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培訓機構都有樂理課
經常看到古箏老師在一個小黑板面前講解,臺下的孩子睜著大大的眼睛,伸出手跟著老師視奏打拍。然而卻有部分家長認為老師在課講樂理知識是在拖課時,並對老師的行為頗有微詞。
這些家長不知道的是,就算你只是為了考級,如果不懂樂理,5級以後的證書你也拿不到,據我了解,全國有近80%的培訓機構都已經單獨開樂理課,相信用不了多久,每個學古箏的孩子都要上樂理課。
你還認為樂理與古箏無關?
初學古箏的人接觸的是簡譜,這種譜例較容易學習,涉及的是一些基礎簡單的樂理知識。因此有部分人固執的認為,學習古箏不需要學習樂理,因為樂理知識=五線譜=鋼琴。
對於這個看法,如今我想說大錯特錯,不要只知曉一部分,就誤認為自己什麼都了解。了解的越多,反而越謙遜、好學。
夏老師的2種學生
我在無錫實習的時候,培訓中心有的小朋友,甚至在夏老師未教授的情況下,已經具備獨立演奏兒歌的能力。其他箏童媽媽很好奇,問夏老師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進度那麼快,已經可以自己聽曲演奏了,而我的孩子怎麼進步如此緩慢,是否沒有天賦?
夏老師說,為什麼區別這麼大?因為這些寶寶都上過樂理課!
箏童媽媽自己沒有學古箏,作為旁聽者,在相當程度上並不了解,樂理在古箏學習中的重要性,因為他們不需要視奏、背譜、打拍。但凡他們在陪課之時深入了解一些,回家古箏調音又需要他們動手,便一定會知道樂理的重要性。
我的考研經歷
小時候,我也認為五線譜相關的樂理與我無關,考8級時,需要先考樂理知識,經過1個月的培訓就去考了,考試的情景已經忘了。但最終幸運的是也過了,考完10級後不再學習,從此我就加深了樂理知識無用的印象。
直到準備研究生時,專業課考試有一科是《曲式與作品分析》。所要考的內容便是和聲調式調性以及曲目結構的分析,因為從未重視過樂理,所以在我學習這一門課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崩潰的。這門考試的題目便是給你一首6-7頁的五線譜,讓你自己進行結構等分析,並寫出800-1000的文字分析,大概記得考的是貝多芬的奏鳴曲。
或許你會說,我不考研,也不走專業,所以樂理知識對於我來說確實無用。但你以為你學的指法、節奏、調性、強弱、反覆這些不是樂理知識嗎,只是這些最基本的,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已經教給你了,你還敢說樂理知識對你毫無幫助嗎?
懂樂理知識的人什麼樣
中國古箏網中有一個流行古箏人的專欄,投稿的是各地的古箏老師。他們就是最好的證明,若沒有良好的樂理知識基礎,儘管心中有旋律,也無法用技巧表達出來。會彈古箏的人有很多,但是彈的好聽的無一例外,都懂樂理。
前段時間,丁雪兒老師來到揚州。閒聊之際,紅叔播放一首曲子給丁雪兒老師聽,從未聽過這首曲子的丁老師立刻猜出了作曲者。問她如能猜出來,僅答風格二字。在一旁的我,目瞪口呆。
巴甫洛夫曾說
你們在想要攀登到科學頂峰之前,首先應當研究科學的初步知識。如果還沒有充分領會前面的東西,就決不要動手搞後面的東西。
同樣,你們要想真正領略到音樂之美,首先應當學會樂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