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邢春燕 實習生 田可耘
2015-07-23 15:51 來源:澎湃新聞
美洲原住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這是科學界一直在爭議的問題。這周,兩大科研團隊分別在《自然》雜誌和《科學》雜誌發表最新研究報告,他們通過最新的DNA測序技術,分析了古代人和現代人的DNA組成,最後得出美洲原住民竟然與澳大利亞和美拉尼西亞土著民有相同的祖先,這與之前起源於歐洲或亞洲的理論有出入。但是,大洋洲土著居民的DNA是如何混入美洲原住民的基因組中呢?兩組科學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1968年在美國蒙大納州克洛維斯紀元墓地遺址裡發現的工具。哥本哈根大學地球遺傳學中心主任艾斯克·威勒斯勒夫( Eske Willerslev)領導的團隊研究了美洲和亞洲古代人與現代人的基因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的《科學》雜誌上。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大約2.3萬年前,北美原住民取道當時連接亞洲與美洲的白令陸橋,從西伯利亞進入阿拉斯加,最終一次性遷移到美洲新大陸。
不過,這些人之後又分化為北美原住民和南美原住民兩個不同群落。而南美原住民之所以擁有與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Australo-Melanesian)相同的基因,是因為更近一次的人口混雜。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大衛·賴克(David Reich)及其團隊則研究了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的基因,並將結果發表在最新的《自然》雜誌上。他們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的基因在遠久於2.3萬年前就到達了美洲,並且人口遷移不止出現過一次。「這太意外了,過去一年半,我們一直在試圖解開謎底。」
7月21日,賴克說,「結果與人口單一起源論不一致,亞馬遜人的祖先有兩大不同的來源(北美的亞洲人血統與南美的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血統),我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科學觀察。」
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考古學家大衛·梅爾澤(David Meltzer)及同事也是《科學》雜誌研究報告的作者。他表示,早在幾個世紀前,他所在領域的科研人員就開始研究美洲早期歷史,討論第一批移民到達這片土地時,人口轉移是否具有盲目性和脈衝性。
儘管考古學家們很善於通過確定古器物所處年代,來確定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移民在美洲定居的時間(大約1.5萬年),但他們無法弄清人口歷史的其他細節。而這些細節卻是遺傳學家所擅長的,他們通過精良的儀器和設備,最新的DNA測序技術,可以精確分析出來。
《科學》雜誌的報告就試圖確定其中的一些細節。論文的作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生物學家宋雲(Yun Song)說,他們得出美洲原住民在2.3萬年前離開了亞洲人的群落,這是他們最早有可能向南遷徙的時間。他們還推測,北美人和南美人在1.2萬年至1.5萬年前發生了分化,後者混入了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基因。
當然,宋雲並不認為兩組科學家得出的結論不一致,他想知道《自然》雜誌所刊論文中所假設的「經年累月的基因流動得益於多次有組織的……人口流動」是否正是自己團隊所提出的「一波大規模遷徙潮後又一次的人口混雜」。「或許只是語義上有歧義。」他說。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學教授約翰·霍克斯(John Hawks)未曾參與這兩項研究,但他認為兩個團隊得出的數據有很大的相似性。他表示,自己更傾向於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因為他們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更倚重古代的DNA序列。儘管如此,他還補充道,未來更大範圍的取樣也可能會得出古代第二次遷徙的證據。
賴克表示,對於自己團隊提出的「美洲原住民來自於澳大利亞和美拉尼西亞」這一假設,團隊已經反覆進行驗證。他希望將來科學家們能有更詳實的證據加以證實。「有過去人口的追蹤記錄,人們會找到這一祖先族群的。」他說。
梅爾澤則表示,這個想法令他十分激動。科學家沒有1.2萬年到2.4萬年前美洲原住民的DNA樣本,但他們如果能得到一個可靠的樣本,或許就能確定它的序列,並尋找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人基因的線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