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一)釋字(詞)
射雉
射雉並不是一項普遍的田獵活動,一定有重大的政治象徵意義。
《易》以離為雉,離為日,故雉與日有密切的關係。雄雉色彩豔麗如南方之「朱雀」形象。古代的太陽圖騰中有一隻三足烏,漢代·王充《論衡·說日》亦曰:「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離為南方之卦,為日,為雉,為火,為目。「射雉」蓋為「射日」的隱晦說法。桀是夏代亡國之君,也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曾把自己比作太陽,群眾憤怒地說:「時日易喪?予及汝皆亡!」古代善射者莫若有窮氏夷羿,並有「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堯乃使羿]上射十日」。「射日」取后羿奪取夏王室統治權力的故事,象徵篡奪君位。
后羿本為「司羿」,指世襲的射師。夏帝以「司」的鏡像「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謂。夏代太康失國,「司羿」的有窮氏一度掌握王權,故被尊為「后羿」。「后羿」特指夏代掌握王權的有窮氏首領,後泛指歷代有窮氏首領,所以「后羿」不一定指一個人。「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則指堯帝時期有窮氏的首領,乃為後人尊稱。夏初有窮氏后羿,乘夏王室發生內亂,統治力量大為削弱之時,利用「夏民」開展的鬥爭,攻入夏都,趕走了太康,自己掌握了政權。但后羿也是一個殘暴的統治者,他自恃有強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獵遊樂,把政事交給寒浞經營。結果後來被寒浞所害,政權也被寒浞篡奪。
「射雉」實為射日,象徵奪取了王權,篡奪了王位。
譽命
「命」指天命,受天命者為帝王。「譽」在這裡是形容詞,指「名義上的」。「譽」在這裡實際上就是指虛名。「譽命」的意思是「名義上的受命之王」,而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受命之王,比如后羿,雖然一度掌握了夏王朝的最高統治權,被譽為「後」。「後」在夏代即指天子。但「后羿」只是名義上的「後」,他統治的階段實際上只是夏王朝一個特殊的階段。
逮
《說文》:「逮,及也。從辵隸聲」。《易·繫辭傳》:「水火相逮」。《注》:「水火不相逮,入而相逮及。」「逮」的本義就是薄近,相及,相近。
(二)釋象
《旅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旅卦》,然後《旅卦》再變為《明夷卦》。《否卦》變《旅卦》時,《否卦》六三上行而得尊位,遂成《旅卦》六五。《旅卦》六五是離體主爻,「離為雉」,故曰「雉」。《旅卦》六五篡奪了君位,象射而得雉,故曰「射雉」。離為雉,亦為日,故「射雉」也就是「射日」。射日象徵篡奪君權。
《旅卦》接下來會變為《明夷卦》。卦變後,《旅卦》六五所在的離體消失了,故曰"亡」。雉亡則表示獲得的君權也喪失了。《旅卦》六五得雉也忽,失雉也忽。一射而得雉,轉瞬即失,故曰「一矢亡」。「一矢亡」就是一矢之間,得而復亡的意思,形容得失皆在一瞬間。
《旅卦》六五雖居君位,卻轉瞬又失去君權,故其君王的名號有名無實,只是名義上的,故曰「終以譽命」。從卦象上看,《旅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是消息卦,故知《否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上面,其剛消去的為一陽爻。《旅卦》六五與上九及剛消去的陽爻組成巽體,「巽為風」,象徵天命。又《旅卦》六五為兌體主爻,"兌為口舌」,即「言語」。天命限於其言語上,待卦變為《明夷卦》後,更是有名無實,故曰「譽命」。「旅」者,過客也。旅而為「後」者,非長久之王也,匆匆過客耳。《旅卦》六五是由《否卦》六三上行而成,上行而及於「後」位,故《象傳》釋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三)義理
「后羿」為「後」,匆匆如旅客也。旅而為「後」,不久長也,雖一度掌握王權,終而徒留空名。「后羿」雖一度掌握王權,卻不以天下為念,只管田獵遊樂,典型的旅人心態,故只能做歷史的匆匆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