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還種地,究竟是為了養老,還是無私奉獻?

2020-12-18 鄉村關中

#農業農村農民#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現在的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還下地幹活,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農村「空心化」不斷加劇,幾乎沒有年輕農民留守農村,耕種田地生產糧食似乎都成了老年人的事情。或許,這正體現了農村人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活到老乾到老,真正做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只要自己還有力氣,能扛起鋤頭掄動鐵鍁,農民們就不會停止自己的農業生產勞動。

實質上,這並非農村老人自願繼續這樣幹,大多數都是因為老年生活所迫造成的。如果農村老人如同城鎮退休職工一樣,每月都能領取高額的退休金,那到了這個年齡,他們還會下地幹活嗎?顯然,絕大多數的老年農民都不願意。當然,也不乏有些農村老人,對土地心存敬畏之心、愛惜之心,甘願在自己心愛的土地上,奉獻自己生命直至最後一刻。因為,農民的骨子裡都有不求索取,唯願奉獻的高尚情懷。

說到底,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本應到了頤養天年、含弄子孫、享受人生天倫之樂的時候;雖然現在每月領取了100多元的「養老金」,可只能買袋米買壺油,還能幹什麼呢?所以,他們不得不依然堅持奮鬥在生產糧食的第一線,始終心懷「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教訓,始終堅持「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的真理,依然下地幹農活。其中,這有人生的無奈,也有農村老人生活傳統的根深蒂固。

農民一輩都在耕種莊稼地,到年老後一般都依靠「土地養老」和「養兒防老」,這兩種養老方式構成了農村老人養老的基礎,且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了下來。對於一些農民家庭經濟富裕的老人來說,他們依然堅持種地,就是為了甘於奉獻自己;對於經濟條件欠缺的老人來說,那就是為了自己的養老生活能過得好一點。

可是,現在農村生活節奏加快,年輕農民生活負擔沉重,僅僅依靠在家耕田種地無法實現脫貧致富,那就更不要說給父母養老盡孝了。每一個農民都明白,只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才是實現家庭和睦的根本。可是,農民在家耕田種地,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口糧,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不得不把老人留守家中,隻身外出務工,努力增加家庭經濟收入。這才是最根本的。

實際上,現在七八十歲農村老人的子女,年齡一般都有40、50歲左右了,人到中年正承受著巨大的生活負擔,他們要照顧四個老人的養老,要照顧小孩上學,或為子女結婚買房買車,還要應付各方面的人情世故,經濟支出和生活壓力不斷加大。作為年老的父母,看到子女生活壓力如此之大,哪還能袖手旁觀呢?那就下地幹農活,這樣一年多多少少還能增加點收入,不給子女添加麻煩。

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七八十歲的農村老人,還在田間耕作的真實現由。他們每天儘自己所能,通過勞動多少都可能獲得收入,減輕子女生活負擔。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並不是農村老人的自願行為,而是生活所迫。

如果他們能和城鎮職工一樣,在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後,每月如期都能領到高額的養老金,那到了這個年齡,你再鼓勵他們去種地,也沒有幾個老人真的願意去。不管怎麼說,不管哪個行業,再樂於奉獻的人,最起碼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因為,現在七八十歲的農民,老年生活沒有足夠的保障,那下地幹農活似乎成了養老的另一種方式!

共同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原創作品,珍惜碼字者勞動,打賞點讚也是一種美德和優良習慣。

相關焦點

  • 老齡社會已至,農村七八十歲老人如何養老?這3個方面可以一試!
    但是,現在農村七八十歲老人的兒女也都已經五六十歲了。他們很多還在外面打拼,壓根沒有精力照顧老人。所以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特別嚴峻的現實,就是老無所養,老無所依。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來說確實很難。但是老齡化是一個大勢所趨,沒有辦法扭轉只能應對。對於農村高齡老人的養老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 農村老人,七八十歲還在種地幹活,是他們閒不住,還是子女不孝?
    看到這個標題,沒有在農村生活的人,也許覺得會有些誇張。七八十歲的人走路都不太利索了,怎麼還能下地幹活,但是這是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農村老人幹了一輩子的農活,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身體素質大多數都非常硬朗,所以在這個年紀還能下地幹活。
  • 農村七八十歲老人還種菜賣菜,就有4種原因,其中第3種讓人心酸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七八十歲老人還種菜賣菜,就有4種原因,其中第3種讓人心酸。在鄉鎮的集市上,或者是在城市的街邊,有時候常能夠看到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步履蹣跚賣菜的情形。二、種了幾十年地不捨得放棄,有種地情懷的老人在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通常都是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勤勞的耕耘土地,他們對土地有著特殊的一種感情,即便是到了老年,他們也不願意閒著,更不願意看到土地荒蕪,只要身體還好,依然還會選擇種地,就會把吃不完的蔬菜拿到離家較近的集市上,或者城市裡去出售,雖然賣錢不多,但也把這當作一種生活方式
  • 本該享福的年紀,可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依然在種田賣菜,這是為何
    本是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安的年紀,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仍在種田種菜,這不足以奇怪,因為這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常有的一個現象,而且一直延續至今。本人自己老家就是農村的,以種地為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已經上了年紀,但還是依然每天堅持勞動,爺爺八十歲了,還可以放羊養牛,奶奶還會去地裡拔草,有時候想自己偷偷懶,看著爺爺奶奶都在幹,也就不好意思偷懶了。
  • 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您怎樣看?
    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您怎樣看?你好,我是筆者,對於農村裡的老人七八十歲仍種田種菜去街去換錢,我個人覺得,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原因。第一:後代不孝順,老人無依靠。這種情況在農村裡也很多的,主要是後輩不孝順引起的,尤其一些媳婦比較嫌棄年老的公公婆婆的,不經常罵就不錯了,所以老人也沒有辦法,這麼大年紀了,自己種地去街上賣來養活自己,當然也有可能是老人以前比前強勢,與後代不和等,反正原因很多,就是老了後過得很可憐而已,不過作為後代來講,老人一輩子不容易,不管他的輕時做過多少讓人討厭的事,老了在目前養老機制還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後代還是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贍養老人。
  • 農村七八十歲老人,為什麼還在種菜換錢?這才是真正原因
    在農村街頭經常會看到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在街上賣菜,為什麼這麼大年紀還要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其實這種情況在農村並不是個案,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七八十老人不僅僅是種菜換錢,還要種糧食餵豬、餵雞鴨。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因為農村老年人捨不得土地閒不下來,不願意依靠兒女,不願意給兒女增加負擔,其實這種說法可能有些片面,這只能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原因應該是這樣。這種現象的真正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農村窮,不能說是兒女不孝順,而是兒女根本負擔不起。能夠負擔的家庭,老人根本不會種地,而大部分家庭已經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哪還有那麼多錢給父母花?
  • 為什麼農村老人五六七八十歲了還在田間勞作?難道他們不累嗎?
    我們看到現在的農村,五六十歲、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田間運作。很多人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我出生重慶巫山一個邊遠的山村,現在父母60多了也還在種地,所以我認為我對於這種現象還是有比較深刻的認識。2就業環境:無一技之長就業是一個綜合指標,他包括了社會環境和自身匹配的能力,對這些五六十歲,七八十歲的老人來說,就業環境奇差。
  • 60歲以上的農民工何去何從?留在城裡接著打工,還是回去農村種地
    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工,是繼續在城裡打工好?還是回農村種地好?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工,雖然長期從事體力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狀態不再適合從事高危的體力活。個人覺得,還是回去農村養老,身體狀態好之時,種種地也能補貼家用。說說去年遇到的事情去年年底家裡需要建房子,找了一個當地的包工頭負責,檢查進度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年齡比較大的工人,看著長相應該已經65歲以上。
  • 為什麼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農活
    農村六十七歲老人還下地幹活,很正常,真是少見多怪!為什麼那麼大歲數了,還在幹活,原因有:一是沒有退休金。農村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雖然有養老補貼,每月可以領取一百元左右,但是沒有退休金,很難保障平時的基本生活保障,只有勞動,掙錢養老。有人說,老人都有兒女,可以來養老。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凡能有點勞動能力的老人,都不願意讓兒女為自己分擔開支,而是靠自己養活自己。
  • 農村老人養老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專家卻說他們錯在這個方面!
    放眼現在的農村耕,種田地的農民大多都是60多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留守農村老家,以耕種田地的方式獲得養老的收入,這在當下的農村表現已經很普遍了。當然,還有一些農民,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從事耕田種地,也就無法獲得相應的經濟收入,養老就變得很困難。那遇到這種情況,農村老人養老究竟該怎麼辦呢?
  • 農村出外打工的70,80後,要等到年老了還能回到農村種地養老嗎?
    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要回到農村種地養老。儘管這幾年農村城鎮化的步子在加快。農村有很多人己經在城市買了房子,安了家。也有很多人在打工中象城鎮職工一樣交納了養老保險,到六十歲一也可以拿到一份養老金。但是,在70後,80後的農民群體中。佔比還不是很高的。
  • 農村無兒無女的老人,晚年靠什麼養老?
    昨天,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條信息 ,農村無兒無女的老人 ,晚年靠什麼來養老呢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 ,在農村生活了三十多年了 ,親眼目睹農村的人和事 ,對農村的情況非常了解 ,現在,藉助貴平臺,把農村老人養老的情況說一下 ,尤其那些無兒無女的農村老人 ,很多人對他們的晚年情況非常關心 ,在這裡,我把農村無兒無女老人晚年養老的情況,詳細介紹一下 。
  • 生活在農村的60後,現在上有老下有小,靠什麼養老呢?
    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農村的情況非常了解 ,生活在農村的60後們 ,都已奔六了 ,有的已經年近60歲 ,一般情況下,六十多歲的人就是老年人了 ,一個六十多歲的人,要面對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自己的養老問題 。
  • 三個兒子和兩個閨女之爭,農村老人究竟該怎麼養老
    法林今年八十一歲,老伴八十歲。法林小時候正是苦時候,罪也沒少受,經常聽人們說,法林家裡大人去世得早,他自己一個人生活,那真是一個人,小小的孩子,自己在一所破院子裡支口爛鍋,平時鍋裡煮些爛菜葉子,樹葉子啥的吃。不是村裡人不幫他,是都窮,所以,他沒在小時候餓死就是個奇蹟。
  • 農村七十歲以上老人外出打工沒人要怎麼解決?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能活到70歲已經非常不易了,即使活著,也已經是拄拐前行的年齡了,哪還有多少勞動能力。 時至今日,雖然老百姓的平均壽命已經大有提高,七八十歲的比比皆是,八九十歲的也不稀奇,但畢竟是高齡,身體機能等都已經日漸衰老。
  • 農村老人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遲暮之年還是在土地上耕耘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幹活,晚年生活離他們還有多遠呢?我想這個是很多農村老人的現狀,也是社會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吧,畢竟作為農村人走在鄉間路上,可以看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下地幹活,都是比較常見的事情。農村老人最大的本錢就是身體健康。然而對於晚年休養生活離他們真的是很難的事情,除非是哪天實在是身體已經不行了,幹不動了才會歇歇。然而隨著他們年紀越來越大,能去擁有晚年生活又有多少時間呢?對於老人最好的安慰莫過於身體健康,少些病痛。要說晚年生活,很多老人全是靠自食其力。比如現在你到農村去看看,你就會發現現在在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幹活。
  • 農村老人養老,一個月多少錢才夠用?有10萬存款夠老人養老嗎?
    摘要:在農村,老人養老一個月多少錢才夠用?有10萬存款夠老人養老嗎?文/農夫也瘋狂在過去,老輩人的思想都是養兒防老,並且很多的人都認為「多子多福」,多生幾個兒子,這樣到了晚年以後就不用為養老問題而發愁了。在以前確實是這樣,農村的老人年紀大了,就會和子女住在一起,身體還硬朗的可以幫著照看一下孫子,順便給幫忙做一些輕鬆點的家務活。
  • 佛經裡講人要歷經三「難」,農村的老人說講得對
    隨著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2018年人口普查的時候,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將近2.5個億。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17.9%。生活在城市裡的老人,可能沒有什麼負擔,退休了以後可以拿到一筆不菲的退休金,但生活在農村的老人負擔就要大了很多,不但要管孩子的孩子,還要下地種地,不但如此,今年還要面對三個大難題。難題一,掙錢難在農村的老人和城裡的老人不一樣,城裡到60歲以後就可以退休了,就可以領養老金了。
  • 在農村裡,六七十歲的老人自己養老,一個月大概多少錢才夠用?
    農村的老人因人而異吧,有的農村老人自己養老一個月幾百塊錢就夠花,有的農村老人則需要幾千塊,這個肯定不能一概而論。說說我自己的外公,農村老人,現在七十多歲接近八十歲了,由於外婆去世了他一個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什麼的,於是子女們決定送他去養老院,農村沒有養老院,只有鎮上才有,鎮上養老院一個月900元包幹 包吃包住然後衣服這些都是養老院工作人員洗,還是非常不錯的 還算便宜,所以外公除了這養老元900元, 另外基本沒有什麼開銷了,除非一些人情來往或者生病花點錢外,幾乎沒有什麼開支了
  • 在農村,看見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你會有何感想呢?
    在農村,看見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你會有何感想呢? 在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這是很平常的。當你要問他們怎麼不歇息下來,老人們最普遍的回答農民是種地的,總不能讓你荒著。一年多多少少收點糧食心裡才踏實,讓種地的買糧吃,還不讓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