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手機在響,微信在催,看節目最愛點「快進」,瀏覽網頁狂點「刷新」,評論要搶「沙發」位置,拍照需要立等可取,寄信件要特快專遞,坐火車需要高鐵速度,坐飛機需要直航到達,結婚最好有車有房,希望孩子快快長大,早日成才,企盼一夜暴富,中個大獎……
很多人的生活像不停歇的陀螺,似乎要把每一天都過得像打一場大仗一樣。
在這個崇尚速度的快節奏社會裡,人性中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需求被壓抑到了幾乎可以視而不見的地步,走得太快,而靈魂跟不上!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其實,慢是一種生活的感悟,一種從容的狀態,一種人生的意境;慢生活,是對人類本性的回歸,是對異化社會的抵禦,是對生活方式的自主選擇,是尊重內在自我的體現。
《道德經》有言:「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慢)成。」
不管是生活,還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道德經》有雲:「不知常,妄作兇。人不能妄動妄作。」
世上許多人鑽營忙碌了一輩子,名利場恩恩怨怨、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究竟為什麼那麼忙?究竟為什麼那麼辛苦?到頭來自己都弄不明白。
《道德經》有言:「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誰能在安定中活動起來,使它出現生機?」
真正的動,是建立在心靜基礎上的動。在靜到極點之後,則會生生不息。
猶如打太極拳一樣,看似出拳緩慢,實則在安靜中藏著不可小覷的能量。
慢生活的本質就是自我精力管理,在保持內心安寧的前提上,舒展身體及心靈、積蓄能量,從而活出生活的本真。
《道德經》有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留點時間做無用之事,閒敲棋子落燈花、吟誦詩詞歌賦都是不錯的選擇。
慢生活的樂趣,藏在日常生活中無用之事裡面。
無用之事,修身養性,為人態度從容,可以怡然自得,和諧相處,以智化怨;做事不躁不暴,可以不濁不亂,冷靜就難,淡定受喜。
對於生活在這個浮躁時代的普通人,這一點尤為可貴。
啟迪多元思維
講究「慢生活」,是人們對當今現實問題的一種反思,快節奏的生活猶如鞭子一般抽打著人們不斷的朝著前方奔跑,沒辦法慢下來 。
「慢生活」蘊含著「物極必反」的深刻哲理,其本質是回歸對人的重視、對健康的維護、對生命本質的珍惜,是為了更好地「快」。
有一種被稱為「延緩幸福症候群」的心理疾病。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總是會為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慮,而且永遠把自己的休息時間及愛好放在次要位置。根據統計,全球每100個人中就有40個人患有這種隱性的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研究,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在超快的工作節奏中感到精神疲憊,沒有滿足感,沒有成就感,主要原因是由於其「吝嗇」拿出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心理上的自我梳理,因而越來越不清楚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進而找不到生活的具體目標和生存的實際意義。
當人們在這個講求速度的社會裡一刻不停地向前看時,因為從不停下來看沿途風景,所以錯過了享受生活的美好;因為沒有時間思考,忽略過程中的感受,所以忘記了最初的夢想和生存的意義。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正心正舉
在物質財富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靈魂的發動機卻愈發的失控。越來越多的人不知不覺中變得機械化,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想要抵禦外界強加給自己的節奏與所謂必須向前的使命。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擁有慢下來定力的人,真是很不容易。
一個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才會離真正的自己更近,才會更有滿意感,幸福感也直線上升,忙忙碌碌、疲於奔命,只會讓你與真正的幸福漸行漸遠。
不得不承認的是,當人們在這種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大環境中生活得太久了,難免會從身體到心靈都感到一種無力感、疲憊感,逐漸喪失了對生活幸福、快樂的體驗,並且為此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追求事業的成功、財富的增加,最終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慢生活」的本質是回歸人的初心與生活的本真。一次家庭聚會、一次朋友遊玩,一次個人寫生,沒有必要急急忙忙,只需要從容及淡定。
生命並不是賽跑,在任何時空維度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沒有參照物。
懂得適度暫停的人,才真正懂得如何前進。
撥迷見智
只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人們正從加法時代轉入減法時代,捨棄繁雜的事物,明確對自己來說最為重要的東西,才能真正自由的享受生活。
開啟自在之門
宋朝是個很崇尚慢生活的朝代,出過很多文人墨客。宋朝的文人除了讀書之外,他們還可以很悠閒,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追求生活的豁達精神。
最典型的就是蘇東坡,即使仕途相當不順,他也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是在品味慢生活的樂趣,在寄情山水中找回自己的初心。
被貶到惠州,他作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被貶到黃州,他作詩:「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甚至後來被貶到非常荒涼的儋州,他也怡然自得:「閒看樹轉午,坐到鐘鳴昏。」
生活本來就可以走得很慢,然後很簡單,走得太快,會忘了為什麼而出發。
在生活壓力撲面而來不順心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平衡點,可進亦可退,可快亦可慢。
學會體驗「慢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樂趣,滋養心靈,給生命一個舒展的空間,方能積蓄能量,獲得良好的狀態,才能走得更遠。
Q:為什麼這樣的生活才是人們「嚮往的生活」?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