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34;杜甫你會想到什麼?他的字,他的詩,他的樣貌。
沒別的了?
提起杜甫我能想到的是李白。杜甫和李白合稱為&34;。而杜甫又被親切的叫做&34;
在我們的印象裡,老杜一直是個窮困潦倒的&34;。但你可能不知道,咱老杜可是個&34;,老杜那家族背景可不了得。
老杜的十三世祖父杜預可謂是能文能武的人才啊,人家不僅是大學者,還是晉代的名將。後來經過幾世的傳宗接代就到了老杜的祖父杜審言了,他也不得了,他可是女帝武則天時期的詩壇領袖,這麼好的基因,有後來的詩聖老杜也不為怪了。
後來的老杜一路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混出了一點小名聲,但和當時已經成為&34;的李白,他還差得遠。
老杜很早就聽聞了李白這個人,對他的詩詞更是愛不釋手。一直盼望有一天能和偶像見面。
在杜甫31歲那年第一次見到李白的時候,他激動的不能自已,立刻與偶像相約遊玩了一段時間。之後老杜也是依依不捨得分別,去了齊州。
沒想到第二年他又遇到了李白,當時就激動得不行寫了一首詩給李白:&34;李白看這迷弟如此有心,也回贈給老杜一首詩:&34;
他倆在一起賦詩飲酒了一段時間,又各奔東西了,但老杜沒想到的是,這竟是他最後一次見到他的偶像李白,那以後,他倆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了。
老杜的&34;和他的人生一樣坎坷。他總也見不到李白,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給他寫詩。這一寫就剎不住車了,有什麼《夢李白二首》、《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等等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共15首。
至於那個狂熱程度,不比我們現在追星差。我挑出兩首給大家感受一下。
冬日有懷李白
杜甫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這回復簡直太扎心了,但是老杜依然沒有放棄,他一生都在給李白寫詩。直到最後一首,更是概括了李白的一生。
為什麼說是最後一首?因為寫完這首詩之後的第二年,我們的老杜就去世了。我們來看看這是首什麼樣的詩。
不見
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譯文:沒有見到李白已經好久,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
文思教捷下筆成詩千首,飄零無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讀書的舊居,頭髮花白了就應該歸來。
開頭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積於內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出來了。&34;二字置於句首,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願望,又把&34;字放到句末,強調思念時間之長。杜甫和李白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緊接著第二句,詩人便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
這首詩很好地概括了李白的一生,那就是——懷才不遇。
李白重道,抒發的是個人情懷,詠嘆的是對自由人生和個人價值的渴望追求。杜甫重儒,感嘆的是國家衰落,始終懷有輔佐君王的願望,希望入世。
儒和道的兩種不同價值取向,決定了李白的率性肆恣和杜甫的深沉凝重。
李白用生命追求浪漫逍遙,杜甫則用詩歌書寫現實血淚。
時代選擇激情,歷史選擇深刻。李白為時代所選,杜甫為歷史所選。
古人表達思念的方式很特別,那就是作詩。而這些流傳下來的詩,也變成了我們的現在的寶貴財富。
不光是財富,我們還要去學習如何運用。
現在有一個新的變化,各位家長的應該注意到了: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學語文教材共精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課文總篇目的30%。
不僅如此,很多學校還在語文課本的基礎上,編輯了校本教材,安排有古詩詞晨誦時間,期待孩子們在學習母語的黃金時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
李白和杜甫的詩佔了很大比重。
有的孩子不願意去讀詩,覺得枯燥,還看不懂。家長們不如試試這本《李白詩集 杜甫白居易詩集》
這本書運用了圖文並茂的方式,書中繪製了很多精美插圖,在注重美感的前提下,著重圖文結合,確保圖片傳神,容易勾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值得讀一讀這本書。
書中釋義通俗易懂,解讀準確權威,有助於讀者領悟國學精華。其中的生僻字還加注了音標,以便理解。
經過多方面研究,專家考證之後,選取經典之作。所選篇幅不僅膾炙人口,而且貼合當下,其價值深遠。
李白就像是一道皎月,老杜就一直在追尋那道皎月,但卻始終抓不住一道月光。
老杜與李白的故事也就這樣定格了,老杜又在長安那繁華之地浪跡了十年。
公元770那年,老杜在一艘小船上鬱鬱而終。後人便把老杜稱之為詩聖,老杜也因此被與李白合稱為&34;,生前老杜一直都在追尋李白,去世後卻以這樣一種方式圓了他的願望。
他們的故事雖然定格,但是他們的詩詞依然鮮活在書的每一頁,這些詩詞將由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