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師陳華:探索玉雕文化的當下內涵

2020-12-20 人民政協網

《天工開物》中有言:「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蘇派玉雕以雋永、清雅、書卷氣而名震全國,並融入到傳統的江南文化中,成為了它的一部分。也因此,自古以來蘇州玉雕界名家輩出,為推動蘇派玉雕乃至整個中國玉雕文化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陳華大師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

陳華大師是當代蘇作玉器中極具代表性和推動性的一位。於他而言,不但繼承了蘇派玉雕的巧工,更在玉雕作品設計與思想方面樹立了旗幟。

傳承經典之下的時代融合

陳華熟諳仿古、鳥獸、人物、動物、玉牌等各種題材類型,後期逐漸轉為明清和現代題材。全類型的技藝沉澱,使他在各種題材的創作上遊刃有餘,精品迭出。他一方面依形就勢,突出原石特點;一方面追求創造性設計,不落俗套,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當代社會的宏觀元素,讓玉雕成為反映當代社會發展的藝術。

出身行伍,使得陳華的作品意象多象徵國家、民族,傳達出傳統、大氣、豪邁的文化屬性。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作品《一統天下》便在設計上打破了傳統理念,超出了傳統的想像,並融入五千年的民族之魂,突顯中華兒女的民族與國家自豪感。從中可見,陳華的玉雕將古典紋飾融入當代風格,將生活元素和流行圖騰加入設計中,創造出嶄新的藝術形象與視覺質感,除了在文化上帶來認同感與歸屬感之外,也是玉文化創新的全新表達,不失為當下時代的一種烙印。

開創玉雕人物件的全新風格

陳華進入蘇州玉雕界之時,正好是蘇州玉雕蓬勃發展的時期。技藝精湛、善於開拓的他開創了蘇州玉雕人物件的新時代。其人物件極具感染力,不僅內容生動,形象逼真,更傳遞出一種精神與藝術共融的理想境界,展現了奔放形式下的意蘊和境界。

其時蘇州玉雕界能雕好人物件的不多,陳華是其中嬌子。其最早的人物件主要是各類童子形象,經過不斷改進,所作童子造型圓潤可人,表情豐富,充滿了喜氣。此後又將神話故事搬上玉雕畫面,創作「劉海戲金蟾」「鍾馗捉鬼」等題材,作品造型自然、意象豐富、細膩逼真,令觀者賞心悅目。

此類作品擺脫了傳統人物件的單調,增強了富故事性的場景帶入。後來他又曾一改傳統正面觀音像的構圖,雕刻出側面觀音,富藝術美感,使用於頂禮膜拜的傳統佛像在真正意義上成為玉雕藝術的典型形象,人們一夜之間競相模仿。

以創意為玉雕作品注入靈魂

陳華認為,在玉雕文化中,「創新」實際上更應該稱為「創意」,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創作者的思想方可為作品注入靈魂,脫離了傳統的「天馬行空」是行不通的。他在動物題材的創作上同樣表現了富有文化傳承的創造。他在表現動物個性、賦予動物以「人性」之時,首先考慮的還是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美好寓意,在準確抓住各種動物特徵的同時,進行了大膽的創意、誇張和渲染。

而他來源於生活的靈感和其他藝術形式的借鑑,又為動物玉雕打開了新的視窗——卡通題材動物件。早年陪女兒看動畫片時無意間看到卡通猴子的造型極其可愛,便用和田玉糖料創作了一隻圓臉大眼猴,憨態可掬,兩腮之上利用糖料的色彩區分設計了兩根長長的鬍鬚。這件創意性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在當時的市場上同樣是風靡一時,並逐漸形成萌寵動物系的雕刻類別。

陳華是當代蘇派玉雕的元老級人物,在原蘇派玉雕風格的基礎上,他以親身實踐開創了新時期玉雕藝術的全新風格。這種風格傳承經典,更面向未來。如今,陳華依託相關行業平臺所培養的一批批新人正走向成熟,而他的玉雕技藝和理念,也將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發揚。

新時代語境下的玉雕藝術

2017年,陳華大師作品《一帶一路-引領世界》獲得蘇州陸子岡杯特別金獎,作品以沙漠為底,駝鈴貫穿沙漠丘林為底,上起一條領帶靠在華表之上,寓意「中國一帶一路引領世界」。領帶象徵著人也代表著路,只有人才能開闢「路」並貫徹「道」。而漫漫黃沙上的駝鈴隊伍是艱苦,抗爭,自然的意義。體現雕刻工藝的是形態各異的駱駝隊伍,駱駝雕刻的精湛傳神。駝鈴古道絲綢路是這件作品所展現的圖卷。作為背景的領帶預示著對於世界的引領。

在「絲綢之路」之前其實存在著貫穿東西的「玉石之路」。它以新疆和田為中心,運和田玉達中原地區。河西走廊上的「玉門關」就暗示著這條道路與玉石的聯繫。《穆天子傳》中記』』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隻』』,雖是傳說但千萬年前這條道路就與玉石有路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帶一路」是兩個時空時隔千年的對話,是古對今的啟示,今對古的借鑑。因此「一帶一路」並非狹隘的經貿道路,而是交互之路,也是見證了人的各種可能性的道路。在另一個層面上玉同樣也是見證者,它陪伴了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人千年。匠人有意將兩者結合一起,呼應了「路」更呼應著「人」。

「引領世界」是這件作品的第二個含義,作者當過志願軍對於祖國有著深厚的情感。領帶的寓意是如此,駝鈴前的領隊人也是如此。希望成為指引者,成為道標。這是個美好的願望。

陳華大師認為,工藝美術在現代不再是單純的手藝的重複,作品裡面融合著匠人對於世界的感知。如今的工藝品可以說更加接近藝術品,但與藝術品不同的是。玉雕工藝受限制於玉本身,玉質,玉形不受人的掌控,玉是天然的。匠人需要讓自己與玉進行對話,雙方相互的妥協和交流,最後呈現出作品。「一帶一路」也是交流與對話,不完美但是卻要以以人之力儘可能的呈現完美。這是這件工藝作品簡單的啟示。「引領世界」則是對於祖國美好的期許和祝願。


人物百科:

陳華,四川人,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中國工藝品雕刻工高級技師,國家級藝術品鑑定師,藝術品評估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石雕刻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蘇州市工藝美術師,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副會長,相王路玉雕專業委員會會長。

主要藝術成就:

《龍形扳指》《義薄雲天》《龍馬精神》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文韜武略》獲銀獎|《劉海戲金蟾》《三不問》《一統天下》獲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藝博杯」銀獎|《一統天下》《象》分獲中國(蘇州)「子岡杯」玉石雕精品博覽會金獎、銀獎|《花開見佛》《君後情緣》分獲第一屆、第二屆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金獎,《四神》《金榜題名》分獲第一屆、第三屆銀獎|《天地同壽》獲中國·上海玉(石)雕「神工獎」銀獎|《帶子上朝》獲浙江省「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銀獎|《大愛無疆》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吉象》《一統天下》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宗璧輝煌》獲銀獎|《馬上封侯》《一馬當先》獲中國白玉研究會·煙臺首屆白玉藝術品特展金獎|《天地同壽》《和氣生財》分獲中國玉石雕刻作品「九龍獎」金獎、銀獎。

相關焦點

  • 玉雕大師「開藥方」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宋世義接受採訪產業發展存弊端玉雕大師「開藥方」本報記者 左麗慧 文 李 焱 圖「河南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也是玉雕大省。在今後的發展中,應該進一步注重玉石資源、玉石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克服急功近利、浮躁的思想……」15日,隨著目前已知最大的玉石籽料落戶鄭州,來自北京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玉雕傳承人宋世義也來到鄭州,面對記者,他暢談當下玉石市場存在的弊端,並開出「藥方」。提升玉雕地域特色作為玉雕大師,宋世義對國內各地玉雕行業及其特點都十分了解。
  • 玉雕大師——趙建偉
    、國家一級/高級技師、中華玉雕藝術大師、新密市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密玉藝術中心副主任、新密市拔尖人才河南省新密市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後又跟隨北京玉器廠張世增大師學習一年,期間得到很多趙建業大師的很多指導。
  • 李天豪:有文化內涵的玉雕作品最有價值
    玉雕大師李天豪玉雕大師李天豪大師簡介玉雕大師李天豪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中國玉文化研究會玉石珠寶文化傳播委員會會員;1999年在石佛寺職專學習;2011年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國家級培訓;2017年參加珠寶玉石鑑賞高層研修班,成績合格;1993年——1999年,師從付國岑大師學習玉雕,先後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宋世義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崔奇明學習玉雕,後來有跟隨柴藝揚進修深造。
  • 玉雕大師——王大昌
    王大昌,出生在玉雕世家,從小看著雕刻長大。98年南下廣州,拜中國工美術大師宋少理為師,苦學五年玉石雕刻,2003年在四會創辦雕刻工作室。雕玉如做人,識玉、讀玉、懂玉、要做到人玉合一的境界,玉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貝,每一塊玉都有自己的生命與靈魂。
  • 玉雕大師——仵海洲
    、河南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平玉雕代表性傳承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自1975年進入玉雕行業以來,仵海洲就把藝術探索和行業培育作為職責,傾盡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藝術感情,創作了一件件價值非凡的藝術作品,近幾年來,其作品拍賣屢創新高。
  • 玉雕大師——宋世義
    宋世義,字欣然,號痴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全國輕工勞動模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傳承人。1964年從北京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在北京玉器廠從事玉器設計和製作工作,師從著名玉器大師錢鎬、劉文亨、王永海、王樹森。
  • 玉雕大師——王曉義
    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河南省寶玉石協會理事,鎮平縣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獨步軒主人、首席設計師。1991年起師從玉雕大師仵金滿,步入玉雕行業,從事雕刻,期間學習繪畫等相關藝術門類知識,為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近億元蘇州玉雕精品來揚展出 兩地玉雕大師共議行業發展
    蘇州玉雕精品展現場。董輝攝揚州網訊(通訊員揚工美記者邱凌)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揚州工」「蘇工」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昨日上午,首屆蘇州玉雕文化揚州展在揚州玉器廠精品展廳拉開帷幕。精心遴選的近千件蘇州原創玉雕精品,讓揚州觀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蘇州玉雕的魅力,以及兩地玉雕文化的激情碰撞。據悉,本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12月15日。玉不琢,不成器。作為中國玉雕業的兩座重鎮,「揚州工」和「蘇工」享譽天下。揚州琢玉工藝已有五千多年歷史,曾在漢、唐、清三代三度達到藝術高峰。
  • 玉雕名家—周旺:精神內涵和玉雕藝術緊密相連
    正因如此,這個行業裡也有很多人中途放棄,而我堅持到現在,濃厚的興趣就是我走下去的最大動力,做玉雕需要不斷地追求和探索,需要一顆執著的心。(文章轉載自百家名匠網) 周旺的『佛系』玉雕總是很有特色,造型和表達上更加新穎、潮流,內涵與思想卻始終一脈相承。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正是這個道理。品味這樣的玉石雕件,我們能夠收穫不一樣的藝術美感,更能學會不執著於表象。放下對『我執』的追求,收穫一份輕盈與自由。
  • 玉雕名家—周旺:精神內涵和玉雕藝術緊密相連
    正因如此,這個行業裡也有很多人中途放棄,而我堅持到現在,濃厚的興趣就是我走下去的最大動力,做玉雕需要不斷地追求和探索,需要一顆執著的心。 周旺的『佛系』玉雕總是很有特色,造型和表達上更加新穎、潮流,內涵與思想卻始終一脈相承。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正是這個道理。品味這樣的玉石雕件,我們能夠收穫不一樣的藝術美感,更能學會不執著於表象。放下對『我執』的追求,收穫一份輕盈與自由。
  • 領略玉雕的內涵
    璞玉在藝術家眼裡,尤其是玉雕大師眼裡,是鮮活的。他們從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大智慧,於尺山寸水之間感受宇宙天地的廣闊,體會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精髓。究其因果,玉為石之美者,而美如何體現,需要意境,便引出玉雕作品意境內蘊之談。
  • 玉雕大師——胡文普
    胡文普,男,中國玉雕大師。2009年拜中國玉雕大師趙新生為師,學習玉石雕刻技藝,2014年創辦了自己的雕刻工作室。胡文普堅信一件好的玉雕作品,不僅僅要融入創作者的思想,更需要玉雕師源自於生活中的靈感。只有用心方能創作出更有價值的玉雕作品。
  • 玉雕大師——高爽
    高爽,河南省鎮平縣人,1962年生,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02年後致力於翡翠浮雕的探索與創作,作品文化內涵豐富,頭圖借鑑國畫創作的特點,新穎脫俗,意境深遠。談及玉雕創作,高爽大師說道:玉雕設計要因材施藝。
  • 謝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玉雕大師的使命
    來自中國玉雕大師網江西人樸實厚道,性格上更是內斂含蓄。作為玉雕大師,謝林就是這樣一位不張揚的江西人。現為上海謝林玉雕工作室創始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傳承師等職務與榮譽。隨著謝林創作出的很多玉雕作品具有很好的藝術審美,使他更注重通過玉雕作品進行文化傳承,以此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具魅力
  • 玉雕大師——候恆軍
    玉雕大師候恆軍候恆軍,男,湖南省玉石雕刻大師。由於父親是做玉雕的,從小受此薰陶,自幼愛好繪畫,尤其對雕刻非常熱愛,2008年接觸玉石雕刻,開始學習基礎雕刻手法,潛心鑽研不斷學習。2012年開始創建自己的工作室。候恆軍老師的作品有著強烈的時代特點,在傳承傳統的同時開創了玉雕的新表象技法——虛實結合法,使玉雕作品脫離了匠氣,增加了藝術感。
  • 玉雕大師——張萬松
    ,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中華玉雕藝術大師。,1997年進入新密市聚寶樓玉器廠,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國安老師,作品題材廣泛,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生動傳神,在傳統與現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許多作品已被國內外知名人士永久珍藏。
  • 玉雕大師——張鑫
    張鑫,男,江蘇新沂人,玉石雕刻大師。張鑫從小受家庭文化影響,2006年開始學習玉石雕刻技藝,主攻人物和花鳥的設計與雕刻,張鑫老師在設計題材上形式多變,結構嚴謹、章法考究,設計的每一件作品都要根據型,色來設計,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靈動逼真。
  • 玉雕大師——花術寶
    花術寶,男,中國玉雕大師。2008年拜中國玉雕大師袁新華為師,學習玉石雕刻技藝,2012年創辦雕刻工作室。花術寶老師認為創作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必須要融入玉雕師的思想,敢於大膽設計,注重虛實對比,唯有用心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玉雕作品。
  • 玉雕大師——徐明
    中國玉雕藝術大師、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現任南陽託寶玉器有限公司總設計師,南陽師範學院工藝美術系客座教授。其作品多次榮獲國內重要專業獎項,是中國當代玉雕動物類題材代表性人物之一。
  • 匠師界--程德平玉雕大師
    、人物雕刻設計;2009年-2014年在廣東省四會市多家玉器廠擔任管理設計培養玉雕師。其中,對人物、山水、花鳥等題材有獨到見解,創作出很多優秀的玉雕作品;2015年在四會市創辦三德玉雕工作室;2018年榮獲民間玉雕大師榮譽稱號;2019年榮獲中國玉雕大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