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青年藝術」論壇海報
2020年是個非常特別的年份,全球遭遇新冠疫情。在疫情之下,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行為,大家開始重新審視個體、集體、政治、經濟、文化、自然這些原有既定的概念。因此,也出現不確定的種種因素和節點的到來,不得不站在有形的、無形的界碑前,去思考未來。雅昌藝術網聯合青年100共同推出「後疫情時代的青年藝術」為主題的論壇,圍繞第十屆青年藝術100的現場的藝術家及作品展開話題。由青年藝術家來談一談,他們如何看待疫情影響下的創作;包括對未來的創作的思考;過去的創作經驗以及現在的工作狀態。
此次講座邀請的四位青年藝術家中,王波、蔡涵悅、高振鵬都是80後,彭家園是90後,本科在讀。他們都有學院教育的背景,也都有創作實踐和作品展出。另外,王波和高振鵬都正在青年藝術100在河北的駐留計劃的創作狀態中。
從左至右:裴剛、高振鵬、王波、蔡涵悅、彭家園
疫情下的四種創作狀態
蔡涵悅是個恬靜內斂的女孩子,疫情讓大家都封閉在各自的小區域裡。也實實在在的影響著她的工作生活。
蔡涵悅
「疫情影響到各行各業,藝術品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蔡涵悅感到畫廊、博物館和美術館的關閉,使線下的一些展覽不得不很自然地轉到線上。線上展覽現在發展成這樣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她嘗試著積極的去適應變化。線上的活動多起來,由專業人士主持的講座和活動拉近了大眾與藝術的距離。
蔡涵悅 春時 34.5×69cm 紙本彩墨 2017
蔡涵悅是地道的北京人,但她更喜歡畫南方的景色,每次寫生基本上都是會選擇去南方。
她的創作以寫生為主,但是她儘量避免寫生地域化的特徵,加強了主觀的體驗和筆墨語言。又保留了南方日常景物的普遍特點。
蔡涵悅山上的工作室,離城裡有一段距離,所以她大部分時間都封閉在工作室裡進行水墨創作,處於半隱居的狀態。所有活動停下來以後,她覺得其實思考的時間和讀書的時間更多了,發現自己創作上一些新的問題,也有一些新的認識和想法。
在她的體驗中,疫情的影響有兩面性。對藝術家本身也不全是壞事,能夠靜下來觀察自己的創作,本身就是疫情期間最好的收穫。
王波
王波的創作與圖像有關,無論從歷史和繪畫史中的圖像中,還是當下的新聞圖像中,都對他都會有一些啟發,通過個人的工作方法和語言融入自己的作品裡。
最近王波一直在河北的鄉村駐留創作。他住的一戶人家裡,老奶奶和老爺爺都80多歲了,老奶奶每天都坐在家門口。
王波 抽象繪畫 綜合材料
「我會去問她坐在這裡在想什麼,她的神情有點恍惚,然後望著遠山愣一會,才跟我說她什麼都沒想。」今年的疫情,讓王波覺得無論是有機會獨處還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多了,反而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去反思。
高振鵬
疫情期間高振鵬參加了一個紙藝的展覽,展覽受疫情影響一拖再拖。疫情嚴重的時候,小區規定了出入限制。他就翻牆出去,「我特別享受翻牆這個過程,翻牆這個行為本身也讓我想到很多。」他最近在創作與城市有關的系列,把城市裡的一些地標建築組成人的形狀,或者是身體的某一部分。畫中的人物在做「很不嚴肅」的事情,或者甚至是很荒誕。
高振鵬 窗外是宇宙1號 180×290cm 丙烯、綜合材料 2019
「我在城市中長大,我的藝術受流行藝術的影響比較多,在我的作品裡面很明顯。」 他創作的《窗外是宇宙》系列作品選擇了多個城市或地區的地標性建築為元素,並組合成人形。「人形」漂浮在黑色的背景中,建築物都是夜晚燈光開啟的狀態。傳統的單一光源消失了。複雜的光源互相影響建築物色彩的變化。這是人們生活的環境,是世人理想的體現,也可能是人本身。人形的動作的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動作具有無聊,荒誕,無意識的特點。此系列計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香港,紐約,東京等。
因為創作這一系列的作品,他還以此內容唱了一首歌,並以視頻的形式放在網絡上傳播。
高振鵬在2020「青年藝術100」啟動展開幕式現場同樣來了一段「rap
「視頻的效果就出乎意料的好,現在在抖音上面瀏覽量已經超過800萬了,在微博的瀏覽量也很喜人。很多網友會問高振鵬作品怎麼買,但當我把上萬的價格報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就都走了。」這件事情讓高振鵬覺得很有意思。他從體驗到在這個時代,藝術家完全有可能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
「竟然因為我的歌而對我的作品感興趣,我是否可以提供給他們能承受的作品價格?」高振鵬打算未來為自己的作品創作歌曲和小電影式的視頻,也創作出一些適合網絡傳播、消費的數字版畫。
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對聲光電的多媒體藝術的實踐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今年的「青年藝術100」已經顯現出來,70%的作品是多媒體或互動裝置。
論壇現場彭家園(右一)發言
疫情讓網際網路變得異常的活躍,也讓90後的彭家園開始探索虛擬實境的藝術形式。
「疫情期間我一直在家學習技術,自己開發App。對虛擬的形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就會給藝術方式帶來很大的改變。」今年的3月份彭家園和雷宏才、雷劍豪、鄒雅琦、鄒淼共同成立了致力於新媒介創作與藝術大眾化的藝術小組——摺疊(FOLD ART)。這個藝術小組基於空間維度與聲音等進行創作,進行了一系列的藝術性活動,討論技術帶給展覽的更多可能性。
彭家園-《沒有鋼琴》-100×120×180cm-增強現實APP-1_10-2020
「藝術的展示可以刺激人類的感官,這些感受通過虛擬實境的技術也能夠實現。雖然現在的技術還沒有那麼發達,但在不久的未來,或許能夠通過虛擬實境獲得比現場觀看作品,獲得更強烈的感官刺激。」彭家園從他了解的技術層面,認為3D掃描技術能夠將每一個紋理都清晰地展現出來了,增強現實或許是後疫情時代的一個有趣的出路。
愛麗莎(Eilisa)是一個尚未完成的類人機器人
他今年與「青年藝術100」合作實現了AI愛麗莎(Eilisa)的形象化,也把潮玩盲盒的概念與摺疊(FOLD ART)藝術小組的「扭蛋藝術計劃」結合產生了火爆的現場效果。對疫情帶來的變化,他認為也是摺疊小組成立的原因之一。無論是通過增強現實的方式,還是通過扭蛋的方式,他們希望每位藝術愛好者都可以收藏藝術作品。
「扭蛋藝術計劃」
拆開扭蛋獲得其中的藝術家限量版的作品
扭蛋售賣機
扭蛋被稱為「圓形盲盒」
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和宣傳帶來的美育是不夠的,摺疊小組希望能通過將玩具帶回家,這樣的形式參與對審美的影響。希望未來的藝術越來越大眾化,大眾容易看得懂和擁有藝術。
「扭蛋」中虛擬角色愛麗莎的3d列印模型
帶著問題意識去發現未來
蔡涵悅覺得國畫的局限性比較大,可能就是通過網絡的傳播,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水墨畫,普及一些專業的知識。我覺得這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可能一代人兩代人或者幾代人才能越來越好,所以我覺得這也不是一個著急的事。
蔡涵悅 山中夏日IV 41x138cm 紙本彩墨 2017
「現在線上的信息是爆炸式的,能夠將人吞噬,我希望能夠有更加高級的傳播方式。」影響王波的是創作情緒和知識的補充。這種影響沉澱在感知和記憶中,會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中逐漸顯現出來。
王波 抽象繪畫 綜合材料
從個人習性而言,面對紛繁的現實,王波更喜歡80歲老人坐在家門口,每天看著白雲蒼狗,日子也如流水一樣匆匆而過,進入物我兩忘的冥思。
去年王波在西藏轉山,徒步20多個小時。
各自奔走在職業化道路上的青年藝術家
「單單靠繪畫來生活,我覺得不太樂觀。」藝術家的創作已經非常具有挑戰性,尤其職業藝術家的生活在今天尤其困難。蔡涵悅平時也在擔任藝術類課程和其它藝術相關職業來解決生活的問題。
高振鵬作品在「鳳凰藝術新星獎」展覽現場
畫廊在疫情的影響下,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自然會選擇市場接受度高的成熟藝術家,以降低推廣運營的成本,以期獲得較好的回報。也隨之更難關注青年藝術家的發展、合作。「青年藝術100」堅持了10年,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學術、市場的支持,也著實不易。
「以藝術為家的人就可以被稱為藝術家。」高振鵬在上本科的時候參加展覽,看到海報上都會寫「參展藝術家高振鵬」,他感覺不是那麼舒服,因為在他心目中「藝術家」是行業裡成功的人才有的稱謂,也引起他對什麼樣的狀態才是藝術家的思考。
「我現在為了要養這個家,可能要去做設計,可能要教孩子上課,我很感謝青年藝術100這次駐地項目,它不僅實現了作品,也給了我覺得不錯的報酬,支持我們創作自己的作品。」他想只要把「家」裝飾的足夠漂亮,有一天可能自己就不需要出去東奔西跑,這個「家」就能把大家吸引來。
王波理解的藝術家的職業化狀態就是正常融入生活的狀態。「藝術對我來說就是我的生活,包括跟畫廊合作,相對比較投緣,大家相互比較了解,認可對方想做的事情,就合作。」對作品銷售的追求,並不太執著。
編後語
目前,王波和高振鵬還在實施鄉村駐留創作,他們的生活也在火熱的進行著,充滿了未知和種種的可能。
- END -
今日推薦,一起漲知識
文末彩蛋 周一至周五 每天不同藝術課程
商 | 務 | 合 | 作
藝術頭條APP及電商平臺 | 雅昌拍賣圖錄APP及拍賣收藏 | 得藝Artplus電商平臺 | 雅昌藝術圖書 | 美術 | 藝術家服務中心 | 文博數位化
商業合作請聯繫:ad@artron.net
人靠衣裝,曾有英國的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藝術家、作家的衣櫥與他們的作品風格之間存在著意想不到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