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清朝雍正彩瓷最著名的品種之一

2020-11-26 鳳凰山東站

粉彩瓷的發展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乾隆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康熙、雍正粉彩瓷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康熙晚期在琺瑯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怡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細,色彩柔和,皴染層次多。大多數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繪紋飾。以花蝶圖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極為普遍。人物故事圖,在粉彩中也比較多。此外,粉彩瓷中諧音的「蝠」(福)、「鹿」(祿)圖案十分多見。當時突出的是所謂「過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風格,粉彩紋飾多繪團花、團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壽)、過枝花卉、水仙靈芝、仕女、麻姑獻壽、嬰戲等。紋飾明顯疏朗、規整。如粉彩過枝桃蝠盤,從盤外壁開始繪桃枝葉及桃,通過盤口過到盤心接繪桃枝葉及蝙蝠,雍正時期一般繪8個桃,乾隆時多繪9個,有「雍八乾九」之說。雍正朝畫的蝙蝠翅膀頂端下彎有鉤,鉤中有一點,嘴上有毛(但不絕對)。仕女幼童人物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簡的山石樹木等背景,或留較多的空白。這時和康熙朝一樣,較多地使用「金紅彩」,精細之作還在紋飾上方用墨彩行書題相應的詩詞歌賦,並繪紅色迎首或壓角章,顯露出當時社會文人的儒雅之風。一般民窯多在碗、盤、爐、罐、盤口瓶、小瓶上繪粉彩紋飾。  雍正粉彩官窯器多數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民窯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圖案標記,以器底繪青花筆、錠和如意,諧音「必定如意」等為突出。  

乾隆粉彩瓷 

乾隆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佔此重較大的品種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豔麗紋飾的特點,如常見的折枝花卉盤、碗、小瓶、面盆、人物筆筒和大件器物鹿頭尊等。  鹿頭尊是乾隆時常見品種。其口直,口以下漸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飾兩個鏤雕的夔鳳耳、蟠螭耳或鹿頭耳,因器型像倒過來的牛頭或鹿頭而得名。鹿頭尊多在白地上繪青山綠水、樹木,山水間及叢林裡有很多頭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頭,顏色鮮亮,層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這類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這一品種流傳下來的已經很少了,大多是光緒朝仿的,層次不清,顏色暗談。  乾隆朝除了白地繪粉彩外,還有色地粉彩或色地開光中繪粉彩等品種。乾隆朝粉彩的創新品種是在黃、綠、紅、粉、藍等色地上用極細的工具軋出纏枝忍冬或纏枝蔓草等延綿不斷的紋飾,且多和開光一起使用,人稱軋道開光。這一工藝的出現,將粉彩推上了更加富麗繁縟的頂峰,一直延續到民國。  另外,乾隆朝還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內壁及底足內施綠彩,俗稱「綠裡綠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國。乾隆朝的「綠裡綠底」極淺淡,迎光側看釉面有極細小的皺紋,像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面而形成的細波。綠彩附著在白釉上非常緊密,幾乎沒有爆釉現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見紋飾有山水、嬰戲、九桃、瓜蝶、百鹿、花鳥、仕女、百花(亦稱「百花不露地」)、八仙、雲蝠、福壽、纏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見的器型以外,新穎造型還有賁巴壺、交泰瓶、轉頸瓶。款識有青花、紅彩、金彩等種類。  

嘉慶、道光粉彩瓷 

嘉慶朝彩瓷以粉彩為主流,陳設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兩件香罐、兩件花抓及一件香爐組成)和法器等都屬常見。嘉慶早期的粉彩還有乾隆朝的特點,比較精細,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軋道開光的。「百花不露地」相當精細,個別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軋道開光品種的不如乾隆時的精細規整,所繪紋飾有的也顯呆滯。嘉慶粉彩瓷常見紋飾有花卉、八寶、雲龍、羅漢、嬰戲、石榴等。器型有瓶、筆筒、洗、盤、碗、茶壺、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內壁和底部施豆瓣綠釉,壓鳳尾紋粉彩器則仍多見各種色地,如黃、紅、綠等。這一時期描金工藝的採用也較為普遍。  總的來說,嘉慶朝粉彩的特徵有以下幾點:一是官窯器中的粉彩開光器為多見;二是繼承乾隆製作的壓鳳尾紋(即軋道工藝)粉彩仍屬多見;三是萬花堆、百花圖畫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類器上也出現了山川風景畫;五是碗、盤之類器物的圖案以花卉、花果為多,特別突出的是過枝癩瓜的圖案,象徵著瓜瓞綿綿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見有各種色地開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藝結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盤等日用器皿,圖案以荷花、癩瓜和嬰戲圖、清裝仕女以及各種花蝶蟲草為突出。亦常見「吉慶有餘」、「麻姑獻壽」、「太平有象」等吉祥題材,其中凡屬「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種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較精緻。  道光朝粉彩瓷類同於嘉慶朝,只是繪瓜蝶、草蟲紋飾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當於官窯器,其工藝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盤、碗、燈籠尊、蓋碗等。  

同治粉彩瓷器 

同治時期民窯粉彩瓷器主要依據胎釉、彩料和紋飾特點予以判斷。一般而言,胎體有的輕薄,有的厚重,兩種均較粗松;以指輕扣圓器的胎體,發出的聲音較尖,似金屬銅聲,此為清末瓷器的共同點。 施釉稀薄,呈瑩白色,質粗鬆軟,釉面不夠平整。製作不規整,厚胎者更為粗糙笨拙。色料中因施加粉質較多而顯濃厚。有的延續前朝傳統施綠釉裡,因色澤濃重,施彩較厚,釉面不夠平整,呈波浪釉,但因無細小的皺紋而獨具時代特色。紋飾筆法稚拙,布局凌亂,缺少生氣。  清同治年間的粉彩,不少器物紋飾多用紅彩,而紋飾中所用紅彩暗淡凝膩;表面不夠光潤,是清代晚期紅彩的特點,這也是區別新仿同治粉彩瓷器的重要標準。如(圖1)的同治粉彩蝴蝶白菜紋瓶,其紋飾的內容和繪畫技法具有同時期的典型特點,胎體粗糙,厚重笨拙,粉彩色料中因粉質較厚而顯濃厚,紅彩顏色較淡,表面不夠光潤,有些顯髒;而綠彩厚則色深,薄則色淺,色深者顏色泛黑,色淺者顏色泛黃。  目前投資同治粉彩瓷器,特別是粉彩陳色瓷器具有升值潛力,收藏投資兩相宜。其理由是:第一,這個時期民窯粉彩瓷器真品較多,對工薪族古瓷收藏者來講相對容易,特別是對年歲比較大的收藏者,這些收藏品可能似曾相識,多少還有兒時的記憶,甚至祖輩留下的傳承有序的一兩件傳家寶,自己有絕對的把握,也容易上手,不會有贗品之憂。  第二,同治粉彩器比同時期民窯青花器價格高,現有「一粉彩器頂三青花」之說。特別是陳設器最具升值潛力。 第三,同治粉彩器最好能收集器型完整,造形獨特,畫工精細者。廣東藏家呂公志強幾年前收集到的清同治粉彩繪八仙人物六方形帶梅花孔帽筒,是清帽筒典型器。據考,帽筒最早出現於清嘉慶,是官員在上朝之前休息時置花翎頂戴用的,六方形居多,身部留孔。便於散去帽裡的汗氣,也可用於薰香除臭。隨清朝的沒落,光緒後期到民國,逐步演變為家戶人家的陳設器,以園型不帶孔居多,已不具置花翎頂戴的功能。故這種式樣的帽筒,特別是畫工精巧的粉彩群仙人物紋帽筒,比同是粉彩的山水紋、花鳥紋價格高,比同類青花紋式的價格也高出許多。最後,還要呂公提醒一句,目前市場上已出現這個時期的新仿品和老胎新作粉彩畫的粉彩器,廣大藏友應注意鑑別

民國時期的粉彩瓷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後,為皇室專燒制瓷器的御窯廠停辦,全國瓷業進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業公司,此時為了維持中國瓷業在國內外市場的需要,民國初期湧現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窯名品以及明清御窯典型器幾乎無不仿製,而且惟妙惟肖。時至今日,大量的民國仿品仍舊混跡人間,甚至不少也流往海外。因此,民國時期的仿品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其中粉彩瓷器也是當時生產的主流。  民國時期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製的雍,乾粉彩和帶有齋堂款識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是民間收藏的無款或書寫清朝各代偽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謂洪憲瓷等。  郭世五仿雍正、仿乾隆的粉彩瓷最為精細,具有雍、乾時彩瓷的風韻。據《景德鎮史稿》、《明清瓷器鑑定》、《古玩舊聞》等著作介紹,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曾派郭世五(原名郭葆昌)在景德鎮擔任陶務監督,是我國陶瓷史上最後一個督陶官。此人在擔任督陶官前後的一段時間內,主要是發展仿古瓷。由於他常駐景德鎮,對窯工熟悉,也有條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琺瑯彩和粉彩瓷,胎質純白、畫工精細、色彩瑰麗。1949年郭氏親屬捐獻給故宮博物院的瓷器中,就有多件類似的器物,以瓶為主,瓶體多為撇口燈籠式,器表紋飾主要以人物為主,有嬰戲圖,麻姑獻壽圖,高士圖以及古代文人喜愛的琴、棋、書、畫圖案。繼承乾隆時的施彩方法,以琺瑯彩為主,部分紋飾加施粉彩,畫面紋飾精美,生動活潑。其款識均為紅彩篆書或楷書「居仁堂制」、「觶齋主人」、「陶務監督郭葆昌謹制」等。這種精品民國黑地粉彩百花雙耳蓋罐在當時古董界稱為「洪憲」瓷或稱民國琺瑯彩。民國早期「洪憲」瓷已成為郭氏仿品的代稱。由於製作水平高,當時「洪憲」瓷名噪一時,不少古董商因此牟取高利。  故宮藏品中還有郭世五專為他自己燒制的仿雍正粉彩瓶,瓶高30釐米左右,洗口、細頸、溜肩、圓腹、圈足,瓶身以下部裝飾為主,繪盛開的花卉和草蟲、蝴蝶,如海棠菊蝶瓶、百合花草蟲蝶瓶、蘭花靈芝瓶、牡丹瓶、月季花瓶、梅竹瓶等。瓶底有兩種款識,一種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之字款,一種紅彩篆書「郭世五」三字款。仿雍正粉彩瓶均通體白釉泛青,色彩有的豔麗,有的淡雅,遠效果較為漂亮,具有雍正粉彩的韻味。仔細觀賞,足內面有較大鬃眼,藍色彩料偏黑灰調,彩料表面不光潤,與雍正粉彩真品相比則相形見絀。

相關焦點

  • 雍正時期的粉彩——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
    雍正時期處於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鼎盛階段。這一時期,粉彩成為景德鎮彩瓷的主流,無論是在造型、胎釉還是彩繪技法、紋飾等方面,都達到了空前的地步。官窯和民窯同時生產,在同期琺瑯彩的影響下,雍正粉彩呈現出精緻、潔淨、細膩的特點。彩料品種豐富,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細,色彩柔和。
  • 珍世之寶;清雍正粉彩五福壽紋盤
    從古至今,瓷器在中國一直佔據一個重要的地位,瓷器品種豐富,詳細分類可達數十種,粉彩是其中的一大類,其位列於中國四大名瓷之一,是唯一可以與青花相媲美的彩瓷。由於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畫精細優美,因此深受國人的喜愛。目前文物市場上明清兩朝彩瓷較多,粉彩尤其突出。
  • 【 雍正粉彩的特點 】
    粉彩,又稱&34;,是釉上彩瓷的一個品種,始創於清康熙晚期。康熙五彩光豔照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在燒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爐中低溫燒制而成,故而對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溫度過高,有些釉上顏色會流動或損失,爐溫太低則彩料的光澤不足。康熙五彩大都色彩鮮豔,光澤明亮,這說明康熙時燒造彩瓷的工藝已十分純熟。此外,康熙五彩,圖案筆觸精緻細膩,生動傳神,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曆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
  • 亂花漸欲迷人眼:色彩紛呈的彩繪瓷器|琺瑯彩|粉彩|彩瓷|青花|藍釉...
    宋 磁州窯 黑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使鬥彩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繪工日趨粗糙、筆法日漸草率。  素三彩,是在未上釉的素胎上,主要施以綠、黃、茄紫三色低溫燒成。實際上素三彩並不限於此三色,但絕對不用紅色,故稱「素三彩」。其製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
  • 粉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福壽雙全盤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是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粉彩是一種釉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
  • 雍正粉彩的特點是怎麼來的?
    粉彩,又稱"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個品種,始創於清康熙晚期。康熙五彩光豔照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在燒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爐中低溫燒制而成,故而對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溫度過高,有些釉上顏色會流動或損失,爐溫太低則彩料的光澤不足。康熙五彩大都色彩鮮豔,光澤明亮,這說明康熙時燒造彩瓷的工藝已十分純熟。
  • [粉彩] 粉彩瓷簡析介紹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後歷朝流行不衰。
  • 雍正粉彩的特點是怎麼來的
    粉彩,又稱&34;,是釉上彩瓷的一個品種,始創於清康熙晚期。康熙五彩光豔照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在燒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爐中低溫燒制而成,故而對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溫度過高,有些釉上顏色會流動或損失,爐溫太低則彩料的光澤不足。康熙五彩大都色彩鮮豔,光澤明亮,這說明康熙時燒造彩瓷的工藝已十分純熟。此外,康熙五彩,圖案筆觸精緻細膩,生動傳神,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曆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
  • 雍正在位僅有13年,為什麼公認的粉彩瓷精品都出現在這個時期?
    你了解清朝的雍正皇帝嗎?實話說,雍正留給民間的印象還真不好。有人說,他是宮鬥劇裡那個負心漢,涼薄無情。有人說,他是歷史上心狠手辣的四爺,九子奪嫡中隱忍不發直至成功。還有人說,他有個不成器的兒子乾隆,審美上比他差了一大半截。想想,雍正在清代歷史上活得還是比較憋屈。「康乾盛世」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就把中間的雍正朝給忽略了呢?因為它太短了,前後只有13年。
  • 粉彩瓷器的巔峰:瑰麗華美的雍正粉彩瓷器
    雍正一朝雖僅十三年,但其瓷器質量高超,彩釉品種空前豐富,有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五彩、琺瑯彩,以及各種顏色釉瓷。尤鵪鶉、洞石繪就之彩,其瓷胎畫琺瑯之質感有明顯別於粉彩之效,底施白釉,正中青花雙圈內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此碗的紋飾描繪,以突破傳統的粉彩與琺瑯彩相結合的方式繪就,通過對雍正時期琺瑯彩瓷與粉彩瓷的藝術風格、造詣等不同制瓷特點,望可初探其製作源由。本品之洞石由藍料彩加以墨彩描繪,觀之極富「青綠山水」之繪畫藝術風格,側面印證了此碗的畫意直接取自宮廷畫師之筆法。
  • 精品推薦:青花粉彩小碗一對
    瓷器作為當下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藏品,粉彩更是將瓷器的精美、紋飾的豐富發揮到了極致。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它 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後歷朝流行不衰。
  • 琺瑯彩瓷,皇室最奢侈的藝術品,到底有多美?
    我國的制瓷技藝在清代臻於鼎盛,不僅將歷代各種釉彩、工藝發揚光大,也創造出一些新的彩瓷品種。琺瑯彩和粉彩是出現於康熙晚期的彩瓷新品種,因色彩豔麗、圖案精工,一經出現,就受到皇帝的大力推崇,並很快取代青花,成為清朝的主流瓷器品種。
  • 雍正瓷器:清代審美巔峰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除勤勉政事以外,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審美趣味也令人稱讚。事實上,不僅僅是康雍乾三代,縱觀整個清朝,雍正的品味也是能脫穎而出的。仿汝釉五管瓶雍正時期作為清朝盛世之一,其瓷器生產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 釉面上的絕代風華——粉彩瓷,淺談粉彩有何特徵
    粉彩瓷是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之一,向來以其線條纖細、色彩豐富、粉潤雅致、光澤瑩亮而風靡於世,備受人們的賞識和鍾愛,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粉彩由於顏色因滲入玻璃白而產生粉質,燒成溫度也比五彩低,故而粉彩的色彩從外觀上比五彩更為柔和,所以也被稱為「軟彩」。
  • 陶瓷篇——豔壓群芳話粉彩
    在品種繁多的瓷器世界裡,青花瓷器自從誕生幾百年以來,它都一直佔據著瓷器界霸主的寶座。但是在康熙朝晚期,創燒出一種新的瓷器品種,它的出現一下子成為了青花最具威脅的對手,這就是粉彩,在瓷器當中,粉彩是唯一能夠撼動青花地位的瓷器。
  • 雍正的五彩瓷紋飾和特點!
    早在康熙年間,瓷器釉上彩繪藝術粉彩已開始出現,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粉彩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它瓷質潔白精美,瓷畫有機結合,相互襯託,相映成趣。並且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 【逸拍賣】粉彩瓷器-不一樣的美!
    清雍正粉彩壽桃紋天球瓶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後歷朝流行不衰。
  • 粉彩瓷巔峰--雍正粉彩的工藝特徵及鑑識
    粉彩,又稱&34;,是釉上彩瓷的一個品種。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它以豔麗耀眼的顏色、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個性,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
  • 淡雅清晰的粉彩雕刻瓷
    粉彩瓷是中華傳統四大名瓷之一。它以粉潤雅致聞名世界,多樣的色彩、豐富的層次、精緻的畫風使得它自從創燒就被皇家以及老百姓追捧。粉彩瓷的前身是琺瑯彩瓷,是景德鎮御窯廠工匠們的靈感之作。工匠們覺得琺瑯和五彩色澤過於鮮亮,於是嘗試著向顏料中加入了一種砷化物,也就是人們口中的玻璃白。
  • 名品絕代,清朝各個時期的優秀瓷器品種!
    順治時期的瓷器品種和數量較多的是青花。康熙時期顏色釉以郎窯紅、豇豆紅、天藍釉最為名貴。康熙青花是清代的一個高峰,色澤鮮豔青翠,瑩澈明亮。琺瑯彩、粉彩、五彩等彩器、早期色彩濃重、豔麗,中期漸淡、晚期色調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