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和「茶藝」屬於茶友們交流時使用最頻繁的詞彙。很多茶友將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不加分辨。還有一部分茶友認為茶道與茶藝完全不相干。「茶道」和「茶藝」在內涵與外延上有著許多相同之處,也存在這明顯的不同。為了讓茶友們更好的認識茶道與茶藝,本期說茶欄目,老楊就和各位茶友聊聊這個話題。
一、茶藝是什麼?
茶藝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這一概念解釋得到了廣大茶人、茶友的認可,基本上沒有爭議。
茶藝根據劃分的原則和標準不同,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比如:茶藝按照茶事的功能可以分為生活型茶藝、經營型茶藝、表演型茶藝;按照茶葉種類可以分為紅茶茶藝、綠茶茶藝、烏龍茶茶藝等;按照泡茶器具可以分為壺泡法茶藝、蓋碗茶藝和玻璃杯茶藝;按照衝泡方法可分為烹茶法、點茶法、泡茶法、冷飲法等;按照社會階層可分為宮廷茶藝、文士茶藝、宗教茶藝、民間茶藝等。
二、茶道是什麼?
茶道起源於中國。從目前已知的文字記載可以確定中國在唐代或唐代以前便已經產生了茶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
唐宋兩代士人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已經產生了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主要的茶事活動——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以文徵明、唐寅為代表的的「吳門四家」,實現了詩書畫與茶道相融合,把明代文士茶道推上了巔峰。
「茶道」這個簡單的漢語名詞,歷來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解釋。較為常見的解釋有以下幾種:
吳覺農先生:「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
周作人先生:「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目前茶文化圈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藝、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文化圈另一種較為流行的說法:「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上述的五種對「茶道」概念的解釋,從不同側面對茶道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解讀。對我們茶文化愛好者,這些解讀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中國茶道。
「道」對於中國傳統哲學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道」代表中國人對世界本源的認識,對於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總結,對於人與人關係的處理的藝術,是解決人與自然、人與人矛盾的方法,是以中國傳統哲學為代表東方哲學體系的核心。「道」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因此,屬於「天道」分支的「茶道」是建立在茶事基礎上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兩方面內容,茶道在本質上涵蓋了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內容。在茶事中感悟世間「大道」,以茶事中感悟的「道」來指引生活,實現人生的圓滿,就是「茶道」。
中國茶道源自儒釋道思想合而為一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東方哲學,中國茶道的精神是中國人對於宇宙和生命的認識論、方法論的規律性總結,是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集大成。中國茶道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天道,獲取的是圓融無我的快樂。我個人理解的中國茶道的精神可以總結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庸和諧、圓融無我。
三、茶道與茶藝的異同
茶道與茶藝均是建立在煮茶、泡茶、飲茶等茶事的基礎之上,是茶事的延伸與發展。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的重點在於品茶的藝術,以此獲得審美享受。茶道重點在於以茶悟道,重在通過茶事來修心養性、體悟人間正道。
中國茶道的精神核心是「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在物質層面(包括茶葉、茶器、泡茶水、飲茶環境等)、行為層面(包括煮茶、泡茶、飲茶)上,茶道與茶藝相通。在精神層面上,茶道引領茶藝的發展。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包容茶藝。茶藝是茶道的物質載體,茶道是茶藝的精神核心。兩者都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撰文:楊晟坤
編輯:阿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