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具和酒具的發展

2020-12-16 想知道它的故事

中國的茶具與酒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從形狀看有茶杯、茶碗、茶壺、茶盞等;就物質材料看有瓷玻璃、糖瓷、漆器以及金、銀、銅、錫、玉、瑪據、木、竹等製成的各式茶具。即使葉相同,不同質地的茶具所泡出的茶,也會出現不同的色澤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它的造型古樸拙雅,色澤青瑩柔和,歷來為中外人土所讚賞。古代品茶能手陸羽稱它「類玉」、「類水」。「越瓷青而茶色綠」。

福州的脫胎漆器茶具與傳統的「廣彩」茶具,施金添彩,鑲玉嵌銀,顯得金碧輝煌,人們用它泡茶品茗時,就能領略到一番富麗華美的韻味。著名的江西景徳鎮白瓷茶具」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用它泡茶無論是襯託綠茶湯色的清翠碧還是村託紅茶湯色的棕紅鮮亮,都十分協調悅目,茶具優美的造型,給人以括靜淡雅之美感。在眾多的茶具中,著名的江蘇宜興紫砂茶壺堪稱一絕。它面市於北宋年間,據傳,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謫居宜興時,就特別喜愛一種提梁式的紫砂茶壺,這種茶壺後來被人們稱為「東坡壺」,沿用至今。

據介紹,一般高型口小的,適合物紅茶,泡出的茶深而味香濃;矮型口大的,宜於綠茶或花茶,泡出的花色碧綠而味清醇。當我們剛從商店購來紫砂壺時,應先用細砂輕輕打磨,清水洗淨後放到鍋內蒸一兩次,就會讓人感到美亮光潔,泡茶前先用開水衝洗內外這樣放茶衝泡就會茶香四溢。我國發行的郵票,多次介紹了中國古代茶具。1973年發行的一枚面障4分的出土文物郵票,即以元代青花鳳首扁壺為圖案。194年發行的宜興紫砂壺珍,是以明、清及現代4個茶壺名品為圖案,並配有吟唱飲茶的草書詩臺在1989年發行過一套4枚的「茶壺」郵票,介紹了紫砂壺、黃泥壺、友壺、朱泥壺等名茶具。1991年又發行了一套5枚的「故宮名壺」,多是古代這些票反映了我國茶具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我很早就開始使用酒具了,最早的文字甲文和金文中就有酒這個字西」。在西安半坡村遺址出土的古物中,就有距今7000多年的造型如西」字的陶器,而距今4000多年的山東大汶口進址中則出土了大量的陶製酒具一尊、豆、杯等。古代酒具的造型十分複雜,這與古人對自然的崇拜有關。不少酒具製成動的形狀,並有相應的銘文和圖案。酒器上多有鳥、虎、象、羊、牛等動物造型,它反映了古代上層社會及宮廷內的飲酒風俗,充滿著一種濃厚的原始宗教圖騰氣息。中國酒具最早是陶瓷質地,後來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出現,產生了青銅青銅酒具在商代發展到鼎盛,它講究配套,最簡單的青銅具是以爵、觚等組成。較大的酒具,則包括了盉、尊、卣、壺和罍等飲具和容具,最高級的則有力.就、尊等。

它們不僅用於日常飲宴還被運用於祭祀活動,故又被稱為禮周朝的酒具比商朝簡單了許多,主要用具只有壺、盉和杯。漢朝的酒具又追於簡單、實用,也沒有商代那種繁雜的體系。隋朝是一個腐敗的朝代,隋好帝為了與君臣歡宴,令工匠做了一整套遊戲用的酒器。工匠製作了一種高二尺的用機械控制的木人,安在船上,每條船上有5個木人,一人舉杯,一人韓酒後,一撐船,兩人蕩槳。船繞曲水池隨岸而行,每到有坐客處就停住,客人可以隨時取杯飲酒,飲畢還杯於木人,它就回向捧甕木人,酌滿酒杯,船又向前行駛。唐代社會富足,和平盛世,酒風大張,酒具又得到了一個發展的好時機。上會常用金銀製成酒具,官廷往往以金銀酒具賞賜給宮廷外的官員文人等,就健代的金銀酒具數量甚多,使用也很普遍。金銀酒具還成為唐代詩人常詩的寶物。白居易在一首詩中吟:「信題霞綺緘情重,酒試銀觥表分深。」李的他寫到: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淥酒生微波。宋代保持了唐代崇尚金銀酒具的風氣,還盛行玉製酒具,宋人陸遊曾寫到「要知吾輩不凡處,吸已幹雙玉船。」宋代民間酒具中還有用注子、注碗及酒經瓶。

注子就是酒壺,用銅或瓷製成,其形如器蓋,與注子相配套的是注碗,它是瓷質的碗狀器皿,使用時在注碗中盛熱水,然後將裝有酒的注子置於其中,把酒燙熱,稱為溫酒。明清兩代隨著陶瓷業的大發展,高檔的、藝術性的陶瓷酒具逐漸取代了金銀玉質酒具,並廣為宮廷等上層社會使用。明代之後,人們開始廣泛使用小型酒具,酒器的小巧化,反映了古代酒由淡薄到濃烈的變化。到了清朝,還出現了一些更實用的酒具,如背壺、自斟壺。背壺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酒壺,適於一人獨自飲用。從夏商的一整套複雜酒具,簡化到明清乃至今日的壺、杯、盞、瓶等,反映了中國酒具文化所走的是一條返璞歸真的道路。

相關焦點

  • 緬甸的紅木茶具酒具和筷子
    紅木酒具緬甸盛產紅木,但也不是到處都有的,只有產地紅木多。回國前我託翻譯從蘑菇買了幾件紅木製品發出來共大家欣賞。我們一個男翻譯就是蘑菇人,我曾經和他商量,讓他帶我去蘑菇遊玩一下,翻譯嚇的連說不敢。我問如果帶人去了啥結果,翻譯說那是犯法的事情,輕則拘留罰款,重則坐牢。翻譯說讓我和泵布商量,看泵布敢帶我去不敢。過了幾天泵布來了,我有和泵布商量,泵布說不敢私自帶人去,要想去得到曼德勒省辦手續,而且得有充足的理由,否則手續也不好辦,所以我一直沒有去成蘑菇。
  • 唐宋時代的茶具與酒具
    臺盞是酒具的專名,《遼史·禮志》記「冬至朝賀儀」中親王「搢笏,執臺盞進酒」;「皇后生辰儀」中大臣「執臺盞進酒,皇帝、皇后受盞」。而且,臺盞之為飲酒器還可以從和它配套的酒注多帶注碗一事得到證明。注碗是溫酒之具,《營造法式》卷十二「照壁版寶床上名件」條中,就把和帶注碗之注子配套使用的杯叫酒杯。
  • 南宋青白釉、青釉瓷器:酒具和茶具
    提到酒具,當然少不了酒瓶、酒碗。四川遂寧金魚村出土了的大小八隻景德鎮青白釉刻劃花梅瓶,瓶體修長、小口、平唇、短頸、隱圈足、短頸中部有一道凸稜;胎體略微泛黃,外壁施青白釉,釉色青白,釉面光潔,內壁蕩釉未滿;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劃纏枝花卉紋帶蓋瓷梅瓶從肩部到脛足部滿飾刻、劃花紋,紋飾有纏枝牡丹、蓮花和卷草紋,主題紋飾採用剔刻的方式描繪,紋飾之間採用劃花的技法
  • 「乾元彤」為什麼古代中國有那麼多酒具,當代中國卻這麼少呢?
    中國酒文化淵源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了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器,酒具的發展也很久遠,中國古代酒具的類型主要有尊、壺、區、卮、皿、鑑、斛、觥、甕、瓿、彝。每一種酒具樣式又有許多,有普通類型、有動物類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 金樽清酒——清宮酒具的發展見證新興王朝的崛起
    女真興起之初,百姓酒具仍以木質為主,而貴族們的飲食器具發生了變化,酒具出現了銅、鐵,甚至少量金銀器,到了明萬曆年間,朝鮮使者贈送一套銅碗銅箸給努爾哈赤兄弟作為見面禮,尚覺十分稀罕。隨著後金政權的逐漸穩定,滿族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滿族與外部蒙、漢等民族聯繫的日益增多,加之四處徵討的節節勝利、戰利品和財富的增多,貴族宮廷的飲食器具日見奢華。
  • 酒文化傳播,要重視酒具:從酒具看我國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酒,是中國遠古先民發明的一種飲品,伴隨著各種酒而產生的豐富多樣的酒具,更是蘊含著古代先民豐富的政治軍事、外交禮儀、文化生活等內涵。酒文化不僅是釀酒文化,飲酒文化,同時也是酒具的文化。美酒瓊漿,離不開盛裝它們的酒具。幾千年來,酒具隨著中國酒的發展而發展。
  • 中國古代茶具的發展和模樣
    這期關於中國古代茶具的發展和模樣清代茶器以「景瓷宜陶」為主清代飲茶沿用明代的衝泡法,所以清代的茶具在種類和形式上,基本與明朝類似。清代以後,茶具慢慢形成了以瓷器和紫砂器為主的局面,以康乾時期最為繁榮,以「景瓷宜陶」最為出色。
  • 古人用的茶具都是什麼材質的,看看青花瓷茶具和玉石茶具的歷史
    古人用的茶具都是什麼材質的,看看青花瓷茶具和玉石茶具的歷史青花瓷茶具的發展歷程福繼建窯、江西吉州溶,山西檢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志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留場中,建溶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
  • 《笑傲江湖》:祖千秋品評酒具,體現的中國古代酒具文化
    一,酒具的歷史發展中國的釀酒歷史非常的悠久,在世界歷史上都名列前茅,因此和酒並駕齊驅發展的酒具,在歷朝歷代也都有不同的發展。因為酒具作為最能體現酒文化的載體之一,在人們飲酒助興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分化出了,專門盛酒的器皿和飲酒時的器皿,還包括釀酒時的用具。
  • 茶具是茶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茶具對茶湯的影響
    所謂「錦上添花」,是指茶具的材料要益於茶湯滋味的保存和香氣氨氯,如明代以來備受寵愛的紫砂茶具。茶具如同其他飲具、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用、從粗糙到精緻的歷程。隨著「茶之為飲」,茶具也就應運而生,並隨著飲茶的發展、茶類品種的增多、飲茶方法的不斷改進而不斷發生變化,製作技術也不斷完善,審美意境逐步演變。
  •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茶具發展史
    喝茶人都講究茶具精緻,自茶葉出現之時,便有了茶具,一隻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銘文,都是歷史發展的反映。茶具如同其他飲具、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一,從粗糙到精緻的歷程。
  • 從茶具上看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千百年來,茶在中國人的精神和物質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這些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方方面面,而「品飲」是茶文化的核心。
  • 推杯換盞中的中國古代酒具
    原標題:推杯換盞中的中國古代酒具 工業化模式化的生產,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使現代人很少會去關注酒瓶、酒杯的良莠,特別是在鄉間坊裡、市井生活中,酒具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對著酒瓶直飲而進反而是粗獷豪爽的象徵。但是,酒具在中國古代卻被賦予了極為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伴隨著造酒業的發展,各個時代的酒具都有不同特色。   第一個階段是新石器時期,這個時期酒具以陶器為主,有著原始時代的樸素狂野之風。
  • 從茶盞、酒具、花瓶、香爐細品宋朝最美瓷器
    ,多有成組的煎茶具出土,到北宋時期定窯、耀州窯中還有一些銚子、茶鐺、茶碾的作品。此外,點茶具與煎茶具是不同的,一方面是煮水器具的不同,點茶不用銚子,而用肚圓頸細高的湯瓶,湯瓶煮水,一般也不取風爐酒具隨著宋代市民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趣味化和精緻化
  • 從茶盞、酒具、花瓶、香爐細品宋朝最美瓷器
    宋朝時期的飲茶方式分為煎茶和點茶,煎茶是將茶餅細細研磨成粉投入滾水中煎煮,煎茶最重要的用具是風爐和銚子,在晚唐五代時期,多有成組的煎茶具出土,到北宋時期定窯、耀州窯中還有一些銚子、茶鐺、茶碾的作品。此外煎茶於宋人而言是一種古風雅韻:「巖邊啟茶鑰,溪畔滌茶器。小灶松火然,深鐺雪花沸。甌中盡餘綠,物外有深意」。
  • 茶文化的延續——茶具的類別與特性介紹
    茶具,在唐及唐以前文獻中,多稱之為茶。它通常是指人們在飲殺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器具。茶具的發生和發展,如同酒具和餐具一樣,歷經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一,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我國早期的茶具是一具多用的。
  • 茶具紫砂壺分類
    世界紫砂看中國,中國紫砂看宜興,這句話讓我們別的地方產的紫砂工藝用品都冠以宜興紫砂的名字來銷售。這其中的潮州紫砂和德化紫砂基本沒區別,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汝窯青窯粉青開片冰裂茶具同樣的金屬錫器茶具也是不錯的茶具和酒具,古人皆以錫器為尊,而且錫是五金之一。
  • 清宮酒具的原身:粗糙簡陋的木質酒具
    剖析院藏清宮酒具,離不開對一個民族,即滿族的研究。滿族是一個偉大且善於學習的民族,曾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起到過主導的作用,也曾創造出許多輝煌燦爛的文化。我們現在看滿族酒器的歷史發展脈絡,它實際跟滿族社會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是同步前進的。
  • 由簡到繁的茶具發展史
    養具,又稱茶器,按狹義的理解,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壺、茶盞、茶碟、託盤等飲茶用具,廣義的茶具泛指與飲茶有關的各種器具。中國茶具,種類緊多,造型各異,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既有粗陋簡單的土陶茶具,又有各種質地精良、精美絕倫的金銀、瓷質或紫砂茶器。
  • 走進我國的茶文化——茶席設計在茶具上的講究
    茶具組合是茶席設計的基礎,也是茶席構成因素的主體。茶具組合的基本特徵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融合。實用性決定藝術性,藝術性又服務於實用性。因此,在它的質地造型、體積、色彩、內涵等方面,應作為茶席設計的重要部分加以考慮,並使其在整個茶席布局中處於最顯著的位置以便於對茶席進行動態的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