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祖國西部升騰起的最適宜居住 最適宜創業的城市
寧夏新聞網訊 (記者 李靜 王雪玲)沒有來過寧夏的人,總是對寧夏抱有種種神秘的猜測,有人說,感覺銀川和北京的心理距離非常遠,印象中,那裡到處是沙漠、戈壁,還有沙塵暴。也有人可笑地問道寧夏是否天天騎駱駝上班、銀川是不是很缺水等等問題。其實銀川是一座人口過百萬充滿著現代化氣息、非常有魅力的城市。7月7日,「黃河金岸•投資熱土」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採訪團走進銀川,親身感受體驗塞上湖城、多彩銀川的獨特魅力。
上世紀50年代 ,「一個公園,兩隻猴;一個警察,看兩頭。」成為人 們形容銀川的詞語。今多日的銀川,亮出了自己獨特的城市名片:「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銀川為何要提出兩宜城市呢,銀川市舉行網絡媒體新聞發布會,讓大家的問題在這裡得到證實。
地理位置優越
銀川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重要商貿城市,位於「呼-包-銀-蘭-青經濟帶」的中心地段,也是寧蒙陝甘周邊約500公裡範圍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人口約1000萬,區位優勢明顯。銀川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4條國道、4條省道從境內穿越。銀川至青島、丹東至拉薩高速公路在銀川匯聚貫通,機場高速、環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蘭鐵路縱貫銀川南北,成為銀川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正在建設的銀太鐵路,將使銀川與東部沿海的聯繫更加便捷。銀川河東機場目前已開通了40多條航線,銀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銀川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距離。
特色產業明顯
從全國看,銀川具備較好的工業化基礎,境內有煤炭、石灰巖、白雲巖等20餘種礦產,寧東煤田探明儲量約270億噸,水、電、煤、土地等資源組合優勢明顯,被確定為全國13個億噸礦區之一和西電東送電源點,是發展能源化工產業的重要基礎;自古「天下黃河富寧夏」,銀川平原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夏熱較短無酷暑,冬寒漫長無奇冷,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得益於黃河自流灌溉,特色生態農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發酵和生物製藥產業也具備很強的競爭優勢;銀川域內高山、大漠、黃河、湖泊、草原等多種自然景觀並存,田園如織、溝渠縱橫的水鄉景色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塞北蒼涼交相輝映,「塞上湖城、回族之鄉、西夏古都」等獨特的歷史人文及自然景觀優勢,是發展旅遊業非常難得的資源。同時,銀川還是發展清真食品、保健品及穆斯林用品產業的必然選擇。
歷史文化深厚
銀川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賀蘭山雄踞西北,重巒疊嶂,勢若奔馬,黃河水縱貫東南,不舍晝夜,款款北流。山河之間,野綠禾秀,稻香魚鮮,湖泊連珠,一片江南秀色。渾厚的中原文化、粗獷的邊塞文化、絢麗的絲路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和古老的黃河文明、濃鬱的伊斯蘭風情薈萃交融,其獨特的歷史人文及自然景觀,構成了「雄渾賀蘭、多彩銀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鮮明特色,使這座古城呈現出獨樹一幟的無窮魅力。曾經的「七十二連湖」成就了銀川湖城的美名,秦渠、漢渠、唐渠等水利工程,富庶的引黃灌溉區,孕育了「塞上江南」的自然環境,明清時期,月湖夕照、漢渠春漲、連湖漁歌、南塘雨霽等景觀成了當時西北勝景,如今,這裡稻香四溢、魚躍鳥鳴,秀美的湖光景色融於粗獷的北國風光,讓秀麗與雄渾在銀川得到完美的融合。
塞上江南,民族和諧,地清天藍,活力無限。走進銀川,你可以感覺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與現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代韻味於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迎接著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