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滑雪徒行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還有一位中國女性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2020年1月25日19點18分,南極大陸難抵極傳來了一位中國女性的聲音:「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她就是來自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的馮靜,她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的壯舉。

南極難抵極 人類的禁地

南極大陸的難抵極,其海拔約3715米,英文名意譯為不可接近之極,是距離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百餘年前,人類進入了對南極大陸探索的英雄時代,先驅者們乘坐帆船抵達南極大陸的海岸線,從那裡開始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向南極大陸內部挺進。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率隊於1911年12月14日贏得了人類首登南極點的殊榮。47年後,前蘇聯車隊歷盡艱辛,在1958年的12月14日第一次成功抵達難抵極。

難抵極不僅位置極為偏遠,而且海拔高出南極點900多米,無論對機械裝置還是對於人類都是極為艱巨的考驗。自從被前蘇聯探險隊標定至今,全世界僅有9名男性探險者,曾依靠風力,以風箏滑雪的方式成功遠徵到難抵極。

馮靜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徵隊一行三人,2019年11月7日。從俄羅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歷時80天,滑雪徒行穿越1800多公裡,全程爬升超過4200米,終於徵服難抵極!

為遠徵學滑雪 曾抵南極點

身高只有164釐米,體重不足50公斤的馮靜,怎麼看都不像具備在極端環境中生存和遠徵的身體條件。她33歲才第一次踏上滑雪板,當時甚至不能區分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在無數次摔倒又爬起來的周而復始中,馮靜從不抱怨,始終把成功的信念託付給努力和時間。她把自己的信念寫在了滑雪板的頂端「Every Step」——相信每一步,相信每一米。她知道,遠徵南極從來沒有捷徑,唯一的路就在腳下,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

馮靜是一位獨立環球旅行者和探險者,曾以背包、自駕、帆船等方式深度旅行,足跡遍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底,在國際著名極地嚮導保羅的陪伴下,她首次登陸南極大陸,歷時52天5小時,穿越約1130公裡,於2018年1月8日越野滑雪抵達地理南極點,成為首位完成遠徵南極點的中國女性。

而那時鮮有人知的是,南極點從來不是馮靜的終極目標,「我心中真正憧憬的是遠徵南極大陸的難抵極。那個更偏遠、更荒涼、更具挑戰的地方,」馮靜說。

遠徵要求的是絕對毅力

有史以來,人類從未有人把徒步前往南極大陸難抵極的計劃付諸於實踐,這就意味著沒有經驗可以借鑑。馮靜在備戰遠徵過程中除了艱苦的體能訓練,更多的是進行了大量心理建設。她僱傭了兩名外籍專業助理,組成了「行則將至」團隊。出發前立下「只要腳還走得動」的誓言——激勵自己「勇於拼搏,勇於探索,勇於發現,絕不屈服」。無論將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要竭盡全力戰鬥到最後一刻。「沒有好走的路,只有想走的路。」馮靜告訴自己

但困難還是比料想的來得早了一些,2019年10月31日當團隊飛抵南非開普敦的次日,馮靜開始發燒、嘔吐、腹瀉,11月5日登陸南極大陸時,儘管藥物幫助退了燒,但症狀又轉為咳嗽、鼻塞,並在日後成為伴隨整個行程的頑疾。

更大的考驗來自於高原反應。頭痛、噁心、嘔吐、腹瀉,不斷地挑戰馮靜的耐受極限。剛出發不久,他們便遭遇了連續六天頂著七級大風爬升的困境。氣溫零下30多攝氏度,風寒效應將體感降到了零下50多攝氏度,狂風捲來大量鬆軟的雪屑,沉重的雪橇陷入其中,令每一步都成為釐米之戰。因為腿短,只能提高步頻;因為體重不足,會被大風吹成倒行;因為不夠強壯,翻越障礙時常被比自己還要重的雪橇拽倒。但馮靜始終堅信,人最大的武器是拼上一切的決心。她的手腕磨出了硬繭,腳掌的水泡全部踏成了血泡。肩頸肌肉勞損,最嚴重時不僅頭部無法轉動,連吞咽口水都會牽發疼痛,不得不終日佩戴自製的簡易頸託。右手拇指捲入厚重的衣服被反向撅到手背上,導致嚴重拉傷,紮營拔營支撐雪杖只能靠九根手指完成。

馮靜每天醒來後跟自己說的第一句話是:「起來拼了!」「堅忍致勝」的信念是她的精神支柱。就這樣,她日復一日堅持每天行進10至11小時,一步一步地接近難抵極。

抵達難抵極時,馮靜看到了一尊帶底座的列寧塑像,這是前蘇聯考察隊60多年前建立的考察站。塑像如煙囪一樣高出房頂,總高有五六米。然而如今露在外面的部分只有約一點五米。風雪會吞噬地面上的物體,但是人類總能夠超越自我,突破極限,永不停止。「相比需要的絕對力量,極端遠徵更需要絕對毅力。」這是馮靜最深有感觸的體會。

她做了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拿出了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將中國國旗掛在列寧塑像基座上,合影留念。

積累經驗傳授隊友

2018年12月,馮靜加入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成為一名特邀隊員。雖然她因為備戰南極遠徵,經常不能與其他300多名隊員一起訓練,但她卻期盼能在冬奧賽場上參與服務。她表示,「我用遠徵南極的方式,為祖國爭了光,也願意用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能去服務冬奧。我將和滑雪戰隊的夥伴們一起,積極備戰2022的賽事服務。」

與其說馮靜的經驗是學來的,不如說是她用傷痛和生命換來的。作為滑雪戰隊的極寒環境顧問,馮靜告訴隊友,寒冷環境下既要頻繁地進入運動狀態,也需要經常靜止,這就要配合科學地穿衣,進行有效的汗液管理,防止自身汗液凍結對人體造成傷害。溫度和風力是穿衣的兩個重要參考指標:根據不同天氣貼身套穿1至3件速乾衣;第二層是抓絨衣,也需穿套1至3件,第三層是硬殼,主要功能是防風。極寒環境下衣物穿戴要像洋蔥一樣多層,目的是在必要時易於調整。

為了防止汗液結冰對人體造成傷害,她建議後背貼衛生巾吸汗,而且大風時非常保暖,很有效。她還發明了雪鏡防止起霧的辦法,用氯丁橡膠潛水服面料和抓絨縫在一起,貼在面部,一般情況下工作一整天不需要擦拭雪鏡,面部還不會有冰涼的感覺。

馮靜說,參與冰雪運動,並不需要以遠徵為目標,但是冰雪運動對於人類的意志品質磨鍊勝於一般運動。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有 「堅忍致勝」的信念,這對完成好冬奧會的服務保障工作至關重要。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吳東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80後北京女孩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
    剛剛,記者連線了中國女探險者馮靜,由她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徵隊一行三人,從南極大陸俄羅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歷時80天,穿越1800多公裡,於北京時間2020年1月25日晚7點18分,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坐標S82°6.655' E55°1.957',海拔3715米。這是人類首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
  • 小時人物│80天遠徵,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主角是位...
    整整47年後,蘇聯遠徵車隊才在同一天,第一次驅車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難抵極」不僅位置極為偏遠,而且海拔高出南極點900多米,無論是對機械裝置還是人類來說,都是異常艱巨的考驗。至今,全世界僅有9名男性探險者,依靠風力以風箏滑雪的方式成功遠徵「難抵極」,徒步遠徵幾乎是天方夜譚。
  • 80天徒步1800公裡:人類首次僅靠雙腳抵達南極難抵極
    有一位中國80後姑娘名叫馮靜,她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驚人的毅力和能量,她獨自闖入一百多年來一直由男性探險家佔據的南極探險領域,兩次徒步徵服南極大陸:第一次,2018年初,馮靜和一名外籍嚮導歷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南極大陸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 80天,1800公裡,北京姑娘成首次徒步抵達「難抵極」的人
    南極之「難抵極」,意為不可接近之極。1911年12月14日,挪威阿蒙森的探險隊第一次遠徵南極大陸。整整47年後,蘇聯遠徵車隊才在同一天,第一次驅車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至今,全世界僅有9名男性探險者,依靠風力以風箏滑雪的方式成功遠徵「難抵極」,徒步遠徵幾乎是天方夜譚。
  • 人類首次靠滑雪徒行達南極難抵極!冬奧組委滑雪戰隊馮靜完成壯舉
    2020年1月25日19點18分,億萬中國人民正沉浸在農曆鼠年的歡樂之中。而此時,遠在南極大陸的難抵極傳來了一位中國女性的聲音:「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這位悍將就是來自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的馮靜,她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的壯舉。
  • 中國女探險者徒步遠徵南極「難抵極」
    新華社開普敦11月5日電(記者高原)極地探險者馮靜5日離開南非開普敦,踏上徒步遠徵南極大陸「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之旅。 馮靜在出發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她希望通過這次遠徵不斷證明自我價值,激勵社會正能量,同時也為國爭光,證明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堅韌意志與強大力量。
  • 「硬核驢友」馮靜:3個月走1800公裡,把五星紅旗插到「難抵極」
    她叫馮靜,來自北京的80後自由職業者,同時也是一位極地探險者。在北京時間2020年1月20號19點18分,她和兩位外籍助理一行三人歷時3個月,徒步1800公裡,抵達了南極大陸的難抵極。這是人類首次僅靠雙腳到達難抵極,雖然一路上困難重重:上廁所容易被凍傷、頂著風一步只能挪幾釐米……但抵達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豎起五星紅旗,而這一刻,她準備了5年。其實早在2018年,馮靜跟一名外籍嚮導,兩人歷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成功抵達了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 她把五星紅旗插在南極難抵極
    她把五星紅旗插在南極難抵極:難抵極,距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今年年初,探險者馮靜徒步1800公裡,歷時近三個月,抵達難抵極,這是人類首次僅靠雙腳到達此處。為此她準備了5年,但一路上依然困難重重:上廁所容易被凍傷、頂著風一步只能挪幾釐米…抵達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豎起五星紅旗。豎起五星紅旗的時候真的淚目。在大多數人熟睡的時候,您在負重;在我一直想要去做各種極限運動,去各個地方的時候,您用行動做到了。馮靜,馮靜,請原諒我直呼您的名字,我實在不敢加一聲姐姐。但請相信,從此,這兩個字於我,哪怕是默念都帶著敬畏。
  • 在男性「統治」的南極,這個中國姑娘真給女人長臉
    但是,你聽說過難抵極嗎?難抵級,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是個很難到達的地方。它是距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被譽為不可接近之極。所以,當中國姑娘馮靜用雙腳抵達難抵極,把五星紅旗插在那裡時,好多人都炸了。要知道,這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不藉助工具,僅靠雙腳抵達的案例!
  • 她把五星紅旗插在了「不可接近之極」
    那你知道什麼是「難抵極」(POI)嗎?簡單來說,它是每片大陸上距離所有海岸線最遠的地方,其中最難到達的就是南極大陸的「難抵極」,它也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
  • 歷史上的今天:永樂大典成書;華盛頓逝世;人類首次抵達南極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永樂大典》成書;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逝世;人類首次抵達南極《永樂大典》成書《永樂大典》是永樂皇帝,也就是篡位的明成祖朱棣編纂的。明朝的讀書人不僅僅這個解縉,還有很多的知識分子的命運也是悽慘。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刑罰是非常嚴重的,很多時候只要一個大案起了頭,經常會砍掉很多人的腦袋,其中不乏大量的知識分子,比如「空印案」「胡惟庸案」。他們的地位甚至都不如有權的大太監,經常會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的罪名被太監凌辱,被打屁股,肉都打下來了,被東廠、西廠下大獄,被毒死被逼自殺,等等。
  • 南極行·隊員日誌|「老南極」:首次上島曾籤「生死狀」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現場工作照隨著「雪龍」號的一路南下,船上的科考隊員已經逐漸適應了海上的生活。最為明顯地就是,大伙兒的胃口越來越好了,剛開始有人暈船厭食。不管暈船與否,船上的各類活動還是不間斷進行,比如兩天一次的「南極大學」講課,還有籃球投籃比賽,以及臨時黨委和各黨支部的學習活動等。有時候學習結束了,大家互相交流南極參加考察任務的感受。現場有不少人都是「老南極」了,比如考察隊副領隊魏福海,他已經是第10次來南極執行考察任務了。還有直升機組的劉曉平,他基本是每隔一年就來一次南極。
  • 乘風破浪、浩蕩萬裡,《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是這樣詮釋...
    年初,東南衛視《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以下簡稱《破冰船南極行》)團隊吹響了啟程號角, 義無反顧地破浪前行、一路向南;年中,經過節目組緊鑼密鼓的剪輯製作後,《破冰船南極行》正式與觀眾見面。時值年底,伴隨著觀眾的不舍、讚嘆與感動,這檔由東南衛視和張昕宇、梁紅夫婦聯手打造,中國首檔海洋極地探索真人秀節目迎來收官。
  • 在世界極寒之地屹立62年:南極的列寧雕像什麼樣?
    原因其實非常明顯,這裡零下58度的氣溫,3800米的海拔,讓人類生存成為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縮寫:PIA/POI)標誌著在地理學上由於其地理特徵而最難以到達的位置,其通常是指離海岸線最遠的點,也意味著最大程度的大陸性或海洋性。
  • 每經23點|徒步1800公裡,探險者把五星紅旗插在南極難抵極;有必要...
    3丨徒步1800公裡,她把五星紅旗插在南極難抵極據央視新聞14日消息,今年年初,探險者馮靜徒步1800公裡,歷時近三個月,抵達難抵極,距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這是人類首次僅靠雙腳到達此處。為此她準備了5年,但一路上依然困難重重:上廁所容易被凍傷、頂著風一步只能挪幾釐米…抵達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豎起五星紅旗。
  • 為何科考隊去南極要乘破冰船,而不具備破冰能力的遊輪也能抵達?
    南極旅遊成為時下旅遊界的熱點,各大平臺知名博主都推出自己南極之行的奇趣見聞,也為後來者規劃好了出行路線、話費標準以及旅行注意事項等。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爆發、蝗災肆虐、火災水災沙塵等自然災害不斷,而前不久南極也測出超越20度高溫的歷史記錄。
  • 飄揚在南極高點的中國國旗——中國人實現「南極最後一個夢想」的...
    2020年1月,中國科學考察隊從南極傳來科考新成果的消息,首航於2019年10月15日的中國「雪龍2」號,與「雪龍1」號一起,「雙龍探極」,成果豐碩,引發了世人的廣泛關注。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科學工作者首次登上南極,近40年來中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蓬勃發展,先後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中國人探索「未知大陸」的艱辛歷程,可歌可泣!
  • 人類最難走進的一片大陸,面積超過中國,蘊藏著巨大的「寶藏」
    雖然人類也一直都在致力於開發南極,但是南極上的冰層相當厚,因此南極是七大洲唯一沒人定居的陸地。因為沒有什麼人定居,所以人類對這個地區一知半解,從而讓這個地區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成為了大國的必爭之地,在大家眼裡,南極就是一個大寶庫,是聚寶盆一樣的存在,不得不說南極堪稱「寶地」。
  • 南極極寒冰層下,科學家發現新生命,對人類來說意義重大!
    即使人類在地球上已經有600萬年了,但是有很多地區依舊是人類的盲區,就比如被原始森林所覆蓋的亞馬遜雨林的深處,滿天都是黃沙的撒哈拉沙漠,還有擁有人類難以承受低溫的南極地區,這些地方並非是人類不想去,而是以人類現在的能力根本就達不到。南極這片神秘的地區,我們都稱它為第7大陸,因為它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那麼南極這片大陸究竟有多麼神秘呢?
  • 來自南極大陸的冰藍魅力!雅典表Diver X Antarctica
    南極洲此前稱為「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是人類最後發現的一塊大陸,位於地球最南端,氣候條件極為嚴酷。兩個世紀之前,人類首次發現南極洲。從此,全球各地的探險家、科學家和歷史學家對這塊大陸極為痴迷。約公元前350年前,亞歷士多德在《天象論》一書中提及過南極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