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琅琊榜》中,梅長蘇進京幫助蕭景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希望能夠為赤焰軍的冤案平反,用以告慰梅嶺將士;二是看中蕭景琰的單純和正直,希望他能建立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
蕭景琰也有同樣的想法,他看不慣皇帝失去本心,也看不慣譽王和太子那樣爭權奪利。總而言之,他希望能夠改變當時大梁朝堂的汙濁之象,期望建立一個清朗的政治環境。
然而,《琅琊榜》的結局,只告訴大家,梅嶺冤案得以昭雪,靖王終於登上皇位,而化名為梅長蘇的林殊,又一次為國家出徵。也就是說,梅長蘇和蕭景琰的政治理想實現與否,並沒有明確說明。
那麼,梅長蘇寄予蕭景琰的這番理想,後者實現了嗎?
這個問題其實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做了回答,蕭景琰果然沒有辜負好友林殊的期望,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將那「政治清明」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今天,娛評君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感受吧!
皇子破有能力和魄力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大梁皇帝,就是蕭景琰的兒子。他也時常追憶父親的教誨,頗有為君之道。
一方面,他是個有能力、不昏庸的皇帝。當蕭庭生與兒子蕭平章在前線打仗的時候,朝中大臣宋浮做手腳,導致運送物資的補給沉河,使得蕭平章陷於危險之境。
這件事情被曝光後,很快就有人呈上相關的奏報。按照尋常皇帝的思維,直接讓下人去處理就好了。可皇帝並不偏聽,依舊要派人到現場去查看,對軍中腐敗零容忍。
這足以證明,皇帝頗有能力,能夠從細微的事情中察覺出異象,然後再進行細查。
與此同時,皇帝和蕭庭生感情很好,他不僅充分信任蕭庭生,而且還對蕭庭生的兩個兒子頗為關注,營造出濃厚的親情氛圍。尤其是在即將要臨終之時,依舊為蕭庭生考慮,讓他當了首輔大臣。
在朝廷那樣的地方,爾虞我詐已經是常態,人與人之間大多不信任甚至傾軋。但皇帝和蕭庭生兄弟之情很深,和小輩們的感情也很深,甚至在太子年幼的情況下還信任位高權重的蕭庭生。
這樣的場景,在《琅琊榜》中的皇帝身上,是看不到一點兒的。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卻如此溫馨,不得不說,這個皇帝的確很有魄力。
毫無疑問,《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皇帝是一代明君,處事為人有能力有魄力,而這都是誰的功勞呢?毫無疑問,肯定是蕭景琰。《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也經常追憶蕭景琰,足以證明他也是一代明君。
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皇帝,不就是蕭景琰的皇子嗎?料想後輩能夠經營出如此的朝堂風氣和品德,更是來源於蕭景琰的教導和以身作則。
政治風氣十分清朗
談到這個問題,必須要對比一下兩部劇的某些情節。
在《琅琊榜》裡,皇帝對自己的每一個皇子都不信任,譽王太子鬥得如火如荼時竟然還在旁邊添柴加火;朝廷重臣黨爭激烈,頻頻站隊;不過邊境子民安危,陷害軍中良將;權貴們侵地貪汙,不勝枚舉;天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也就是說在《琅琊榜》裡,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做壞事,絲毫不考慮家國安危。不管是朝堂,還是天下,都一片烏煙瘴氣。
不過,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大臣荀白水一心想要將長林王府打壓下去,卻並不想傷及性命,只為了讓太子能夠坐穩天子之位,防止長林王蕭庭生擁兵自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太子,為了天下,為了朝局穩定。
遇到重大的疫情,大臣們願意放下所有的恩怨和制衡之心,一心投入到救治病人中去,並且行動迅速而果決。同時,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以謀逆為恥,都願意天下穩定。
對政敵依舊保持開通,即使是長林王府大勢已去,但蕭平旌的書信還是會讓荀白水仔細研讀,並且讚賞有加。即使是遇刺彌留之際,依舊想的是家國安危,還企圖讓曾經的政敵後人回京工作,匡扶正義。
尤其是官員對待民眾,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朝廷裡高高在上的御醫竟然也會到街頭巷尾救治病人,而且對待民間醫生依舊禮遇有加,絲毫沒有輕慢之意。
承襲大位的年輕皇帝,在危難關頭,竟然會保持鎮定不求饒,依舊保存著自己的皇族尊嚴;在危難之中,依舊能夠被自己的皇子兄弟們惦記,而他也十分心疼這些受苦的弟弟們。
也就是說,朝堂上的大臣雖然立場不同、政見不合,但核心思想都是為了皇帝和天下黎民百姓,沒有絲毫自私自利之心;同時官員能夠平等對待民間百姓和醫生,並且十分客氣;皇子們相處和睦,沒有爭權奪利。
這一切都顯示著,當時的政治風氣十分清朗,皇帝有皇帝的仁愛、官員有官員的責任心、民間團結互助。而這,是在《琅琊榜》裡很難找到的情景。
而這些改變,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須要經過多年的沉澱。換句話說,如此景象,也來自於蕭景琰和兒子一起的努力,才有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蕭景琰沒有辜負梅長蘇
《琅琊榜》中的老皇帝曾有這樣的思想:每個皇子在成為皇帝之前,都和蕭景琰一樣正直和善良,可登上皇位之後,本心就會失去,很難保證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
也就是說,他覺得皇位會改變一個人的本質,讓其變得瘋狂和不顧一切。他同時也認為,蕭景琰上位之後,也一定會變得和自己一樣,失去本心、走上歪路。
事實上呢?蕭景琰並沒有像老皇帝說的那樣,反而沒有辜負梅長蘇。
按照梅長蘇的期望,蕭景琰鞏固了國家的實力,不僅使得朝堂清順而清朗,而且也使得民間一片祥和;更為重要的是,最後他還培養出了一個品行、能力高的繼承者,延續著自己的理想。
這樣的蕭景琰,沒有辜負梅長蘇的一片苦心,終於實現了自己和梅長蘇共同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