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18時30分,一輪明月高懸,故宮博物院亮起來了!
燈光映照下,午門城樓及東西雁翅樓,延展雄姿。金色琉璃瓦屋頂上,一些狹長的屋面上,燈光繪製的《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鋪陳開來。紅色宮牆上,「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的詩句浮現……快遞小哥、文明引導員、公安幹警等各界代表和普通觀眾登上9米多高的故宮城牆,賞燈看殿,歡度佳節。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此次『紫禁城上元之夜』是博物院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也是故宮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
夜遊故宮 「對話」古今
昨夜的故宮,化身一位「文化使者」,用燈光帶著遊客穿越從前,「對話古今」。
城牆上,350盞紅燈籠雖是舊時模樣,但內核已從蠟燭變成節能燈。太和門成了「對話框」,「元宵節」「上元之夜」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五位皇帝御筆的「福」字輪番映出。「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鳷鵲樓前新月滿,鳳凰臺上寶燈燃」等與元宵節有關的詩句,浮現在紅色宮牆、城樓牆壁上,遊客紛紛誦讀。
「太震撼了,現代的燈光,配合上古老的建築,靠近城牆的戲樓還演著京劇,讓我恍如穿越回去的感覺。」市民張先生算是故宮的「鄰居」,從小就常到故宮參觀,他說,「現在身邊很多人都開始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我身邊的年輕朋友,幾乎大家都有一兩件故宮的文創產品。」
故宮的夜色,也通過遊客,傳播得更廣。城牆上,幾乎每隔幾米就有人舉著手機拍攝視頻,還有攝影愛好者長槍短炮對準光影中的樓閣殿宇。王女士說:「周圍朋友聽說我有機會參觀故宮燈會,都讓我多發朋友圈,讓他們都能飽飽眼福。」
夜故宮有燈有景有夜市
故宮燈會,觀眾參觀線路都是「高規格」——絕大部分時間是漫步城牆上俯瞰。與白天的故宮不同,夜幕下的紫禁城有景、有味還有聲。
在午門—雁翅樓展廳,「紫禁城裡過大年」展首次開夜場,每一個展廳都暗香湧動,故宮工作人員專門引入臘梅香、佛手香等與春節相關的味道。暢音閣戲樓傳來抑揚頓挫的戲曲聲,吸引不少觀眾站在城牆上,舉起手機拍攝。房頂也變成了展品,觀眾入畫《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等名作。不同畫作展示區域還配合有相關音效。
故宮文創也成為燈會重頭戲之一。神武門旁7個文化創意館聯手增開夜場,神武門外東、西兩側的角樓餐廳和角樓咖啡也開門迎客。單霽翔還為文創吆喝,「幸運的話,今晚您就能買到故宮口紅。」
明年春節 年味兒更濃
「明年春節,故宮年味兒更濃,屆時還將擴大節俗展示區域。」單霽翔說。
下一回故宮夜場絕不會讓觀眾等待太久。單霽翔透露,故宮還計劃選擇24節氣中的重要節點,推出類似夜場活動。
據介紹,作為「紫禁城裡過大年」系列展覽活動的延續,此次燈會的目的是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更好地闡釋「傳統節慶」這一充滿團圓幸福感的話題,讓公眾能感受到博物館裡獨特的節慶味、人情味。「今後,故宮還將適時舉辦特色文化活動。總結這次經驗後,比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也會開辦類似文化活動。而且此次燈會結束後,故宮東北角樓和東南角樓也將繼續亮燈。」單霽翔說。
焦點回應
亮燈會損壞文物嗎?
單霽翔:我們試圖用燈光照亮一部分紫禁城。為了穩妥起見,太和殿等重要建築暫時沒有打燈。所有燈具安裝都不會破壞文物本體,在方案制定階段,就考慮到避免因照明對古建築產生損害。同時,通過設定不同的燈光強度,產生光影對比,達到「見光不見燈」的布光效果。
燈會現場
快遞小哥「刷」兩遍城牆
昨夜,快遞小哥楊紅義被邀請參加故宮燈會。從午門到神武門,他來回「刷」了兩遍,捨不得離去,「真的特別震撼!」
楊紅義是河北人,和故宮挺有緣分。「我就負責送西華門、府右街這一片的快遞,多的時候一天要派送100多單。」他說,「我在北京努力工作,是希望靠自己的雙手給家裡多賺點錢。所以來北京三年一直沒捨得買票進故宮參觀。以往就是送快遞的時候,在西華門門口張望一下。這次有機會免費參觀夜晚的故宮,感覺特別溫暖。」
站在城牆上俯瞰紫禁城,雄偉的太和殿在燈光映襯下,煥發出夢幻的色彩。楊紅義說:「新的一年,我要更努力地工作。我相信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記者 劉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