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學會慢生活?

2020-12-17 正心正舉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手機在響,微信在催,看節目最愛點「快進」,瀏覽網頁狂點「刷新」,評論要搶「沙發」位置,拍照需要立等可取,寄信件要特快專遞,坐火車需要高鐵速度,坐飛機需要直航到達,結婚最好有車有房,希望孩子快快長大,早日成才,企盼一夜暴富,中個大獎……

很多人的生活像不停歇的陀螺,似乎要把每一天都過得像打一場大仗一樣。

在這個崇尚速度的快節奏社會裡,人性中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需求被壓抑到了幾乎可以視而不見的地步,走得太快,而靈魂跟不上!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其實,慢是一種生活的感悟,一種從容的狀態,一種人生的意境;慢生活,是對人類本性的回歸,是對異化社會的抵禦,是對生活方式的自主選擇,是尊重內在自我的體現。

《道德經》有言:「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慢)成。」

不管是生活,還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道德經》有雲:「不知常,妄作兇。人不能妄動妄作。」

世上許多人鑽營忙碌了一輩子,名利場恩恩怨怨、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究竟為什麼那麼忙?究竟為什麼那麼辛苦?到頭來自己都弄不明白。

《道德經》有言:「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誰能在安定中活動起來,使它出現生機?」

真正的動,是建立在心靜基礎上的動。在靜到極點之後,則會生生不息。

猶如打太極拳一樣,看似出拳緩慢,實則在安靜中藏著不可小覷的能量。

慢生活的本質就是自我精力管理,在保持內心安寧的前提上,舒展身體及心靈、積蓄能量,從而活出生活的本真。

《道德經》有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留點時間做無用之事,閒敲棋子落燈花、吟誦詩詞歌賦都是不錯的選擇。

慢生活的樂趣,藏在日常生活中無用之事裡面。

無用之事,修身養性,為人態度從容,可以怡然自得,和諧相處,以智化怨;做事不躁不暴,可以不濁不亂,冷靜就難,淡定受喜。

對於生活在這個浮躁時代的普通人,這一點尤為可貴。

啟迪多元思維

講究「慢生活」,是人們對當今現實問題的一種反思,快節奏的生活猶如鞭子一般抽打著人們不斷的朝著前方奔跑,沒辦法慢下來 。

「慢生活」蘊含著「物極必反」的深刻哲理,其本質是回歸對人的重視、對健康的維護、對生命本質的珍惜,是為了更好地「快」。

有一種被稱為「延緩幸福症候群」的心理疾病。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總是會為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慮,而且永遠把自己的休息時間及愛好放在次要位置。根據統計,全球每100個人中就有40個人患有這種隱性的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研究,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在超快的工作節奏中感到精神疲憊,沒有滿足感,沒有成就感,主要原因是由於其「吝嗇」拿出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心理上的自我梳理,因而越來越不清楚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進而找不到生活的具體目標和生存的實際意義。

當人們在這個講求速度的社會裡一刻不停地向前看時,因為從不停下來看沿途風景,所以錯過了享受生活的美好;因為沒有時間思考,忽略過程中的感受,所以忘記了最初的夢想和生存的意義。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正心正舉

在物質財富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靈魂的發動機卻愈發的失控。越來越多的人不知不覺中變得機械化,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想要抵禦外界強加給自己的節奏與所謂必須向前的使命。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擁有慢下來定力的人,真是很不容易。

一個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才會離真正的自己更近,才會更有滿意感,幸福感也直線上升,忙忙碌碌、疲於奔命,只會讓你與真正的幸福漸行漸遠。

不得不承認的是,當人們在這種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大環境中生活得太久了,難免會從身體到心靈都感到一種無力感、疲憊感,逐漸喪失了對生活幸福、快樂的體驗,並且為此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追求事業的成功、財富的增加,最終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慢生活」的本質是回歸人的初心與生活的本真。一次家庭聚會、一次朋友遊玩,一次個人寫生,沒有必要急急忙忙,只需要從容及淡定。

生命並不是賽跑,在任何時空維度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沒有參照物。

懂得適度暫停的人,才真正懂得如何前進。

撥迷見智

只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人們正從加法時代轉入減法時代,捨棄繁雜的事物,明確對自己來說最為重要的東西,才能真正自由的享受生活。

開啟自在之門

宋朝是個很崇尚慢生活的朝代,出過很多文人墨客。宋朝的文人除了讀書之外,他們還可以很悠閒,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追求生活的豁達精神。

最典型的就是蘇東坡,即使仕途相當不順,他也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是在品味慢生活的樂趣,在寄情山水中找回自己的初心。

被貶到惠州,他作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被貶到黃州,他作詩:「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甚至後來被貶到非常荒涼的儋州,他也怡然自得:「閒看樹轉午,坐到鐘鳴昏。」

生活本來就可以走得很慢,然後很簡單,走得太快,會忘了為什麼而出發。

在生活壓力撲面而來不順心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平衡點,可進亦可退,可快亦可慢。

學會體驗「慢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樂趣,滋養心靈,給生命一個舒展的空間,方能積蓄能量,獲得良好的狀態,才能走得更遠。

Q:為什麼這樣的生活才是人們「嚮往的生活」?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快節奏,慢生活」
    「快節奏,慢生活」 周末就快到了, 馬上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是不是覺得上班的時間過得特別慢, 想停留在假期裡, 並不是因為懶, 而是因為平時太累了。
  • 每日一書——《快節奏,慢生活》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快節奏,慢生活》。生活在這個時代,緊張的生活節奏是每個身處城市的人都要經歷的,當人們面對因快節奏的生活日益增加的壓力,因為找不到逃離的出口而變得越來越壓抑時,尋求更慢、更平靜、更能讓人沉下心思考的生活方式,就成了某種快生活的解藥。是的,解藥。
  • 快節奏的生活中追求慢生活合適嗎?
    時常與人提到慢生活時,得到的回應總是說現在沒時間、沒精力,或者還沒積累夠財富,甚至,不少人認為慢生活是一種類似於退休後的老年生活方式。其實,這是對慢生活的一種誤解。現代社會,我們為了工作、生活、應酬、名望步履匆匆,從早忙到晚,身體疲憊、精神焦慮,十之七八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亞健康,在與他人的相處中也難以用平和、寬容的心態應對,變的暴躁、易怒,而自己卻常感孤獨,覺得不被他人所理解。
  • 如何將快節奏的生活變得慢下來,沉下去呢?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無奈,我們為了金錢和高品質的生活,不惜賭上了自己的健康,逐漸強迫自己去適應了這樣的快節奏生活。如果你能產生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在不斷的覺悟,那麼我們該如何將快節奏的生活變得慢下來,沉下去呢?
  • 慢一點,才能發現生活的所有細節;放慢腳步,人生更幸福
    「快」,似乎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關鍵詞。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大家都在追求效率和生產力,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但一味尋快,忽略了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則會讓生活變質。有時候,放緩腳步,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會被趕超,反而會讓人走得更紮實,更能增加成功的可能。誰讓世界的旋轉慢下來,誰就能擁有整個世界。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諺語:「放慢腳步,讓靈魂跟上」。勸誡人們放慢腳步,才能體會欣賞的意趣。
  • 城市筆記|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如何學會「慢生活」
    在書店裡,「慢生活」已經成為生活類圖書中封面要朝外陳列的一類。能享受到這種待遇,說明是熱銷書,足見需要「慢生活」培訓的群體為數不少。一些聽書平臺上教人情緒安靜高效做事的心理學書,被點擊播放的數量都非常高。美國心理學專家戴維·M·利緯在他《快節奏,慢生活》裡提出一個解決方法是隨時有一堆事要解決的現代人要做到「又分散又聚焦」。
  • 如何在快節奏的廣州找到慢生活?TA是我的回答!
    多少年輕人在奮鬥中同時感嘆「城市那麼大,而我卻如此渺小」,在快節奏生活、工作中,不自覺地就把自己的心給落下了;效率、亞健康、忙、拼、快,成為廣州年輕人背上的烙印。既然生活太快了,那我們是否要適當地降降速讓靈魂追上奔跑的身體,用慢生活撫慰疲憊的靈魂和身體?
  • 快節奏,慢生活:4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快節奏下的慢生活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快節奏,慢生活》。作者戴維·M·利維: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就信息化發展這一問題進行教學和研究,同時致力於尋求更慢、更平靜、更能讓人沉下心來思考的生活模式,並開設相關課程多年。《快節奏,慢生活》是一門風行全美的暢銷課。
  • 《快節奏,慢生活》奧小綠解讀 如何做到快慢自如?
    今天給大家說的這本書是《快節奏,慢生活》,很多人一聽這書名,肯定以為這說的不就是要慢下來享受生活嗎?恰恰相反。這是一本讓你變快的書,一本教大家提升效率的工具書,將時間節省出來,你才能實現「快節奏」下的「慢生活」。現在哪個人、哪一刻能不上網?
  • 快生活,還是慢生活?
    快生活,總是會忽略很多瞬間和細節,留有些許遺憾。生活就像旅行,是選擇匆忙的走馬觀花, 還是慢下來?慢慢走走停停,看一看沿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看每一個朵山花的綻放,聽一聽路邊山泉的歌唱,品一品山泉泡的茶,這樣人生是不是更值得品味呢?
  • 慢生活:是男人的大補藥
    養生方法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事情,在困惑著、折磨著、勞累著男人。人們常說「男人四十一枝花」,但是,如果每天處於勞碌之中,每天急匆匆的吃飯,急匆匆地工作,快節奏的生活讓男人吃不好、睡不香、精力不夠,身體怎麼能健康呢?為何不把自己的腳步放慢一點呢?
  • 如何對待現在人快節奏的生活
    如何看待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好還是不好,看似很努力,但是惶惶不安,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生活?我們這個生活,在我們佛陀那個年代,剛才我們有一個小朋友說的那個佛,那個時代的社會很簡單,事實都不然。所謂的快節奏不是說你外部環境的快與慢,而是你新的你那個新的思維和辨析的那種速度。如果你的觀念更替過於頻繁,你會感覺很疲乏很累,為什麼你更替的頻繁,因為你不夠了解得透徹,不夠了解的清晰,所以說你在不同的就是不停的在變換思想思維模式。所以你就感覺很快,但是事實上並不快,為什麼?你無論怎麼樣的一個速度,你都要完成你一生的這種價值體現,這個是不可改變的,知道吧。我們從古至今都是人在完成一生的價值體現。
  • 《嚮往的生活》火爆背後-論慢生活對人們的吸引力
    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從前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讓「慢」成為了一種奢侈。2017年,由湖南衛生打造的慢綜藝《嚮往的生活》橫空出世,節目中主人公一起守拙歸田園,為觀眾帶來一幅「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完美生態」的生活畫面,嘉賓自己去地理摘菜,搭爐灶,利用傳統的生活用品,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同時對於額外的需求,可以通過勞動從導演組換取,講述著最基本的勞動創造價值的樸實道理。
  • 宋朝人的慢生活
    「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展覽現場匡瀅 攝「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在快節奏的時代,舒緩優雅的「慢生活」令人嚮往。近日,一場以宋朝人慢生活為主題的展覽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帶你領略古人焚香賞花、品茗飲酒、撫琴對弈的生活樂趣。
  • (原創)快節奏,慢生活
    一方面工作節奏快,講效率,講速度;另一方面,工作壓力加大,生活也十分緊張。這是因為工作的快節奏,也加快了生活的快節奏。因為,在較短的時間內,要完成的任務和所做的工作實在太多,因此,也擠佔了一些休息和享受生活樂趣的時間。
  • 突然很嚮往古人的慢生活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要學會慢生活。慢生活,是慢生活,是杜牧&34;的灑脫。慢生活,是生活很忙,別走太快,等一等靈魂。
  • 生活就應該慢一點
    更沒有時間與家人一起吃頓飯,沒有時間與朋友聊天,忙工作,忙升職,忙找錢,來不及細品生活的滋味,來不及靜品午後的時光,我們的日子總是這麼匆忙,這種快節奏已經慢慢適應。 有時候不是不想把生活節奏慢下來,而是各種責任和壓力逼著你繼續往前走。
  • 村上春樹的快與慢:生活的美,在於從容不迫
    有沒有感覺生活和工作節奏太快了,自己有點力不從心,永遠在拼命地追趕? 在快節奏的世界裡,卻有個年輕人堅持了20年的慢節奏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黎明的那幾個小時集中精力快速工作,隨後去跑10公裡,處理點雜事。快到晚上的時候則完全放鬆下來,悠哉地聽聽音樂,欣賞著黃昏,漸漸睡去。
  •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她們說,好的生活,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還有精神世界的愉悅。而只有當你能夠放慢腳步,享受這份慢生活的時候,才能夠發自內心獲得喜悅,覺得萬物皆可愛。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日式生活美學的曬照圈粉了。
  • 在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請讓心慢一點(寫的真實)
    是啊,現在的生活太忙了,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回家後還要輔導和督促孩子學習,當然做飯也是必須的。在這麼緊湊的時間安排下,我們怎麼能慢的下來,如果慢了,計劃就會被打亂,原本井井有條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團糟,所以肯定不能慢。快節奏的生活在大城市尤為常見,深圳就以快節奏生活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