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 · 傳承:李雅軒太極拳傳承人李敏弟的太極人生

2020-12-13 四川非遺

根據《文化部開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通知》(文非遺函【2015】318號,以下簡稱《通知》)的文件精神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操作指南》(試行本)的工作要求,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大力推進2020年度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

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鏡頭

探尋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雅軒太極拳傳承人李敏弟

和她眼中的太極

李雅軒太極拳是傳統楊氏太極拳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重要流派,源於一代太極宗師李雅軒先生。1938年,李雅軒入川將太極拳帶進了成渝兩地,李雅軒定居蜀地傳播太極拳近40年, 從學者萬餘人。 2011年,太極拳(李雅軒太極拳)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李雅軒太極拳以其「舒展大方、大松大軟、剛柔相濟、形神兼備」的特點備受太極愛好者推崇和喜愛。特別是「大松大軟」是李雅軒提出並堅持實踐的拳學思想,總結出「虛無的氣勢、神明的感應、莫測的變化」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李雅軒太極拳理論嚴密、訓練得法,體系豐富,有拳架、推手、散手及刀槍劍等器械。

陳龍驤、李敏弟夫婦作為李雅軒先生的嫡系傳人,這兩位武林伉儷自幼追隨雅軒宗師,較為系統、完整、全面掌握了原汁原味的李雅軒太極拳,不僅技藝精純且武德高尚。

沉穩低調的李敏弟老師是一代拳聖太極宗師李雅軒先生之女,家學淵源,嫡脈正傳。從小隨父修習太極,是公認的當代著名武術大家、世界太極拳名家、武林泰鬥級人物。

李敏弟帶領大家表演李雅軒傳統楊氏115式太極拳

2020年10月,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與陳龍驤和夫人李敏弟相約進行拍攝。

在工作組拍攝期間,李敏弟講述了曾經和父親相處的點滴,她翻看著父親留下的手稿和家中老照片,講述起關於這些手稿的故事。

李敏弟講述父親留下的這把太極刀的故事

李敏弟翻看父親留下的手稿

李敏弟得到父親李雅軒的真傳,對太極拳的練習方法有精闢的認識。

李敏弟說,太極拳的練習要保持純正的風格,這個風格是在大松大軟中落實的,鬆軟不是身體的哪一部分,而是整體。她說:「父親作過一個比喻,要提起一件衣服,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後擺、袖子,都提不順,只有提領子才順,一提領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順地提起來了。這衣服是垂下、鬆軟的,也是整體的,太極拳的練習也是一樣。」

李敏弟演示傳統楊氏43式簡化太極拳

李敏弟指導女兒陳驪珠練習太極劍

多年來,李雅軒太極拳歷代嫡系傳人主要採取的是義務教學,通過傳統的「師帶徒」方式傳承推廣,致力於保持李雅軒太極拳的純正風格。一方面,通過組織學院積極參加省內外及國際賽事,向國內外展示推廣李雅軒太極拳;另一方面,為了加強李雅軒太極拳的傳承發展,積極開展對學校的普及推廣。

李敏弟給眾學員和弟子指導楊氏太極劍

1996年,成都市李雅軒太極拳武術館成立;1999年,新加坡李雅軒太極拳學院成立;2010年,四川省武術協會李雅軒太極拳研究會成立。目前,李雅軒太極拳在國內外傳播甚廣、影響很大。除了川渝兩地外,在山東、陝西、遼寧、安徽、北京、上海、廣州、黑龍江、香港、臺灣及新加坡、美國、韓國等地均有再傳弟子傳播開展,習練者達數十萬之眾。

陳龍驤(左)、李敏弟(中)夫婦和學術專員餘功保(右)

李敏弟教弟子習練李雅軒太極拳

李雅軒太極拳填補了四川的太極拳種空白,是中國傳統太極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武術的傳承與發展及全民健身運動起到了積極有利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獲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大師被授予此次大會中國非遺傳承最高獎項「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這是繼首屆評選以來第二位代表武術界獲此殊榮的世界級著名武術大家,也是本次大會受功勳人物推薦並獲評此獎項的唯一一位武術宗門代表人物。
  • 李雅軒的女兒李敏弟談太極拳的練法
    我知道四川省成都市過去有一位楊澄甫的弟子叫李雅軒,在四川傳播太極拳,為四川的太極拳發展貢獻很大。他已經去世,我一直想採訪他的後人和傳人。1998年底,藉到四川開會之際,在太極拳朋友的引見下,採訪了李雅軒的女兒李敏弟。
  • 李雅軒太極拳傳人走進太極故裡陳家溝
    ,包括李雅軒太極拳掌門人陳龍驤及其嫡系傳人女兒陳驪珠在內的28名世界太極拳名家在此捺下手印,將在太極拳故裡河南溫縣陳家溝建成一面「世界太極拳名家手印牆」,以此展示我國深厚的正脈傳承太極文化。&nbsp&nbsp&nbsp&nbsp喜慶的大廳內,大師們之間沒有門派不同的隔閡,只有這些太極拳大家們相互的認同,有著「他們在數十年人生歷程中習拳練武,恪盡畢生心血傳承著太極拳和太極文化」互相對這種孜孜以求精神的讚許和彼此敬佩。
  • 李雅軒太極拳派少主陳驪珠大師獲太極女神尊號
    李雅軒太極派系掌門人陳龍驤、李敏弟夫婦及其嫡系傳人「太極少主」陳驪珠大師,出席粵港澳臺太極拳精英匯演暨第二屆太極拳名家演藝大會。 這次以楊式太極拳各大派傳人為主的太極拳各家掌門大聚會上,當代武林泰鬥級人物太極宗師、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掌門人陳龍驤、李敏弟夫婦及其嫡系傳人世稱「太極少主」的女兒陳驪珠大師,分別作為楊氏太極拳第五代、第六代主要傳承人及中青年太極名家評委身份參加大會,並應邀在閉幕式上作教授型名家演武,向各界展演了名聞天下的李雅軒太極拳、劍、刀系列,讓大家在美麗的羊城分享了一次難得的太極饕餮盛宴。
  • 他把太極拳帶進巴蜀,提倡「大松大軟」的練拳境界!
    1938年秋天, 因戰火蔓延,李雅軒遷居四川成都。從此楊式太極拳在四川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李雅軒所傳太極拳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李雅軒先生(1894—1976年),名椿年,雅軒是字,河北交河縣人。
  • 傳統太極微動樁拳:一招一式 傳承太極文化眾人習練傳統太極微動樁拳
    今年,傳統太極微動樁拳被列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由其傳承人群體和重慶工商大學南山書院、南山拳社共同推廣傳承,重慶胡柚塔文化傳播公司作為文化保護傳承單位,共同保護和推動其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太極微動樁拳核心傳承人是南岸區長航退休職工張敬江。其楊家拳的傳統太極由張義敬所傳,張義敬又是楊露禪楊家太極拳第四代李雅軒一脈在重慶地區的正統傳承之一。
  • 89歲太極高手慶壽洋弟子四方來賀(圖)
    據介紹,作為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89歲的林老在同輩中造詣頗深。目前,他任四川太極拳推手研究會會長、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副理事長,收有入室弟子數百人,徒子徒孫上萬。為恭賀他壽辰,上百弟子特地從全國各地趕來,峨眉和青城等五六個武術門派的代表也趕來參加,「這是四川每年一度的武林盛事」。據了解,林老與奧運淵源頗深,中國武協曾推薦他為2008年奧運會太極功夫形象大使。
  • 太極拳劃時代保護傳承的激情「碰撞」!太極拳研究專家、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太極
    太極拳研究專家、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以及文化和旅遊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焦作市有關領導共聚一堂,以座談會的形式,就太極拳保護和發展現狀以及如何傳承、弘揚太極拳文化發表真知灼見,凝聚智慧,共同探討。他建議依託地方高校資源,設立專項資金,加強太極拳文化內涵研究,佔領太極拳文化研究高地;統一規範,統一標準,推動太極拳傳承的標準化和規模化建設;成立太極拳產業研究院和產業孵化基地,為加大太極拳健身基礎研究和太極拳產業發展,為不同人群傳播太極文化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等。
  • 李雅軒論太極拳的九種勁
    李雅軒先生認為:太極勁主要是粘勁,太極八勁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都是粘勁不同用法而已。粘勁、化勁、拿勁、發勁四個過程,是太極拳中的精髓。太極拳的勁表現形式很多,在李雅軒的論述中能找出九種太極勁形式:即長勁、短勁、截勁、冷勁、硬勁、僵柔勁、鬆柔勁、輕靈勁、虛無勁。
  • 誰是太極拳界第一美女——練習太極後的女生清新脫俗
    太極拳作為中國優秀的古老拳種,自然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加,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子也開始習練太極拳,天生麗質加上習練太極拳之後的古典氣質,使得她們越發的清新脫俗,今天我們看看活躍在太極拳界擔起太極拳界顏值的太極美女們。第一位,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葉永湘。
  • 太極江湖——記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鄭路
    鄭路,陳家溝太極九俠之太極熊貓,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第二十一世傳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中國武術六段,國家一級拳師,國家一級裁判,國家一級社會指導員,雅安市太極拳協會創始人。在校期間勤學苦練,同時鑽研太極拳理論,在恩師精心教導下,不僅熟練掌握陳氏太極各種拳、械套路,對太極拳推手、太極散手也頗為諳熟。
  • 練太極拳十年來所收集的太極拳秘籍230本,堪稱最全的太極拳秘籍
    (傅鍾文)TJ19[王培生內功心法太極拳].張林.張耀忠.掃描版TJ1[陳式太極拳老架技擊秘訣].王西安.影印版TJ200李雅軒太極精論TJ201李雅軒楊氏太極拳詮真TJ202汪傳楊氏太極拳修整實錄(汪仲明
  • 太極傳承再添新生 陳氏太極拳傳承人王正熙於瀋陽開山收徒
    2017年10月10日是陳氏太極拳傳承人王正熙先生86歲生日,當天王正熙先生在眾人的見證下首次舉行收徒儀式,18名太極拳愛好者經過拜師儀式正式成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  王正熙是陳發科新架陳氏太極拳傳人(陳發科傳雷慕尼傳王正熙),研習太極拳40餘年,將陳氏太極拳從北京引入瀋陽。   瀋陽陳氏太極拳傳播者王正熙老先生,在其影響下,瀋陽有百餘人隨其練習新架陳氏太極拳。王正熙先生將陳氏太極拳與養生結合,運用太極拳的方法使人體氣機調和,全身氣血貫通,臟腑氣機通達,促進了機體的新陳代謝。
  • 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第三代正宗傳承人嗎?評張光燄文——魏坤梁七
    多虧他給我們寫出了《楊式太極拳述真》一書,既將自己的傳承關係公諸於世,也挽救了瀕於滅絕的楊氏正宗太極拳法。隨著魏樹人大師關於楊式太極拳《內功理法》、《行拳心法》、《拆架拆手》、《內功修練法》、《內功勁法》5部著作的問世,進一步確立了汪永泉楊氏太極拳第三代正宗傳承人的地位。
  • 借力網際網路 傳承太極拳—— 大數據時代太極拳傳承譜系工程建設的...
    近年來,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我市把太極拳發展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專門建立了太極拳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太極拳傳承普及;投資約20億元在焦作市建設了佔地1156畝的太極體育中心,為太極拳比賽交流、文化展示和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場所;投資13億元在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建設了佔地3500餘畝,包括陳式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祖祠、太極養生旅遊等項目在內的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園區
  • 李雅軒說的最多的兩句話
    李雅軒是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甫的高徒之一,也是在武術界頗具影響力的一代太極拳名家。李雅軒一生勤修太極,尊師重道;其太極拳造詣更是高妙絕倫,也為後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太極拳心得體會,可謂寶貴遺產。楊氏太極拳名家李雅軒什麼是放鬆放軟?
  • 太極拳如何吸引年輕人?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他說,作為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符號,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受到更多矚目,未來可以通過簡化形式、調整教學順序等,讓青少年參與到非遺的傳承和推廣中。陳斌在國外進行太極拳教學。新京報:如何成為太極拳傳承人?陳斌:太極拳2006年成為國家級非遺後,傳承人要一級一級往上報,從縣級到市級,再到省級和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往國家級申報,有明確的要求,要有6代以上清晰的師承關係。
  • 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第三代正宗傳承人嗎?評張光燄文——魏坤梁五
    而楊澄甫卻未提出上述理法的傳承,只借用了陳式太極拳的一些舊提法,諸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等。這些法則由於缺乏具體明確的操作性,極容易產生認識混亂。比如,陳微明編著的《太極拳術》一書,將「含胸拔背」作為一條理法寫進《太極拳說十要》,立即遭到李雅軒的批評。他認為:長期「含胸拔背」地練拳,就會練成羅鍋。
  • 楊式太極拳峰會掌門雲集河北永年廣府 陳驪珠做精彩發言
    >楊式太極拳峰會掌門雲集河北永年廣府陳驪珠代表李雅軒傳楊式太極拳派系做精彩發言水母網5月24日訊(記者 何曉波 攝影報導)5月22日,在河北邯鄲永年廣府,由著名太極文化學者餘功保先生主持的為期三天的「全國楊式太極拳峰會」隆重閉幕,這也是繼成功舉辦全國孫式太極拳峰會、陳式太極拳峰會、吳式太極拳峰會之後
  • 楊氏太極拳—傳承人劉永平成功入庫《中國傳承 人才智庫》
    2020年11月19日,經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專委會召開專家組評審會議,一致認同河南省禹州市劉永平同志申報的「楊氏太極拳」具有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價值,並向中國傳承人網、中國鄉土文化網《中國傳承·人才智庫》推薦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