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所幼兒園 門前冷落車馬稀

2021-01-16 視覺廈門

    中國第一所幼兒園,就在鼓浪嶼,多少享譽世界的名人從那走出。但現在,它出奇意料的「冷清」。


  公立園報名日,廈門島內幼兒園家家「爆棚」。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鼓浪嶼的這所「中華第一園」卻很「安靜」。



  島上原住民的大量搬遷,使它和鼓浪嶼的小學、中學一樣,備受生源困擾。「一年才20多個原住民新生兒,一個班都招不滿。」一位老居民說。招不到人的學校,要麼關門,要麼外遷。曾經擁有7所小學、3所中學、眾多藝術類院校的鼓浪嶼,現在只剩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九年義務的音樂學校,以及已經退出一半的中學。


  但9月1日入學季即將來臨,還苦苦留守的學校們,眼巴巴看著僅有的生源,日子不太好過。


    中國第一所幼兒園有點「冷清」


  鼓浪嶼永春路83號,日光幼兒園就在這裡。


  8月17日,這所百年公立老校,有些「安靜」。


  大門石階、圍牆、紅磚樓,英式建築風格。這家幼兒園很牛,它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出過很多名人,比如林巧稚、殷承宗、許斐平。不過,17日新生報名那天,它明顯有些冷清。


  幼兒園8點開門,臨近8點時陸續有家長帶著孩子過來,排隊領了表格就到隔壁教室去填寫、審核基本資料。陸續有一些家長,不緊不慢地來,報完名,不緊不慢地離開。


  報名現場只設了一個窗口,前面的隊伍只有二十幾個人。導報記者隨機採訪了排隊的20位家長,有一大半都不是鼓浪嶼島上的原住民。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許多操著安徽、江西口音。


  園內還有一些跟著家長過來報名的孩子,來回跑動著。不時能聽到家長帶著外地口音大喊:「慢點慢點,別摔了。」


  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廈門島內的公立幼兒園,17日新生報名那天,每家都「爆棚」,滿園子的人。很多幼兒園,凌晨兩三點就迎來了最早一批自帶小板凳排隊等候的家長。校園內的報名現場,也開設了多個窗口,以分流報名的人群,甚至有轄區民警上門維持秩序。


  一年出生的原住民小孩才20多個


  郭女士帶著4歲兒子來了。她是安徽人,到鼓浪嶼做生意15年。


  她笑說自己依然是「暫住」,因為沒有鼓浪嶼本地戶口。但她並不著急兒子的讀書問題,「外來娃要在廈門島內上公辦園非常難,但在鼓浪嶼卻容易很多,大多數都能上得了」。


  原因很簡單——鼓浪嶼上的原住民太少了。


  公辦幼兒園要先招本地娃,有空位了,再招外來娃。但鼓浪嶼僅剩的一所幼兒園,卻招不到多少本地娃。原來3個班的規模縮小到2個班,一年招收60個左右新生。這幾年,本地娃都很少,外地娃佔了多數。「公立園總體還是少,在廈門島內,很多本地娃都上不了公辦園,更別說外來娃。只有鼓浪嶼,是特例。」一位業內人士說。


  島上一位原住民說,現在,鼓浪嶼一年出生的原住民小孩才20多個,按這個人數,一個班都湊不齊。


  日光幼兒園是島上的公立園,幾年前,一家私立幼兒園進軍鼓浪嶼,辦起雙語幼兒園。結果,總是招不到多少學生,去年只好黯然關門。


  生源,成為鼓浪嶼幼兒園的一個大問題。廈門的公辦園都在擴容,鼓浪嶼的幼兒園卻減少班級。


     鼓浪嶼的學校外來娃佔一半


  生源問題,同樣困擾著島上的小學和中學。


  鼓浪嶼人民小學,和日光幼兒園面對面。


  這同樣是一所上百年歷史的名校,創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剛進校門,一棵120多年樹齡的榔榆古樹豁然眼前,道出這所老校曾經輝煌的過去。


  公立幼兒園報名那天,也是人民小學招收外來娃的報名日。當天上午9點半左右,導報記者在學校裡看到,十多個家長稀稀落落。「門前冷落車馬稀。」一位原住民說。


  校門口的牆上,貼著「進城務工人員隨遷適齡子女就讀公辦小學報名點及學位數一覽表」。人民小學鼓浪嶼校區可為外來娃提供的學位數是75個。


  而導報記者在校園內發現,人民小學目前一年級是3個班,去年的新生每班約招收50人。也就是說,因為本地生源有限,這所省示範校至少50%招收的是非本市戶口的外來娃。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導,人民小學2010年9月的一年級招生中,90個新生,僅有13個是本島居民的孩子。


  目前,鼓浪嶼學校裡的外來學生比例都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初中的班級,一半多的學生都來自外地。


  7所小學只剩一所 要麼關門要麼外遷


  招不到人的學校,要麼關門,要麼外遷。「以前,鼓浪嶼有很多學校,7所小學、3所中學,現在原住民都大量走了,這些學校招不到人,也只好關門了。」年近六旬的原住民老董說。


  現在,島上只剩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九年義務的音樂學校,還有已經退出一半的中學。


  二中高中部,去年搬到五緣灣,鼓浪嶼老校區只剩下初中部。廈門二中,曾陪伴了鼓浪嶼人的成長。過去的二中,在許多人眼裡,可以用「輝煌」形容。當時,廈門二中和一中、雙十並駕齊驅。這所中學的外遷,讓老鼓浪嶼人痛心疾首。


  原住民的大量外遷導致的生源不足讓二中在招生上和幼兒園、小學一樣,面臨著「休眠」。每年進入二中的鼓浪嶼學生,僅有一百來個,只能開兩個班。而這兩個班的孩子,只有一小半是鼓浪嶼原住民。


  另一所九年義務的音樂學校,也在今年暑假開始的時候,發出一份通知,說今年不再招收一年級新生。


  名校出走鼓浪嶼一聲嘆息


  這個現象,連教育界的人士都覺得吃驚,不可思議。


  一所百年名校,放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是人們擠破腦袋想進的。公立學校、優質名校,目前還屬於稀缺資源。這幾年,廈門市區的名校都在不斷擴容,辦分校,增加班級,用各種途徑擴容。


  而鼓浪嶼,卻如此反常。


 


1939年,幼稚園的孩子們在做操。


1930年,幼稚園的孩子們在上漢字課。


    牧師夫人是創辦者


    綠樹掩映中的日光幼兒園,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7個班215名學生,32名老師。而在歷史上,日光幼兒園的前身——懷德幼稚園的佔地規模和學生人數也與現在不相上下。


    據史料記載,鴉片戰爭後,鼓浪嶼被劃為「萬國租界」,外國人接踵而來,在這裡傳教、辦醫院、辦學校。英國基督教長老公會牧師韋玉振到鼓浪嶼傳教時,他的夫人韋愛莉隨同前來,於1898年2月在鼓浪嶼鼓新路35號牧師樓創辦家庭式幼稚班——「憐兒班」,同年改為幼稚園,招收的幼兒大部分為4歲至6歲的基督徒子女。


    1909年,幼稚園遷往安海路4號,改為蒙學堂。英國基督教長老公會又籌集資金,在鼓浪嶼內厝沃西路(現永春路83號)建園舍,1911年落成後命名為懷德幼稚園,這就是日光幼兒園的前身。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百年老園經歷了風風雨雨,直到1950年,懷德幼稚園由人民政府接辦,1957年改名為廈門日光幼兒園,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課程設置豐富多樣


    「因為懷德幼稚園的資金由教會負責,教師也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傳教自然是幼兒園的中心任務。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幼稚園的宗教功能很快就減退了,保教功能逐漸佔據優勢。」廈門文史專家洪卜仁老先生說。他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傳教士把當時先進的幼教理論引入中國和廈門,客觀上也推動了廈門幼教事業的發展。


    在傳教士時代,採用的是西方流行的福祿貝爾和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法。楊園長說,這些教育思想主張以兒童為本位,強調教育中自由及活動的重要性,至今仍有影響力。


    一張張老照片定格了穿著長袍的孩子們學刺繡、做操、學語言時的畫面。幼稚園的課程以讀經為主,也設置了數學、自然科學、繪畫、手工、唱歌等課程,學具主要從英國運入,大型戶外玩具均為木製。遺憾的是,這些學具都沒有保留下來,不過,從老照片中還能找到孩子們和木製戶外玩具的合影。


    雖然採用的是英國教材,但由於大部分教員都是中國人,教的又大多是中國孩子,一些本土教材應運而生,傳教士將閩南童謠配上《閩南聖詩》中的曲子教給幼兒,世界書局出版的「幼稚讀本」也成為教學內容。當年的教材代代相傳,至今還有一本保留在幼兒園資料室中,內容非常通俗易懂。



  林巧稚等人在這裡啟蒙


    洪卜仁說,創辦之初,幼稚園是為了照顧在鼓浪嶼的外國人子弟的。由於深受歡迎,幼稚園在極短時間內就面向島上大多數居民進行招生,在園人數維持在300人左右,使島上4歲至6歲的孩子基本都能接受到較好的學前教育,這樣的入園率在全國是罕見的,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日光幼兒園被一條永春路分成兩個園區。楊園長說,其中一邊的園區英國基督教長老公會後來開辦了懷德幼稚師範學校,為閩南各地蒙學堂培養師資。日光幼兒園的老園長黃雅川、餘麗卿都是這所師範學校的畢業生,她們在《廈門文史資料》第19輯中回憶:「幼稚園的教師大部分由在校師範生兼任,半天學習,半天實習,每月每人津貼白銀二元。」


    較為完善的設施、當時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才。洪卜仁老先生通過查找資料告訴記者,林巧稚、馬約翰、許斐平、殷承宗等人童年時代都曾在這裡接受過啟蒙教育。



  多少人都渴望的優質教育資源,就在眼前。而鼓浪嶼上的百年名校,卻招不到人。備受生源困擾,只好紛紛出走。但每所學校「出走」時,也都百般糾結萬般情緒——其實不想走,其實很想留。


  百年名校的一聲嘆息,也是鼓浪嶼的一聲嘆息。


  以人文名揚海內外的鼓浪嶼,現在卻留不住百年名校。這樣的反常,值得我們深思。 (詹文)


     部分照片為 廈門日報 王文靜 翻拍


相關焦點

  • 廣東一座免費參觀的古城,是鴉片戰爭肇始地,如今門前冷落車馬稀
    儘管如此人們對於旅遊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喜歡旅遊的人對於廣東應該不會覺得陌生,廣東最為我國的第一大經濟強省,很多人都很嚮往也想一睹它繁華的狀況。大部分前去的都是深圳和廣州了。很多人來到深圳的時候都會被這個城市所吸引,深圳也有個別稱叫做「鵬城」,知道的人可能不少,但是對於鵬城這個名稱的來源就不是很清楚了。
  • 今夕社原創小楷《琵琶行》十三,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譯文: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 安慶好吃一條街 為何如今門前冷落車馬稀 景象大不如前了呢
    安慶黃梅戲博物館回到文章的主題:原來人頭攢動,比肩接踵,人擠人人碰人,生意紅火,夜以繼日的安慶好吃一條街,怎麼就變成如今的「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狀況,以前那種的熱鬧非凡的街景怎麼一下子就不復存在了呢
  • 鉛山鵝湖書院日均接待遊客僅十幾個人,江南四大書院之一為何「門前冷落車馬稀」?
    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鵝湖書院現在平均每天的遊客接待量是十幾個人,一年的門票收入也就在二十萬元左右,景區人氣一直很冷清。江南四大書院之一,曾聞名中外的鵝湖書院,為何變成如今的「門前冷落車馬稀」呢?  現狀:景區遊客寥寥無幾  4月24日上午10時許,記者從上饒市區沿旭鵝線驅車前往鵝湖書院,約30公裡的路程,群山環抱、楊柳依依,一路經過倒也美景不斷。但令記者奇怪的是,沿途除了一些來往運輸的工程車外,幾乎看不見一輛旅遊車經過,景區門前的停車場也是空空蕩蕩的。
  • 無可奈何花落去,門前冷落鞍馬稀:世紀歡樂園,再見!
    曾經是多少80後、90後的詩和遠方,承載著多少人的青春和回憶,如今成了門前冷落鞍馬稀、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眼前的苟且。這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每個人都要迎頭趕上!根據相關城市規劃,世紀遊樂園即將關閉,改造為公共公園。 @石灰公社 車事無憂 小程序直播 鄭州世紀歡樂園,再見!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
  • 道人門前冷落車馬稀,開攤五分鐘獸決一本不少
    TOP1:道人門前冷落車馬稀,開攤五分鐘獸決一本不少!玩家:要倒閉了!誰說夢幻要倒閉了?再敢亂說我跟他急,夢幻真好玩,至少還能再活500年,有木有?
  • 小鎮| 這裡如何從「門前冷落車馬稀」發展成如今的「全國美麗宜居小鎮」
    茶卡鎮市場主體從以前的「門前冷落車馬稀」,迅速遞增到558家,全鎮圍繞旅遊從業商戶佔到80%以上,直接帶動就業逾千人,間接帶動就業3千餘人。「景鎮聯動」和軟硬體的巨資投入,使茶卡鎮收穫了「國家特色小鎮」「中國最具文化價值的特色小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等多項國家級桂冠。
  • 曾經的「公仔街」 門前冷落車馬稀
    林老伯說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是看著親手製作的泥人,被人家買走。那時,就像父親送自己的閨女出嫁一樣,既高興,又難捨難分。只是這樣的日子還不知道能堅持多久。茶山公仔泥人,就這樣從鼎盛,漸漸走向被人淡忘的地步。
  •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明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發展的歷史階段,"商業的規模、商人的活動範圍和商業資本的積累,都大大超越了前一個歷史階段的水平"。這時商人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不僅社會地位大大提高,而且開始全新的形象出現在文學作品當中。
  • 恩施最早開發旅遊景點黃金洞為何門前冷落鞍馬稀
    [東湖社區] 用戶名: 密碼: [郵件] 站內檢索: 智能 作者 標題 關鍵字  首頁楚天都市報荊楚各地  恩施最早開發旅遊景點黃金洞為何門前冷落鞍馬稀  (2004-12-1707:33:13)荊楚網(楚天都市報)(特約記者正恩)每年門票收入不到4000元,誰能相信,這竟是恩施州最早開發的旅遊景點黃金洞如今的狀況。
  • 時移世變門前冷落京劇能否在臺延續「美好時代」
    然而盛景難常,隨著外省官兵凋零,社會多元娛樂興起,京劇遭遇「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尷尬。臺灣「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導演、主演吳興國向記者說起一段往事:與位列「臺灣四大老生」的師父周正榮去勞軍,有些老長官愛看名角兒的戲,過來撐場面的年輕阿兵哥們卻不買帳。《將相和》《失空斬》這類大文戲在臺上唱,阿兵哥交頭接耳,吵鬧到聽不見演員在唱什麼。
  • 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我們中學時代所背誦的最長的作品之一
    後人評價為「感商婦之飄流,嘆謫居之淪落」,為歷代詩論者所推崇。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 禪宗保唐派祖庭,「老實和尚」的菩提道場,而今門前冷落車馬稀
    無相禪師是新羅國國王的三太子(朝鮮古國名),俗姓金,開元十六年( 728年)來到中國,拜在處寂禪師門下。唐代是德純寺(寧國禪寺)最為興盛的時候,被稱為「巴蜀第一禪林」,是四川禪宗保唐派的祖廟。
  • 報應來得太快,商場店慶人滿為患,唯D&G店鋪門前冷落無客流
    D&G離徹底涼涼,最終將專櫃撤出中國也為時不遠了。先來看一下北京這家商場內D&G店鋪的情況吧。這位網友曬圖稱,北京skp周年慶,D&G只有保安。從畫面看,這家D&G店鋪裡面的確沒有顧客光顧,可以說是門前冷落鞍馬稀了。而相比別的店鋪人滿為患的情況,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 六合文廟,地位高於南京夫子廟,如今卻門前冷落車馬稀
  • 信陽風流女子傳奇:前半生風光,晚年門前冷落車馬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