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為什麼要祭掃呢

2020-12-12 都懂人生真諦

詩人杜牧有一句名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到一年一度清明時節,暖暖春風迎面吹,桃花朵朵開,陰霾細雨滴滴下,點點哀思聲聲泣。

有人說,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確實是的,每年臨近祭掃的日子,人們從四面八方,匆匆趕路回家。有的甚至千裡迢迢,從他鄉回故鄉,紛紛春雨,紛紛歸人。

我們那兒清明節祭掃日一般選擇在清明節前一個周末,這樣方便各類人員參與祭掃。清明節祭掃日有辦社酒的習俗。一般採取輪流辦社酒的制度,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費用來自各家,按照家族人口上交一定金額,集中開夥,或者安排專人負責。每年清明時節,掃完墓後,族人們都得聚餐一次,聚餐時間一般安排在祭掃的當天下午,比平日中午飯稍稍晚點,菜餚基本以素食為主,如:豆腐、蔬菜之類的。

族人們除孕婦、身體不適者之外,男、女平等,結婚、出嫁人士等都無所謂,只要自己願意都可以去掃墓的。記得年幼,每逢清明掃墓那天,大人們穿上素色的衣服,衣著整齊,偶爾有人,隨身佩戴玉器、桃木等。眾人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包袱」等物品,小孩子們穿上早已被準備好的素色服飾也跟隨著大人們一起去掃墓。

山草野林中的墳塋裡,有些是葬著我們素未謀面的已經離世的長輩,孩子們也無法回憶生活的點滴。掃墓出發之前或者掃墓的路上,長輩們追根溯源,會對整個家族一一做個介紹,大家一起緬懷親人,追憶親情。我們的祖輩來自哪裡,祖祖輩輩在這裡已經多少年了,已經有多少代了,家族裡都有些什麼人,後來都去了哪裡,有些什麼事跡,光宗耀祖的事,平凡的瑣事都能聽到。每當這個日子,孩子們可以見到平常難得見到的族人。這個時候可以感覺到整個家族的凝聚力、認同感和親切感。

大人們砍枝鋤草、翻溝培土,墓地裡的雜草清除乾淨了,隱沒在山林間草叢灌木中的舊墳煥然一新。年長的長輩在墓前鋪上麻紙,上香,點燃紙錢,擺上祭品,敬酒,引導我們相繼叩頭行禮祭拜,口裡念叨著請祖先保佑之類的話。末了,燃放一串鞭炮。大山深處,紙菸四起,鞭炮聲此起彼伏。

與祖輩並不相識,小時候也不知事,只是覺得祭掃這種肅穆莊嚴的場景有點好玩、新奇,去湊個熱鬧,掃墓回來,對那些禮節和叮囑,對「生者尋根,葉落歸根。」這些都是似懂非懂的。隨著年齡的增大,我慢慢領會了祭掃的含義,知榮辱禮敬,懂孝行深義。我漸漸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從而更加珍惜生命和熱愛生活。

每年祭掃萬物更新,幾處新煙,滿坡哀思與感懷。這樣的日子,總會牽動一些思念、一些哀愁。我們會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紅塵世事、功名利祿,人心難滿人之所欲,放不下的權錢名利。來到這裡,看到的一幕,深有感觸,坦然面對一切,知敬畏懂感恩,珍惜親情、友情,愛惜身體,知足常樂。哪怕萬人矚目,終究要落葉歸根,變成一抔黃土。

相關焦點

  • 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讓清明更「清明」!
    春草綠,清明至。今年的清明節,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為避免人員聚集帶來的安全風險,越來越多的團體和個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讓清明更「清明」。網絡祭掃 緬懷英烈連日來,杭錦旗各校園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為主題,結合疫情期間實際情況,圍繞「移風易俗,過別樣清明」開展微博討論,倡導文明祭祀,展示清明習俗;組織中小學生在網上獻花、點燭、祭拜、留言,緬懷先烈,追思親人,實現足不出戶瞻仰烈士陵園和線上祭掃英烈。「今年雖不能帶孩子們去現場祭掃,但居家追思的方式更富創造性,清明祭掃重在『心』。」
  • 清明「雲祭掃」,倡導文明祭掃新風尚——各地清明祭掃服務
    【來源:環球網公益頻道】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祭祖掃墓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轉眼清明將至,迎來祭掃高峰期。各級民政部門加強組織領導,為避免人員扎堆聚集和減少交叉感染疾病的風險,多地發文叫停清明現場祭掃。在強化精準防控的前提下,也為群眾提供了多種形式的祭掃服務,倡導「雲」祭掃。鼓勵預約祭掃、網絡祭掃、代祭掃等服務。
  • 今年清明,你「雲祭掃」了嗎?清明祭祖,儀式感是要有!
    其實,近年來在中國各地「文明祭掃」的倡議中,網絡祭掃已受到部分民眾的追捧。今年清明恰逢疫情防控期間,「雲祭掃」等非現場祭掃方式再次被大力推廣。不光各地部門紛紛設立網上祭祀平臺,一些網際網路祭奠平臺也不斷推出網上祭掃形式。讓人們在清明期間在網上寄託對逝去親人的哀思,為傳統的清明祭拜習俗融入了現代文明新理念。
  • 為什麼清明節要掃墓祭祖,祭掃的意義和內涵在哪裡呢?
    清明節為什麼要祭掃呢?百度圖清明祭掃 就是我們身體力行的感恩行為。每逢清明,他們即便無法親自回鄉祭祖。也會搖搖拜祭,默念祈禱。根源找到了就有所歸屬感。心才不會漂泊。清明祭代代傳承。就是讓先人永遠 不會遇到第三種死亡。不至於真正死去。而長輩帶晚輩祭掃 也是一種示範榜樣和傳承傳統。長輩也希望自己百年以後。後代能效仿他生前對先人的傳統。每年都緬懷他。這也能讓人面對死亡有所安慰,減少焦慮感。
  • 清明祭掃雜記
    那時,我們章氏祖宗祠堂留有幾畝公田,由章姓各家輪流耕種,所收稻穀,作為清明祭掃的專項費用,由「當值者」負責宗祠的集體祭掃事宜。宗祠的祭掃,一直延續至解放初,以後隨著土地改革的實施,因宗祠的「公田」消失而終止。◎家庭祭掃我家的清明祭掃,準備得都很充分。清明前,母親就叫我們上山採松花、摘地莓(佛耳草),為做「青醃」(青團)作好準備。
  • 清明祭掃開始提前預約 又到一年清明時節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祭掃開始提前預約 又到一年清明時節 冬去春來,又到一年清明時節。受疫情的影響,庚子清明不似從前,想要前往陵園祭掃的,市民朋友注意! 今年清明,福州市骨灰樓堂、塔(含殯儀館、陵園、公墓內的骨灰樓堂、塔)等場所暫停開放,暫停現場祭掃活動。
  • 文明祭掃 綠色清明
    今年清明期間,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推出網上祭掃專題頁面、網上接力祭掃、微博、電視端等平臺,深切緬懷革命先烈。連日來,全區各地以多種形式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廣大黨員幹部、部隊官兵、學生、農牧民等積極參與其中。截至4月4日,網上祭掃獻花人數已達340萬人次,留言量超過32萬條。
  • 清明祭掃,這些事要知道
    碧弘峰陵園 該陵園即日起就可以通過電話或微信預約進行祭掃,分為自行前去祭掃和代客祭掃兩種。其中,4月4日至6日前去祭掃的市民需要預約,其他時間祭掃的市民不需要預約。該陵園每天接待祭掃的市民為100戶,每戶不超過3個人。陵園有近4000個車位,可以滿足市民的停車需求。
  • 2020年清明 「文明祭掃」 倡議書
    2020年清明 「文明祭掃」 倡議書 2020-04-0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安全祭掃」成為清明文化符號
    「清明時節火紛紛,家中親人慾斷魂。」清明時節本是掃墓祭祖、寄託哀思的時候,但每逢清明,森林火災總是呈現高發態勢,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近期,山西沁源、北京密雲、四川涼山、陝西商洛等地連續發生森林火災,再次以血的代價警示了清明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 今年清明如何祭掃,最新規定來了 提倡「雲上祭掃」
    3月24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該廳已下發文件,要求全省各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群眾祭掃服務管理,倡導群眾取消實地祭掃或者延期開展祭掃活動,降低因人員聚集產生的疫情防控風險;對確有實地祭掃需求的,實行按日分時段限流預約祭掃。
  •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倡議書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倡議書 2020-04-03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該怎樣祭掃?宿城倡議——
    清明該怎樣祭掃?慎終懷遠這個清明節您有怎麼樣的安排一起來響應這份文明祭掃、綠色清明踐行《人情新風「宿9條」》倡議書吧廣大市民朋友們:清明節是我國人民追思故往
  • 清明假期定了!但上海人掃墓怎麼辦?據說雲祭掃、代祭掃都有了…
    (工作人員接通視頻通話)媽,今年我們沒法像往年一樣來看您了,在這裡一定要告訴您 您最愛的外孫女,鋼琴彈得越來越好了。上海福壽園今年清明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4個價位的套餐,從35元到399元,祭掃日期、供品、供花乃至工作人員的著裝,均可預約定製。
  • 清明祭掃高峰即將來臨,南京發布最佳祭掃線路
    清明將至,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掃活動即將拉開帷幕。3月13日,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發布祭掃最佳路線,同時提醒市民避開祭掃高峰。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祭掃尖峰時段為3月雙休日至4月清明節前後一周,這些時段的上午7:00—11:00人數較多。
  • 今年清明祭掃工作相關部署安排
    發布會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範瑜就「今年清明祭掃工作安排」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小編邀您一起來看!為了做好清明祭掃工作,民政部提前進行了研究部署,3月13日出臺了《民政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3月23日又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今年的工作要堅持精準防控疫情與滿足群眾祭掃需求相結合,千方百計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千方百計滿足群眾祭掃需求,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安全、更高質量、更有溫度的祭掃服務。
  • 清明不能去掃墓?南寧市民政局回應清明祭掃四大熱點問題!
    今年清明節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3月20日,南寧市民政局下發通告稱,南寧市將繼續暫停市民群眾現場祭掃活動。就廣大市民較為關心的清明祭掃有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南寧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李群峰。問題一:今年清明為什麼要暫停現場祭掃?
  • 為滿足群眾祭掃需求 由志願者等代為清明祭掃
    受疫情影響,南陽要求今年清明節期間暫停全市群眾性現場祭掃活動。為滿足群眾祭掃需求,南陽市開展「2020年在一起」清明祭掃緬懷志願服務活動,由墓園工作人員、志願者等代為祭掃。楊女士:「不讓進園裡祭掃也可以理解,這種代為祭掃的形式也挺好的,清明祭掃嘛,形式是外在的,重要的是心中保留的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行孝感恩方面的家風傳承。」為積極踐行綠色、文明、簡約的祭掃新風尚,響應今年清明節祭掃活動要求,臥龍墓園、獨山公墓、民族公墓等三家公辦公墓聯合南陽益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花兒花藝館推出「2020年在一起」清明祭掃緬懷志願服務活動。
  • 民政部:倡導綠色文明的清明祭掃
    為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清明節,在4月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門部署了今年的祭掃安排。具體來說,暫緩舉辦一些集體共祭活動,抓好現場祭掃管理,做到安全有序、綠色文明。目前,31個省份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出臺了今年清明祭掃的政策。在是否提供現場祭掃服務方面,湖北等9個省份提出在全省範圍內暫停殯葬服務機構的現場祭掃服務,其他省份有些地市也做了類似安排。在現場祭掃方面,很多地方都採取了預約、限流、分時、錯峰措施,並設置了個人防護、場所消毒等方面的防控安排。
  • 文明公祭首日遇高峰 清明祭掃要提前準備(組圖)
    今年集體共祭的主題是「都市文明 集體共祭」  北方網消息(記者吳宏攝影馬成):眼看清明快到了,這些天,人們都在祭掃故去的親人、朋友。3月31日是天津市今年首個文明集體共祭日,北倉公墓第一殯儀館迎來了清明前夕的第一個祭掃高峰。今年集體共祭的主題是「都市文明集體共祭」。