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所985高校大幅削減在職博士錄取人數

2020-12-19 中國教育在線

  一兼職博導的某部長與他指導的學生從未謀面,直到論文答辯,才算見了一面。

  半個身子探入大學校園,想摘得高等教育的最高學位,又因工作在身,事務多,很少如期完成課業,是在職博士目前面臨的尷尬。

  在山東大學法學院念了四年在職博士的朱奇盛(化名)仍然沒有畢業。他現在某中央機關擔任處長。10萬字的畢業論文對他來說,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5年6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大」)發布了「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方案。該方案中的「在職博士生比例在10%以下」和「減少兼職導師數量」兩條規定引起廣泛關注,而方案的其他內容,幾乎被輿論忽略。

  朱奇盛突然發現,自己「想讀書」這個簡單意願的「正義性」,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質疑。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就連我這個只管一小撮事兒的處長,想畢業都這麼難了,高官(畢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嘛!」朱奇盛說。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發現,近十年來,已有十多所高校先後開始限制在職博士招錄數量。而幾乎所有鼓勵培養在職博士的官方政策,也都止步於20世紀。

  究竟從什麼時候起,在職博士與兼職博導變成了遭人詬病的角色?而簡單地將博士教育改革的板子打在「在職博士」與「兼職博導」的頭上,真的就合適?

  在職博士的「難產」

  區分在職博士的關鍵因素,是人事檔案與工資關係是否留在原單位。大多數在職博士的學習方式是非脫產的,即「邊工作邊學習」。從就業形式上看,在職博士屬於「定向就業博士生」,即畢業後仍回到原單位工作。除此之外,在職博士與其他非定向博士無異。

  半個身子探入大學校園,卻想摘得高等教育的最高學位,更像是不少在職博士的算盤。

  1981年11月26日,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共151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812個,博士生導師1155人。30年來,全國博士學位授予數逐年擴張。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迄今共培養五十多萬名博士,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

  隨著博士體量的增大,在職博士隨之壯大,通常分布在二三線城市的普通高校及受官員、企業老闆偏愛的人文社科類專業。

  據多位受訪的高校博導表示,高校教師與公務員,是在職博士中最常見的兩個群體。在與朱奇盛同班的15名在職博士中,一半是教師,一半是公務員。而包括朱奇盛在內的所有的「公務員學生」,都交不出論文,延期畢業了。

  「能夠把必修課上完,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高校要求他們用一年時間上課,其餘時間完成博士論文。「10萬字以上的論文,今天寫明天放下,很難寫完。」據稱,他一位師兄的論文一拖就是八年。

  而能否嚴格把關,導師間因人而異。河北大學一名不願具名的教授多年前也曾帶過在職博士,是一個地方的科級幹部。而帶過這一個之後,他斷然回絕了所有的官員讀博請求,「不敢帶了,免得麻煩」。

  「官老爺難伺候。」他回憶稱,當年為了照顧「官老爺」,學院將周三、四的課程特意調到了周末,自己還親自操刀,改「官老爺」的論文,「把臉都熬得蠟黃蠟黃的」,才勉強通過了。「論文肯定是他自己寫的,不是槍手,因為水平實在是……」

  在這位博導看來,「帶官老爺」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雖然帶著他,但他的學識、價值觀方面也沒有多大的提高,我帶他幹嘛?」

  這種把關不嚴的現象近年來有所好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介紹,以其所在院係為例,目前所採取的導師組制度,一個導師已無法決定博士的命運,也因為把關正在變嚴,在職博士順利畢業變得更加困難。

  招生政策,從松到緊

  產出低,把關難,是高校在職博士教育當下面臨的最大問題。而最為社會所詬病的,是「官員讀博士」。

  許多官員的高學歷以在職方式獲得,已成不爭的事實。多名擁有在職博士學位的高官落馬,更是引發了一次次的輿論地震。

  南京市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季建業,黨校幹部班學員出身,卻於2006年拿到蘇州大學在職博士學位證。2008年被雙規的原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益,在北京工作的同時,兩年內在位於成都的西南財經大學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

  而回顧中國博士教育的三十多年歷史,在職博士一度還是被提倡的、適應發展需要的「先進位度」。

  「在職博士」這一概念由教育部於1982年首次正式提出。此後,對於「在職博士」,「鼓勵、鼓勵、再鼓勵」的基調維持了十年。

  1987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原國家教委」)再次下發通知,明確要求「今年各研究生院錄取具有實踐經驗的優秀在職人員的比例應高於去年」。

  直至1992年12月8日,在原國家教委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的一份綱領性文件——《關於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鼓勵在職人員攻讀碩博,已被提上了研究生教育的整體方針,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進入21世紀以後,國家層面上的在職博士招錄政策,始終停留在它曾經輝煌的頂點,激昂的鼓勵政策再也沒有出現。

  而就在此時,在職博士開始受到公眾質疑,各高校開始逐步收緊在職博士的招生規模。

  最早宣布「不再招收在職博士生」的是北京大學的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2003年,時任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的厲以寧表示:「無論是什麼地方的副市長或者企業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都要頂住壓力,不招收在職博士生。」

  此後,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相繼控制在職博士比例,甚至徹底關閉了在職博士的入口。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39所985高校2015年的博士生招生章程發現,其中5所高校明確規定「不招收」或「原則上不招收」不能全脫產學習的在職博士;13所控制了在職博士比例;3所雖未明確比例,但規定了如「每位導師最多招收一名」的限制條件;其餘18所既無明確比例,也無限制規定。

  負責多年研究生工作的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石義彬教授表示,近年來該校招收的在職博士,尤其是官員博士數量已在大幅下降,基本上一個專業僅招收兩至三人,或者不招。

  「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產出不夠。」石義彬稱,由於在職人員,尤其是官員、幹部,沒有時間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基本都「讀不下去」,「十個裡面有五六個都不出來」。

相關焦點

  • 在職博士能進高校當老師嗎?能進哪些高校?
    在職博士畢業能進高校當老師嗎?能進哪些院校?在職讀博所獲得的證書高校是否認可呢?目前,我們這裡部分學員大都已經是高校老師了,因晉升評職稱等工作需要,又沒有時間讀全日制博士,所以選擇在職讀博。現在在職讀博拿到學位後再去高校做老師的學員也有,不過比較少。
  • 恢復高考後高校博士畢業生當選院士人數排名出爐,這所雙非很強勢
    小編今天就匯總了自從1977年高考恢復以來,各大高校博士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的人數統計排名的從這些排名裡面我們可以對一個學校培養人才的能力有一定地判斷,從而有助於大家的高校選擇。 排名第一的還是我們熟知的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生當選院士的人數達到了25人,不過我們這裡也把被它合併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培養的博士畢業生算上,因此清華大學培養的人才質量在國內還是首屈一指的。第二名就是北京大學了,人數也是達到了22人,與清華幾乎持平,這對於一所文科性質的學校來說已經足夠優秀。
  • 錄取平均分390分,這所985頂尖高校考研難度地獄級
    985歷史學高校,是每一個考研學子嚮往的學府。去年,版主曾經專門分析過復旦大學,甚至於覺得復旦大學是2018年歷史學考研最難考的高校之一。原因在於復旦大學去年的招生目錄人數和它錄取的推免生人數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去年復旦大學歷史學推免比例接近100%。但是後來的擬錄取名單讓版主「打臉」。總之,復旦大學是一所十分難考的歷史學頂尖名校。
  • 985分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4-2020年全國錄取分數線+錄取人數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這所985院校不得了,中科院創辦的四所高校之一!位於安徽合肥!(注釋:因為最近又新增了一所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加上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共4所)。985,211,2011計劃都有它的身影,看下圖。
  • 985分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4-2020年全國錄取分數+錄取人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全國各省市錄取分數線來啦!一起備戰2021高考! 這所985院校不得了,中科院創辦的四所高校之一!位於安徽合肥!(注釋:因為最近又新增了一所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加上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共4所)。985,211,2011計劃都有它的身影,看下圖。
  • 985高校錄取分數線排名,中科大排第5,北航進入前十
    今天筆者根據,2020年985高校在全國25個省市的錄取分數線,然後取出平均數,作為985高校的排名。這是全國學生們的共同選擇,相信大家都會認可。 第一類:北大、清華 本文只統計理科的分數,清華為692.09分,北大為692.33分。由於在理科招生人數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北大能夠超越清華。
  • 2020年廣東省985、211高校最低錄取排名變化情況分析!
    985/211高校在廣東省錄取情況985、211的錄取分數線及錄取位次一直是家長和考生所關注的問題。今年在廣東招生的985、211高校中,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排位是多少?2020年985/211高校在粵理科錄取情況先來看看廣東省內的高校錄取情況:(1)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學校是
  • 哪個學校招生在職博士?
    很多來在職博申請網的同學,有點悲觀,發現現在招收在職博士的學校越來越少了,而且很多985,211高校都取消了在職博士。 昨天一個事業單位高層學員問碩博通老師:碩博通老師,目前不知還有哪些院校還招收在職博士研究生?
  • 河南省「最低調」的一所高校,高考錄取分數超越部分985
    近些年來,河南省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連年增長,考生總數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儘管如此,省內的高等教育資源並不豐富,僅有鄭州大學一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政策推出之後,河南省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是持續發力,三年來,各個高校發展迅速。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河南省省會鄭州市,其實還有一所實力強勁的高等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下文稱信息工程大學)。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學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業務水平,按照教育部有關部門的工作安排,我校於2020年開始招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學位」專項計劃的博士研究生。
  • ...大學,實力強報考人數少,適合「撿漏」!附相對好考的985/211高校...
    但有些985大學明明實力很強,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報考人數少、錄取分數低,對於考生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撿漏」機會。 今天,小圈就帶大家來了解了解這些學校。
  • 985高校招聘教師,都需要哪些條件?普通博士都沒有機會!
    我們都知道學生在高考的過程當中,想要被985高校錄取,那麼高考的成績起碼要在600分以上,才有機會上一個比較好的專業,這個條件也非常的明確,也就是說,學生只要高考成績達到要求,就會被985高校錄取,成績就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一點也相對的簡單。但是想要到985高校工作,成為一名教師,又需要哪些條件呢?
  • 好事成雙,華為再次牽手兩所985高校,與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合作
    產教融合,推進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了各大高校重點建設任務,因此,校企合作項目不斷增加,其中,985高校與大企業合作最令人矚目。近日,華為再次牽手兩所985高校,引起網友熱議。本次華為合作的對象是天津高校,清一色985高校,分別是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合作內容是與兩所985大學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目的是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質量人才。華為這次選擇非常正確,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可是天津最高的兩所大學,位居全國985高校前列,兩所985高校各方面實力都非常突出。
  • 高考:「容易考上」研究生的8所985大學,錄取難度低,畢業有名氣
    的確,通過高考「一步到位」考上211雙一流大學還是比較困難的,根據全國每年近千萬的高考學子,而211大學每年錄取人數在50多萬人,基本上是5%的比例,對於高考學子來說還是很不容易的,考研就成為高考學子們的又一次「躍龍門」,只不過伴隨著考研人數的不斷上升,考上名牌大學研究生的難度也非常大。
  • 重慶地區這所非985高校的名氣與985高校有得一拼,不是西南大學
    重慶的高等教育在我國也是排名比較靠前,擁有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這樣的985高校,同時也擁有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一批優秀的雙非高校。這些高校為重慶乃至整個西南地區培養了眾多的優秀人才,也要向它們致以熱烈的掌聲。
  • 兩所媲美985工程的高校,都在廣東,你知道是哪兩所嗎?
    前言:在全國的高校中除了39所985高校之外,還有一些不是211的高校可以媲美985高校,這些高校往往是一個地區的標誌,但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師資力量強,對學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而在廣東就有兩所高校,這兩所高校就是南方科技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首先這兩所大學都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工程大學,每年的錄取分數卻可以媲美985高校,比如南方科技大學的錄取分數是接近中山大學的,在一些專業上還超過了中山大學的錄取分數線。而南方醫科大學是全國排名第二的醫科高校,醫科類的高校本來就是高分學子的港灣,因此南方醫科大學也成為了一所可以媲美9985的大學。
  • 這所211大學,實力堪比985,錄取分數卻跌出省內前十
    錄取分數跌出省內高校前十國內絕大多數211工程建設大學,師資力量和辦學水平都很高,身為教育部直屬211高校,中國礦業大學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校為國內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並建設有研究生院。但在2019年江蘇省高考招生中,該校卻遭遇了尷尬,錄取分數不僅遠低於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985名校,也低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多所同類高校,錄取分數跌出省內高校前十,令人唏噓不已。實力堪比985高校!
  • 「建築老八校」,其中7所已成為985高校,最後一所啥都不是
    國內外有名的建築八所嗎?這是最初設計建築學的8所大學,早期,這些大學在政府的幫助下,掌握了豐富的建築資源,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後,有的大學越來越風光,有的高校也衰落了,漸漸被大家遺忘了,今天講「建築老八校」,其中7所已成為985高校,最後一所啥都不是。
  • 這幾所211「牛氣沖天」,都是行業頂尖高校,錄取分數超過大半985
    在填報志願時,很多人估計都聽過985、211這兩個數字,很多人都覺得985更牛,211比985差,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至少在錄取分數方面,有幾所211還是讓985都汗顏的。這幾所211「牛氣沖天」,都是行業頂尖高校,錄取分數超過大半985。
  • 這是一份低分錄取的985、211、C9高校名單!
    凡事都講究做好萬全準備,考了高分,再科學填報,那自然可以被理想院校錄取。但分數不夠,又想上985、211高校該怎麼辦呢?如何用較低的分數考取較好的大學或專業?小編搜集整理了不同省份低分錄取的院校,考生和家長抓緊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