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交響樂團趕上好時候
導讀:北京交響樂團昨天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音樂會。音樂會上,在譚利華指揮下,著名德國小號演奏家萊因·霍爾德·弗裡德裡希與樂團合作演奏了海頓的《小號協奏曲》。而演出前,譚利華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滿面春風,作為剛剛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召開的文藝座談會的代表之一,譚利華激動地說:「習主席的講話讓我們感到很振奮,我覺得北京交響樂團真的趕上了好時候。」
習主席的講話指明了方向
作為文藝座談會的親歷者,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譚利華談到自己的感想時說:「習主席能夠親自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這讓我們很意外,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這樣的情況了。而且他沒有任何架子,就是跟我們像聊天一樣。座談後跟每個人都握手交談。我感到他的話很接地氣,很入人心。」 譚利華說:「聽了習主席的話,我覺得北京交響樂團這幾年的發展道路走對了。習主席在講話中說得最多的是文藝為人民服務,要熱愛人民。而我們樂團的音樂普及就是在為人民服務。今年我們舉辦了50場音樂普及演出,到校園、廠礦、軍營和社區,受到觀眾的喜愛。習主席說我們的文藝作品要感染人,要起到引導作用和服務於人民,而我們樂團這些年注重中國作品的推廣,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堅持音樂季的運作,邀請世界著名音樂家合作。樂團的音樂家在與各國音樂家合作中、在國內外巡演中逐漸提高演奏水準。習主席這一次提出要注重主流文化的發展,提到社會效益,要創作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都好的藝術作品,確實給我們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在困難中堅持藝術發展
譚利華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今年是北京交響樂團最困難的一年,我們的財政是差額撥款。以前每年有1000萬的經費要靠我們的演出解決並不成問題,但近年來,自己演出解決的經費不足300萬。最近舉行的國內巡演得到的回報也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們依然堅持我們的藝術水準,進行正常的音樂季演出。」 譚利華說:「今年,北京交響樂團就是希望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公益活動,力圖在不斷提高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的綜合素質,讓廣大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為首都的精神文化生活帶來的實惠和好處。」基於這樣的宗旨,3月1日,北京交響樂團將2014音樂季的開幕演出放在北京國際關係學院,以一場「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演出開啟新樂季,譚利華的決心可見一斑。
之後,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北京交響樂團馬不停蹄地輾轉在北京各個高校、社區、部隊、車間,不遺餘力地進行高雅藝術普及活動。「每年北京交響樂團的音樂季中,普及演出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我們更多的是在大師系列和商業演出之間,插空進行。今年,樂團轉換了思路,將普及演出放在了重要位置。截至9月2日在北京毛紡廠酷熱的車間演出結束,這個樂季,北京交響樂團以整團編制和室內樂演出兩種形式,進行公益演出59場,其中,『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整整49場,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印刷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建築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北京順義俸伯中心小學、北京芳草地小學、北京海澱區培智學校等20所學校,都是樂團首次進行普及的學校。」譚利華說,這些數字已經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把中國優秀作品帶出去
譚利華說:「中國新作品的演出我們將繼續進行下去,因為這是發展中國交響樂事業必須要做的。明年,我們將加大力度,王西麟、葉小綱等作曲家的委約作品都將在年底和年初推出,而北歐的巡演也在計劃中。」 譚利華說:「我們必須面對西方重要城市的主流觀眾與媒體,必須讓當代中國最優秀的音樂作品走出去,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2013年9月6日至14日,譚利華率領北京交響樂團100多人的龐大隊伍,進行了第七次歐洲巡演。因為有了之前6次的成功經驗,這一次的巡演,北京交響樂團更加從容自信,毫不猶豫地將演出場地定在了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廳、瑞士伯爾尼文娛宮、奧地利布魯克納音樂廳和捷克布拉格魯道夫宮德沃夏克音樂廳這四個歐洲古典音樂的主戰場,直面出了名挑剔的歐洲古典樂迷。那是四場近乎完美的音樂會,在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北京交響樂團有了前所未有的六次返場,連那些挑剔的歐洲樂迷和樂評人也不由得發出讚嘆,北京交響樂團「Amazing(意想不到的)」。
歐洲巡演後,經過短暫休整,北京交響樂團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美洲之行。在被視為檢驗樂團實力的「試金石」的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和拉美地區最重要的藝術盛事——塞萬提諾藝術節上,北京交響樂團的表現同樣不遜於世界頂級樂團。而每一次巡迴演出,譚利華都會安排中國作品的演出,他說:「把中國音樂帶到世界上去,是每個音樂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但要帶就要帶優秀的作品,帶能代表國家和北京市最高藝術水準的作品。北京交響樂團將堅持這樣的理念,讓我們的優秀文化通過交響樂這個平臺傳達給世界。」
文/本報記者 倫兵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