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莉英 陳智軍 焦子宇/文 李忠 鄭蔚珩/圖
美麗大鵬灣,壯闊烏蒙山;山海一線牽,共謀小康路。
從1996年開始,深圳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以創新務實的舉措傾情傾力幫扶貴州省畢節市脫貧攻堅,開拓出一條以貧困區域為目標、項目幫扶為載體、增強造血功能為目的、實現貧困戶精準脫貧為己任的全方位幫扶之路。
深畢情深,山高水長。
在畢節市南山公園腳下,有一條「深圳路」,記錄著深圳與畢節廿餘載攜手脫貧攻堅結下的深厚情誼,也銘刻下深畢兩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的生動實踐。
情牽烏蒙
畢節地處烏蒙山腹地,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貧瘠,「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這裡的典型寫照。上世紀八十年代,畢節是全國最貧困的片區之一。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1996年,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組織經濟較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扶貧協作的報告》,深圳對口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和黔南州。自此,深圳與畢節緊緊聯繫在一起,開啟決戰貧困、共謀小康的徵程。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在東西部城市之間,啟動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深圳市一對一對口幫扶畢節市,兩市之間的聯繫紐帶愈加緊密。
凝心聚力,真情幫扶。
歷屆深圳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高度重視對口幫扶畢節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到畢節實地考察,深入貧困山區訪貧問苦;堅持不懈,千方百計、細緻入微組織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傾情開展對口幫扶畢節工作,全力推動畢節脫貧攻堅。
自1996年以來,深圳市累計向畢節市捐助各類幫扶資金5.4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900多個,在基礎設施、科教扶貧、智力扶貧、衛生扶貧、經濟協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幫助,有效助推畢節各項事業穩步發展,加快了畢節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進程。
山鄉巨變
「提起烏騾壩,有女都不嫁。」黔西縣杜鵑街道烏騾壩社區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曾經的烏騾壩是個貧困村,交通不便,缺水少電,村民收入微薄,大多住在茅草屋裡。
2008年10月,烏騾壩成為深圳對口幫扶畢節的一個點,首批獲得幫扶資金226.3萬元和財政扶貧資金220.16萬元,開啟了脫貧奔康的蝶變之路。
不獨是烏騾壩,在七星關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紅堰村、赫章縣興發鄉中營村、大方縣羊場鎮桶井村、織金縣三甲街道佳誇村、黔西縣林泉鎮清塘村、金海湖新區梨樹鎮保河村……都留下了深圳全力幫扶的足跡。
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深圳市累計投資2.25多億元,支持畢節貧困村建設美麗鄉村和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改建農房6491戶,硬化院壩45.2萬平方米,硬化入戶便道258.6公裡,援建鄉、村、組和進寨公路3004公裡,修建小水池(窖)1632個、溝渠27.49公裡,切實解決了貧困村群眾居住環境差、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等基礎設施薄弱問題,使60多萬貧困群眾切實受益。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如今的烏騾壩,早已是遠近聞名的「明星小康村」,白牆青瓦木門花窗,遠望青山近觀溪水,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欣賞這優美的田園風光。烏騾壩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同心攻堅
產業建在家門口,農民就業不離家。
在金海湖新區第一產業園,30歲的畢節人張啟梅已經在園區一家企業工作了3年多。此前她曾在家帶孩子,也外出務工過,如今是園區企業貴州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包裝車間組長。貴州貴航新能源公司是由深圳貴航電子有限公司出資,在畢節市設立的一家專業從事鋰二次電池的開發、設計、生產和服務的製造型高新技術企業。
像貴航公司一樣,入駐金海湖新區第一產業園的深圳企業還有11家,帶動就業700多人。
「我一個月收入5000多元,不僅貸款買了房,還分期付款買了車。下了班,我就開車回去,掙錢和照顧家庭兩不誤。我對這樣的生活很滿意!」張啟梅高興地說。
創新實幹,同心攻堅。20多來年,在對口幫扶畢節工作中,深圳重點開展產業扶持,探索東西部產業合作、優勢互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打出招商引資、產業轉移、能源合作、貼息貸款、農超對接等一系列「組合拳」,使深畢能源資源實現互惠互利,助推畢節產業轉型升級,夯實了畢節的產業發展基礎。據統計,深圳市企業在畢節共投資項目74個,投資總額369.1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05.84億元,完成生產總值45.72億元,上繳稅費3.84億元。
產業扶貧,為畢節發展引來「活水」,為群眾脫貧栽下「揺錢樹」。
智志雙扶
在赫章縣,「福田友誼醫院」路人皆知。醫院周邊,冠以「福田」的道路、賓館、商店觸目皆是。這背後,是1998年深圳市福田區援助400萬元建設赫章縣人民醫院新院,使醫院醫療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的故事。
20多年來,深圳市堅持不懈為畢節市的醫療教育事業發展添磚加瓦,支持新建或擴建104所醫院(衛生所),解決了30多萬貧困農戶就醫難問題;支持新建或改擴建151所中小學校,使5萬多名貧困學生受益。
從無處就醫到標準衛生院(所),從危舊校舍到嶄新的教學樓,變化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
虎西列,威寧縣貧困回族學生,受益於「黔深雨露直通車」項目,來到深圳市攜創高級技工學校免費學習。由於刻苦努力,畢業時虎西列被學校留用5年。2018年,在離開家鄉7年後,虎西列在深圳加盟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開啟了創業之路。
深圳,成為虎西列人生的一個全新起點。
20多年來,深圳市共為畢節市舉辦了經濟、管理、規劃等各類培訓班137期,培訓幹部5522人次;開展「黔深雨露直通車」項目,組織2283名畢節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赴深圳接受專業技能培訓,使畢節幹部群眾感受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深圳精神,以及不竭的創新意識和超強的實幹作風,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也激發出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
智志雙扶,厚植希望和未來。
再創輝煌
2016年9月,貴州·廣東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在畢節召開,廣州市從深圳市手中接過了幫扶畢節的接力棒。
雖然幫扶關係作了調整,但深圳仍一如既往給予畢節大力支持和幫助。畢電送深、農超對接等工作持續推進,幹部交流培訓從未間斷,經貿物流往來頻密……
2018年11月17日,粵黔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召開,其間提出,深圳市在國家規定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之外,再次結對幫扶畢節市,再續山海前緣。
新一輪結對幫扶啟動後,深圳、畢節兩市領導高度重視,密集互訪考察調研,深入研究扶貧協作工作。兩市各區、各部門也積極對接,協調製定幫扶計劃……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路上,深畢攜手同行,共同譜寫扶貧協作新篇章,再創先富幫後富新輝煌。
深圳傾情幫扶 在烏蒙大地結出殷實碩果
——訪畢節市副市長李玉平
「深圳市各界的傾情幫扶,在畢節這塊烏蒙大地上澆灌出絢爛多彩的花朵,結出了豐滿殷實的碩果,助推著畢節試驗區改革穩步前行。」日前,畢節市副市長李玉平在接受本報「大局」採訪報導組專訪時,動情地說。
「特區」「試驗區」奏響決戰貧困壯麗樂章
深圳與畢節,一個位於南海之濱,一個地處烏蒙山腹地,因對口幫扶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把相隔千裡的深圳與畢節連在一起。
說起這段山海情緣,李玉平表示,深圳是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畢節是「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處於扶貧開發最前線。深圳對口幫扶畢節,體現了黨中央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
20多年來,深圳特區和畢節試驗區在烏蒙大地上,共同奏響決戰貧困的壯麗樂章。
深圳助推畢節實現「兩大跨越」
「深圳市堅持責任擔當,高度重視對口幫扶畢節工作,幫扶力度大、措施實、成效好,使畢節試驗區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兩大跨越』。」說起深圳對口幫扶畢節的成效,李玉平總結道。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
李玉平告訴記者,從1996年到2015年,畢節的地區生產總值由92.05億元增加到1461.3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1463元增加到22230元,均增長了近16倍,畢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62萬,貧困發生率從1996年的57.3%下降2015年的16.48%,扶貧開發從救濟式扶貧、開發式扶貧邁上區域發展和精準扶貧「雙輪驅動」的快車道。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畢節的生態環境也得到持續改善。現在的畢節,處處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14.94%增長到2015年的48%。
「經過20多年的努力,畢節實現了經濟發展、群眾脫貧、生態改善的同步提升,使貧困群眾走出了過去『越窮越生、越生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怪圈。」李玉平表示,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深圳市傾情傾力幫扶和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是畢深兩地貫徹落實黨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重大戰略部署,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努力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畢節市全面推進脫貧攻堅仍然面臨許多挑戰,要在2020年前全面實現脫貧致富,仍然任重而道遠。」李玉平說,到2018年末,畢節還有貧困人口44.41萬人,貧困發生率為5.45%。其中,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有24.42萬人。「剩下的這些,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
李玉平說,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畢節試驗區成立30周年之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2018年11月,深圳市與畢節市再次結對幫扶,為畢節脫貧攻堅、努力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帶來強有力的支撐。
李玉平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畢節市將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在資金項目、教育培訓等方面重點聚焦貧困人口,著力補齊深度貧困地區教育、醫療、危房改造等短板。
「畢節也要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融入大灣區發展。」如何「融入」?李玉平解釋說,畢節要借深圳對口幫扶的契機,強化與大灣區城市間的經貿合作,深化畢電送深項目,擴展農超對接渠道,發展文化旅遊合作,讓畢節的農特產品和勞務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前沿的要素和市場,發展壯大扶貧產業。
「我們還要強化區縣對接,拓寬幫扶渠道。」李平玉表示,按照新一輪結對幫扶的工作要求,深圳、畢節兩市的各區縣要積極對接,強化結對關係、充實幫扶協作內容、完善幫扶協作措施,全面拓展幫扶協作渠道,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幫扶關係,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幫扶見效、合作共贏、持續發展的扶貧協作新模式。
「深圳畢節再度結緣,延續山海情緣,必將續寫先富幫後富的新輝煌,為畢節努力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李玉平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