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 政府給父母發了30萬

2020-12-21 觀察者網

據微信公眾號「錢江晚報」(ID:qianjiangwanbao)7月21日消息,家裡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戶家庭,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

7月16日,當地政府給這個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

當地政府30萬元

重獎「耕讀家庭」

吳治保是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裡灣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

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體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15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

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也開創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範。

我們吃了沒文化的虧

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學

因為生在農村,出身貧寒,吳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輟學回家耕地,妻子胡治愛更是沒有上過一天學。夫妻兩人年輕時嘗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果,立志要讓孩子們學文化,上大學。「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們供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吳治保夫婦對子女教育鍥而不捨的堅持。

提起胡治愛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並不多,但只要提起安塞街頭那個挑擔子賣蘋果的婆姨,住在老縣城的安塞人沒有不認識她的,縣城的每一道巷每一條溝,她走過無數遍。

每次挑擔子從家裡出發去縣城賣蘋果,步行單趟需1個多小時。在這條近乎「羊腸小道」的山道上,胡治愛只能休息一次,她說停歇太久,再次挑起來的時候就越覺得重,就不能完成一天三個來回的銷售,就攢不夠過完年要給兒女們準備的學費……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夫妻倆省吃儉用,衣不更新、飯不變樣,在日常生活中可謂是「摳」到極點,就是為了孩子們能安心上學。

5個孩子學習上你追我趕

吳治保夫妻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為了讓5個孩子能有學上,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忙活。但再苦再累,在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上,兩人卻從來沒有猶豫過。「遇到再大的困難,即便是沒錢四處貸款,我們也儘量不讓孩子知道,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安心上學。」吳治保說。

談起對孩子們的教育,吳治保告訴記者,孩子們從小就很懂事,也從來沒有因為學習打過或者罵過孩子。「我和愛人都沒什麼文化,教育孩子們用的都是一些土辦法、笨辦法。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讓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所幸的是,5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學習上都是你追我趕,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一句約定

四兄妹上清華、北大

2011年春節,全家人坐在一起暢談時,老大吳雲峰發出個提議,「五年後,咱們北大、清華見。」聽到大哥的提議,其他四兄妹也不甘示弱,「那你就在清華門口等我們。」

作為家中老大,吳雲峰從內心感激父母,經常給兄弟姐妹們講父母的不容易。他帶頭認真學習,積極幫助父母,兄妹幾個從小跟著長兄讀書學習。每天早上,只要聽到父母起床了,5個孩子也都趕緊起床,摸著黑,拿著各自的課本到院子或學校的燈下背書,假期、周末都會抽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和父母一起勞動。

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大哥的一句「清華北大見」,兄妹幾個堅守約定、堅定信念,共同攜手要跨進清華北大的校園。「爸媽從來不說到學校要好好學習的話,說得最多的一句是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吳青峰感嘆地說,父母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他懂得感恩。「他們用行動讓我學會了堅強、堅持與堅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始終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

小女兒吳改燕大學畢業後在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端起了「鐵飯碗」,且收入相當不錯。去年,她決定辭職去北京考研,向哥哥姐姐學習,繼續學習深造。

「孩子們能有今天的出息,都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如今,吳治保和胡治愛夫婦仍然耕耘在家鄉的一畝三分地,並幫忙照看孫子,每天忙忙碌碌,一方面繼續培養下一代,另一方面也讓兒女們騰出精力更好地學習工作,報答家鄉培育之恩。

相關焦點

  • 他家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政府獎30萬!
    一戶普通農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7月16日當地政府給這個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當地政府30萬元重獎「耕讀家庭」」所幸的是,5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學習上都是你追我趕,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 延安一村民家裡5個娃4個考進清華北大,獲政府30萬元獎勵?
    延安一村民家裡5個娃4個考進清華北大,獲政府30萬元獎勵?祝賀延安吳氏家族,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奇蹟。吳治保夫妻倆,共育有5個子女,網上沒有具體信息,只是根據2017年的新聞介紹,5個子女都是90後,也就是出生於1990年至1999年之間。那時候不是實行計劃生育嗎?
  • 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被政府獎勵30萬,網友:能超生這麼多?
    近日,陝西延安市安塞區召開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上有一個家庭被譽為「耕讀家庭」,並由區委書記親自頒發了30萬元的獎勵資金,作為榜樣進行宣傳。政府花重金獎勵是因為吳治保和妻子在家庭清貧的情況下,育有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有四個考上了清華北大,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 她目不識丁,挑擔子賣蘋果,5個兒女4個清華北大,還有1個正在考
    5個孩子,卻有4個上了清華北大,剩下的一個,也正在考,他們便是吳治保、胡治愛夫婦。窮苦人只能幹窮苦事兒,吳治保、胡治愛夫婦年輕的時候,可以說是吃盡苦頭,他們最大的願望,便是5個孩子能夠好好讀書,改變命運。因為沒有文化,吳治保、胡治愛夫婦,在孩子們的學業上,辦不上什麼幫,只能盡力給孩子們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為了供孩子們讀書,這對夫婦,省吃儉用,幾十年沒有買過新衣服,吃飯,也是吃最簡單的飯菜。
  • 考入清華、北大的那些學霸,到底是拼實力,還是拼家長?
    在某種程度上,孩子的未來,確實也是是在拼父母,但這裡說的拼父母,並不是指拼父母的金錢,而是指拼父母的眼界、教育理念、思維方式和格局。二、班裡倒數第一,逆襲考入清華的趙啟琛:媽媽一直寬慰我。武亦姝爸爸在每天下午4點半之後關掉手機,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學習,就這一點,又有多少家長能做到呢?
  • 2北大1清華,農村家庭三個孩子全考上名校,只因父母常說一句話!
    優越的家庭條件固然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到更多優質的教育,但真正決定著孩子高度的還是父母的教育,即便家庭經濟困難,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但只要父母真正懂得了家庭教育的智慧,寒門也能出貴子!農村一家姐弟三人,2北大1清華學習君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則報導,說是在東莞在東莞市麻湧鎮漳澎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裡,雖然家庭困難,劉家夫妻也只是以務農為生的普通農民,文化水平有限,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卻走出了3個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只因父母從小常對孩子常說這樣一句話。
  • 中國最偉大的廣西母親:養育87個兒女,20個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一位中國最偉大的廣西母親,養育了87個兒女,20個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故事。命運轉折麥瓊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因為家境貧寒,她很小便參加工作了。在一次去探望的時候,她碰上了一個因為家境貧寒而不能去上學的孩子。一邊是家境的貧寒,一邊是對上學的渴望,這個孩子夾在中間無比難過,她看向每一個人的眼神都充滿了渴求。這樣的眼神打動了麥瓊方,她不希望這個孩子去重複他父母的命運,就下定決心資助這個孩子,完成她的上學夢想。
  • 考入清華北大是否意味著能夠飛黃騰達?
    考入清華北大是不是就飛黃騰達了?1.人生有很多個戰場,並不是一戰定輸贏。只能說,考入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高校,只是獲得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反之,考不上清華北大,也並不一定就是失敗者。校園之外,還有職場、社會的多個競技場。成敗,還不一定是定數。2.名校不是保險箱。考進名校,並不意味著進了保險箱。
  • 考入清華北大到底有多難?不僅僅是分數那麼簡單
    如果說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那麼毫無爭議是清華北大。清北已經成為了頂級名校的代名詞,也成為了無數人曾經的夢想。兒時的你,是否有過考清華還是考北大的糾結。長大後才發現,當初自己想多了。然而,有夢想總歸是好的。
  • 四兄妹竟相繼考入清華北大
    在陝北延安安塞區的一個偏僻山村裡,兄妹四人在短短的三年裡,相繼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黃土高原上編織出一個精彩的追夢故事。  幾株老樹,幾孔窯洞,幾件家具,樸素卻整潔。安塞區五裡灣村吳治保家是黃土高原上最為普通的一戶農家。
  • 3對雙胞胎分別考入清北復旦,除了相互成就,還有個好父母!
    其中來自廣西柳州的雙胞胎兄弟祝爾樂、祝爾康以同為687分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來自安陽的雙胞胎姐妹安苒和安蕾以姐姐657分、妹妹656分的成績雙雙考上復旦大學;來自湖南的雙胞胎趙稞、趙棣兄弟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考上清華、北大,還獲得了每人10萬的當地獎學金。
  • 河南周口最好的5所高中,學霸雲集,鄲城一高32人考入清華、北大
    2019年高考,學校600分以上人數達到了773人,位居全省第一,一本上線3456人,共有43人被清華、北大錄取,位列國內縣級高中前列。 北大錄取人數達到了32人,高考成績十分優異。
  • 詩詞才女考入清華: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後面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武亦姝高一時獲得詩詞大會總冠軍,走紅全國,高二時據透露是收到了北大自主招生的橄欖枝,高三又已經通過了清華的自主招生,但是她都依然努力備考,考到了613分的好成績。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的榜樣。
  • 學霸高分拒絕清華北大 網友:你以為川大口腔差?
    延伸閱讀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學霸父母是地道農民卻有自創育兒經先別驚呼農家五娃四個上清北,仔細聽聽人家的育兒經,在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農家5個孩子,4個都考上了清華、北大,他們的父母也因此收到當地給予的30萬元獎勵。
  • 19年全國中學清華北大錄取排名,重慶5校上榜,巴蜀不愧是巴蜀
    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突破千萬,清華北大錄取率約為萬分之6.4,即每一萬個考生中錄取6.4個左右。在重慶招生分數線,清華理科694,文科674;北大理科696,文科661。從公布的全國197所重點高中錄取人數排行榜來看,重慶有5所學校上榜,傳統名校巴蜀中學,南開中學,重慶一中,重慶八中優勢地位牢不可破;民辦學校巴川新高中進入榜單。
  • 高考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究竟都是什麼樣的人?結果引人深思
    #我要考上清華北大#高考成績了公布的日子快到了,作為國內大學的泰鬥,清華北大的招生部門又要忙碌起來。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無疑是讓絕大部分人仰望的存在。實際上,這些神一樣的人物,也不並都是超級天才,高考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大致就能夠分為三種:第一類,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超級天才。一般這一類人,他們的智商是在一般學生之上很大的。學競賽的同學因該也會見過幾個這種大神。
  • 考上清華北大的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1-很多中國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幻想著孩子將來能考上清華北大。不信,看看每年清華北大校園裡那些專門帶孩子來參觀的遊客就會明白了。根據清華大學保衛處的數據,2015年暑期,進清華參觀的人數就達到了42萬人次,日均超過11000人,高峰日達到17000餘人。
  • 考清華北大和中進士,哪個更難?
    每逢高考,各個學校和地區對待考入清華和北大的同學就如同古代對待進士一樣,古代鳴鑼報喜,今天大音響報喜,古代懸掛匾額,今天全家的親戚都發朋友圈。年少時候總是被問起考清華還是考北大,長大後才發現真的好難。相比於電視劇裡動不動就高中狀元,進士及第,古代的科舉相比於今天的高考容易的多。
  • 2019全國高中考入清華北大人數排名,第一讓人「恐怖」,山大附中
    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我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被清華、北大錄取是每一個考生夢寐以求的理想,而衡量一所高中高考是否成功,也以有多少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為依據。2019年,全國高中考入清華、北大人數大人數(7人以上)排名(前十)——衡水中學(275)人大附中(111)衡水二中(106)清華大學附中(90)西北工業大學附中(88)華中師大附中(75)長沙長郡中學(74)成都七中(72)浙江鎮海中學(66)鄭州外國語學校(65)陝西省高新一中(65)。衡水中學錄取人數為二、三名之和,實力讓人「恐怖」。而衡水兩所中學都過百,「高考機器」名不虛傳。
  • 學軍中學13人保送清華北大,你手裡的那張高價學區房票開始兌獎啦
    杭州學軍中學有13人,已被清華北大兩所高校錄取。他們保送的原因是這是13人參加了全國奧林匹克國家隊。2020年奧林匹克國家隊招收260人,這260人已全部被清華北大鎖定。其中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60人,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林匹克國家隊各50人。杭州學軍中學有物理保送生七名,信息保送生五名。這說明學軍中學十分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