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寫詩經_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 這可是詩經中的名句,尤其是其中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應該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熱門詞彙,幾乎每一個婚禮的現場都少不了這一句祝福語,她是華夏大地上最為古老的誓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八個字,她出現於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非常遙遠和亙古的一句誓言,如果單純地就字面意思理解,說她是世界上最為古老最為久遠因而也最為綿綿悠長的祝福,是恰如其分的。
-
品味《詩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天敵是什麼?
幾禪姑娘--詩經系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提起《詩經》中的《擊鼓》,大家或許不夠熟悉,但是提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信大家不會沒有聽過。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這是一首反戰詩,描寫長年徵戰在外的士卒,看不到歸期,想到與所愛之人的誓言不能遵守,悲傷無以復加。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源頭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我們常聽到的兩個詞,形容我們對愛情的執著和期盼。這兩個詞非常有畫面感,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兩個人並肩坐在搖椅上,互相握著對方的手,敘說著年輕時浪漫,一起感受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
-
第九日 擊鼓_詩經·國風·邶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原本的詩經注,說的是魯隱公4年,跟隨將軍公子州籲出徵,聯盟陳國,宋國,一起去討伐鄭國。下屬對戰爭表示厭惡,而寫了這首詩歌;到了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提出的「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衛穆公出兵救陳」說,「此乃衛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陳為宋所伐,平陳、宋之難,數興軍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詩也。」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之《擊鼓》賞析/文瀾珊
《詩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無論)生死聚散,我都對你說過,我要牽著你的手,與你白頭偕老。哎呀,太久,沒有見到你了,哎呀,路途遙遠,讓我無法履行諾言。
-
你知道《詩經》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正意思嗎?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共三百一十一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其出自《詩經》裡的《擊鼓》,人們總在形容愛情的時候喜歡用這兩句詩,但這幾句詩的真正意思你真的知道嗎?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
當你讀過《詩經·擊鼓》,就不會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起誓了
感覺很早很早之前就聽說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但其實在看完全詩之後,才真正發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的出處《詩經·擊鼓》表現了現實的殘酷和相戀相守願望的不可及。《詩經·擊鼓》是一首與戰爭相關的詩,至於哪場戰爭,歷來說法不一,但不影響對詩的理解。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原文: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是兄弟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邶風·擊鼓》,這是《詩經》中一首典型的戰爭詩,反映了一個久戍不歸的徵夫的怨恨和對故鄉的思念。 第一章寫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第二章傾訴長久離鄉無法回到衛國的煩惱和怨恨。第三章寫戰馬丟失跑入山林,比喻「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第四章是全詩最廣為流傳的一章,也是後人誤會最深的一章:「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之《擊鼓》賞析
詩經·邶風·擊鼓(原文)【先秦】佚名擊鼓其鏜(tang),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詩經 擊鼓》兄弟,我們做個約定吧: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裡,這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應該是講男女之間愛情的。它什麼時候用到兩個大老爺們兒之間了?事實上,這句話一開始就是用在兩個老爺們兒之間,到了後來才用於形容夫妻情深。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句話的出處,《詩經 邶風 擊鼓》。這首詩的故事背景是先秦以前的某次戰爭,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為國流血殺敵的戰士。
-
詩經千古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並非指愛情,誤解多年
我們常常在祝福一段感情長長久久,幸福美滿的時候,會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話,代表著對於愛情或婚姻堅貞如一的心願。但是,你知道嗎?這句話出自《擊鼓》,它所描述的其實並不是男女之間美好的愛情,而是戰友之間的相濡以沫的一種情感。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只是美好祝願嗎
這句深情的句子,出自我國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詩經·邶風·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其中流傳最廣的詩句。
-
2020.520,重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2020.520,特殊的日子,又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感慨:有多少人還能為愛堅守?願更多的人能夠為愛堅守!《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中原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丈夫出徵前向妻子的告白:「生死相依,我與你已經發過誓了;牽著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頭到老。」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其實是兩個男人之間的約定?
李大嘴大嘴讀史「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句愛情的誓言,承諾愛情的永恆。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戰鼓擂響,出徵在即,前途險惡,互道珍重。和誰互道珍重?執的是誰的手?
-
怎樣才能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今天這篇文章要探索的主題是:怎樣才能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或許是不是一個偽命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一千古傳誦的經典詩句,在被作者創作出來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形容男女之情的,而是被用來形容戰士之間的情誼。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其本意是:將一同上戰場的兄弟,應該相互攙扶,同生死,共進退。只是後來因人誤傳,被世人奉為「聖經」一般的經典愛情詩句。
-
原來我們比喻愛情的詩經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指戰友情
說到愛情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很多人都用它來描述自己對於愛情的嚮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這首《擊鼓》,就是在描寫戰爭的詩詞,而我們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就是在說這是戰士們的宣言。
-
《詩經》大豫之美之邶風一生承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而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記載了很多唯美的詩句!上一次我們說到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說的就是河南洛陽黃河邊青年男女戀愛的故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此句出資《詩經-邶風-擊鼓》!而邶 bèi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就在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東南!就是這一帶的詩歌!
-
《詩經》中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邶風·擊鼓》
流傳甚廣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意為描寫春秋時期,戰友之間的情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詩中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謂婦孺皆知,也因其使得整首詩變的極為有名。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意到底形容的是愛情還是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被大家引用最廣最多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翻譯過來就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從整篇文章看來也是戰友之間互相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