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小學校長向小學四年級學生推薦閱讀金庸《射鵰英雄傳》等小說,不少教師和家長很擔憂,認為金庸小說歷史背景複雜,情節和人物繁多,不易把握,容易影響學生學習等等。對此,小編發表點自己的看法。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寫得好,是公認了的,他的武俠小說已打破傳統武俠的局限,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俠義,而更多傳遞的是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特別是像《射鵰英雄傳》等代表作,講述南宋末年,中原大地遭受蒙古和金國入侵時,郭靖和黃蓉等大批愛武林豪傑抗擊入侵者的故事。小編認為是值得一讀的,向小學四年級學生推薦閱讀,也是合適的。理由如下:
一、當今社會,小學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鑑別能力,只要教師適當引導,他們不會走入歧途,相反,對他們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延有好處。劉向曾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治愚。」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刀可以殺人也可以用來切菜,我們為何不引導學生用來切菜呢?更何況是推薦,不是必讀,學生和家長還有調控的餘地。
二、金庸的小說,詩詞歌賦功底深厚,語言優美傳神,行雲流水,平中見奇,通俗易懂又不失風趣幽默。讀金庸小說,容易被學生吸收,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三、小說故事情節本來就曲折,金庸小說更是生動神奇,且紛繁複雜,但敘述並不雜亂,條理分明,張弛有度,就像小說《三國演義》一樣,精彩之處比比皆是。就以《射鵰英雄傳》為例,學生閱讀學習,在寫記敘文時,如何寫好寫得有吸引力,會慢慢學到手。
四、金庸小說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鮮明,個性突出。學生閱讀,正反形象容易辨別,好壞角色也易分開,這有利於他們正確人生觀的樹立。即便是壞人,也不是絕對的壞,如歐陽鋒也不是十惡不赦,至少他信守承諾;梅超風再壞,可是對師父忠心耿耿,這有利於學生樹立樸素的辯證思想。至於裡面的愛情,也是美好的,給人以美的薰陶。
五、我接觸武俠小說比較早,梁(梁羽生)金(金庸)古(古龍)的作品讀了不少,讀後一比較,才知道金庸的小說最好,有歷史文化深度,關涉北宋、元、遼、金、明、清,甚至西夏、吐蕃、大理等,人情世故、風土掌故、人文地理歷史都有,這些對於增長學生見識、學習先賢、反觀現實都是有好處的。事實上,古代是很重視這方面教育的,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蒙學教材,都涵蓋有很多的人文地理歷史知識的。至於說到複雜歷史不易理解的問題,那沒關係,學習是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今後在學習會理解的。
當然,推薦學生讀金庸小說,教師和家長應正面引導,適當點撥,培養孩子們健康的身心,增長他們的知識!
亭臺書聲,敬請關注,歡迎討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