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國家可是說是非常的不幸,傳說中,日本的起源是秦始皇派了童女童男去海外尋找長生不老之術,到了東瀛後因風浪沒有回來,留下的後代就是現在的日本,那麼說,這幫童女童男真是找錯了地方
除了常在夏季肆虐的颱風之外,地震、海嘯和火山常使大和民族在災難前疲於奔命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災難下成長起來的日本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價值文化和審美判斷
「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贊』美之短暫』」——葉渭渠
哆啦a夢漫畫裡傳統的日式建築(上圖)
四面環海的島國、國土面積狹小且資源匱乏,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氣候覆雜且多變。這些獨特的地理自然條件塑造了日本民族的「惜物」「造物」和「哀物」觀
「惜物」體現的是對自然的態度,因為資源匱乏造成了對自然的尊重,對物的珍惜
「造物」體現的是「一物入魂」,這裡的「魂」是作為自然載體的「物」的精神,是造物人的「惜物」觀的體現
「哀物」是自然環境下形成的審美意識,因為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對自然的畏懼和生命的不可預測,如櫻花般瞬間怒放,瞬間凋零的過程中充滿了哀傷和孤寂,保留住這種自然的瞬間美,是「哀物」 觀的核心理念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興起的日式收納整理術正是暗合了日本傳統「惜物」「造物」和「物哀」的精神
常見的日式家庭裝修(上圖)
以「惜物」思想為代表的整理術當屬於提倡「斷舍離」的日本收納女王——山下英子
「斷舍離」是對面對雜亂無章生活的人們一種苛刻的要求,它要人們重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物品,「只保留必須的,扔掉無用的」是其核心理念
正如「斷舍離」的名字一樣,想要收納得整齊而乾淨,就必須站在自我中心的角度,從「我需不需要這個東西」或者是「這個東西是否令我感到舒適」,而不是「這個好像還能用,就先留著吧」出發,通過對物品的取捨,讓我們更加清楚了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隨後,新一派的收納理論誕生,與「斷舍離」不同的是,這個收納流派講究的是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相較於嚴格的物品去留要求,「怦然心動」收納流派更注重從感性角度出發,以人為本的詮釋收納的本質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更注重挑選物品時的順序和心情,提倡人們要在心靈中與物品進行「對話」,這種對話可以是閉上眼睛構思心中所想像的收納效果,也可以是靠著觸摸物品決定物品排放的順序,甚至可以把自己變成物品從而換位思考
嚴格遵守「收納原則」的日本人,家中像「監獄」(上圖)
把「怦然心動」和「斷舍離」做一番比較,「斷舍離」注重的是對物品的效率利用,而「怦然心動」則強調對物品的感覺,這恰好是傳統日本文化「惜物」的體現,在融合進個人感受的物品中,物的「精神」從而得到充分的體現
無論是「斷舍離」收納法還是「怦然心動」的收納術,抑或是隨後產生的有川真由美也好、佐藤可士和也好,在他們洋洋灑灑的書寫完自己的收納經驗後,總要用極其標準的日劇式腔調感慨一番:整理,是真的會改變你的人生的呢
整理,是真的會改變你的人生的呢!
一說到整理,就有許多人覺得費事或者棘手。然而,我可以向各位保證,疏於整理的狀態和隨時保持乾淨清爽的狀態,兩者不論是在工作效率或是精細度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佐藤可士和)
看著自己的房間從亂鬨鬨到各種物品各行其道各司其職,除了一絲絲湧上心頭的成就感之外,或許還有些化身為佛系青年,超然於物外的感受,這或許就是收納達人們如此熱衷於收納的緣故吧
自從現代美術發展到上世紀60年代時,原本一直強調在畫框中做加法的古典美術主義理論被逐漸推翻,現代美術有著一種全新的理論,即將一直被人們置放在畫框內的視線轉移至畫框外,如果把畫框外的世界一併看成是畫中所要表達的內容,那麼,即便將畫體全部留白也能很好的詮釋
這種做著減法的現代美術觀點與隨之而來的現代簡約主義相輔相成
北歐簡約主義的代表企業——宜家家居(上圖)
簡約主義針對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產生的過度裝飾與浪費,強調排除影響主題的一切不必要因素,用極少的材料、色彩和簡潔的形象來表現作品
但簡約主義的藝術設計不是內容的簡單刪減,它需要提煉設計精華,將物體形態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練為一種高度的濃縮、概括的抽象形式
而禪宗的誕生在傳說中來自拈花微笑的典故,釋迦牟尼在眾僧面前拈起一朵花後,在眾僧的面面相覷中,伽葉上前,接花微笑,兩人無需語言的溝通,就已經完成了心靈上的會意,從此以後,禪宗便確立了自己區別於大小乘佛教而獨特的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就這樣,禪宗由伽葉傳至達摩,由達摩傳至惠可,惠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而道信之下又有弘忍,直至弘忍,禪宗分成了兩派,一派襲承祖師禪而為北宗,一派由慧能一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既得弘忍之袈裟奔至嶺南,在韶州作曹溪宗,此為南禪
在日式傳統建築中,不難找到禪的意味(上圖)
回過頭看,六祖那句舉世聞名的機鋒語正暗合了禪宗本來的原意,「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還有一絲道家的意味,這是後話
遠在彼岸的日本,此時受中國的禪宗東漸所影響,各幕府逐漸接受了這種文化,並在融合了當地的獨特文化後,形成了武士道精神,而原來就存在與日本人心靈中的「物哀」,也在歷史的發展中與強調「內化於心」的禪宗交織交融,在當時形成了以日式建築和園林為代表的美學體現
來到現代,以鈴木大屈為首的一大批日本禪學家將明治維新後逐漸丟失的日本禪學再次發揚光大後,在藝術審美領域,禪文化與現代簡約主義相結合,發展出如今風靡的日式建築設計審美,其中也就包含了收納大法
禪的美學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純粹依靠內心醒悟,排除一切語言、文字和行為表達的唯心主義思想將創作從各種物質條件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以最低限度的元素去創造最豐富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理念與西方的簡約主義有著殊途同歸的巧妙結合,反映了簡約主義「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
如今,無印良品(MUJI)就是這種揉合了禪與西方簡約的美學指導下的產物,走進任何一家無印良品的店面,任何一個角落無不在闡釋著日式的收納文化
日本最早的色名起源於白、青、赤、黑四種顏色,當你站在無印良品的店面中,很難發現除這四種「原色」外的其他顏色
無印良品誕生之初發展到現在成為有著七千餘種商品,涉及食品、文具、雜貨、服裝、家具等各個領域,無所不有的居家用品廠家,其產品工業設計功不可沒,它們在功能設計、色彩、材質以及造型上,都把極簡主義理念和禪文化「性空」的特性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可以說是日本人把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和嚴謹收納的生活態度變成企業品牌,從而讓這種審美指導下的收納心理超出感性的領域,創造了收益,同時也對外進行了美學指導和價值輸出
可無印良品做得還不夠,日式收納不止於收納,也不止於創造品牌
進入創造經濟效益的工廠生產當中,一種由日本人創造並隨後普及全球的「5S生產管理」,該生產模式一經誕生世界各國工業對其產生濃厚興趣
5S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因在日文羅馬拼音中的首字母都以「S」開頭,因此被稱為「5S」
整理,區分物品的用途,清除多餘的東西整頓,物品分區放置,明確標識,方便取用清掃,清除垃圾和汙穢,防止汙染清潔,環境潔淨制定標準,形成制度素養,養成良好習慣,提升人格修養
不難發現,日本人將其奉行的收納態度和生活方式,延伸至工業生產,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過前一步整理後,對生產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最簡潔的流程下完成作業
東京街頭,無印良品店面(上圖)
若換一個角度進行思考,這是不是日本人在奉行前文所述的「惜物」思想,當如今的他們發現原來自己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簡約收納思想也是一種價值時,他們就立馬不假思索的把自己的「收納思想」重新加以利用,使其給自己帶來效率
這樣看來,當我們還在學習日式收納大法時,日本人早已收納好自己創造的收納思想,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態度,真令人汗顏呢
最後說一點題外話,對於日式收納與極其簡約的設計理念,筆者即贊成又不贊成,在歷史發展下,大和民族的確有許多類似於收納嚴謹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但這個民族在許多時候希望偏執於一種「矛盾的極端」
他們的這種「性冷淡」的審美理念同樣也是
這也不奇怪為什麼在上世紀90年代末,日式收納和設計審美大熱時,美國批評家芭芭拉·羅斯評價其為「一種空洞的、中性的、非個人化的、機械式的藝術風格」,「情感與內容的明顯缺失」
中國傳統春節,即便亂鬨鬨而不簡約,不也能溫暖人心嘛(上圖)
參考文獻:
《無牌成就大牌—論極簡主義在無印良品品牌與產品設計中的運用》奚路陽
《侘寂之美與簡約設計》李勇
《西方簡約主義與東方禪宗美學的交集—淺析日本無印良品的設計哲學》胡筱
聲明:本文圖片除有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視覺中國網站,本文中圖片並非屬於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