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合作設計師DONIS現場塗鴉作畫;國際知名畫廊BANK、前波畫廊(Chamber Fine Art)、唐妮詩畫廊(Danysz)薈萃一館;上千件國際藝術精品集中展出……10月15日開幕的第三屆南京揚子當代藝術博覽會上,全球知名藝術機構齊聚「美麗古都」,國際潮流藝術人士共繪「錦繡建鄴」。
行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踏上通往基本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建鄴區不僅在經濟發展上攀高攀新,更以一場場文化活動、一次次藝術展演,舒展活力新城的人文氣質,也為美麗古都注入了青春氣息。
錦繡建鄴展露「國際範」
「城市客廳」流淌文化因子,「錦繡建鄴」閃耀藝術光輝。金秋以來,建鄴區文化活動好戲連臺——
9月25日,金鷹美術館於200米高空「雲端」揭幕。「全景:世界的因緣際會」預熱展上,55件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大型裝置藝術、架上繪畫及影像藝術品精彩亮相。由歌德學院(中國)和IFA德國對外文化關係學院發起的藝術項目「對流」巡展,薈萃多名德國藝術家的先鋒作品。
9月30日晚,南京首個開放式文化藝術街區——銀杏裡文化藝術街區正式開街。夜晚步入銀杏裡,街區流光溢彩,阿卡貝拉人聲合唱音樂會、戲劇朗讀匯演·銀杏裡話劇、終歸杏裡·交響音樂書會等文化活動一場接著一場,濱江城市客廳氤氳文化氣息。
10月15日,第三屆南京揚子當代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持續四天的藝術展,不僅集中展陳了繪畫、雕塑、裝置等上千件全球藝術精品,聚焦空間美學領域的「創」與「新」、區塊鏈數字藝術:藝術界的新賽道等專業論壇同步開展,南京「城市中心」倍增藝術魅力。
國際化的文化活動、藝術展覽蓬勃發展,建鄴有著深層次的考量。縱觀全球,每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都有各自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從紐約哈德遜河沿岸弗瑞茲藝術博覽會到泰晤士河沿岸倫敦藝術博覽會,從維多利亞港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到上海黃浦江邊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一場場藝博會可鑑,文化和藝術的繁榮,標誌著一個區域的文明程度,更是一個城市精神維度的重要衡量。
對建鄴而言,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尤為重要。建鄴是南京的「城市客廳」,是世界了解南京的窗口、南京接軌國際的前沿。南京市委十四屆九次全會提出,河西新城要加快邁向更高水平的國際化。「國際範」的文化活動、藝術展覽,既是建鄴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的創新實踐,也生動詮釋了建鄴建設國際化「城市客廳」的更高追求。
去年,建鄴提出「國際客廳」三年行動計劃。以國際化的文化藝術活動聚人氣、鏈全球,截至目前,已有來自67個國家(地區)的國際友人在建鄴工作生活,開放包容的國際風範已成「城市中心」的鮮明氣質。
美麗古都活力「致青春」
走進揚子當代藝術博覽會,一幅幅先鋒藝術作品讓人流連忘返。
在「收藏情境」展廳,迎面而來一扇古樸的屏風。「屏風畫布由幾百塊上世紀50-80年代的黑白照片拼接而成,搭配做舊的木架,充滿回憶色彩。」藝博會運營總監牛婕介紹,作品名叫《夜晚》,出自藝術家蔡冬冬,作者通過對照片藏品進行「二次創作」,表達對藝術的理解和感知。
「遠觀是一個暗黑的沙漏,近看沙漏中的沙子是一個個自由落下的人。」南京90後收藏家徐牧星說,他帶來兩幅藏品,一幅是藝術家陸超的作品《自由落體NO.4》,因創意獨特收藏;一幅是藝術家賀天琪的作品《blue light》,作品的線條和色彩極具衝擊力。
在外界看來,六朝古都南京,多的是歷史的豐厚,缺的是時尚和潮流。藝博會恰為南京注入了青春、現代的氣息。以「收藏情境」展廳為例,這是本屆藝博會特設的展現南京收藏實力面貌的當代收藏特別單元,展品均來自南京本土收藏家。展廳的敘事圍繞「情境」展開,120平方米的空間被劃分為6個盒子,以現代、潮流的方式呈現公園、酒店、公路等不同主題,通過虛擬化的布景,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欣賞體驗。
青年藝術家在藝博會上走向「前臺」。「青年藝術100」特別單元中,近30位青年藝術家以「希望之上·當代青年」為話題,南北交流、共邀共情,用最當代性、最具國際識別性的藝術思維和語言符號,表達當下年輕人的經歷。
由藝博會可觀「錦繡建鄴」的青春氣質。走在建鄴街頭,時常會偶遇南京本土音樂人的表演,「建鄴之聲」已成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去年的河西建鄴青年周上,國內最具影響力城市嘉年華品牌——伍德吃託克首次亮相南京;今年先後開街的喵喵街、銀杏裡文化藝術街區,文化活動持續不斷,潮流市集精彩紛呈,已成南京青年心中的最「IN」打卡地。
「建鄴氣質」也改變著美麗古都的「精神顏值」。一個個嶄新的文化概念、先鋒的藝術形式,從建鄴策源,走向全城,走出南京。一位從無錫專門到南京觀展的青年說,「以前對南京的印象是古都,在建鄴舉行的藝博會,讓我看到南京現代和先鋒的一面。」
全面小康詮釋「高水平」
與往年相比,建鄴區今年以來的文化藝術活動,頻次更多、品質更高、人氣更旺,因區域高質量發展已站上重要的時間節點和歷史關口。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又是面向「十四五」、「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元年。在省社科院專家看來,高質量的文化藝術供給,正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體現,更是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水平」應有之義。
以文化滋養城市,建鄴的探索步履不停——
連續兩年的青奧藝術燈會,建鄴以「黑科技」和文藝範兒驚豔了金陵,還登上了紐約納斯達克大屏。一條青奧軸線,串起螢火蟲換書大會、河西·建鄴城市生活季、河西·建鄴音樂之夏等品牌文化活動,鮮明展現出「青春建鄴」的人文風採,也成為南京嶄新的文化地標。
創新「文商融合」模式,愛爾蘭國寶級踢踏舞劇《大河之舞》在河西萬達活力上演;草間彌生作品收藏展、夢遊仙境村上隆藝術展等精彩展覽讓藏在金奧國際購物中心的天空美術館從「小眾」走向「火爆」;南藝將畢業嘉年華分會場搬進金鷹世界……在河西建鄴各大商圈,市民遊客購物之餘,不經意就能與藝術來一場美麗邂逅。
發力「四新」行動,建鄴正打造越「鄴」越美麗的夜經濟文化品牌,藉助文化力量,讓消費向深夜延伸。建鄴不僅推動商業綜合體、商超、連鎖便利店、特色商業街區延長夜間營業時間,還聯合主題博物館、美術館等場館資源夜間開放,在全區形成商旅文體融合的夜間經濟發展氛圍,布局一批特色鮮明的夜間經濟示範街區。
藝博會終會落幕,建鄴的文化活動、公共空間的打造永不落幕。建鄴區委相關負責人說:「依託奧體-濱江-青奧文化集聚區內高密度、大體量、現代化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南京城市中央文化區的整體建設。未來,時尚、藝術、文化將成建鄴乃至南京的鮮明標識!」
以文化人、以文潤城,「城市中心」就是詩意棲居之地。
本報記者 鹿 琳
記者手記
一座城市為什麼需要藝術展
在德國有一座小城,名叫卡塞爾。之所以在世界版圖上擁有「姓名」,是因小城五年一次的文獻展。這個創立於1955年的展覽,如今與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並稱世界三大藝術展,吸引全球藝術人士打著「飛的」來朝聖。
人們記住佛羅倫斯是因文藝復興,記住布拉格是因卡夫卡和穆夏,記住維也納是因莫扎特、舒伯特等文藝大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人們或許記不住哪座城市有著輝煌的GDP,但一定會記得一座城市誕生了哪些偉大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那麼,一座城市為什麼需要藝術展?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黨的十八大明確「建設文化強國」,再到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從城市發展看,文化藝術塑造著城市與眾不同的氣質,是一座城市最有辨識度的標識,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每個城市都辦有藝術節,甚至一個城市辦有多個藝術節,已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
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看,物質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更渴求更加豐富的、高質量的文化藝術產品,更希望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高。
城市,不就是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成果的載體和空間?由是觀之,高品質的公共文化供給,一定會讓錦繡建鄴倍增「錦繡」。
鹿 琳
來源 | 南京觀察、交匯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