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清秋,帶你去領略八聲甘州

2020-12-04 直擊生活現場

寂寞清秋,帶你去領略八聲甘州

周 步

甘州這個地理名詞在宋朝之前非常響亮。那時候,絲綢之路上的甘州、涼州、肅州、沙州,相當於現在的上海、廣州、寧波、青島等地。然不盡相同之處在於,現在去往世界各地和物流運輸有多種渠道,而那時候通過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幾乎是溝通世界的唯一通道。所以,河西四郡,名滿天下。大商巨賈,將士徵夫,騷人墨客,僧行商旅,前往西域,必須經過這幾座城市,停頓或者滯留數日。停頓和滯留數日做什麼呢?說好聽點,就是為下一段徵程打點行囊,說實在些,就是於此會友宴客,觀景望遠。長安已去三千餘裡,故土渺然,前程遙遠,異域景色,激情難收。

甘州就是張掖。其實張掖的名字要比甘州早六百多年。也就是說,張掖這個地理名詞使用六百多年之後,甘州才出現。張掖而甘州,中間還有過一段「西涼州」的歲月,那是北魏到西魏時期。北魏消滅了北涼,北涼都城涼州的大戶、世族、學人、工匠近三萬人遷往平城(今大同),涼州幾乎成了一座空城。於是,治所遷往張掖。張掖在涼州以西,所以叫西涼州。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天下由郡改州,郡城有泉,甘甜清冽,於是更名甘州。甘州一度以物產豐富、佛教盛行和景色奇麗聞名於世。到唐朝的時候,甘州的農業在全國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元朝時期置甘肅行省,省會在甘州。元世祖忽必烈曾親詔郎中董文用,開墾甘州良田為水田,種植水稻。由此,甘州「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這就是河西走廊「千裡不運糧、百裡不運草」 的歷史根源。

但就是這樣一片錦繡山河,北宋天聖六年(公元1028年),甘州連同河西走廊的其它州縣,落入西夏之手。西夏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它卻和大宋、金、遼死磕了近二百年。昔日的商旅大道,現在成了他人的重鎮碼頭,這怎能不使詩歌大國的騷人墨客憂思難忘,抑鬱悲涼。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有嶽飛、辛棄疾、陸遊、文天祥等。那些來自戰爭前線、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篇章,至今讀來依然令人心為之所動,神為之所傷。有宋一朝,有關甘州的文學作品,也就有了一種隱隱的、淡淡的低沉和憂傷。很多以《八聲甘州》為題的篇章,便是這種心境下與甘州直接或間接有關的文創作品。

《八聲甘州》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 《八聲甘州》的曲調來源於《甘州》樂舞,而《甘州》樂舞源於龜茲樂舞。 龜茲是西域一個名氣很大的國家。 西域的很多國家,自西漢解憂公主遠嫁烏孫之後,就與中原王朝開始友好往來。 在商貿往來的過程中,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也得到了廣泛交流。 那些地域文化氣息濃鬱的作品如《安國伎》《康國伎》《胡騰舞》等等,就是流傳在河 西走廊的《甘州曲》《西涼曲》的藍本。 開元年間,駐守西北地區的隴右經略使郭知運、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等人,把這些曲譜進獻給玄宗,很快,這些風格鮮明、別具一格的曲譜在全國流行開來。 因為這些作品來自甘州和涼州一帶,所以叫《甘州樂》《涼州曲》。 《甘州樂》《涼州曲》就是《甘州大曲》的原始底本。

《甘州樂》由多種樂器伴奏,分別是笙、蕭、笛、羌笛、瘠篥、笳、管、琵琶、鼓等,而《西涼樂》需要的更多,由編磐、銅拔、腰鼓、齊鼓、簷鼓等20種樂器方可演奏。通過這些名目繁多的樂器,大唐音樂之盛由此可見一斑。《甘州樂》、《涼州曲》不僅是西北樂舞的代表,也是中原王朝樂舞的精華,甚至被尊為「國樂」。如隋朝確定的九種國樂,有七部就來自河西走廊,其中《西涼樂》最著名。《甘州大曲》曾為唐朝宮廷保留時間最久的樂舞節目。

和《甘州》《甘州曲》同時流入中原的還有《伊州》《霓裳》《柘枝》《陸州》《氐州》《輪臺》等曲,但後世影響最大、經久不衰的還是《涼州曲》和《甘州大曲》。這些曲譜大都真摯熱烈,激情昂揚,當然有些也溫婉悠揚,華奢豔麗,如五代詞人顧夐的《甘州子》「一爐龍麝錦帷傍,屏掩映,燭熒煌。禁樓刁鬥喜初長,羅薦繡鴛鴦。山枕上,私語口脂香……」就是一首豔詞。

唐宋時期的詩就是歌,詞就是曲。在很多場合,樂人直接將文人雅士的詞賦吟之唱之。每個時代的樂人生存環境大致相同,這和現在的包裝歌星一樣,誰能和大家合作,得到大咖的推薦,誰的粉絲就多,名氣就大,收入就高。北宋景德至慶曆年間,京都汴梁的主要娛樂場所,叫座率最高的是柳永。柳永不但工於詩詞,更精於音律。以《甘州曲》、《八聲甘州》為題的詩詞歌賦,多如牛毛,現在流傳下來的也是數不勝數。聲名顯赫如柳永、辛棄疾、蘇東坡之外,還有如晁補之、張炎、吳文英、劉克莊、劉辰翁、鄭夢協、湯恢、葉夢得、李曾伯等,且都有佳作傳世。這些篇章要麼滿腔悲憤,激越奔湧,要麼開懷灑脫,榮辱不驚。但有一個共性之處就是氣勁辭婉,感慨深沉。如南宋張炎的《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遊》: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外,落葉都愁。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這首詞意境蒼涼遼闊,情感哀婉動人,把知己零落、山河破碎的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即使和柳永的一些篇章相比,也未見遜色。

是甘州和涼州的寥廓高遠成就了那些文壇大家的詩詞篇章,也是那些文壇大家的詩詞篇章,鑄就了宋詞至高無上的藝術豐碑,成就了甘州、涼州的雄麗氣象。在有關甘州和涼州的詞牌名中,人們為什麼喜歡《八聲甘州》,我想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八聲甘州》詞牌屬性蒼勁凝重,二是甘州地理景色空曠旖旎,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甘州往西是肅州和沙州,沙州往西便是西域。地域屬性的與眾不同,使得《八聲甘州》仿佛一個情感指令,讓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在生命的寂寥落寞中,找到了情感宣洩的出口。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八聲甘州》與《甘州遍》《甘州子》等詞令大不相同,《八聲甘州》屬慢詞,前後共八韻,所以叫八聲;《八聲甘州》上、下兩闕共九十七字,適於表達跌宕起伏、慨然憂慮的思想情感。在《八聲甘州》為題的詩詞中,毫無疑問,後世影響力最大當屬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原名柳三變,後改名柳永。柳永的《八聲甘州》與甘州沒有直接關係,但人們卻通過這首名篇的情愫檢索到了甘州的文韻氣息。也使人們在想起柳永的時候,就想到甘州那座遠在天邊的城市。柳永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親、叔叔、哥哥、兒子、侄子都是進士,但就是這樣一個才高八鬥的詞壇大家,卻偏偏屢試不中,直到五十歲的時候,才取得一點功名。柳永其實是很想當官的,只是運氣不佳,不得已才「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讓後世津津樂道的看點,是他在「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的紅粉佳人堆裡度過了大半生的時光。

柳永多年的時間裡沒有正式工作,所以他有大把的時間在青樓裡虛度。泡娛樂圈是一個很費銀子的事情,怎麼辦?柳永鋪開紙,蘸飽墨,一首豔詞,一揮而就,不菲的稿酬便可馬上到手。「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意中人是誰呢?據說柳永的意中人很多,中意柳永的女子也不少。宋朝的青樓是合法的,那些「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的女子,要想一夜成名,就必須依靠柳永這樣的才子和他的那些字字含情、句句剜心的詞曲,才能朱唇輕啟,頃刻間名揚天下,身價暴漲。柳永一生放蕩,不善營生,沒有餘財,據說死後青樓女子全城出動,抹著眼淚為他送了一程又一程……

柳永大概沒有來過甘州,但他的那首寂寞清秋抒寫的思鄉懷人的千古名篇,卻成了以《八聲甘州》為題的篇章中後人難於逾越的文學高標,同時也為歷史文化名城張掖和甘州走向世界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原載《張掖日報》2020/11/29

作家檔案:周步,甘肅山丹人。作家,詩人。寫作題材以西部歷史散文居多。作品獲第二屆沂蒙精神文學獎、張之洞文學獎等國內五十多個獎項。作品入編《2012年中學生最喜愛的散文》等多個文學選本。多部作品被拍攝成電視散文等在電視臺、廣播電臺朗誦播出。 現居北京。

相關焦點

  • 眾創 八聲甘州
    你我他,離鄉背井,伴山河逾十載金秋。人間樂,寄情山水,夫復何愁。八聲甘州•秋思作者/劉宏林聽西風蕭瑟近中秋,梧桐染清霜。漸寒沉碧水,遠空雁過,冷夜初長。是處殘花敗落,隱隱帶悽傷。杳杳隨風散,亂葉飛揚。冷韻秋聲入戶,頓覺生愁霧,不禁推窗。見清輝映目,明月照河梁。
  • 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其之所以叫「八聲」,因為全詞共有八韻。《八聲甘州》也簡稱《甘州》,以邊塞地甘州取名。 古甘州歷史悠久。西魏初,張掖改名西涼州,西魏廢帝元欽元年(552),改西涼州為甘州。至隋代,甘州已成為東西方經濟貿易的重要商業基地。元朝設甘肅行中書省,省會設在甘州。
  • 中華好詩詞·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中華好詩詞·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2020-10-22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最美宋詞之柳永《八聲甘州》
    然而由於仁宗皇帝一句「且去填詞」,使他在榜單上被除名,以至於後來流連於歌舞坊。而這時柳永也在賭氣,你讓我去填詞,那我就是「奉旨填詞去了」。所謂「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都不過是以狂傲之言、抒鬱悶之懷,實是一時之氣話而已。他還是想要功名的,他還是希望走上一條通達於仕途的道路。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最美宋詞之柳永《八聲甘州》
    然而由於仁宗皇帝一句「且去填詞」,使他在榜單上被除名,以至於後來流連於歌舞坊。而這時柳永也在賭氣,你讓我去填詞,那我就是「奉旨填詞去了」。所謂「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都不過是以狂傲之言、抒鬱悶之懷,實是一時之氣話而已。
  • 宋詞排行榜·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源於唐代邊塞曲,《八聲甘州》是在唐大曲《甘州》的基礎上改制而成。以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正體,此體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
  • 【詩詞賞析】唐宋詞:柳永《八聲甘州》
    ,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君不見」也是一種領字,這個是三字領。而在詞裡用到的較多的是一字領,一個字,這個字又通常是去聲字,領起一句乃至於一篇,或者一段。這首詞在運用領字上非常有特色。「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 柳永《八聲甘州》賞讀
    因為這一句詞,柳永觸怒了宋仁宗,又因為仁宗皇帝「留意儒雅,而柳永好為淫冶謳歌之曲」,所以一生都以仁愛對人的仁宗皇帝,這一回卻是記恨在心,把柳永的名字從進士名單上劃掉,說了一句你且去淺酌低唱,要什麼功名。受到巨大打擊的柳永沒有徹底沉淪,雖流連於煙花柳巷,卻並不沉湎酒色,他尊重風塵女子的人格,同情她們的命運。
  • 涓涓雋語填詞一首八聲甘州.幾番訴怊惆:和大家共同領略宋詞之美
    暮靄沉沉,暮雨瀟瀟,天寒物衰,此情此景使涓涓雋語這個異鄉孤獨客更添悵惘之情,遂填詞一首《八聲甘州.幾番訴怊惆》。欲訴心中無限事,盡在八聲甘州中。涓涓雋語和大家一起領略宋詞之美。八聲甘州.幾番訴怊惆向沉沉暮靄罩山川,幾番訴怊惆。
  • 分享八聲甘州的創作心得
    【八聲甘州】研習初作八聲甘州,源於詩友千尋君的一闕,寫得蠻生動的,細節處雖然需要打磨,但該詞牌鮮明的特色深入吾眼心,故對此進行了學習並創作。先來學習【八聲甘州】幾個經典例詞。〔一〕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宋 ·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 歷史上誰的《八聲甘州》最為慷慨激昂?
    詞牌介紹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源於唐代邊塞曲。《詞譜》以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正體,此體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另有變體六種。代表作品有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辛棄疾《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等。《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詩詞賞析:八聲甘州悠悠邁 天涯之外你是否還在
    《八聲甘州》既是曲牌名也是詞牌名。《西域記》云:「龜茲國土製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國。」《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曲共有八小段音樂組成,而作為詞牌,全詞前後闋共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沁池》、《宴瑤池》。
  • 八聲甘州·悲秋:看秋風落葉舞荒原,蒹葭老沙洲
    《八聲甘州·悲秋》  看秋風落葉舞荒原,蒹葭老沙洲!     詞牌簡介:  八聲甘州,又名「宴瑤池」、「甘州」、「瀟瀟雨」,源於唐代邊塞曲。以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正體。此體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
  • 八聲甘州~天山
    八聲甘州~天山村夫醒玉龍玉柱抵蒼穹,正霞蔚雲驄。瞰三山五嶽,江河瀚海,談笑聲中。澹澹千年如夢,馭雪醉長風。一攬雄關盡,日落懷中。《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北海說詞:柳永的《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此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融注出一股悲涼之感,灑遍江天,千裡無際,一幅雨後清秋傍晚時關河冷落夕陽斜照的悽涼之景似在眼前,令人回味不盡。
  • 蒼涼悲壯的詞牌——六州歌頭、八聲甘州
    可以了解一下今天介紹的《六州歌頭》《八聲甘州》。六州歌頭《六州歌頭》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成為詞牌。以賀鑄詞《六州歌頭·少年俠氣》為正體,雙調,上片十九句八平韻八叶韻,下片二十句八平韻十叶韻,共一百四十三字。六州指的是當時西域的伊、涼、甘、石、氐、渭州。
  • 王維《使至塞上》與柳永《八聲甘州》
    每日一首詩,領略詩詞之美; 每天一首詞,品味詞曲韻律。 每日詩歌分享 《使至塞上》 唐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 柳永|八聲甘州
  • 八聲甘州~鄉行
    八聲甘州~鄉行村夫任秋風細雨亂飄零,綠野墜清新。看山峰一線,幽幽碧色,薄霧輕沉。漫步山村小路,楓葉暖秋林,更有泥香送,洗我風塵。註:《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宋詞賞析】《八聲甘州》柳永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因天性浪漫和有音樂才能,適逢北宋安定統一,城市繁華,首都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初入世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權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於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志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八聲甘州》即此類詞的代表作。被蘇軾稱讚其佳句為「不減唐人高處」。特點:縱觀全詞,非獨結尾統攝全篇,上下片十八句無不經緯分明,絲絲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