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眼中的廣東省藝術節

2020-12-17 文旅中國

近日,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在廣州閉幕。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終評入圍作品共35臺,其中28臺(戲曲類作品12臺,綜合類作品16臺)參與了終評演出,角逐大獎、一等獎、二等獎和部分三等獎。17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分為兩組(戲曲組、綜合組)觀看了全部參賽作品,現將部分專家對本屆藝術節的觀感摘登如下。

作品注重藝術表現和人物刻畫

上海戲劇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仲年

綜合組16臺劇目包含話劇、音樂劇、舞劇、音樂會、歌劇和木偶劇6個不同的藝術品種,現實題材佔11部,為絕大多數。這說明在貫徹為人民服務、為時代服務方面,廣東省執行得很有成效。這些藝術作品跟現實生活的結合十分緊密,不是把藝術品僅僅作為「宣傳品」,過多宣傳先進事跡、政策口號,而是比較注重藝術表現,注重人物刻畫。與前兩年我在其他省藝術節上所看到的現實題材作品相比,廣東省藝術節整體藝術水平有所提高。

廣東省藝術節一等獎頒獎現場 許建梅

各個品種中,話劇的藝術質量最高。尤其是《深海》,達到了一流水準。在眾多歌頌國家英雄人物的劇目中,它把高尚的奉獻跟深摯的個人情感藝術地結合起來。在描寫夫妻之情中,突破了以往的模式,表現得真實深入,角度出新。舞臺形式也富有創新,形式跟內容統一,相得益彰。《深海》的創作經驗是十分可貴的。

本屆廣東省藝術節總體水準有明顯提高

上海戲劇學院原院長、教授 榮廣潤

與上屆相比,本屆廣東省藝術節總體水準有明顯提高,收穫頗豐,可喜可賀。

就綜合組而言,話劇和舞劇尤其明顯。最後展演的3部話劇分別獲得了大獎、一等獎、二等獎。其中,獲得大獎的話劇《深海》是今年廣東戲劇創作的閃光之作。它在塑造當代模範人物方面有突破,各個方面都比較精緻,總體呈現效果突出,在全國同類題材的作品中有很強的競爭力。還有3部未能參加展演的獲得三等獎的作品《風起》《凡人大事》《大道無疆》質量也不錯。此次展演的4部舞劇(舞蹈詩)有兩部獲一等獎,兩部獲二等獎,成績也頗為突出。本屆藝術節的3臺音樂會也展示了較好的水平。

大型舞蹈表演《國風》 許建梅

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地域特徵

中央戲劇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廖向紅

盤點一下我看過的本屆廣東省藝術節的16臺演出,感觸良多,給我留下的突出印象有以下幾點:

1.連續舉辦14屆的藝術節如同巨大的推手和舞臺,推動了全省的文藝創作。上至省直院團,下至地市縣劇團,乃至院校和文化館都積極投入創作,推出了一大批新作,培養了一大批新人。

2.藝術品種、體裁、風格、樣式豐富多彩,異彩紛呈。如綜合組就有3臺話劇、3臺舞劇、1臺舞蹈詩、1臺歌劇、4臺音樂劇、1臺木偶劇、3場音樂會。

3.藝術創作緊貼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地域特徵。綜合組16臺作品中,有14臺均為現實題材。例如話劇《深海》《龍騰伶仃洋》《戰「疫」2020》,充分體現了話劇「現實性、即時性」的藝術特徵。特別是以「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主人公的《深海》、刻化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像的《龍騰伶仃洋》,在時代性、真實性的基礎上,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完整性。這兩部話劇都是重工業題材,尤為難得。歌劇《紅流澎湃》、舞劇《嶺南秋雨》《浩然鐵軍》《血色三河》等劇目,致力開掘廣東地區的革命歷史題材資源,將革命英烈彭湃、陳樹人父子和陳鐵軍的形象呈現在舞臺上,以歌劇的詠唱謳歌、舞劇的語彙頌揚先烈的理想信念和犧牲精神。還有以「支教」為題材的舞劇《瑤山一抹紅》和木偶劇《神奇之旅》,以「環保」為題材的音樂劇《綠水鄉愁》等,都能聚焦當代的現實生活,開掘創作題材。3臺音樂會都在繼承民族優秀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開掘、強化廣東地域音樂的風格特色,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現代氣息、地域特徵鮮明的主弦律音樂作品。

音樂劇《血色三河》選段許建梅

4.努力求變、致力創新,新生活、新題材、新主題作品會促使、逼迫創作者致力於求變創新。難能可貴的是本屆廣東省藝術節的劇目創作中,能在傳統題材創作中具有求變意識、創新精神。

突破窠臼,勇於開拓

廈門大學教授 滿新穎

在本次廣東省藝術節展演作品中,話劇《深海》、舞劇《嶺南秋雨》、話劇《龍騰伶仃洋》、舞蹈詩《黃埔長歌》和《樂從大灣來》等作品表現出了原來就有實力的院團和新生院團的堅實性、新銳性特徵。

其中,《深海》和《龍騰伶仃洋》都是具有極端挑戰性的真人真事題材,創作難度極大,但是藝術家們敢於突破窠臼,勇於開拓。最後,《深海》毫無爭議地獲得大獎,可見,評委們對該劇的劇作和二度創作完成度是十分滿意的。正因為這些大獎和一等獎的作品成為壓艙石,才使得本屆藝術節在劇目創新、品位提升和引領觀眾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在本次藝術節最具說服力的團隊中,「梅州現象」體現出了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及梅州市攜手前行的結果。這種成績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經驗,尋找前進的基石,但如果要將這種「文化精準扶貧」的個案向全國推廣,我們還要打磨,進行一、二度創作。

題材和風格呈現出明顯的多樣性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傅謹

縱覽本屆廣東藝術節上展演的戲曲劇目,無論題材還是風格都呈現出明顯的豐富多樣性,在關注重點主題創作的完成度,力求讓戲曲作品「站得住」的同時,更重視作品永久的生命力,即如何創作出「留得下」「傳得開」的優秀作品。其中榮獲藝術節大獎的粵劇《紅頭巾》就是傑出代表。該劇以民國年間出海在新加坡做苦力的女性為表現對象,在精心設計的舞臺空間中顯現戲劇人物的堅毅性格,通過這個具象的窗口,讓人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尤其是現代中國女性的苦難經歷、情感起伏與生命擔當,感人至深。

粵劇《紅頭巾》選段 許建梅

在本屆藝術節上,粵劇《八和會館》《東江傳奇》和潮劇《秘密交通站》都是聚焦近現代史的佳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在這3部作品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粵劇和潮劇這些古老劇種精湛的表演技藝積澱,顯示了戲曲獨特的魅力。每個藝術門類都有其歷史形成的特色,雖然戲曲對題材內容有很強的適應性,但無論何種題材的作品,只有充分考慮戲曲本體特點,才有可能創作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有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

潮劇《繡虎》和漢劇《王昭君》是本屆藝術節值得特別關注的優秀作品,它們為藝術節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亮色,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兩部古裝戲給了優秀潮劇女小生林燕雲和優秀青年漢劇演員管樂瑩非常開闊的表演空間。只有讓戲曲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表現歷史題材的明顯優勢,才能充分體現廣東當代戲曲演員的表演水平。

漢劇《王昭君》 許建梅

現實題材是近年各地戲曲新劇目創作的重點,廣東也不例外。該屆藝術節的5部現實題材戲曲新作基本上是圍繞農村脫貧攻堅展開的,但難能可貴的是它們均不限於簡單化地表現農民強烈的脫貧意願。榮獲劇目一等獎的山歌劇《白鷺村》尤其突出,該劇用帶著普通人體溫的筆觸致力於人物性格描寫與心理刻畫,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現實感。此外,多年來各地農村題材戲曲創作形成了獨特的喜劇傳統,本屆廣東省藝術節上演出的山歌劇《春鬧》、粵劇《清水河畔》、雷劇《挖寶記》等就像一股清新之風,取得了很好的劇場效果,深受觀眾喜愛。

廣東是一塊戲曲沃土,又有敬業的創作演出群體,相信廣東省戲曲界定能齊心協力,再創佳績。

音樂創作和樂隊表演為作品增色添彩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一級作曲 方可傑

戲曲是高度綜合的舞臺表演藝術,除演員、編劇、導演、作曲、舞美、服裝、燈光等的創作和藝術呈現外,獨具劇種風格的音樂與其樂隊表演更有著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

在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上展演的12臺戲曲劇目中,各劇種的音樂創作和精湛的樂隊現場表演,不但為本屆藝術節呈現了別具特色的審美愉悅,其在樂隊表演形式上也做了別樣的探索。如粵劇《紅頭巾》在序幕呈現中,高胡演奏家在一束追光下由樂池慢慢升起在觀眾面前,其扣人心弦的現場演奏與舞臺上的人物造型交相輝映,產生了極富感染力的審美效果。這其中粵劇主奏樂器高胡獨特的音色所產生的劇種親和力,不但展示了廣東粵劇的音樂魅力,樂隊新的表現形式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個維度上的觀察與思考

甘肅省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 曹銳

本屆廣東省藝術節佳作迭出,藝彩紛呈。我從3個維度進行觀察與思考,集結成以下現象:

現象一:廣東省粵劇院再一次展現出其藝術力量的雄厚,並再次起到引領粵劇大膽邁步的作用,且步步精進,不拒爭議,捨去偏執,不盲目聽從,更不被作品表象的美迷惑,而注重作品所表述核心本質的呈現。作為主創者首先省思作品硬核關鍵點的短板和優長,絕不人云亦云。始終保持認知的智慧和犀利的眼光,與自己作品不斷死較勁,使得每一部作品都為粵劇打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與亮色。

現象二:非遺項目客家山歌破「土」而出,小劇種登上大舞臺,風格別具,且是本土作家、本土導演而為,可說是本屆藝術節殺出的「一匹黑馬」,強壯了本土創作隊伍的自信感。

潮劇《繡虎》許建梅

現象三:潮劇穩中有進。本屆藝術節潮劇參評作品《秘密交通站》和《繡虎》獎項的取得和題材創新,顯示出滿滿的正能量和較高的藝術水準,並且在綜合呈現上比往屆都有所提升。

「梅州現象」成備受關注的文化熱點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王馗

地方大劇種、代表性大院團的創作優勢,在本屆廣東省藝術節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在終評入圍的15部作品中,《繡虎》《秘密交通站》《韓江紙影人》《贈梅記》《如是傳》等5部作品,顯示了潮劇在省、市、縣三級表演院團中的創作實力。而廣東粵劇院《八和會館》《紅頭巾》、廣州粵劇院《清水河畔》、深圳市粵劇團《東江傳奇》,以強大的藝術陣容,邀請國內優勢的主創力量,強化精品創作方向,在廣東省數十個粵劇表演藝術團隊中,標識出了不同於基層院團定位的創作理念。在藝術節上獲得劇目大獎的粵劇《紅頭巾》,是代表當前廣東戲曲乃至中國戲曲創作高度的一部優秀力作。

舞劇《瑤山那抹紅》選段 許建梅

「梅州現象」則是在此屆藝術節上備受關注的文化熱點。梅州包括山歌劇、漢劇、木偶戲在內的多部作品,總計獲得15個獎項,在全省遙遙領先,優秀的創作成果彰顯出梅州戲曲創作發展中的獨特經驗。藝術節上來自梅州戲曲院團所創作的4部大型舞臺藝術作品,以飽滿的創作熱情,展現著梅州戲曲人不拘一格的創作思路。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創作的《白鷺村》,聚焦美麗鄉村建設的時代背景,將時代轉型變化的諸多因素,傾注在一對姐妹數十年的恩怨間,用人性深處的理解和寬容,表達在貧困與發展中無法泯滅的尊嚴和親情。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創作的《春鬧》,用濃鬱的喜劇創作方式,通過鋪設兩條戲劇敘事線索,圍繞兩代扶貧幹部矢志不渝的扶貧工作,展示著貧困與尊嚴激發人們改變生活的力量。而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創作的音樂劇《血色三河》,展示三河壩戰役中共產黨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以濃鬱的客家文化風情,結合現代舞臺藝術,共同形成對革命題材的現代表達。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創作的《王昭君》,張揚漢劇劇種個性,薈萃漢劇豐富的板式,以突出的傳奇性表達民族團結的宏大主題。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即將開幕!
    大洋網訊 11月12日上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廣東美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將於11月20日至12月6日在廣州、珠海、佛山、惠州等地舉辦。廣東省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在全國首開大型藝術節慶之先河,是全國最早創辦的省級藝術節,迄今已成功舉辦13屆。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即將開幕
    粵遊資訊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即將開幕】金秋送爽,碩果飄香,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將於11月20日至12月6日在廣州、珠海、佛山、惠州等地隆重舉辦。廣東省藝術節是全國最早創辦的省級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迄今已成功舉辦13屆。
  • 廣東省藝術節首迎大學生原創話劇
    作為「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的新增單元,廣東省大學生優秀話劇作品高校巡演將於22日—23日在多所高校密集上演多部大學生原創話劇作品。該巡演是以話劇展演的形式進行,巡演劇目則由「廣東省大學生話劇培育工程」和「廣州市大學生藝術節」負責提供。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落幕
    《深海》《紅頭巾》獲劇目大獎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12月6日晚,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話劇《深海》、粵劇《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6日,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薛曉峰及相關部門領導出席活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發表致辭。頒獎晚會通過精心編排,將獲獎作品的精彩段落匯聚成一晚的華彩篇章,讓臺上臺下一同重溫了和本屆藝術節相伴走過的美妙時光。
  • 以廣東省藝術節為契機,推動廣東文藝工作高質量發展
    11月20日至12月6日,備受矚目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在廣州、珠海、佛山、惠州四地舉辦,取得了圓滿成功。三年一度的廣東省藝術節,已成為推動全省文藝發展的重要活動。 這是廣東文藝成果的展示會 廣東省藝術節是全國最早創辦的省級藝術節,迄今已走過三十六載光輝歷程。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圓滿落幕 文藝女神閃耀南粵舞臺
    經過10多天的角逐,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圓滿落幕。近日,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薛曉峰及相關部門領導出席活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發表致辭。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本屆藝術節組委會執行副主任楊樹為獲得優秀組織獎的單位頒獎
  • 話劇《深海》斬獲「廣東省藝術節大獎」,志在衝刺國家級獎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粵文旅宣圖/創演方提供12月6日,話劇《深海》在三年一屆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上獲得最高獎項「廣東省藝術節大獎」。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廣東省話劇院於2017年底啟動《深海》籌備工作,組建了由著名導演黃定山,著名編劇周振天,廣東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楊春榮和國家一級演員鞠月斌為主演的主創團隊。省委宣傳部將其列入重點扶持項目,安排專項經費支持。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開幕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於11月20日在廣東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入選的196件作品,匯聚了近三年來全省美術書法創作的佳作,可以說是廣東中青年美術書法作者創作水平的一個「觀景臺」。
  • 5G技術助力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打造雲端盛宴
    近日,廣東省藝術節順利閉幕,廣東移動作為支持單位,通過粵享5G平臺提供5G獨家技術支持,與廣東省文化及旅遊廳、星海直播平臺攜手完成了廣東省藝術節36年以來的首次5G+4K直播,打造「雲端藝術節」。   近日,廣東省藝術節順利閉幕,廣東移動作為支持單位,通過粵享5G平臺提供5G獨家技術支持,與廣東省文化及旅遊廳、星海直播平臺攜手完成了廣東省藝術節36年以來的首次5G+4K直播,打造「雲端藝術節」。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落幕 粵劇《紅頭巾》獲大獎
    中新社廣州12月6日電 (記者程景偉)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6日晚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現場表彰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其中話劇《深海》、粵劇《紅頭巾》獲得大型舞臺藝術作品大獎。本屆廣東省藝術節還評出一等獎8個、二等獎13個、三等獎12個、單項獎29個;評出「優秀大型旅遊演藝作品」3個、「優秀小型舞臺藝術作品」10個、「十佳舞臺新秀」10人。
  • 海豐縣白字戲《彭湃之母》,參加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將於11月20日至12月6日在廣州、珠海、佛山、惠州舉行。白字戲《彭湃之母》代表我縣參加在廣州舉行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勉勵劇團全體工作人員、特別是擔綱演員要全力備戰,認真排練,反覆打磨,精益求精,力爭在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中脫穎而出,創造更深遠的影響;要把《彭湃之母》演繹出海豐人民敢為人先的精神面貌,高水平展現海豐文化底蘊,讓更多的人認識海豐、了解海豐。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引發思考
    話劇《深海》粵劇《紅頭巾》山歌劇《白鷺村》山歌劇《春鬧》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已於日前圓滿閉幕。口碑為《深海》《紅頭巾》拿下大獎做了最好 「宣傳」廣東省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是全國最早創辦的省級藝術節,是我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盛會、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動。藝術節每三年舉辦一屆,始終以推動本土藝術創作、培養本土藝術隊伍為宗旨,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文化人開拓創新、勇攀藝術高峰的全過程。
  • 客家山歌劇「花開並蒂」,喜摘廣東省藝術節一等獎
    大洋網訊 在剛落下帷幕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上,來自梅州的客家山歌劇《白鷺村》和《春鬧》雙雙奪得大型舞臺藝術作品戲曲組一等獎(一等獎共設3個)。同一個市同一個劇種在同一屆廣東省藝術節上拿下兩個一等獎,《白鷺村》《春鬧》可謂「花開並蒂」。本屆藝術節梅州院團大放異彩,也讓業內人士紛紛議論「梅州現象」。
  •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總監喬納森「眼中的藝術節」
    有人說是旅遊經濟,有人說是文藝演出的拼盤,但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總監喬納森眼中,藝術節是各種思想碰撞交匯之處,是推動人們用開放創新理念面對未來的一塊「飛地」。  北京,麗晶飯店,初冬的陽光灑進會議室,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總監喬納森·米爾斯站在窗前,正從公關經理蘇西·伯奈特手中接過3幅中國年畫。
  • 大型廣東漢劇《王昭君》亮相廣東省藝術節
    作為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的參評劇目,《王昭君》為羊城觀眾和漢劇戲迷們演繹了一場充滿家國情懷和民族大愛的故事。大型廣東漢劇《王昭君》亮相廣東省藝術節劇照。大型廣東漢劇《王昭君》亮相廣東省藝術節劇照。廣東省文聯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二度梅」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李仙花告訴記者,對於廣東漢劇的未來她充滿期待,「廣東漢劇是一個優秀的劇種,它歷史悠久,擁有廣闊的希望和前景,未來一定會在作品、人才、交流等方面全面發展,並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振興繁榮。」
  • 《深海》斬獲「廣東省藝術節大獎」,將衝刺國家級文藝重要獎項
    12月6日,《深海》在三年一屆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上獲得最高獎項「廣東省藝術節大獎」,並將以此為新起點開啟向國家級文藝重要獎項的奮進之路。特別是在1988年,核潛艇需按設計在南海做深潛300米的極限試驗,身為核潛艇總設計師,他捨身忘死、奮不顧身,與大家一同上艇深潛,冒著生命危險深入一線,親自調研極限狀態下的核潛艇,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 我市潮劇《如是傳》獲廣東省藝術節戲曲組三等獎
    通訊員 攝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於12月6日圓滿落幕,當晚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頒獎晚會,我市新創大型古裝潮劇《如是傳》獲綜合獎戲曲組三等獎,青年演員劉潔在《如是傳》中表現優秀,獲「十佳舞臺新秀」稱號。據了解,廣東省藝術節始創於1984年,是全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盛會,也是國內最早創辦的省級藝術節。
  • 《深海》《紅頭巾》獲劇目大獎,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閉幕
    《深海》《紅頭巾》獲劇目大獎,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閉幕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2-06 12月6日晚,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
  • 山歌劇《春鬧》即將綻放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雖已入冬 卻還能感覺到濃濃的秋意,甚是愜意 作為戲迷的你,呼朋喚友來看戲的時候到了 充滿客家特色的山歌劇《春鬧》 目前已入圍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