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除煞 國光劇團推出京劇《鍾馗嫁妹》為觀眾除煞祈福

2021-01-18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新年新氣象,走過充滿變動的2020年,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要以歡樂除煞,農曆歲末年安排有「天下第一喜劇」之稱的《春草闖堂》及隱含除煞意涵的《鍾馗嫁妹》等劇,作為農曆新年起始。王安祈表示,鍾馗向來是民間熟知的捉鬼大王,能退去天下惡靈,演員更將挑戰於舞臺上噴火淨臺,為觀眾除煞祈福。系列節目將於1月底登場。

國光劇團搬演京劇源於福建莆仙劇團的《春草闖堂》,描述一位伶牙俐齒又大膽的小丫環春草如何促成小姐的美好姻緣。(傳藝中心提供)

王安祈表示,《鍾馗嫁妹》是京劇非常有名的戲碼,表面是歡喜送嫁,實則卻隱藏生死離合及世道不公的傷悲,「鍾馗生前上京趕考,明明是得第一名,卻因他人貪汙作弊,將他做掉了,他不甘心,據理力爭,可是沒有用,最後只得憤恨自殺。老天爺看他講求正義,封他為捉鬼大神,得到這樣的稱號很欣慰,但他到底是一條命沒了。」

王安祈表示,鍾馗在人間還有一位孤苦無依的妹妹,他最後一樁心事就是幫妹妹選個好夫婿,「為了妹妹,他的鬼魂重回人間,兄妹相認的場景非常感人。當婚禮一結束,鍾馗大笑三聲,然後大哭三聲,與送嫁的鬼族們一起消失。有悲有喜。」

《鍾馗嫁妹》表面是歡喜送嫁,實則卻隱藏生死離合及世道不公的傷悲。(傳藝中心提供)

戲中不少部分十足考驗演員身段。如一段跳判官的橋段,由武生戴立吾飾演的鐘馗,要舞弄象徵公平正義的摺扇,摺扇落地,象徵世間不公正,需挑戰單腿蹲下,三起三落,撿回摺扇,也拾回人間公道。

王安祈說,歷經戲中悲喜,心情也能得到洗滌。劇團準備以《春草闖堂》、《獅吼記.跪池》及《女斬子》等喜劇,帶來歡樂。其中,《獅吼記.跪池》描述宋代男子陳季常悍妻柳氏,怒吼丈夫與丈夫好友蘇東坡的故事。悍妻藉由新任傳藝金曲獎得主朱安麗演繹,無比生動。

國光劇團「四小美旦」,左起蔣孟純、黃詩雅、凌嘉臨、張珈羚,外型姣好,基本功實力堅強,為國光劇團注入活力。(國光劇團提供)

《春草闖堂》則是一位聰明伶俐的小丫環,不惜闖進公堂,舌辯油條知府、騙倒相國老爺,瞞天過海弄假成真,促成小姐的美好姻緣。故事活潑逗趣。團長張育華表示,2020年曆經新冠肺炎在世界肆虐,國光劇團因此取消多檔演出,但能持續演出,劇團仍抱持感恩的心,期盼以歡樂除煞,迎來新的一年。(高楊)

相關焦點

  • 臺灣戲曲中心將啟用 「國光」劇團為「祖師爺」安座
    9月12日,該中心駐館團隊——「國光」京劇團舉行傳統儀式「梨園祖師爺安座大典」,將劇團供奉的行業神「祖師爺」正式移駕,安座於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後臺。「祖師爺」是京劇界的行業神,相傳為創建宮廷音樂組織「梨園」的唐明皇。主辦方介紹,「國光」劇團自1995年成立後,就迎請「祖師爺」安座於臺北木柵的「國光」劇團後臺,成為梨園子弟共同的心靈依歸。
  • 臺灣國光劇團簡介
    1995年7月1日國光劇團成立。為開創戲曲歷史的新葉,適度融合現代意識,並靈活運用劇場觀念,以期能夠多元化開發傳統戲曲的舞颱風貌。為求新求變,除演出傳統劇目外,創團以來排演了許多精彩好戲,並朝著精緻經典與著眼時代的方向推進。
  • 在表演中將人民大眾酬神、還願、祈福、除煞等願望表達給神明
    一方面,他們堅守漳泉布袋戲的古風,許多臺灣布袋戲的團體和藝人輾轉回到祖國大陸,到布袋戲的祖籍地福建閩南去學習經驗,吸收營養,如相傳一百多年前由晉江永寧的一位藝人將布袋戲帶往臺灣並組建名為「小西園」的劇團,始終堅持漳泉古風不移的傳統布袋戲,曾多次派人回到大陸學習、交流,在漳州找到了臺灣已失傳的「南管」音樂,並將其學會帶回了臺灣,他們為保存和完善傳統的布袋戲藝術,
  • 臺灣國光劇團攜新編京劇來滬
    臺灣國光劇團攜新編京劇來滬 2017-03-07 23:27:49康玉湛 攝   中新網上海3月7日電 (王笈)臺灣國光劇團7日在滬召開新編京劇《金鎖記》與《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以下簡稱《王熙鳳》)座談會暨媒體發布會,分享兩岸京劇的傳承與創新。  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國光劇團,因環境不同孕育出了不同風貌的京劇藝術。
  • 臺灣國光劇團:京劇《金鎖記》將光耀世博會
    臺海網11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在本屆中國戲劇節上,臺灣國光劇團帶來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劇目 《金鎖記》,讓鷺島觀眾深深感受到現代京劇的魅力。  國光劇團——— 這個臺灣唯一由「政府」全額撥款的京劇團,正一步一個腳印在島內推廣這項中華國粹。  昨天上午,兩岸京劇藝術家齊聚廈門臺灣藝術研究所,就《金鎖記》的藝術成就展開研討。記者在期間專訪了國光劇團團長陳兆虎。  「去中國化」對京劇的影響  陳兆虎是馬祖人,早年通過收看京劇節目,而漸漸愛上這門國粹。
  • 魏海敏與國光劇團:一個臺灣京劇團的現代突圍
    在她的推動下,京劇觀眾由「傳統觀眾」擴大至 「藝文界人士、青年知識分子」,現代戲劇的理念滲透入京劇,京劇從「曲」專向為「劇」。緊跟而來的吳興國更為激進,他在1985 年創立當代傳奇劇團,將莎劇、古希臘悲劇移植到京劇中,推出 《欲望城國》、《樓蘭女》和《奧瑞斯提亞》等戲,企圖由傳統京劇中蛻變出新劇種。
  • 京劇的文學性是國光劇團立足臺灣的根本
    現為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特聘教授,國光劇團客席藝術總監。1985至2009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出版學術專書多本,學術研究獲國科會傑出獎,胡適學術講座,國科會特殊優秀人才。1985年起為郭小莊、吳興國等編劇,《孔雀膽》、《袁崇煥》、《紅樓夢》、《王子復仇記》等十餘部京劇輯為《國劇新編》《曲話戲作》兩本劇本集,多次獲編劇獎。
  • 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詮釋臺灣京劇新美學
    上海大劇院連續三年推出的原創戲曲品牌 「京昆群英會」將在大修後再度回歸。作為國光劇團的藝術總監,王安祈介紹說,《孟小冬》寫的是「人」,《百年戲樓》寫的是「史」,《水袖與胭脂》寫的是「戲」,這個「點線面」串聯起來的三部曲,也正是國光劇團這幾年踐行「京劇新美學」的代表作品。
  • 冷知識:臺灣「送肉粽」與鍾馗「嫁魅」
    看完臺灣關於民間習俗「送肉粽」的驚悚電影《粽邪》,是關於一對塑料姐妹花的生死故事,來聊聊「送肉粽」和片中涉及的鐘馗嫁妹(魅)。 臺灣有鍾馗「嫁妹妹」的說法,一次《康熙來了》邀請的一位道士說過,其實鍾馗就是驅鬼除魔,鍾馗把鬼送出海,「嫁」到遠處,其實是「嫁魅」,後來,民間就說成了「嫁妹」,「嫁妹妹」。
  • 臺灣國光劇團主創來滬講新編京劇
    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京劇都面臨傳統的傳承問題。前天,臺灣國光劇團當家花旦魏海敏、編劇王安祈,以及臺灣著名文化評論人林谷芳來到上海,為上海觀眾講了「京劇在臺灣」,同時也為4月12日至1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的「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預熱,這三部戲都是國光劇團近幾年來的新編原創京劇。
  • 臺灣國光劇團新編京劇 將於東方藝術中心公演
    魏海敏主演的新編京劇《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劇照臺灣國光劇團應上海第十屆「名家名劇月」之邀,帶來臺灣京劇青衣魏海敏主演的兩齣新編京劇《金鎖記》與《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以下簡稱《王熙鳳》),將於3月24日、26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公演
  • 國光劇團帶來"京劇新美學" 在劇場呈現電影運鏡
    東方網3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4月12日至19日,頗受好評的「京昆群英會」將回歸上海大劇院,來自寶島臺灣的國光劇團作為此次唯一的戲曲表演團體,同時帶來連續五年精心打磨的系列新編京劇「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
  • 臺灣國光劇團豫劇演出-戲劇 drama-搜狐娛樂
    ·《曹公外傳》和《中國公主杜蘭多》首次晉京   應中華文化聯誼會的邀請,臺灣國光劇團豫劇隊與鄭州市豫劇院首次晉京攜手合作兩臺大型豫劇《曹公外傳》和《中國公主杜蘭朵》於9月11日—12日在長安大戲院上演
  • 國光劇團跨界再創新新作融合京劇、南管與現代舞
    國光劇團再次挑戰創新與傳統,結合京劇、南管再加上現代舞,最新作品《費特兒Phaedra》將在明(29)日首演,此次首度與新加坡耕耘南管藝術逾80年的湘靈音樂社合作,由國光劇團當家花旦朱勝麗主演,重新詮釋東方版希臘神話、17世紀法國劇作家拉辛名作《Phaedra》,藉著不同音樂律動,
  • 推廣京劇,臺灣劇團這樣做(兩岸聚焦)
    這是5月中旬,臺北木柵,國光劇場上演的兒童京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國光劇團隸屬於臺灣文化部門,1995年由臺灣軍方下轄的戲曲表演隊整合而成。「國光責無旁貸必須將京劇藝術傳承下去。」國光劇團團長鍾寶善認為,傳承不能只局限於延續傳統經典,更要積極培養京劇觀賞人群。  紮根,自然要從孩子做起,為兒童特別編排的京劇於是就這樣誕生了。
  • 臺灣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談京劇《金鎖記》
    天津北方網訊:由臺灣國光劇團創排的京劇《金鎖記》下月將在逸夫舞臺亮相,這也是張愛玲的小說首次被搬上京劇舞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該劇編劇王安祈昨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張愛玲的小說心理刻畫太深刻太細膩,所以一般京劇人不太敢碰。而國光劇團的《金鎖記》是特意為臺灣梅派名旦魏海敏度身打造的。
  • 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攜《鍾馗》亮相 一票難求
    一曲嫁妹千秋頌,方顯人間有正聲」……當年我省戲曲大家裴豔玲的一部《鍾馗》火遍海內外,也令她獲得了「活鍾馗」的美譽。11月12日晚,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攜《鍾馗》亮相石家莊大劇院,該劇藝術總監正是今年72歲的裴豔玲。河北梆子新編大型傳統戲《鍾馗》初創於上世紀80年代,由裴豔玲領銜首演,30多年來久演不衰。
  • 臺灣國光劇團小劇場京劇《賣鬼狂想》將登天津大劇院
    作品為國光劇團「小劇場,大夢想II」的壓軸之作  央廣網天津11月2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12月1日至3日,國光劇團將攜自己的重磅作品《賣鬼狂想》登陸天津大劇院多功能廳,創新的形式與傳統的內核相結合的小劇場京劇作品
  • 這個臺灣劇團總能引起話題,近作大陸首演又讓觀眾「沒想到」
    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透露,兩年多前已啟動策劃國光劇團來滬演出,距《天上人間 李後主》《十八羅漢圖》亮相尚有一個半月,演出票售出逾六成,形勢喜人。五年前,國光劇團造訪上海大劇院,帶來「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三臺大戲首次一氣呵成上演,令觀眾耳目一新。張笑丁對當時盛況記憶猶新。
  • 臺灣國光劇團:又一次成功的「勾引」之後
    她很像恰好當了戲曲劇團藝術總監的瓊瑤,非常能滿足淺閱讀、淺欣賞要求的觀眾。因此,她的文本總是能勾引住一批又一批的入門者。而臺灣觀眾的組成,恰恰大部分都是入門者。臺灣特殊的歷史和社會人口組成,決定了除歌仔戲等本土藝術之外,沒有一種文藝樣式能夠擁有大量而忠實的觀眾。臺灣觀眾的泛門類欣賞十分普遍,國光的觀眾定位不向上看,而是向下看:很在乎他們的觀眾要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