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哈密 用援疆真情育開民族團結花

2020-12-15 中原網

中原網訊(記者 覃巖峰 黨賀喜 孫志剛 通訊員 常 偉)新疆哈密,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最年輕的城市,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河南鄭州,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國家中心城市賦予了這座城市引領區域發展、躋身國際競爭領域新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從2017年開始,鄭州援疆工作隊以總書記的講話為指引,把搞好民族團結作為援疆工作的重心,兩年來,援疆幹部以「心」結親,用「情」感人,與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演繹著一段段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人故事。

「同心樹」下結親戚 相幫相扶「一家人」

在鄭州援疆工作隊辦公室的牆上,懸掛著一幅幅錦旗和獎牌。這是援疆幹部踐行民族團結的榮譽,也是繼續努力揮灑汗水的鞭策。

北望天山雪峰,背倚連霍高速,在哈密市區西戈壁有一片哈薩克族集居的新型民居,它便是柳樹溝鄉一棵樹村,2012年,由政府動員148戶牧民搬出大山住進了由河南援建的新家。

2017年4月24日是鄭州援疆幹部銘記的日子,那一天鄭州25名援疆幹部驅車20公裡來到一棵樹村,與當地哈薩克族群眾結對認親。他們栽下「同心樹」,共同品嘗「手抓飯」。自此鄭州援疆幹部在哈密有了自己的親人。

一次結親,終生結緣。鄭州市城鄉規劃局援疆幹部葛詠發現「親戚」阿斯哈爾·沙裡木的嶽母行動不便,經了解才知道老人患有嚴重的風溼病。看著老人已經變形的雙腿,葛詠坐不住了,在他的倡導下,援疆工作隊從北京請來了風溼病、骨科、心腦血管的專家,到一棵樹村為村民進行義診。得知北京專家來坐診,附近十裡八村的數百名牧民也紛紛湧了過來,義診活動一直持續到很晚才結束。

今年9月,援疆幹部葛詠、任黨輝在走親戚時發現不少牧民的房屋漏水。這一情況牽動著他們的心。

在鄭州援疆工作隊的例會上,「親戚」家房屋漏水成了援疆幹部討論的中心議題。多少房屋漏水?返修需要多少資金?工程需要多長時間?工程款如何籌措?各種意見爭執不下。

「我們援疆幹什麼?我們結親又為啥?結親戶的事就是我們的事!再難我們也要幫他們解除後顧之憂。」 領隊馬宏偉最後一錘定音。

經過一個月緊張的施工, 23戶村民家的屋頂得到了徹底翻修。

「我們都湊合好多年了,沒想到你們一來就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太感謝了!」阿斯哈爾·沙裡木向鄭州援疆幹部豎起了大拇指。

「兩年多來,感受最深的就是和『親戚』的交流越來越順暢了,以前都是用手語,現在基本可以用簡單的漢語對話。」新密市援疆幹部劉鵬輝告訴記者,援疆以來的古爾邦、元旦等節日,都是和哈薩克族「親戚」一起過的,通過喝奶茶、包餃子等不同風俗的融合,自己和「親戚」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是「親戚」就要走動。為了加深關係,增進親情,劉鵬輝邀請妻子來哈密走「親戚」。為了趕時間劉鵬輝的妻子匆匆忙忙買了一張站票踏上西去的列車,誰知這一站就從鄭州站到了哈密……

哈密的四五月多沙塵暴。鄭州援疆幹部任黨輝深有體會。2018年入夏的一天,他和「親戚」一起上山送物資,上午11點出發時豔陽高照,但是走進戈壁灘裡颳起了沙塵暴,數米之外一片混沌。狂風捲起沙礫打得車廂噹噹作響,分不清方向,找不到道路,手機也沒了信號。直到凌晨1點多鐘,沙塵暴才漸漸停歇,最後在前來尋找的警車的引導下才走出了戈壁灘。那一次無水無糧無方向的絕境經歷讓任黨輝刻骨銘心。

充實「結親周」 幫扶故事多

為加深民族友誼、增進民族感情,2017年1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把「民族團結一家親」深化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周」,每月一次。鄭州援疆工作隊積極踐行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周活動,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發展,實現了活動開展制度化、住戶走訪常態化、思想引導精準化、聯誼融情大眾化、凝聚人心最大化、正能量傳播普及化。援疆幹部與少數民族群眾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把黨的聲音傳進千家萬戶。

距哈密市區120公裡外的括多裡溝是一棵樹村哈薩克牧民的冬窩子。援疆幹部的一部分親戚就在那裡放牧。2017年12月底,大雪將至,山裡冬儲草料告急。

「馬書記,牧民眼下最緊急的是草料問題,特別是深山裡的冬窩子情況更加緊張,撐不了幾天了。」一大早,一棵樹村的第一書記亞合甫·吐爾遜跑來焦灼地說。

「大家都知道了吧,情況就是這樣,刻不容緩,趁著大雪未封山,我們得想辦法把草料送到山上,幫助『親戚』渡過難關。」馬宏偉在鄭州援疆幹部的例會上表態,著手安排分工。

一天後,18000斤牧草和3100斤玉米抵達一棵樹村。根據計劃,馬宏偉帶領葛詠、李明昌、常偉3名援疆幹部向深山挺進,為告急的牧民送草。天寒地凍,哈氣成冰。一路顛簸,一路艱險。

「你們是怎麼進來的,路上可都是冰呀,前天給孩子去三道嶺拿藥,我騎馬用了一天。謝謝,謝謝!」接過援疆幹部送來的棉衣棉被和草料,努爾別克·吐斯別克眼含熱淚。

鄭州援疆幹部深山送草行動宛如一股暖流溫暖著大山裡的群眾,受到哈薩克牧民的稱讚,在當地傳為佳話。

嵩山天山山水相連,富村窮村結對共建。2017年,由鄭州援疆工作隊牽線搭橋,相隔5000多裡的登封市老井村與哈密市一棵樹村兩委的代表坐在了一起,他們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基層黨組織建設、轉移就業、人才培育等共同關心的話題深入交換意見,商討並確立了兩村結對幫扶合作的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新項目引進、互訪互學、特色產品品牌開發、剩餘勞動力就業等方面展開合作。

老井澆灌一棵樹。這兩個村的結對共建拉開了河南社會組織援疆的序幕!

「老井村之前也是河南的一個貧困村,但他們抓住機遇不斷發展產業,目前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老井村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學習,他們也願意出資、出技術幫助一棵樹村的村民致富,實現更深層次的結對幫扶。」馬宏偉表示,通過村與村結對幫扶這個平臺,不僅可以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還可以讓鄭哈兩地更多的人結親,更好地促進民族團結。

兩年多的結親幫扶,「民族團結一家親」在一棵樹村站穩了腳,更紮下了根。

2017年11月3日,鄭州援疆幹部到一棵樹村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我給親戚講報告」活動,向這裡的幹部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惠民政策,就增加老牧民收入、就業就醫、延期土地承包期限等政策進行了宣講和解讀。

2017年12月,為12戶結親戶搭建了蔬菜大棚,解決牧民冬季吃菜難問題。為25戶哈薩克親戚送來過冬煤,幫助親戚深冬禦寒。

2018年,鄭州援疆工作隊在民族團結結親周期間先後組織開展了包餃子、做胡辣湯、品元宵、我跟「親戚」學打饢、我教「親戚」做燴麵、我和「親戚」共吃團圓飯、共話友誼情等互動活動,用「舌尖上」的幸福把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兩年來,鄭州援疆醫生在結親周期間持續開展了結親周義診活動,針對結親戶山區放牧風溼病易發多發情況,持續為山區放牧結親戶送醫送藥送溫情。

…………

一項項紮實有效的活動,變成了一幕幕「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生動畫面,也成了「豫哈人民心連心」的真實寫真。

天安門前看升旗 幫邊疆學生圓夢

在柳樹溝鄉一棵樹村的「民族團結陳列室」中央,記者看到一面鮮豔的國旗舒展平鋪,這面國旗曾在天安門高高飄揚,也是哈密市唯一一面「一號國旗」,其背後故事是對「民族一家親」的完美詮釋。

「我的夢想是到北京看升旗。」這是布麗德爾根·加熱裡和森在鄭州援疆工作隊與哈密伊州區共同舉辦的「民族團結一家親」大型訪談節目中,拉著鄭州援疆幹部葛詠的手說出的心中夢想。經過近半年的協調組織和謀划動員,2018年7月,鄭州援疆工作隊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機關黨委、鄭州慈善總會,聯合開展了「我愛北京天安門 鄭州援疆助力邊疆學生圓夢夏令營」活動。7月6日,來自新疆的36名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漢族、羌族和藏族的小學生們,踏上了奔赴鄭州、北京的列車,開啟了為期10天的圓夢之旅。

鄭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在這裡,新疆小隊員們登臨巍峨嵩山,觀覽德善書院、聆聽音樂大典、誦讀古典詩詞,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洗禮;他們遊覽母親黃河、沐浴河洛文明,感受著中華民族歷史的厚重;他們參觀千璽廣場,登臨「大玉米」、觀摩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校車生產線,感受鄭州城市的發展脈搏。在黃河之畔,哈密市第七小學蔣銘傑說:「這是一瓶黃河沙,我要帶回去做紀念。」

7月13日是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紅領巾在新疆小隊員胸前飄揚,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向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短短兩分零七秒,各民族的小隊員們,高舉右手向國旗敬禮,唱著莊嚴的國歌,凝視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一刻,我們與祖國的心臟最近!」「我愛北京天安門,我愛祖國,希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現場,古麗達娜·庫瓦提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媽媽,我在北京天安門,看到了五星紅旗」「孩子,你要記住,你是咱村第一個到北京看升旗的人。」

短短10天的圓夢之旅圓滿結束,在返程的大巴上,孩子們逐漸進入夢鄉,望著這些滿足的臉龐,鄭州援疆幹部們卻比這些孩子更加激動:圓新疆孩子一個純真的夢想,讓他們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培養團結精神、樹立愛國情懷,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再苦再累都值得。

鄭州援疆像一條絲帶一樣,把相距2500公裡的鄭州和哈密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把對未來美好生活希望的種子種到了新疆下一代的心中。

經過兩年多的交往交融,鄭州援疆幹部與少數民族群眾從相識相知發展到交情交心。無論婚喪嫁娶、就學就醫、大事小情裡總有援疆幹部的身影。彼此間的感情就像他們攜手種下的的同心樹,根深葉茂,又似根植於心間的友誼花,花香四溢。

相關焦點

  • 心通道 豫疆情 鄭州慈善心理援疆促民族團結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5月24日上午,「心通道——2019鄭州慈善心理援疆慈善公益項目」在新疆哈密市建設路社區舉行,來自中原大地的心理諮詢師為當地居民舉行了今年入疆以來的第23場心理諮詢輔導活動。「心通道——心理援疆慈善公益項目」由鄭州慈善總會、鄭州市援疆工作隊和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組織,旨在對哈密地區中小學生、家長、援疆幹部及困難群眾進行專業心理輔導,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學習、成長;進一步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各個民族一家親,共同建設魅力新疆、美麗祖國。
  • 福盛康集團赴哈密舉行愛眼暖冬,助學援疆捐贈活動
    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專職副主委楊士海,中共哈密市委副書記、河南省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指揮長李湘豫,哈密市副市長付劍偉、福盛康集團董事長張耀傑等領導參加活動。今天我們給孩子們帶來一些護眼產品和助學金,為孩子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盡一點綿薄之力,這既是我們履行參政黨職能,情系哈密教育事業,為援疆工作做貢獻的重要舉措,也是民建會員企業家致富思源,奉獻社會,為民族地區孩子們獻愛心送溫暖的一次具體行動。
  •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哈密 踐行團結和諧時代新華章
    回望歷史,已然底氣十足;登高望遠,更加清醒堅定: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美好哈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責任和行動。哈密地區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舉辦由哈薩克、維吾爾、漢等多個民族特困職工技能培訓班,在互幫互學的氛圍中,提高就業技能,提升融入社會的自信。巴裡坤縣花園鄉花莊子村開展各族村民間「巧媳婦」手工藝品大賽,切磋技藝,共同打造增收致富的品牌。大河鎮1000多民各族農牧民以婆媳組合、鄰裡組合、夫妻組合為單位,現場展示、相互交流養花、刺繡及廚藝經驗。
  • 我驕傲我是一名援疆警察
    4    不辱使命結下友誼    李東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極端宗教思想和非法宗教活動,在本職崗位、日常工作和執法活動中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工作期間,他主動學習民族語言,積極和民族幹部交流,傾真情、注實感,搭橋梁、鑄友誼。
  • 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一行赴新疆考察河南教育援疆工作
    為全面貫徹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11月13日至15日,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帶領相關處室負責同志赴新疆哈密考察河南教育援疆工作,就教育系統「十四五」援疆規劃開展調研,看望慰問援疆支教教師。
  • 「一帶一路」(哈密)民歌藝術節:奏響塞外民族團結交響樂
    光明網訊 (記者韓業庭)燈火闌珊,伴隨著夏夜清風,聽著悠揚的旋律,為期5天的「一帶一路」(哈密)民歌藝術節7月22日圓滿落幕,來自全國和全疆的優秀藝術家,用歌喉和旋律為觀眾展現了民歌藝術的魅力。
  • 遊覽少林 誦讀經典 鄭州哈密兒童互動夏令營開營
    7月9日上午,2018首屆「童心橋」鄭哈兩地兒童互動夏令營在登封正式開營,來自新疆哈密和鄭州的共58名困境兒童將共同度過為時10天的夏令營。  該夏令營由鄭州慈善總會、登封市慈善總會、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鄭州援疆工作隊主辦。  夏令營成員有57名孩子,他們分別來自新疆哈密和鄭州,為低保家庭或者困境家庭中的兒童。
  • 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揮部開展「閔澤一家親 真情暖民心」走訪慰問活動
    2021年元旦,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揮部全體援疆幹部人才在鍾華的帶領下,來到澤普縣賽力鄉闊孜馬勒村,與結對的親戚開展「閔澤一家親真情暖民心」活動,並為「親戚們」送去慰問品。  元旦這一天,聽說上海的「親戚」要來看望大家,闊孜馬勒村的村民早早地就起來收拾院落、打掃房屋,出門迎接自己的親人。
  • 大漠戈壁映初心 千裡援疆育桃李
    6月20日,我市第二批援疆教師總領隊、哈密市第十一中學副校長(援疆)朱金留收到了維吾爾族學生送來的鮮花和充滿暖暖師生情的感謝信,這是他援疆近3個月來最開心的一天。3月29日,在朱金留的帶領下,我市遴選出的11名優秀骨幹教師懷著奉獻邊疆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踏上西去遠行的列車,奔赴新疆哈密地區,開始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教育工作。
  • 北京援疆幹部和田祭先輩:繼承王蔚精神踐行援疆使命
    千龍網北京訊 2017年4月3日清明前夕,北京援疆幹部,來到位於和田地區崑崙山下、喀拉喀什河渠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蔚紀念館,深切緬懷已故新疆著名水利專家、全國民族團結典範、新中國第一代援疆幹部傑出代表——王蔚同志,緬懷他為發展和田地區水利事業、解決當地各族群眾吃水難問題做出的傑出貢獻,學習他紮根邊疆三十年
  • 鄭州11中獲得「鄭州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鄭州11中被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鄭州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王志娟老師榮獲「鄭州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為了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堅定地維護祖國統一、堅持民族團結、全面發展的建設新疆的優秀人才,學校自2011年9月開始承擔新疆內地高中班的教育教學任務,現有內高班學生651人。
  • 新疆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果綜述
    新華網烏魯木齊5月28日電(記者阿依努爾 符曉波)自1983年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每年的5月定為「民族團結教育月」。32年間,新疆大地湧現出一大批新時期民族團結的典型,他們用生動鮮活的人生故事,讓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豔。
  • 河南焦作文化援疆:天山腳下綻放太極花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高椏):2017年2月,根據河南省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部署,在第九輪對口援疆工作中,焦作市派出由4名黨政領導幹部和8名專業技術人才共12人組成的援疆工作隊,奔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二場、紅星四場、黃田農場、淖毛湖農場四個團場開展對口援疆工作。
  • 最後一趟空調「援疆號」絲路專列不要再錯過
    「援疆號」哈密、烏魯木齊、吐魯番、敦煌、張掖七彩丹霞/嘉峪關、寧夏、內蒙古通湖草原專列8月21日開行「援疆號」絲路專列8月21日啟程,11天帶您體驗西部風情,盡覽北疆美景!    這趟新型空調列車是唯一一趟直達敦煌站和哈密站的專列,省去柳園到敦煌的往返5小時車程,節省路途時間,遊覽時間更充足,四省(區)精華景點一網打盡:張掖七彩丹霞山/嘉峪關、敦煌、巴裡坤大草原、十二木卡姆、回王府、天山天池、大巴扎、交河故城、坎兒井、火焰山、葡萄溝、中衛沙坡頭、內蒙古通湖草原等著名景點,還特別安排觀賞民族特色表演……本趟專列得到沿途各地政府的支持,用餐和住宿都選擇當地同級標準中最好的
  • 在大漠奮力書寫「人生答卷」—記唐山援疆醫生吳毅偉_圖說新聞...
    ,生動地訴說著唐山醫生吳毅偉的援疆故事,也讓他的「人生答卷」格外精彩。作為唐山第八批援疆幹部人才隊伍的一員,自2017年2月來到新疆且末開始,他始終不忘投身邊疆建設、服務各族群眾的援疆初心,履職盡職、紮根奉獻,用執著與真情讓中醫之花在茫茫大漠中盛開,讓更多的百姓遠離疾病困擾,用實際行動詮釋殷殷援疆情懷。
  • 用愛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秦斌,男,錫伯族,1997年6月出生,2018年7月參加工作,2019年3月成為卡拉蘇社區的一名幹部,無論從事什麼崗位,無論負責哪項工作,他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投身其中,用心用情做好服務,用愛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 特克斯縣:付出真心真情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群眾是最淳樸、最通情達理的,只要我們付出真心,就一定能換來他們的真情,黨群幹群之間就一定達到魚水之情。通過開展「兩個全覆蓋」、民族團結及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讓每名黨員幹部多了一份親情,多了一份責任,更是融合各族人民群眾之間相互離不開的感情。
  • 執手同心澆灌民族團結花——尤良英事跡面面觀
    當時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會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 分裂為無數的單一民族國家。他們看到了中國國力不濟, 也看到了內部紛爭, 但他們忽視了中華文化基因中的團結因素,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 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 反而用 「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 抵擋抗擊了侵略者,迎來了抗戰勝利。  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更是一種文化認同。
  • 用真心真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_中新網_新疆新聞_新疆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新聞11月22日電(馬藝佳)阜康市廣大黨員幹部不斷投入真心真情,幫助結對親戚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不斷投入真心真情,讓民族團結之花美麗綻放,常開長盛。市委黨校副校長王寅生就是其中的一員。  周末的閒暇時間,王寅生都會到結對親戚圖爾貢•圖爾蓀的饢店裡,聊聊最近的生活情況,和圖爾貢一起揉麵團、壓花。。
  • 山東援疆:打造文化潤疆「四個一」工程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張玉榮 實習記者柯深鎔 通訊員李永泉 楊傑 山東省援疆指揮部緊緊圍繞「文化潤疆、齊魯先行」的工作思路,著力打造文藝創作、文化傳播、文化旅遊、民族團結「四個一組」工程,紮實推進文化潤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