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顧玉東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閔行 骨科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
圖說:顧玉東院士(左一)現場講解。網絡配圖
由我國著名手外科、顯微外科領袖人物顧玉東院士掛帥的「顧玉東院士專家工作站」,今天(27日)上午正式掛牌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籌)(閔行區中心醫院)。院士專家團隊還包括著名脊柱外科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主任姜建元教授等。
這是嘗試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居民家門口的又一次實踐。在一年多試運轉期間,院士專家團隊首先規範了診療預案及診療流程,建立了重症監護病房診療常規和患者搶救制度;以教學查房、手術指導、理論授課等,引領骨科學科建設,並開展了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神經修復、轉位、移植等手術;董健教授長期指導骨科脊柱外科相關手術,開展腰腿痛專病門診,使所帶團隊逐步自主開展脊柱外科慢性疾病手術診治。
閔行區中心醫院骨科原本以創傷骨折手術為主,每年開展慢性疾病或神經移植等複雜手術僅10餘臺,骨科腫瘤手術則幾乎為零。自院士工作站試運轉以來,這裡已開始收治肩關節置換、全膝關節置換、臂叢神經損傷修復、神經移植、脊柱慢性疾病等高難度複雜的四級手術患者。年手術量達1500例,同比增長13.8%,其中四級手術佔14%,三級手術佔54%,急診手外傷手術量逾千例。
二級醫院骨科應急、臨床能力顯著提升,又解決了患者在三甲醫院看病難問題的同時,二、三級醫院在醫療價格定價上的不同,也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僅以骨折手術為例,在三級醫院治療,患者平均需支付5至7萬元的治療費用,如骨折部位多,費用還將急劇增加。慢性疾病手術費用則「差距」更大,且大多需等待數月後才能入院。如今骨科院士工作站落戶閔行,骨科門急診患者平均住院天數9.85天,平均費用約2.5萬元,患者普遍感到滿意。
據了解,「顧玉東院士專家工作站」今後將通過專家來院指導、派遣醫療骨幹去華山醫院進修學習、引進人才等方法,進一步拓展閔行醫院骨科的救治能力,包括建立起流程標準化的腰腿痛治療體系,切實給百姓骨科疾病診療帶來方便和實惠。
顧玉東是我國著名手外科、顯微外科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手外傷修復與再造,手及上肢肌肉麻痺、萎縮的診治,周圍神經損傷和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獲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獎。曾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白求恩獎章、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國家「五一」勞動獎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