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收入與年齡成正比,在東京年收入680萬日元,也就是45歲到49歲從事製造業的人的年平均收入(稅前包括獎金)。
日本人的收入水平與年齡關係很大,一般是年齡越大收入越高。從統計數據看,日本人收入最高的時期是處於50歲年齡段。
前半段時期的收入達到巔峰,後半段略有降低。60歲時的收入會降低25%,65歲時會再降低20%,與剛上班的大學生相當。
2018年,日本的GDP是4.97萬億美元,人均GDP是3.9萬美元(約合417萬日元),這個數據與日本人的年均總收入差不多。
一般情況下,人均GDP都會遠高於人均年收入,而日本人的年均收入是420萬日元,要高於人均GDP,這個水平確實不低。
420萬日相當於27.5萬元人民幣,而680萬日元則相當於44.5萬元人民幣。當從收入數據來看,680萬日元年收入算是高收入。
這是總的收入情況,我們再來看看日本各行業及各年齡段的人的收入。
根據日本國稅廳的數據,年收入最低的年齡段是20到25歲,男性為279萬日元(18.3萬元),女性則為243萬(16.9萬元)。
在40到45歲時,男性年均收入會翻番,達到569萬日元(37.2萬元)。女性收入增長比較慢,約為308萬日元(20.2萬元)。
在50到54歲時,男性年均收入會最高,達到677萬日元(44.3萬元),女性則為302萬日元(19.8萬元),同樣達到巔峰。
之後男女年收入都會呈下降趨勢,在65到69歲時,男性年均收入為393萬日元(25.7萬元),女性為203萬日元(13.3萬元)。
女性收入在這時達到最低,總體而言,日本男性年均收入都會高於女性。
與各年齡段的年均收入相比,680萬日元的年收入都在平均線以上,對年輕人來說絕對算得上是高收入,接著看看行業收入。
年均收入最高的是教育情報通信業,達到775萬日元(50.7萬元),接著是製造業650萬日元(42.5萬元)的年均收入。
最低的就是服務業,年均收入為405萬日元(26.5萬元)。從行業收入情況看,680萬日元也算是各行業中的高水平。
日本各地收入差距不大,在東京基本也是這個水平。
東京30到40歲,從事銷售、管理、諮詢及IT的人年均收入較高,分別是624萬日元,518萬日元、510萬日元以及500萬日元。
若是能達到680萬日元的年收入,則是平均數中的高收入。這樣的年收入確實不低,在東京生活每年又能結餘多少錢呢?
這就得了解一下東京的消費支出了,先看吃穿,東京吃的東西可以說是很貴,在超市消費4000日元,只能買些一點青菜豆腐。
也就是240元人民幣,東西中最多帶一小盒肉末。東京聚餐人均消費為4500日元(294元),穿衣的話要相對便宜一些。
高檔的衣服比國內便宜,低檔的便宜貨也會有。再看住行,東京的房子不算貴,比國內新一線城市要便宜很多,約有好幾倍。
公共運輸比較貴,公交三站起步為6元人民幣,大概乘車半小時需30元人民幣。高鐵票價比國內高出4倍,比機票還貴。
計程車費用更是驚人,20來分鐘需要200元人民幣。
最後看教育、醫療及生養。如果不選擇私立學校,則費用不是很大。年收入600萬日元即為高收入,醫療年自費5000元。
生育方面的花費主要是養花的錢多,每月大概2400元。還有其它開銷,比如禮金是比較重的,每次大概需要1800元。
總的來說,東京人的生活成本要比國內新一線城市高出4倍左右。也就是說,在東京年收入680萬日元,相當於新一線城市的10萬元人民幣。
在日本,稅前年收入600萬日元以上的人被劃為高收入人群,人數僅佔十分之一。
比如銀行行長和剛畢業的醫生的年薪都為1000萬日元(655萬元),私人診所門診醫生年薪能達到3000萬日元(196萬元)。
公務員的年薪約為700萬日元,一般人員的年收入300多萬日元,還要是工作5年以上的人群。
所以,對整個階層而言,680萬日元的年收入肯定是高收入。但高收入階層來講,680萬日元的年收入也就是剛入門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