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麥#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呼麥是大草原上特有的藝術形式,它生於自然回歸自然迷倒無數遊客」。
大自然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每一種藝術形態的誕生都絕非偶然,一個民族的藝術也代表著這個民族的文化歷史。漢民族為了勞作過程中能夠整齊劃一而產生了「號子」,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裡,每天都要翻過一座又一座山,所以他們的山歌婉轉細膩,在山谷中迴蕩。蒙古族則誕生在一片廣闊天地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粗獷豪放而又肅穆莊嚴的呼麥。


呼麥是蒙古族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又稱「浩林」在蒙古語中指「喉」,呼麥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一個人同時發出兩個聲部的聲音,一個低沉一個高亢。過去蒙古族幾乎完全依賴自然界而存在,蒙古人穿的衣服住的帳篷全是用動物的皮毛製成,吃的是各種奶製品和肉食,喝的是無汙染的泉水,甚至連出行也要依靠馬匹,自然界為蒙古族提供了一切。所以他們也崇敬大自然,眷戀大自然的山水,這一切都在呼麥中得以體現。


他們用呼麥這種歌唱形式來模仿動物,風聲,瀑布,河流,來與天地、自然、萬物對話,感激並敬畏這大自然賜予的一切,而呼麥的內容大多也是歌頌自然,讚美駿馬和對草原的熱愛。如果你想聽懂這神秘古老的語言,那麼請先沉住氣,感受蒙古族千年以來的文化底蘊,他們對自然的熱愛早已深深融入到呼麥中,融入到每一個蒙古人心中。只有感受到了自然的壯美才能真正聽到天籟之音。


關於呼麥的起源,有著這樣一個傳說:阿爾泰山中有一條名叫咿畔河的河流,這條河有一個瀑布,河水經過這個瀑布時要穿過一個巖洞,會發出非常美妙的笛哨聲,蒙古人模仿著這個笛哨聲創造出呼麥藝術。
被稱為呼麥故鄉的科布多省秦達牧尼蘇木,那裡有著巍峨的雪山,鏡子一樣的湖泊,一望無際的草原,讓人心曠神怡,如果說呼麥那粗壯有力的低音和上方透明清亮的高音來自於這裡的自然,那麼一點也不會覺得奇怪。


呼麥的產生除了自然原因還有人文條件,蒙古人尊崇大自然,認為大自然是不可侵犯的,每個蒙古人都會自覺地保護大自然。蒙古人崇拜長生天,認為蒙古高原離天很近,所以唱歌時唱出很高的音,想與長生天進行溝通。蒙古人作戰前要高聲歌唱潮爾合唱,狩獵成功後也會盡情宣洩,在氣勢宏大的潮爾聲中,空氣也隨之震動,而且會產生泛音。蒙古人可能也想將這種浩大的聲勢移植到一個人身上。顯然他們做到了,在聲學規律的掌握方面出現了質的飛躍。


如果你也想學習呼麥,第一步需要練習氣息,深呼氣,慢呼氣,把氣吸到腹中憋住。然後一點點往出放,讓氣進到肺部,但是不要到口腔,這樣就可以發出一種氣泡音,在這種氣泡音的基礎上,口腔內就會產生泛音,在我們的軟顎,舌根以及嘴唇的控制下就可以產生上下兩個不同的聲部。可以通過練習字母發音來鞏固泛音,最後要注意的一點是,演唱的時候心裡一定要有對自然熱愛,這樣才能體會到蒙古人唱呼麥時的情感。

人類與自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人類生存的物質都是來源於大自然,而且人類的精神生活也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人類自古就得到大自然的恩惠,自然是創造一切人類文明的淵源,而呼麥也是由此誕生的。
小夥伴們,你們喜歡到內蒙古大草原上旅遊嗎?喜歡呼麥這種藝術形式嗎?歡迎留言討論,謝謝閱讀!
呼麥是蒙古族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又稱「浩林」在蒙古語中指「喉」呼麥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一個人同時發出兩個聲部的聲音。呼麥有高音呼麥和低音呼麥之分,按發聲方法分類,可以分為六種類型、胸腔呼麥、喉嚨呼麥、唇邊呼麥、舌尖呼麥、鼻腔呼麥、硬顎呼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