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實體書店

2020-12-19 天津頻道

原標題:重新認識實體書店

核心閱讀

從十幾年前的紛紛關門倒閉到如今購物中心、商業地產、社區、景區都在積極引入,實體書店走出低谷,2018年更是展現出罕見的擴展之勢。

考察過不少國家實體書店的專家感慨,「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政策環境能比中國好。政府的堅定扶持是實體書店今天復興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了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措施。這些政策利好極大緩解了因房租和人工等成本上升帶來的生存壓力。此外,實體書店的回暖也離不開經濟增長帶來的人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升級。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和鄉村被書店的燈光點亮,那光亮也是人們的文化理想在閃耀。

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在經歷了漫長的低沉期後迎來轉機。記者從8日在京召開的2019中國書店大會獲悉:2018年我國實體書店發展態勢良好。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副局長董伊薇說:「如今,實體書店的市場熱度不減,購物中心、商業地產、公共設施,街區、社區、景區、學校,都在積極吸引優質實體書店入駐。」她認為,我國實體書店迎來了發展新機遇,迎來了做大做強的「窗口期」。

現象

擴展速度驚人,新華系統、民營連鎖、網絡新媒體紛紛開設新店

百道網創始人程三國說,以前我們擔心的是實體書店倒閉消失,但2018年我們發現實體書店擴展速度很驚人。各地新華書店集團、大型連鎖書店、新興獨立書店大部分投入開店熱潮;開店數量最高的大型連鎖書店,一年新增店鋪達到100家以上;多個城市宣布了年度新增數百家乃至上千家的書店扶植計劃;開店速度最快的企業,一天之內多家店同時開業。程三國預測,未來一兩年,坐擁數百家店鋪的大型連鎖書店的數量可能超過10家。

民營連鎖書店的擴展正在加速。截至2018年10月,西西弗已在全國近60個城市擁有160餘家圖書零售店,其中85家店是2018年新開的;截至2018年11月,言幾又在全國13個城市開設了53家自營實體書店;成立僅兩年的樊登書店已擁有200餘家書店,遍及全國94個城市地區。

新華系統也不甘示弱,紛紛在2018年加速開店。河南省新華書店「尚書房」社區書店品牌自2015年創建,已在河南省內建店198家;河北新華的「小桔燈」繪本館已開設150家;新華文軒旗下品牌書店「軒客會」已在四川省內開店12家,2018年9月至11月,短短3個月,「軒客會」就開設了4家書店。

參與開店熱的不僅是傳統發行業內的力量,網絡新媒體也加入了開設實體書店的行列。2018年,新媒體大號「一條」和「十點讀書」都開設了線下實體書店。「十點讀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線上的獲客成本普遍提高,用戶增長放緩,他們需要通過線下書店找到新的流量入口。他們希望用戶將線下作為入口,然後回到線上實現復購,增強用戶黏性。

此外,校園書店、社區書店、鄉村書店和景區書店也成為2018年書店業投資的新熱點。

原因

政策持續給力,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具體措施

實體書店的復興與政府的扶持政策直接相關。自2016年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了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措施。2018年,圖書批發零售免徵增值稅的政策進一步延續,也為實體書店贏得了又一個寶貴發展期。

各地政府也正以真金白銀的方式大力扶持實體書店,極大緩解了因房租和人工等成本上升所帶來的生存壓力。

2018年7月初,北京市出臺《北京市關於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以大型書店為骨幹,打造一區一書城的綜合文化體驗中心,形成以16家綜合書城和200家標誌性特色書店為支點的遍布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意見》發布以來,151家實體書店共獲得5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今年北京實體書店扶持資金有可能增加至1億元。

西安市2018年新增實體書店840餘家,成為2018年「書店之都」。專家委員會認為西安在書店數量、全民閱讀率、書店類型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綜合評價當中得分最高。西安市2017年出臺《西安市書香之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1》,2018年下發《打造15分鐘閱讀圈行動計劃》。西安市財政每年為實體書店建設提供1000萬元扶持資金。

程三國近年來考察過不少國家的實體書店,「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政策環境能比中國好。政府的堅定扶持是實體書店今天復興的重要力量。」程三國說。

實體書店的複合化經營已經成為書店業的主流。據百道網對62家非新華系統的書店所做的調查,只有1家書店單純賣書,3家書店沒有經營咖啡餐飲,所有62家書店都在經營文創和文具產品。言幾又創始人、董事長但捷說,他們開了兩家書店主題餐廳,本以為會虧損,結果不到半年就盈利了。

中國傳媒大學BBI商務品牌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呂豔丹指出,全國86.7%的購物中心引進了實體書店。百道網的調查也顯示,62家受訪書店有41家在購物中心開店,佔比66.13%。呂豔丹說,現在很多購物中心把開設實體書店作為引流的手段,來逛書店的客人一般收入和素質都較高,符合商場定位,因此商業地產給書店的租金通常比較優惠,這也是推動實體書店出現開店熱的一個重要原因。

未來

加快轉型升級,引流之後還要增強讀者的沉浸感和歸屬感

儘管實體書店展現出罕見的擴展姿態,但困擾實體書店發展的一些深層問題仍未解決——書店的人氣和流量並未轉化成相應的銷售額和利潤。

近年來裝修別致的「最美書店」不斷湧現,很多「高顏值」書店成為「打卡必到的地點」,但圖書銷售量並未隨之增加,很多讀者在店內拍照、喝咖啡,但並不在店內買書消費。線下逛店、線上下單的現象依然突出。「實體書店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把顧客從爭先恐後來觀光,變成爭先恐後來花錢。」程三國說。

中信書店原負責人盧俊認為,連鎖書店進入大規模搶賽道的擴展競爭階段,都在利用商業綜合體的配置需求和入口機會擴大在賽道中的權重,但大部分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

程三國認為,如果實體書店的追求還停留在表面的「顏值」,而不是對讀者有意義的「價值」,未來實體書店很可能還會遭遇危機。他解釋這個價值或者是為消費者省錢,或者為消費者節省時間,或者降低消費者的搜尋成本,或者是以專業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實際幫助,或者讓消費者感到愉快……「總之一定是對消費者有意義,他願意花錢的東西。」程三國說。

展望2019年,書店從業者認為實體書店將加快轉型升級。湖北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邱從軍認為,2019年實體書店最值得關注的還是跨界融合:「融合包括兩方面,一是出版、發行的深度融合,書店和出版社要摒棄簡單的商品供銷關係,要以適應客戶對知識服務的需求為導向,建立一種全產業、跨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模式。還有書店業與新技術的融合,商品、客流、場景以及顧客消費行為的數據化將使實體書店智能化成為可能。」邱從軍說。

「當前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書店都在加速轉型升級,未來書店將以數據為驅動力,將線上線下相結合,增強讀者的沉浸感和歸屬感。」深圳友誼書城總經理龔縣流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9日 12 版)

(責編:李  丹、王浩)

相關焦點

  • 疫情下上海實體書店:線上直播興起 重新考慮商業模式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疫情下的上海實體書店:「線上直播」興起,重新考慮商業模式疫情中首日開業,思南書局的員工們戴著口罩合影2月10日,上海書店「地標」之一、位於復興中路的思南書局重新開門營業,戴著口罩的店員在書店裡微笑地迎接顧客。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線上直播」興起 重新考慮商業模式
    如果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那麼書店就是另一個平行的靜謐世界,它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書不同於一般商品,書店也不同於一般商店,總有特別的人情味在。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就飽受電子化浪潮衝擊的書店行業有了「雪上加霜」的困境。
  • 日本實體書店探索新模式
    「東京書與床」店內一角(攝影 楊汀)《參考消息》12月14日報導 日本人愛讀書看報和實體書店發達常常被當作美談,但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書的興起,日本的出版業和實體書店也受到很大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出版界和實體書店開始致力於探索書店的新模式,「旅館書店」、「只銷售一本書的書店」等書店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策劃書店旅行、與便利店聯營等經營形式也應運而生。
  • 廣州最早三聯書店關張 實體書店大面積死亡?
    他住在郊區,坐了兩個多小時公車專程想來送這家書店最後一程。到達門口時,書店已關張10分鐘。他事先準備了一個大袋子,原本想趁著打折,多買些他喜歡的藝術設計類圖書。   有人將廣州這家書店的關張與實體書店的命運聯繫起來:「老字號書店都倒了,別的書店還能撐多久?」
  • 實體書店突圍要揚長避短
    大疫之年,實體書店的日子自然不好過,為了生存,他們紛紛想出各種自救辦法。北京著名的外語學術書店外研書店開始跟某外賣平臺合作,提供外賣配送服務。一家叫鍾書閣的書店,面對客流量只有疫情前5%的困境,做起了網絡直播,帶領讀者「雲逛」書店。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啟動了實體書店扶持計劃。據媒體報導,北京市海澱區將投入2000萬元補貼資金幫助轄區內實體書店渡過難關。
  • 實體書店在「字裡行間」尋找一線生機
    全國多家民營實體書店倒閉、萎縮的消息不絕於耳。記者注意到,曾經是城市文化地標的實體書店,面臨危機。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說,在網絡盛行的現狀下,實體書店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實體書店還是被受眾需要的。近日,新聞出版總署提出,既要支持網絡出版、數字出版的發展,同時也要讓更多的目光投到實體書店的發展上。當下,實體書店的發展需要得到兩方面的支持。
  • 實體書店遭遇寒流
    實體書店家家舉步維艱  記者從省新聞出版局了解到,全省有130餘家圖書報刊批發零售企業,其中有一半是民營書店,學府書城、中央書店、匯文書店等屬於規模比較大的民營書店,因為是銷售末端,經營狀況並不理想,2010年我省新華書店系統的銷售額也出現了下滑的態勢。
  • 關注實體書店① | 遇見書店,遇見美好
    8月21日,我們將迎來2020南國書香節暨佛山分會場活動,屆時將舉辦重點出版物展銷、全民「益起讀」、佛山文創書店展等系列活動。作為書香城市的精神地標,實體書店已經從單純的圖書銷售場所,轉變為城市的文化休閒空間,給人以極致的精神享受。你還有去書店的習慣嗎?知道南海有哪些特色書店?疫情以來,各大實體書店又有何妙招拓展經營?
  • 實體書店如何走進校園
    一、實體書店進校園現狀分析 為推動實體書店進校園(簡稱校園書店),2017年下半年,河南省委宣傳部等部門做了重點安排,一是會同教育廳、文明辦、團省委、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出臺聯合文件(《河南省「實體書店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豫宣通〔2017〕56號),二是召開專題會議做統一部署,印發《關於推進「實體書店進校園」工作方案
  • 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疫情下,艱難的實體書店-虎嗅網
    此次疫情持續時間的不確定也意味著書店未來一段時間經營前景的不確定。實體書店憂國憂民也憂自己,普遍擔心經過此次疫情的持續影響,很多忠實的本地線下顧客不得不選擇線上渠道購書,並且在形成了一定的消費習慣後徹底流失,將實體書店作為補充購書渠道,這對實體書店的打擊將是直接和致命的。
  • 實體書店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關鍵詞】大數據  實體書店  融合轉型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近幾年來,媒體持續報導我國實體書店遭遇的倒閉潮,許多老牌書店紛紛退出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為了突破大數據時代網上書店對實體書店的影響,實體書店開始摸索轉型發展的新思維、新模式,在空間布局、用戶體驗、經營方式、銷售渠道等多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
  • 文藝名人聯手助力實體書店
    日前,北京長江新世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發起倡議,聯合白巖松、董卿、劉震雲、鄭淵潔、張煒、池莉、嚴歌苓等幾十位國內知名作家及文藝名人,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與那些備受讀者喜愛的實體書店聯手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以期幫助實體書店聚攏人氣,引領大眾回歸閱讀生活,推動並見證人與書的久別重逢。
  • 實體書店 須有「實」的優勢
    「世界讀書日」之際,關於實體書店前途的話題再次升溫。實體書店在經歷前些年的倒閉潮後,又在各地悄悄地煥發生機。與以往不同的是,新的實體書店已不局限於買書看書,而逐漸升級為人們約會、聊天、分享知識的「城市生活空間」。 實體書店必須升級轉型,尋求一種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經營模式,以滿足不同層次文化消費者的需要。
  • 實體書店回來了,專家:大型文化綜合體式的書店是發展方向
    實體書店從業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普遍表示,目前書店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政府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減輕了書店的經營壓力,增強了發展信心。南京知名民營連鎖書店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說,從2016、2017兩年來看,實體書店的發展可謂春風化雨、勢如破竹,而這與政府的扶持息息相關。
  • 疫情期間花樣自救 實體書店出現回升趨勢
    北發集團副總經理鄭巖表示,針對實體書店客流和銷售大幅度下滑的局面,北京發行集團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調整:一是通過電話、網絡、新媒體等非接觸模式實現銷售,彌補實體書店渠道損失;二是搶抓團購銷售,充實團購部門力量,主動與團體客戶對接,最大限度提升團購銷售,降低零售損失;三是提前做好開學備貨工作,開展線上徵訂模式,全力保住教輔圖書這一重要銷售板塊;四是提前謀劃後疫期營銷活動。
  • 《長沙市實體書店扶持辦法》出臺 扶持實體書店發展
    《長沙市實體書店扶持辦法》出臺 扶持實體書店發展 2015-12-26 10:7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星辰在線12月26日訊(長沙晚報記者 朱敏)昨日,市政府辦公廳在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長沙市實體書店扶持辦法》(簡稱《辦法》),自2016年起,市委宣傳部
  • 那些一個月淨虧10萬的實體書店,是否能重新殺回市場?
    接下來,書店又被上漲的房租和電商雙重夾擊。根據數據,隨著電商的崛起,線下書店的銷售額直線下降,入不敷出。2012-2013年是實體書店最為灰暗的時期,銷售碼洋僅為330億元。而房價的直線上升,使實體書店開始大規模倒閉。
  • 商業模式是實體書店生存之道
    傳統的實體書店雖說從根本屬性來說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商業行為,但真正用商業邏輯來思考並設計其發展的並不多。當網絡書店和數字出版強烈衝擊實體書店,導致實體書店面臨倒閉困境的時候,我們聽得最多的仍然是在「政策扶持」、「減免稅」等政府保護層面上的呼籲聲。
  • 濟南實體書店試水「咖啡書店模式」(圖)
    濟南實體書店試水「咖啡書店模式」(圖) 作為一種新型的咖啡書店,坐落在省城高新區的品聚書吧受到部分讀者的青睞 記者 王曉峰 攝    人文書店的集體銷聲匿跡,讓人一度為泉城書香漸淡而嘆息。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虎嗅網
    與上篇分析報告《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生存艱難—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分析報告》發布時相比,新增了約700份問卷。根據此前計劃,需對所有問卷調查進行重新回顧分析,並出具新的分析報告。1. 覆蓋範圍中國大陸的所有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均有實體書店參與了此次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