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臨摹的《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昨日,三峽博物館庫房,專家向市民代表展示唐伯虎臨摹的《韓熙載夜宴圖》。 首席記者 鍾志兵 攝
華龍網訊(記者紀文伶)在三峽博物館,我們平時能欣賞到的展品只有1萬多件,而館藏文物近18萬件,多數珍貴文物深藏於庫房之內。昨天是第35個「國際博物館日」,三峽博物館文物庫房首次向9位市民代表開放,記者也跟隨前去探秘。
60年來庫房首次對外開放
據介紹,三峽博物館文物庫房有5331平方米,共藏有各類文物18萬件,涵蓋了歷代陶瓷、銅器、書畫、玉器、刺繡、錢幣、雕刻等26個文物門類。由於外部展廳只能擺放1萬多件展品,平日大家能看到的展品還不到館藏的十分之一。
三峽博物館館長黎小龍說,今年是三峽博物館(前身西南博物院)建館60周年,昨天也是該館首次對外開放庫房。三峽博物館的庫房森嚴程度堪比銀行金庫,昨日能走進庫房的9位市民代表,博物館提前做好了「偵查」工作,摸清了每個人的職業、家庭等情況。
「禁地」24小時保持黑暗
進庫房要經過四道關卡:首先要過一道鐵門,然後把隨身攜帶的包存起來,登記後又進入另一道門;進入第二道門後,再經過一個通道,最後才走到庫房其中一個房間。
「即便是我們館內的工作人員,也很少有機會進入庫房。」據工作人員要求,市民不能在進入庫房的路上拍照,以免洩露庫房外部結構。「咦,怎麼黑漆漆的呢?」昨天進入庫房的市民發出疑問,他們發現走廊兩邊都很黑暗,只有庫房的展示廳亮著燈光。
黎館長介紹說,對文物最好的保護就是讓它們在恆溫恆溼黑漆漆的狀況下呆著,所以大多數時候,庫房內必須保持黑暗狀態,就算要開燈,燈光都採用冷光源。
五千萬舊幣買來真跡
經過重重安保檢查,市民終於見到了稀世珍品——進入庫房展廳後,博物館安排專家向市民代表展示了21件高規格文物。
每展開一件藏品,市民都屏住呼吸,壓低聲音發出「呀……」的驚嘆聲。第一件展開的是清代畫家吳求臨摹的長卷《韓熙載夜宴圖》,畫上景物精緻。而第二幅更讓人激動,是唐伯虎臨摹的《韓熙載夜宴圖》,畫上人物首飾、眼神等細節精美,據介紹,這幅圖被業內認為是僅次於原版《韓熙載夜宴圖》(現珍藏於故宮)的一幅精品。
「哎呀!」市民肖女士捂著胸口用顫抖的聲音低聲驚呼,「真不敢相信,我居然看到真的!」專家微笑著點點頭介紹說,這幅唐伯虎臨摹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從未在重慶市公開展出過。
而這幅傳世珍品是如何到三峽博物館的呢?據介紹,1951年,一位姓汪的先生寫信到博物館,說自己要捐贈30多件文物,另外還有兩件珍貴文物出售,以緩解自己生活困難並治重病。兩件珍貴文物中,其中一件就是唐伯虎的這幅《韓熙載夜宴圖》,博物館當即以五千萬舊幣買下這幅作品,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五千元。
蘇東坡用過的琴還能彈奏
隨後,專家又展示了清代陳鳴遠款宜興紫砂杯、清乾隆款琺瑯彩八寶紋轉頸花觚等。另外一件宋代「松石間意」琴,經歷多位名流珍藏,琴底留有蘇東坡、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等十多位名流題字,堪稱國寶級文物,現在甚至還可以彈奏。
資料
《韓熙載夜宴圖》原版作者是顧閎中
據了解,《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作者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而韓熙載則是南唐的一個官員。
由於南唐後主李煜猜忌韓熙載,所以派顧閎中去韓家查看。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韓就夜宴賓客喝酒、彈琴、縱情嬉遊。整個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畫作一開篇就進入聽琵琶演奏的高潮。到了明代,唐伯虎臨摹這幅圖時,將自己苦悶的境遇融入其中,一改畫作一開篇進入高潮的情況,在人物表情刻畫上非常精細。
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東漢烏楊闕 2.「巫山人」下頜骨化石
3.鳥形尊 4.偏將軍印章 5.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
6.三羊尊 7.何朝宗制觀音像 8.江竹筠烈士遺書
9.虎鈕淳于 10.東漢景雲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