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江南地區開始慢慢的回暖,又到了一年賞梅的時節,悄然綻放暗香襲襲,吸引著人們的前往駐足。梅蘭竹菊,古稱四君子,都具有高傲的品質,仿佛賞梅也就成為了一項提升自我品質的事情。在這寒冷的季節裡,萬物凋零,大多的植物還在「冬眠」之中,唯有梅花已經甦醒,正在悄悄的開放,從隆冬的臘梅到初春的梅花,綻放的香氣總是令人嚮往,而這段時間正值春節,大家都在休假時間裡,賞梅的人自然是非常的多,各地都有廣受大家追捧的賞梅勝地,但是你見過1400多年的梅花依然盛開嗎?可以稱得上是國內最古老的梅樹了,她就在浙江的國清寺內。
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後改名國清寺,寓「寺若成,國即清」之意。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修。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國清寺如今又稱國清景區,是屬於國家5A級的天台山風景區。
國清寺四面環山,周圍古樹參天,環境清幽,寺廟佔地面積7.3萬平方米,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按四條南北軸線布列六百多間古建築,主要建築包括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鐘鼓樓、放生池、妙法堂、伽藍殿、羅漢堂、方丈樓等等。
國清寺平日裡就是香火不斷人流不息,現在這個時節,賞梅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寺院內更是人潮湧動。在大雄寶殿的右側,就是那棵1400多年的梅樹,又稱隋梅,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是國內目前最古老的梅樹之一。
現在能夠看見她的綻放也是非常的不易,隋梅在『文革』期間瀕臨死滅,而後寺院僧人精心照料,在整修那年枯木回春,神奇的重獲新生,如今依然充滿生機的屹立在寺院內,春季繁花似雪,夏季碩果纍纍。梅園裡的人都是來一睹隋梅的風採,感受一下她的靈氣。
站在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遠遠的就能看見隋梅,非常的高大,依偎在寺院的牆角上,雪白的梅花,不是紅色也不是黃色,是純白的,非常少見的顏色,仿佛在宣誓著她該有的氣場,關於它的傳說,現代詩人鄧拓寫給隋梅的《題梅》詩最為傳神:「剪取東風第一枝,半簾疏影坐題詩。不須脂粉綠顏色,最憶天台相見時。」
黑乎乎的樹幹,粗糙的表皮,那是歷史的印記,飽經風雨滄桑後所留下的。蒼勁有力的樹幹,從巖縫內鑽出,依靠在寺院黃色的牆體上順勢延展開來,下端是粗壯的老樹樁,上面正在茁壯的生長蔓延。隋梅很高,已經高過了大殿的屋簷,隋梅很大,枝繁葉茂(雖然現在還看不見綠葉)。
平常我們所見的梅花多為紅色系,深淺不一,例如硃砂梅、宮粉梅等,又或是黃色的臘梅,這些都是鮮豔的顏色,而國清寺裡的隋梅是白色的,白色更具意境,高風亮節,純潔無瑕,滿枝頭的雪白梅花,也是非常的惹人愛。不見梅花,遠遠的就能聞見花香,淡雅清新,尋味梅園,一股餘香沁人心脾令人舒心。
國清寺的環境清幽,走在寺院裡也能讓人靜下心來,聆聽花開的聲音。禪佛理學,淺聽鐘聲,風鈴陣陣,這裡有一棵古老的隋梅依然存活,不知是佛祖的庇佑,亦或是寺院的地理環境佔優,總之這裡是吉祥有福的,千年古剎的光陰,在這裡繼續沉澱。
落紅不是無情物,梅花的花瓣從枝頭零落的飄散,循環往復,生命在這裡延續,一年有一年。
隋梅就只有一株,為了配合梅園的觀賞,在裡面還種植了紅色的梅花也建有梅亭,寺院的各處大殿周邊也都分散的種有臘梅,國清寺就是天台廣受追捧的賞梅勝地,每年春節都會有全國各地的人來到這裡朝拜,隋梅也是不可錯過的地方,或許你看過了很多地方的梅花,但是這1400多年的古老隋梅你肯定還沒見過。
開車前往國清寺,車子只能停在花麥地停車場之內,出停車場遠遠的就能望見遠處斑駁滄桑的隋塔,春季這裡是油菜花開金燦燦,夏季這裡是一片麥田清新翠綠。拾階而上,是景區檢票的地方,如今景區已經免票,自然也就沒有這一說了,其實再以前,這個地方叫做山門,進入山門是一段林蔭走道,青石板鋪路,古樸有致,環境宜人,從山門到國清寺門口是幾百米的道路,遊覽車每人2元,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步行進入,慢慢的感受古寺院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