愛的小心靈。

也對她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她的一生都在渴望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二是導致了戀父情結。

1939年,赫本進入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

練習中的赫本

赫本對芭蕾極為熱愛,為此她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並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演員,站在舞臺上受到萬眾矚目。

然而,世事難料。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動蕩年代,無數人的命運因此改變。

1940年,荷蘭安恆被納粹侵佔,赫本原本富裕的家在戰爭中變得一貧如洗,生活流離失所。在整個二戰期間,赫本幾乎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為了活下來,她吃狗糧,吃鬱金香的球根....什麼吃的都沒有的時候她只能喝水充飢,然後一整天都躺在床上,通過看書來忘記飢餓。

而戰爭的殘酷還遠不止於此,在戰爭中,赫本失去了自己的舅舅與哥哥。

動蕩之中,即使生活如此艱難,赫本並沒有選擇害怕與逃避,雖然父親是法西斯主義者,但赫本卻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反抗納粹。

因為年少不容易被侵略者懷疑,所以她將秘密情報放在鞋子裡傳遞給遊擊隊員;還組織學跳舞的同學,冒險私下做舞蹈演出,為反抗軍籌款。表演沒有燈光、沒有音樂、沒有歡呼、沒有鼓掌,門外也許還有德國士兵拿著槍經過。

赫本後來回憶道:我一生最好的觀眾在我表演完之後,卻沒有任何一丁點聲音。

這是時代造就悲哀。

少年時期的赫本

嚴重的營養不良導致身體發育期的赫本長期貧血、身材削瘦,以至後來幾乎沒法再跳心愛的芭蕾了。

1944年,盟軍解放安恆,這時的赫本體重只有90磅重,而且身染好幾種疾病:貧血、哮喘、黃疸以及嚴重的水腫。這些疾病讓赫本飽受折磨,但也賦予了她頑強不屈於的性格,以及晚年潛心做慈善的善心。

二戰後,赫本與母親帶著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00英鎊遷至英國倫敦。從死亡和飢餓的陰霾中走出來後,赫本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芭蕾舞舞臺,繼續自己的芭蕾舞之夢。

但是,命運的打擊還在繼續。

赫本的老師明確告訴她:她不可能成為芭蕾舞演員了,即使擁有對芭蕾舞的摯愛和不俗的技巧。因為戰爭期間身體營養不良嚴重的影響了她肌肉的發育,也錯過了練習芭蕾舞最佳的年齡。

她想重登芭蕾舞臺,成為芭蕾舞女演員的夢想破碎了。

赫本

當在戰爭和飢餓時支撐她活下去的夢想消失不見時,赫本一段時間陷入了抑鬱之中,未來也變得迷茫與不知所措。

雖然不能成為職業芭蕾舞演員,但芭蕾舞造就了她優雅的氣質,一經投射在熒幕上,便格外動人。

但生活還需要繼續,為了餬口赫本不得不做多份工作。芭蕾舞兼職老師,兼職模特,參加歌舞團的表演。雖然演戲與模特並非自己的最愛,但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好的性格令她表現突出。

她成為了《高跟紐扣鞋》的合唱團員,並參與音樂劇《韃靼醬》的演出,開始進入演藝圈。

赫本電影生涯的第一個作品是1948年一部半紀錄片性質的荷蘭影片:《荷蘭七課》,她在裡面扮演航空公司的一名空職人員。

荷蘭七課劇照

這部電影共39分鐘,主要是介紹荷蘭的風光,赫本在其中是個很小的角色,並沒有給她帶來很多的關注。

但生活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和劫難之後,幸運之神終於開始眷顧赫本。

赫本在去法國拍攝《前進蒙特卡洛》時,與法國女作家柯萊特夫人偶然相遇。這位傳奇作家被清雅靈動的赫本深深打動,認定赫本就是自己作品《金粉世家》主角的不二之選,於是邀請她到百老匯出演舞臺劇。

1951年,她出演戲劇《金粉世界》,開始了她在美國的演藝之旅,在劇中,她扮演主角GIGI(琪琪)。這部戲劇在美國百老匯連演了219場,直到1952年中旬才暫時閉幕。

這是她的第一個戲劇女主角。

飾演GIGI的赫本

憑藉出眾的演技,飾演的GIGI的赫本廣受好評,並且獲得世界戲劇大獎的最佳女主角。與此同時,因為得到《雙姝豔》導演的推薦,赫本參加了新影片《羅馬假日》的試鏡,並順利通過。

於是,

便有了那部經典的《羅馬假日》,

有了那個如童話般的愛情故事,

一日勝過滄海桑田,

一日也是永恆摯愛。

1953年,赫本與好萊塢名影星格裡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正式在美國上映,赫本扮演的安妮公主,劇中的她高貴典雅,令人難以忘懷。

羅馬假日劇照

這是赫本在電影中首次出演女主角。影片大受好評,她也從一個影壇新人一夜間大放異彩,炙手可熱。

她清秀典雅的面孔同時出現在各大報紙雜誌上,著名的「赫本頭」也開始成為坊間少女們的流行髮型。

在那個性感金髮女郎受歡迎的年代,赫本用率真優雅打動了無數人。有人說,她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審美,重新定義了「美」的含義。

美國《時代》周刊曾評價赫本:「 她把女皇的高尚和活潑淘氣完美地柔和在一起,像一顆精美切割的鑽石一樣閃閃發光。」

赫本獲第26屆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憑藉這部電影,赫本收穫了人生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並獲獎。

1953年,赫本以主角身份出演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的《龍鳳配》,這是一部為赫本量身打造的電影。

為此,赫本親自前往法國選購服裝,與紀梵希的時尚傳奇由此開始。

赫本與紀梵希

赫本與紀梵希相互欣賞,友情非凡。赫本在公開場合盛讚對方:「是紀梵希創造了我,穿著他設計的衣服,我感覺有人在保護我。」

紀梵希知曉赫本的身高與三圍,也懂得如何掩蓋她的不足,他為她量身定製的衣服,讓赫本成為了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這才是最高級的了解和成全。

對於赫本,紀梵希也曾經表示:

赫本的美麗,是我旗下任何一個模特都無法比擬的,是她讓我看到了服裝的新生命。

1953年《羅馬假日》倫敦首映式上,格利高裡·派克介紹梅爾·費勒與赫本認識,梅爾·費勒是一名演員同時兼任劇作家。那時赫本24歲,費勒已35歲,但費勒具有的中年男子特有的成熟魅力,令赫本十分著迷,費勒的藝術才能也讓赫本傾倒。可能是從小缺失父愛所致,他們相差的11歲,正是赫本所喜歡的。

1954年9月24日,奧黛麗·赫本與梅爾·費勒在瑞士舉行婚禮。這對好萊塢的才子佳人從此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赫本與費勒的婚禮

新婚的赫本非常快樂,她對費勒說:「因為你,我終於嫁出去了。」不久之後赫本誕下愛情結晶,她的第一個兒子肖恩。

同時,他們兩人在事業上也開始合作,一起合作演出戲劇《美人魚》,這部劇讓赫本獲得了託尼獎(Tony Award)。

1955年,他們又同時演出的派拉蒙製作的電影《戰爭與和平》。

赫本接下來10年間出演了諸多經典的影視劇,是她最輝煌的黃金時期。

1956年,赫本出演歌舞劇《甜姐兒》,這部電影也稱得上是赫本50年代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同時,這部電影被影評人稱為「派拉蒙歌舞片時代最後的輝煌」。同年,出演電影《黃昏之戀》。

1957年,赫本出演電視劇《魂斷梅耶林》,赫本與丈夫共同出演男女主角,這是他們合作的唯一一部電視劇,也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

1958年,赫本出演電影《修女傳》,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赫本在劇中飾演盧卡修女。

同年,她出演電影《綠廈》,在劇中飾演了叢林精靈莉瑪,這部電影是其丈夫親自操刀擔任導演為赫本量身打造的第一部電影。

拍攝《綠廈》時,赫本收養了一隻梅花鹿,取名依比。依比被收養時還沒有斷奶,赫本親自為其餵奶。依比長大後和赫本形影不離,同居一室,還出現在赫本印製的私家聖誕賀卡上,並常跟隨赫本走街入市。

赫本與依比

1960年,赫本出演電影《蒂凡尼的早餐》,在片中她飾演了一位流連於上層社會,渴望釣到金龜婿的應召女郎霍莉·格萊特利。

身著小黑裙的模樣不知道驚豔了多少代人,這部電影也確立了赫本在時尚界擁有無法被替代的位置。

赫本劇照

1967年,赫本出演電影《盲女驚魂記》,在片中飾演一位盲女,這是她在事業上的又一次突破,本片獲得第五次奧斯卡影后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導演泰倫斯·楊,正是二戰期間赫本在16歲時作為志願護士照護過的一位英國傘兵。本片也是赫本最後一次與丈夫梅爾·費勒進行合作。

這些年赫本在事業上可謂一帆風順,但在1967年,赫本的第一次婚姻破裂了。

五六十年代赫本參演的影片大都獲得藝術和商業的雙重成功,同時也是最早拿到百萬美元片酬的女演員之一。但是與赫本的如日中天相反,費勒的事業卻不慍不火,奮鬥多年一直在二流作品中掙扎,僅有的優秀作品也大多是和赫本的合作。

事業上的巨大差距讓日益沉悶的費勒開始出軌,二人的婚姻出現裂痕。為挽救這段婚姻,赫本在拍完《盲女驚魂記》之後宣布息影,表示將把精力用於家庭,她認為這樣可以挽回費勒挽回這段婚姻,但赫本的努力最終還是徒勞。

1967年9月1日,赫本和費勒宣布離婚,十三年的婚姻結束,赫本倍受打擊,身心俱疲。身高170cm的赫本體重掉到僅有42公斤,也剪去了蓄留多年的一頭秀髮,痛苦的揮別過去。

1968年,赫本在希臘旅行期間邂逅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多蒂是義大利人,從少年時就是赫本的崇拜者,多蒂在與赫本熟悉後就迅速展開追求,深陷在婚姻失敗痛苦中的赫本被多蒂的熱情和關懷打動。1969年1月18日,赫本不顧母親的強烈反對和9年的年齡差距,與多蒂在義大利舉行了婚禮,婚後赫本生下自己的第二個兒子盧克。

赫本與多蒂

赫本吸取了上次婚姻失敗的教訓,徹底息影,安心相夫教子。她說:「我終於得到了幸福。我不再拍電影了,今後我要專心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但赫本很快痛苦的發現,多蒂對婚姻很不忠誠。多蒂具有義大利人特有的「浪漫情懷」,甚至在赫本在瑞士待產期間便已恢復單身時代的社交習慣,混跡夜總會和脫衣舞廳。他和一群香豔女演員徹夜廝混的消息成為報紙頭條。

多蒂的所為對赫本打擊沉重,她渴望完整的家庭和幸福的婚姻再次破滅,但此時她已為這段不值得的婚姻浪費了一個演員最黃金的時期。

1975年,赫本復出,出演電影《羅賓漢與瑪麗安》,赫本在片中飾演修女瑪麗安,並且與肖恩·康納利表演對手戲。

在情感方面,上帝讓相信愛情的赫本碰上了羅伯特·沃德斯。

1980年冬,赫本在朋友的書房裡邂逅了羅伯特,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

一個經歷了亡妻之痛,一個經歷過兩段失敗的婚姻,兩人走到了一起,成為靈魂伴侶,沒有結婚,卻為愛全部付出。相信愛情的赫本終於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兩人陪伴彼此走過了剩下的人生。

赫本與羅伯特·沃德斯

1988年,赫本出演電影《直到永遠》,在片中客串了一位雍容高貴、令人懷念的白衣天使,這部電影是她的息影之作。

1993年,出演紀錄片《世界花園》,赫本在片中扮演解說員的角色,講解各種各樣的花,這也是她生前的最後一部影視作品。

赫本一生共參演26部電影,獲得過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兩屆奧斯卡金像獎,是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也是拿全美國四大藝術獎項(電影奧斯卡獎、戲劇託尼獎、音樂葛萊美獎和電視艾美獎)的僅有九人之一。

曾擔任赫本公關人員的亨利·羅傑斯曾經表示:

她從來不像其他演員一樣,想永遠當紅,而以追求個人幸福、平靜、愛、子女、她愛且愛她的伴侶為重。

相比於繁華喧鬧的演藝圈,她更愛家庭,愛簡單安靜的生活,愛新鮮的空氣、鄉村的味道、牛鈴聲、樹木在微風中搖晃、陽光透過樹枝穿破下午的薄霧。

晚年的赫本致力於慈善事業。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使,始終堅持為兒童的生存權利而奮鬥,為那些因為戰爭而傷殘,因為饑荒而奄奄一息,因為社會不公平而流浪的億萬兒童在奮鬥。

赫本參與慈善會議

在這個職位上,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並不時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赫本和羅伯特的足跡遍及衣索比亞、蘇丹、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孟加拉等亞非拉許多國家,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和歡迎。

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燦爛人間。

赫本與貧困地區兒童

她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成千上萬個飽受飢餓的孩子身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社會了解和意識到兒童的需要。無論是在接受採訪還是發表演說,赫本的第一句話永遠是:「還有什麼比孩子更重要?」

對於在人間的天使,上天總是不捨得讓她逗留太久。

1992年,忙碌的工作讓赫本非常的疲勞和憔悴,在醫院進行全面身體檢查時,不幸發現了癌細胞,據估計大約五年前赫本就已經患上了癌症,只是她始終忙於為孩童奔走卻忽略了自己的身體。

1993年,赫本病危。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獲悉這一消息,命令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她禱告,祈使她能夠奇蹟康復。一時間,祈禱赫本平安的聲音迴蕩在世界各地。

在彌留之際,赫本說:「我唯一的遺憾是再也不能幫助那些可憐的孩子們了。」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永遠閉上了雙眼,享年63歲。

在她的葬禮上,六百多名小鎮的居民為她送行,為她抬棺木的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6個男人。

兩個兒子:肖恩和盧克,

兩任丈夫:費勒和多蒂,

靈魂伴侶:羅伯特,

一生摯友:紀梵希。

不論曾經的分分合合,恩怨糾葛,此刻他們在一起,送生命中最重要或者曾經最重要的女人最後一程。

赫本的葬禮

縱觀赫本這一生,既坎坷又非凡,然而她卻始終溫暖、純良。

赫本的一生,因外表而閃耀,因才華而卓越,因人格而不朽。

這些年來,她就如天使一般光照人間,是當之無愧的不朽女神。

奧黛麗·赫本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她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人。

2004年,《Elle》評出的歷史上最美麗的女人,赫本豔壓群芳,以76%的選票榮獲冠軍。此外,《VOGUE》也將赫本評為「世界時尚名人」第一名。

相關焦點

  • 奧黛麗·赫本:她憑什麼是「有史以來最美的女人」
    她不僅是偉大的女演員,是紀梵希的靈感繆斯,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她也是一個渴望愛與被愛的普通女人,是優雅的化身。翻閱她的人生,就像打開一部女性在激蕩時代大潮中的靈魂成長書。從美開始,卻不止於美。給人指引,也給人力量。
  • 永遠的女神奧黛麗·赫本,一生情感坎坷卻優雅如初
    90年前的今天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誕生開啟了她的傳奇人生。一直以來,赫本不僅是美麗優雅的象徵,更是美好和善良的化身。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貴族後裔家庭,母親為荷蘭女男爵,母親家族譜系可以追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父親是銀行家。同時也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赫本之父信仰法西斯主義,也許是父母婚姻關係破裂的致命一擊。
  • 奧黛麗·赫本:20世紀最完美的女演員
    世人讚頌,她無與倫比的美貌、驚人的時尚天賦,赫本憑《羅馬假日》電影一夜成名,奧斯卡封后,被廣大美國觀眾喜愛,從此「天使降臨好萊塢」,當時年僅24的赫本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幾乎算得上是本色出演。早年經歷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市東南伊克塞勒區基耶維街48號的一個貴族後裔家庭,全名是奧黛麗·凱薩琳·拉斯頓 1935年5月,奧黛麗·赫本的父親拋下了她和母親離家出走;同年,她進入英國肯特郡埃爾海姆鄉的貴族寄宿學校「密斯利登學校」學習,並於1938年畢業。
  • 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到骨子裡的女人
    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到骨子裡的女人她風靡了多少時代,見證了多少繁華,又讓多少人為她心酸,奧黛麗·赫本——二十世紀最美的女性,她的時尚風格,優雅的著裝,影響至今,她是優雅到骨子裡的女人,放聲大笑也可以美的心動。
  • 高曉松是怎樣評價奧黛麗·赫本的?他曾在節目中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奧黛麗赫本一代好萊塢巨星,多少男人的夢中情人,對於奧黛麗赫本,小編也折服於她的美貌,畢竟她的美是現在很多女星都達不到的高度,不愧是人間天使。在《曉說》中,以犀利點評別人著稱的高曉松都稱讚她為女神,以及對現在社會的一些現象的批判。讓我們來看看高曉松是如何說的吧。
  • ...來寧分享傳奇人生,是奧黛麗·赫本的閨蜜,差點嫁給格裡高利·派克
    挺拔的身姿、優雅的儀態、迷人的微笑,當88歲高齡的瓊·達領·霍特金斯(Miss Dally)女士出現在記者面前時,很容易讓人嫉妒時間對於她的厚愛。作為世界禮儀皇后、澳大利亞勳章獲得者、著名教育家,她與好萊塢有著不解之緣:她是奧黛麗·赫本的閨蜜,與格裡高利·派克有過一段戀情,還是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和超模米蘭達·可兒的恩師。
  • 奧黛麗·赫本——完美女神的背後故事
    《奧黛麗·赫本》一書中提到了關於她父親的敘述,令我難忘。離婚的母親埃拉帶著兩個寶寶,嫁給離婚的羅斯頓,生下奧黛麗.赫本。父親嚴肅、孤僻、挑剔,常常出差在外,不出差的時候,也老是去市中心談論時政。赫本很希望把自己學會的東西表現給父親看,但父親對她沒有多少興趣。對於父親的冷漠,奧黛麗就像其他孩子一樣,加倍努力,希望得到父親的疼愛和認可,可惜,徒勞無功。父親還常常和她的母親吵架,家裡的氣氛十分緊張,她常常偷偷哭泣。
  • 瑪格南在片場 | 奧黛麗·赫本與《恩怨情天》
    這部西部片由約翰·休斯敦(John Huston)執導,奧黛麗·赫本在片中扮演被開拓西部的白人收養的女兒。成年後,她的印第安血統被發現,繼兄(伯特·蘭卡斯特飾)也愛上她,故事也趨向白熱化。 這部影片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在美國內戰後正視並討論德州大草原區印第安人面臨的種族歧視,這在當年並不多見。
  • 他給了奧黛麗·赫本最真摯的愛
    《羅馬假日》中的劇照兩人憑藉此片獲得了演藝事業上的非凡的成就。派克憑藉此片獲得了第七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外國男演員提名。於是,他為了推薦赫本,引起別人對赫本的關注,好心的派克特意通知製片方把演員表上「格利高裡·派克主演的《羅馬假日》」改成奧黛麗·赫本的名字。
  • 優雅女神奧黛麗·赫本,她生命中的6個男人
    優雅女神奧黛麗·赫本,她生命中的6個男人奧黛麗·赫本,世界的公主,人間的精靈。她是時尚傳奇,優雅、簡潔、大方的風格,至今仍是全球女性模仿的對象;她是美的化身,是被世界念念不忘的美麗女子。由她主演的經典電影《羅馬假日》,才有了那個美好和童話般的愛情故事。
  • 都說茜茜公主芳華絕代,看過奧黛麗·赫本,才知道什麼是盛世美顏
    都說茜茜公主芳華絕代,看過奧黛麗·赫本,才知道什麼是盛世美顏茜茜公主劇照羅密·施奈德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無論是法國人、德國人還是奧地利人的心目中,她就是「銀幕公主」的代名詞,美麗迷人的外表,近乎完美的事業,可見其魅力之大。
  • 奧黛麗·赫本與派克兩廂情願的愛情,卻錯過了四十年
    奧黛麗·赫本作為世紀經典,她的美貌與氣質令眾多人羨慕,由威廉·惠勒導演的經典名作《羅馬假日》是我們對奧黛麗·赫本的第一印象,超凡脫俗,安妮公主的形象更是讓眾多人模仿卻無法超越。你可知這一切的來源還有格利高裡·派克的功勞,赫本的光線亮麗背後有一個男人為她默默付出,這個人就是格利高裡·派克,他一生雖獲得不少獎項,但卻不曾超越奧黛麗·赫本,只因對赫本的愛發自肺腑。大多數人忘不了《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與報社記者喬的一日戀情。我們都記住了《羅馬假日》的那個敢愛的女孩,卻鮮少有人能記起派克大叔。
  • 奧黛麗·赫本去世26周年,分享一波她不為人知的故事……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ID:hereinuk今年是奧黛麗·赫本去世26周年,6位曾經拍攝過她的頂級攝影師在一本新書中分享了他們各自最喜歡的一張赫本的照片。裡面的赫本優雅美麗,一如即往。她和媽媽一連幾個月只能躲在黑漆漆的地下室,靠草和蕪菁充飢。3奧黛麗·赫本不是她的真名,1929年出生時,她的名字是奧黛麗·凱薩琳·赫本·魯斯頓。4赫本從小練芭蕾,在她14歲時,她開始在一些活動中表演芭蕾舞,為抗擊納粹入侵的荷蘭抵抗組織籌款。
  • 你只知道奧黛麗.赫本美的驚豔,卻不知她畫畫也這麼美
    世上曾有個天使,但是有天上帝實在太想念她了,於是便召喚她回到了自己的身邊,所以她就離開了我們,回到了屬於她的地方——奧黛麗赫本有關赫本的美貌不用多說,不僅吸引男性的心,更爭奪了女性同胞的讚賞。但是你知道嗎?
  • 瑪麗蓮·夢露與奧黛麗·赫本,你更喜歡誰?
    全世界幾乎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見過她那些著名的照片,並記憶深刻。夢露動人的表演風格和正值盛年的殞落,成為影迷心中永遠的性感女神、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她至今都是好萊塢創造的最成功的女星。瑪麗蓮·夢露 電影中經典圖片:左《無需敲門》 右《紳士愛美人》左《七年之癢》 右《巴士站》左《遊龍戲鳳》 右《熱情如火》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 始於顏值陷於演技忠於人品惜於腸癌,奧黛麗·赫本的傳奇一生
    以他人為鑑,知健康得失,沃德海斯腸癌「星」專題,與您一起了解抗癌之路上的別樣人生。文 | 素材綜合整理,繪本《成為奧黛麗·赫本》、啟發童書館、圖 | 摘自網絡,侵刪跨越幾代,人們心中的奧黛麗·赫本依舊優雅與美麗,仿佛歲月從沒來過。
  • 奧黛麗·赫本:女人幸與不幸,都寫在眼神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奧黛麗·赫本的美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她年輕時完美無瑕的臉,還是年老後生出蒼老的皺紋,赫本都是美麗和優雅的代名詞。
  • 奧黛麗·赫本得償夙願,主演好萊塢歌舞巨片《窈窕淑女》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1948年,赫本時長僅39分鐘的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1953年,赫本在《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憑藉舞臺劇《美人魚》,獲得託尼獎的最佳女主角,漸漸成為好萊塢首屈一指的當紅巨星。奧黛麗·赫本被認為是自然與美的化身,有「時裝聖經」之稱的時裝雜誌《VOGUE》曾以29%的得票率,將她評為「世界時尚名人」第一名。
  • 她是「茱莉亞·羅伯茨和奧黛麗·赫本」的綜合體,靠的是什麼?
    安妮眼睛大而有神,眼型美而不妖,高挑的鼻子和一張具有典型歐美特徵的嘴巴,讓她非常有辨識度。從出道以來,她便一直被譽為「茱莉亞·羅伯茨和奧黛麗·赫本」的綜合體。安妮的長相結合了赫本的精緻和羅伯茨的性感大氣,性感中帶優雅,張揚又不帶攻擊性。
  • 「尤物」奧黛麗·赫本情史:我的性感帶在鼻尖(組圖)
    摘自:柏梅拉·基爾 《奧黛麗·赫本她也曾經懷疑過生命中的那個男人愛她不夠瘋狂,不想跟她結婚。星期六晚上,她會坐在電話機旁邊等某人的電話。她試晚禮服的時候,會問某人"這裙子是不是顯得我很胖?"拜託,她是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