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讀後感:傲慢和偏見不再是貶義詞!

2020-12-12 點點閱讀者

我是因為看了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才對這本書感興趣的,而看了這本書後我對其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伊莉莎白,睿智,有自己的思想。 達西,出生貴族,傲慢,蔑視庸俗的東西。 英國在那個時代,對於每個中年婦女來說,每一個收入高的單身漢就如同他們的女婿般,就如同時她們的財富,在那個時代非常喜歡舉辦舞會,從而讓年輕的男女們去交際。

他們兩個第一次見面是在彬格萊先生的舞會上,達西先生其實早在第一次見到伊莉莎白是就對她一見鍾情了,但由於他的傲慢,在彬格萊先生,在問他對伊莉莎白是什麼感覺的時候,他只是傲慢的說了一些伊莉莎白,接受不了的話。 從而使得伊莉莎白對他產生了偏見,但是從後來經歷了一些事,讓伊莉莎白深刻的意識到了達西先生,並非是她主觀偏見的那個樣子,達西先生對她的付出,她也非常的感動。就他們在一起了,我想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

我對其中有一些句子,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一句是:難道你希望我為你有哪些貧賤的親戚而歡欣鼓舞嗎?難道你認為我希望有各方面都遠不如我的社會關係而向自己舉杯慶祝嗎? 雖然不是很好聽,但是說的確實是事實,我們沒有權利去,因為自己的尊嚴而去改變別人的利益。

我們也應該像伊莉莎白那樣保持自身的潔淨,和心靈的那份安寧,有伊莉莎白那樣的品格和智慧。 從後來維克漢姆做的事情和達西先生做的事情的對比,使我覺得很諷刺,像達西先生那樣,因為自我保護或是從小到大被灌輸那種概念而顯得比較傲慢的人,要比那些兩面三刀的人好可愛的多。所以不能只聽一個人的一面之詞,要從多方面的去考慮去了解這件事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的了解一個人。不要輕易的去相信一個人,只有我真正了解到他是什麼樣的人,不要輕易的去相信別人說的話,或許他們說的只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想法。

我們不應該和迪莉亞一樣莽撞,因為自己的不成熟的一些想法而貪圖小便宜,一頭撞進不屬於自己的不幸福的婚姻裡,跳入了火坑 。這告訴我們,不要盲目,要有一定的判斷力和智慧。 而我非常欣賞伊莉莎白的性格,對自己喜歡的人有無微不至的關心,也願意為了他們而奔走,非常有自己的原則,不願意為了錢而低頭放棄自己的終身幸福,就算那個時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那個時代女孩就是被父母用來『賣』的。班納特太太,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傲慢和偏見本身,是貶義詞,但是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慢慢地覺得在達西先生和伊莉莎白的身上傲慢和偏見不再是貶義詞,反而是他們愛情最好的『見證人』。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他們這一路中最好的詞。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觀後感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的小說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小鄉裡,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莉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聽說他為人傲慢,且在聽到他的那句「她還沒漂亮到能夠打動我心……」,之後伊莉莎白一直對他心生偏見,經歷一番周折,伊莉莎白解除了自己對達西的偏見,而達西也為了他放下傲慢,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 名著品讀,《傲慢與偏見》不只傲慢與偏見
    經典的內涵濃縮於標題,不限於標題《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與1813年創作的浪漫小說。這部小說講述了兩對戀人賓利與簡,達西與伊莉莎白的曲折愛情故事,是一部充滿喜劇色彩的經典作品,它的幽默之處在於對當時的禮貌、教育、婚姻和金錢的誠實描寫。《傲慢與偏見》一直出現在各類「最受喜愛的書籍」排行榜的前列。在2000年它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激發了現代文學中大量的衍生品。一個多世紀以來,業餘和專業戲劇改編、重印、非官方續集、電影和電視版本層出不窮。
  • 圖書推薦|傲慢與偏見
    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莉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 《傲慢與偏見》:偏見拒絕了傲慢,傲慢偏見消除,幸福也來到了
    在這裡,我還是想簡單說說《傲慢於偏見》的劇情:在一個叫朗伯恩的鄉村裡,有這麼一戶人家,班內特家。班內特家裡有5個女兒,都還未婚。莉迪亞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有15歲,莉迪亞上面還有4個姐姐,大姐叫簡,二姐叫伊莉莎白,是文章的女主角。另外的兩個姐姐作者沒有重點寫,我就不重點描述 了。
  • 讀《傲慢與偏見》:做人不要傲慢更不要偏見,要認清自身與現實!
    最近一氣讀完《傲慢與偏見》,心中總有一點想要抒發的,並且先前也已經決心不怠惰記錄觀/讀後感,因此寫下這篇評論。之前從未接觸過簡·奧斯汀的任何作品及其相關影視改編作品,《傲慢與偏見》是第一個,讀過之後很喜歡,透過故事觀照自己,也有所反思。
  • 虛榮與偏見的關係,《傲慢與偏見》讀後感(二)
    「傲慢不外乎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而虛榮則牽扯到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這是這本書原文中的一句話。作者簡奧斯丁借書中人物瑪麗之口說了出來,但諷刺的是瑪麗說這句話的目的就是出於虛榮。最可悲的是,有些人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比如我上學時就有一個神經病室友花了半年時間把《世界歷史年表》給背了下來,那半年他都沒有去上課。年表是用來查的嘛,何苦背下來呢。還平白耽誤了課程。所以和傲慢與偏見一樣,虛榮也是會耽誤我們的時間的。
  • 傲慢與偏見的危害
    因成績變得傲慢、因財富變得傲慢、因權勢變得傲慢……成就傲慢的機會很多,於是浮躁和傲慢幾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浮躁的人別人講什麼聽不懂,傲慢的人一開口就把自己當成真理的化身。傲慢是罪,就會有報,於是傲慢成就愚蠢。我們千方百計給自己製造的優越感,讓我們沉溺在別人的仰慕裡,每天滔滔不絕的講自己的了不起之處、講大道理,彰顯優越感。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傲慢與偏見》有感5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傲慢與偏見》有感5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開頭的第一句話是「單身男人一旦有了錢財,必定想尋妻覓偶,這是一個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個真理說明經濟條件是婚姻的,即使婚姻有兩種,一個是理性的婚姻,還有一個是經濟條件為基礎的婚姻。
  • 電影《傲慢與偏見》:愛能打破的,不止是傲慢和偏見
    伊莉莎白出生不算高貴,但她骨子裡有傲氣有主見,有不願隨波逐流的決心,所以她才在初見時,對達西先生表現出來的冷漠傲慢嗤之以鼻,即便他一年收入有一萬英鎊的收入、擁有半個德貝郡。影片中伊莉莎白幾姐妹的感情線是交織在一起的,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感情也隨之起伏。初見印象不佳,他的傲慢讓她有了偏見。
  • 《傲慢與偏見》:帶有偏見的伊莉莎白是如何愛上傲慢的達西的
    《傲慢與偏見》以愛情和婚姻為主線,主要描述了兩位女孩與富家公子在門第和財富相差懸殊之下的愛情和婚姻故事。在作品中著墨較多的兩段婚姻故事:一段是伊莉莎白與達西,一段是簡與賓利。這兩段婚姻在作者看來都是建立在雙方愛情的基礎上,獲得美滿的婚姻。
  • 《傲慢與偏見》:放下心中的傲慢與偏見,收穫手中的鄉村愛情
    我看的第一部外國名著是《傲慢與偏見》,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傲慢與偏見》和《簡愛》、《呼嘯山莊》是文學界的「三座大山」,屹立於世界文學之巔的存在。說實話,這個時候我仍有這種觀念,因為這三本書是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得,一直在我腦海中生根發芽,盤根多年,揮之不去。《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是簡·奧斯汀,英國傑出的女性小說家。
  • 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
    代表作有《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愛瑪》、《勸導》等。簡·奧斯汀,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她出生在英國漢普郡,有6個兄弟和一個姐姐,父親喬治·奧斯汀是一名牧師。奧斯汀與她的姐姐卡桑德拉關係密切,她們之間經常通信,但是卡桑德拉在臨死前焚燒了奧斯汀給她的大部分信件,讓奧斯汀生前的一些事情變得撲朔迷離。
  • 讀《傲慢與偏見》:聰明的人,會及時收回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這部作品在傳世200年後,經過時間的檢驗,受到了一代代人的推崇和讚嘆!簡·奧斯汀,可以說是一位高產、高質量作者,7年的時間內,她先後創作了《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勸導》6部小說,而且,每一部都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之作。而這部《傲慢與偏見》,據簡·奧斯汀自己說,這是她最忠愛的一部作品。
  • 《傲慢與偏見》傲慢會讓別人無法愛我,而偏見會讓我無法愛別人
    作品看似是講述傲慢與偏見的故事,實則是體現人們不過是打著愛的名義,進行著資源平等置換,在傳統的認知裡,男人的資源是財富,女人的資源是美貌,如果陷入愛河的雙方,資源有明顯的懸殊,人性裡的傲慢就會滋生出來,偏見也就隨之而來,有人說,好的愛情和婚姻就是勢均力敵來達到婚姻或愛情裡的平等。
  • 《傲慢與偏見》:靈魂契合的愛情,需要脫掉傲慢與偏見的外衣
    《傲慢與偏見》一書中,女主公伊莉莎白和達西剛開始接觸時,彼此印象很差,明顯就是一對「冤家」。達西認為自己風度翩翩、英俊瀟灑,關鍵是家底厚實,典型的「富二代」,所以在待人接物方面顯得有些冷漠,給人的感覺就是高高在上,舉止傲慢,似乎很難接觸。
  • 《傲慢與偏見》的深刻含義
    這本書很不錯,《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所寫的小說,是奧斯汀的代表作。此本書戲劇情節有起伏。故事展開是這樣的~1.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莉莎白由於傲慢與偏見,產生愛情糾葛為主線。傲慢與偏見3.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傲慢與偏見,己有改變,發現達西有著善良的心地,為此感動不己。
  • 《傲慢與偏見》放下傲慢,收起偏見,多一份真誠,多一點坦然
    第一次看《傲慢與偏見》時,感覺這真的是很經典的愛情故事,還專門寫了一段影評:表面的傲慢可能只是外觀的冷漠與不善言談,內心的偏見也許只是道聽途說的一廂情願。在充分了解一個人之前,我們對他人的印象總會或多或少地被蒙蔽雙眼,冷漠會被看成傲慢,接觸少自然就會有偏見。
  • 《傲慢與偏見》續作《基蒂》出版
    1813年1月28日,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在英國出版。而在這部著名小說出版200周年的今年,中國女作家嬌娥為其書寫的續作《基蒂》,也於近日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基蒂》的故事開始於伊莉莎白結婚一年後,貝內特家四小姐基蒂受到了父親的嚴加管教,由於絕少出入社交場合,且以讀書為樂,其性情和頭腦漸漸發生了變化,曾經的輕浮與傻氣已然不再,聰穎靈秀越發見長,於是,圍繞著這位年輕美貌的未婚小姐,作者展開了又一段現實與浪漫、愛情與冒險的故事。
  • 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汀寫《傲慢與偏見》的時候,只有21歲。倘若不是天分使然,你怎麼去解釋一個21歲的未婚女子所擁有的與其年齡嚴重不符的人性洞察能力和語言把控能力呢?在這部膾炙人口的傑作中,簡奧斯汀展現出了其他寫作者需要摸索多年才能修煉得來的文字上的成熟,更不用說,她那些隱藏在幽默之中的睿智和機敏了。
  • 《傲慢與偏見》——淺談
    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你無法愛你。有多少愛情毀於傲慢與偏見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傲慢與偏見》的第一句話。 這是喬·賴特的新電影《傲慢與偏見》的開篇之作,這是奧斯汀或其他任何人改編的最令人愉快、最感人的電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