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寶山十村69號、寶城一村57號和寶林新苑14號等3臺電梯已順利復工建設,寶山九村8臺電梯完成公示,靜待開工。預計在2020年內,友誼路街道將完成24臺電梯加裝工程。
加梯速度的加快,源於居民逐步達成的共識,也源於政策的快速推進。「老公房加裝電梯這個概念剛提出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怎麼做,那時候光是申請立項,就需要蓋46個公章,光蓋章少說也要3個多月。現在只需要15個公章,至多一個月搞定,從正式申請到完成竣工驗收不過6-7個月時間。」友誼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上下樓不方便,搬?還是不搬?
「我現在年紀大了膝蓋不好,一樓到五樓要走72級臺階,真的吃力噢!」寶城二村的居民錢叔叔,眼看著周邊新樓盤的電梯房硬體設施不錯,但是老房子麼住久了有感情,搬還是不搬呢?猶豫了許久,下不了決心。
然而,就在這一天,他做出了決定。
寶城新村召開了小區業主大會,對本小區加裝電梯徵詢意見,76%的業主投出了同意票,條件成熟的單元樓將分階段實施加裝電梯。這就意味著自家樓棟加裝電梯有希望了!
錢叔叔回家和愛人商量一番,當即決定新房子不看了,試試申請加裝電梯吧!兩個人分工明確,錢叔叔是「總司令」,統籌協調一把抓,學政策、跑部門、討經驗;毛阿姨則是「聯絡員」,樓上樓下敲敲門,挨家挨戶做工作。一遍一遍講政策、一家一家談感情,在他們不懈的努力下,最終全樓居民就加梯事項達成一致。期間,錢叔叔、毛阿姨還時不時地上門或者通過微信,告知其他住戶項目的進展,讓他們隨時了解情況定心。工程選址、後期維護等具體事項,也經過居民區、業委會、居民、施工方等多方商議後確立了初步方案,正在按相關流程推進。
老房加裝電梯有呼聲,也有難點。就拿寶城二村53號樓來說,一幢房子7層樓、一梯兩戶,除去一樓的商戶用房,樓上12戶人家,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加裝什麼樣的電梯、費用如何分擔?怎麼凝聚共識、統一意見?最終還得靠居民自治共建,由樓棟加梯帶頭人來協調各家各戶利益需求,讓居民切實掌握加裝電梯的主導權,通過居民決策、協商解決各類問題,在推進過程中提高居民自治意識和能力。
後續電梯使用、保險方案已形成
為了使居民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門牌幢是否滿足加梯條件,友誼路街道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每個既有多層小區進行了排摸,並製作「友誼路街道加裝電梯指導手冊」和每個居民區的加梯示意圖。示意圖將各多層門牌幢以紅色、橙色、黃色、淺綠色和綠色進行標示,由低到高表明加梯條件,給居民直觀的第一感受。
為規範加梯工作後續管理相關流程,友誼路街道草擬了《友誼路街道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管理指導意見》和《小區XX號樓加裝電梯使用管理公約》。《意見》對產權人轉移、定期維護保養、電梯日常使用、費用支付等內容進行了規範性指導。《公約》則對業主自治管理、電梯運行費用的支付和使用、電梯日常安全使用等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據了解,目前一臺電梯加裝的總費用平均差不多在70萬元左右,以寶山區為例,市區兩級政府補貼40%,即28萬元,區政府再補貼2萬元,居民需要出40萬元。這40萬元按樓層高低按比例分攤,可以提取使用住房公積金。
在電梯安裝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涉及物業、房管、規劃等多個部門的協調,街道相關部門結合各小區加裝電梯工作的實際情況,指導已成功加裝電梯的小區按門牌幢成立自管組,並落實加梯各類資金專款專用制度,探索研究購買保險來保證居民在使用電梯時的安全。經多次商討研究,已與保險公司形成初步保險方案:由電梯承建單位購買安裝工程一切險,對財產損失和第三者責任進行賠償;業委會或物業公司為加裝電梯購買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保險,對財產損失和人身事故進行賠償。
形成自發參與社區治理的精氣神
在寶山九村居民區,綠樹成蔭、健身步道環繞,8個樓組的電梯加裝項目已經完成公示。
「我們小區去年建成2臺,今年5月有8臺已經完成公示,馬上就要安裝了。之所以能夠迅速推進,一是居民確實有需求,二是小區已經形成了居民自發參與社區治理的精氣神。」寶山九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郭麗瑾說。
去年底,寶山九村南塊89、98號的2臺電梯正式啟用,兩幢樓的居民出行變得更加輕鬆便捷,老公房也煥發出全新活力。
南塊兩幢樓加裝電梯的成功案例,使其他樓道、甚至其他小區的居民羨慕不已,紛紛前來黨總支諮詢加裝電梯事宜。為進一步了解決居民的需求,順利推進小區的老房加裝電梯工程,黨總支在線下發放意見徵詢表的同時,結合「社區通」平臺線上發布加裝電梯工作流程以及意見徵詢表,做到廣泛宣傳,將工作內容及流程及時傳達給小區業主。經線上線下同步統計,北塊小區同意加裝電梯項目的居民達到75%,超過小區業主的三分之二,小區加裝電梯項目首輪徵詢成功,為小區加裝電梯工作打下基礎。
「一開始大家都在圍觀,如今我們熟悉流程了,幫著其他居民一起做,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裡。」98號的老吳是寶山九村第一批加裝電梯項目的發起人,他既熱心又負責,多次向黨總支、居委會及物業等諮詢加裝電梯的政策和流程,之後又不厭其煩地與樓組長一同挨家挨戶就設計方案徵求意見。自家樓道的電梯建好了,老吳沒有停下互助的腳步,而是自發組織了一些熱情的居民,成立了一個推進加梯工作小組,義務為小區裡的其它業主服務,使他們的加梯工作流程更順利。
有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撐,有社區多方的聯動,也有「老吳們」的穿針引線,如今,友誼路街道24臺電梯加裝工作的全面啟動和推進,讓翹首以盼多時的「錢叔叔」們充滿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他說:「當然是不搬啦,一個地方一群人,住久了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