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京招生計劃目前還沒有批覆,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部分市屬高校了解到,最受關注的雙培、外培招生計劃已經確定。部分市屬高校對應的高校名單和招生計劃有調整。
北京工業大學
據北京工業大學教務處長、招辦主任郭福介紹,北京工業大學2016年雙培計劃共計233人,輸送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對外經貿大學9所央屬高校的15個專業方向及5個高精尖創新中心學習,分布在學校17個專業內。2016年外培計劃有56名學生輸送到5所海外、境外高校的9個本科專業中進行學習。這五個大學分別為美國馬裡蘭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愛爾蘭考克大學、中國臺灣新竹交通大學。
首都經貿大學
首都經貿大學招辦主任崔穎介紹,今年招生計劃,對應的高校以及專業均有變化。雙培計劃去年招生89人,今年增加了9人,今年雙培計劃招生98人。對應的央屬高校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招生專業有減少也有增加的。外培計劃目前沒有最終確定。
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招辦主任孫彤介紹,雙培計劃今年計劃招生143人,而去年為154人,減少了11人。對接的央屬高校有調整,共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9所。外培計劃招生30人左右,新增師範方向,對接的國外高校增加到4所,其中美國有3所,加拿大1所。
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招辦主任李雪華介紹,北京建築大學雙培、外培計劃今年有變化,雙培計劃由去年的106人,調整為今年的132人,外培計劃由去年的16人調整為今年的24人。雙培計劃對應的高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外培計劃的國外高校由去年的美國1所增加到四所,其中美國2所,英國2所。
「今年的雙培計劃人數為32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招辦主任魏融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相比去年,計劃稍微縮減,去年是48人,今年2個專業招收雙培計劃,學生第一、二、三學年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化工大學相關專業學習,第四學年回到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習;今年首招外培計劃,人數為4人。去加拿大一所高校學習。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招辦主任孫鵬介紹,今年雙培、外培計劃沒有變化,雙培計劃招生80人,外培計劃招生10人,前三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中央院校學習。外培計劃對應的是英國一所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招辦主任王宏波介紹,北方工業大學今年雙培、外培計劃沒有太大變化,雙培計劃招收224名,按照「3+1」的培養模式,即前3年在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9所中央院校學習,最後1年回到本校就讀。招生的專業由去年11個增加到12個,專業均為北京市社會發展緊缺專業、新興產業所需要的專業;外培計劃招生24人。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招辦何平透露,「雙培計劃」今年有較大變化,雙培計劃由去年的101人縮減到89人,而外培計劃由去年的96人增加到105人。「雙培計劃」按照「3+1」培養機制進行培養,前三年對應的中央高校增加為五所,即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外交學院。外培計劃對接的國外院校主要是美國和法國高校。
■記者追訪
「2015年,部分高校的雙培、外培計劃沒有招滿,」據知情人士分析,雙培、外培計劃招生從2015年開始的。主要原因是宣傳不夠,社會和家長、考生對雙培、外培計劃缺乏了解,關注雙培、外培計劃,卻不填報志願。雙培、外培計劃在提前批次,可以同時填報。據了解,雙培計劃,即從2015年起,市屬高校每年將輸送2000名優秀學生,按照「3+1」「1+2+1」式等培養機制,到20餘所中央高校的110個優勢專業中,進行為期2-3年的中長期訪學;同時,每年遴選部分學生,輸送到在京中央高校開設的、北京社會急需的專業中,開展為期1年的短期訪學,或者修習輔修專業。「外培計劃」是由北京市屬高校與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共同培養優秀學生的一項舉措,市屬高校每年將輸送部分學生到海外境外開展為期2年的訪學活動。外培計劃一般以「1+2+1」的模式進行(第二、三年在境外)。
北京晨報記者 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